学术投稿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李嗣生;孙军;潘承波;刘发银;张子峰;刘征;陈树涛;孙茂庚;黄馥标

关键词:髋臼, 骨折, 内固定, 入路,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指征、佳手术时机、入路选择、固定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1996年3月~2008年3月手术治疗髋臼骨折64例,手术入路:后壁6例,后壁/后柱10例采用K0cher-Langenbeck切口;新鲜前壁前柱骨折、双柱骨折、横形骨折或T形骨折共31例采用髂腹股沟切口;髂股切口或延长的髂股切口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11例,6例复杂骨折采用前、后入路,即髂腹股沟切口+Kocher-Langenbeck切口.内固定方法:2例髋臼后壁单发性骨折采用单纯螺钉固定,其余62例钢板固定.结果:手术后X片结果:骨折复位,优38例,良19例,中4例,差3例;复位优良率89%.随访12~24个月,按照Matta评分法:本组随访64例中,17分39例,15分20例,13分4例,11分1例;优良率92.1%.结论:准确地掌握手术时机、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和骨折复位方法、精细的手术操作时取得理想复位的关键,良好的复位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过伸损伤类胫骨平台骨折双向牵引的护理体会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1%,占老年骨折的8%[1] ,属胫骨近端的关节内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将影响膝关节的对合、稳定性与运动.有关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多种多样,所有分类方法均是基于骨折的部位与移位的程度.

    作者:程月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80例经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随访9~22月,平均15月.78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97.5%.术中无1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为9~30min,平均17min,术后腰痛减轻或消失.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先进、安全、有效的椎间盘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疗效佳、恢复快、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作者:周雪松;金捷;胡海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皮经椎弓根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经椎弓根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7例老年患者的34个椎体,在C臂机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双侧向椎体内穿刺球囊扩张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对疼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7例患者中有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个月(平均4.5个月).患者术后均感觉腰背部疼痛的缓解,其中22例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余5例有中等程度减轻,疼痛明显缓解率81.4%.有4例发生骨水泥外溢.结论:经皮经椎弓根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

    作者:胡海清;颜欣心;蔡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扶他林乳胶剂艾灸透人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笔者于2006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扶他林乳胶剂艾灸透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小25岁,大63岁;病程短2d,长半年.

    作者:陈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微创器械及特制球囊,对36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44个椎体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途径行经皮穿刺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及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次日即可佩戴围腰下床行走,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8分下降为2.1分;复查X线片示椎体高度恢复基本满意,未发生严重骨水泥渗漏到椎管内现象出现.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避免老年人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作者:肖少雄;熊伟;夏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壮骨伸筋胶囊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颈型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因其发病率高、治疗效果较差而成为医学界受关注的问题之一.2006年8月~2008年9月,作者采用壮骨伸筋胶囊口服合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并与枕颌带牵引治疗作对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刘保新;黄承军;唐福宇;娄宇明;梁柱;王继;梁冬波;唐汉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膝骨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thritis,KOA)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进行性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丧失,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关节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多累及手指关节、膝、脊柱、髋等.

    作者:章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痹宁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脾虚湿胜风邪阻络型)Ⅲ期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痹宁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脾虚湿胜风邪阻络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在本方案拟定的临床用药剂量及疗程的基础上,确定临床用药剂量.方法: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服用痹宁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22例服用风湿圣药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周期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单项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68.18%;治疗组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是84.84%,对照组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是68.18%.且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痹宁胶囊在口服剂量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用药安全,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睛晴;沈霖;杨艳萍;谢晶;周丕琪;高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22例疗效观察

    前臂尺桡骨骨折在创伤中比较多见,治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前臂的正常活动,以往多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但很难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莫金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药熏蒸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为评价国内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对中医药治疗LDP的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时中药熏蒸配合牵引治疗LDP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了电子检索,同时辅以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相关杂志专业资料.合并各篇治愈、好转为阳性结果,未愈为阴性结果,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疗效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表示发表性偏倚.结果::共查及了58篇文献,只有8篇符合纳入标准,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属低质量文献,共收入病人1011例,总优势比(OR)=4.59,95%置信区间(CI)为[2.84,7.433,合并效应的检验Z=6.22(P<0.00001),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中药熏蒸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但系统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属低质量文献,加上现有临床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其疗效需进行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开展有规模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

    作者:王林华;卢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并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8月我院就诊的8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外固定支架固定组(手术组)56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保守组)32例,分别从主观功能评定以及影像学、腕关节活动范围和握力等客观指标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在3月内临床愈合,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手术组78.7%,保守组37.5%(P<0.001);手术组自复位后未再发生明显移位,保守组则在复位后第10天发生移位;无论是影像学表现、腕关节活动范围还是握力等客观指标比较手术组均要优于保守组.结论:外固定支架可作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首选,其固定牢靠,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素明;尹宏;杨开锦;黄建;杭柏亚;段光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腰背脊柱的僵硬、疼痛和活动受限,有时可累及四肢大关节并不同程度的影响眼、肺、心血管、肾等多个器官.

    作者:冯建邦;高根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对92例行SPSS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64例成功地随访了5~11年(平均7.3年).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及末次随访时摄胸腰椎正侧位片并测量伤椎及相邻椎间隙前后缘的高度,伤椎节段的Cobb角.13例末次随访时行MRI检查.结果:临床疗效满意,4例内固定失败.术后伤椎和相邻椎间隙的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并基本保持到内固定取出,但末次随访时却均有显著降低.MRI示伤椎终板中央骨折未完全复位,受累椎问盘形态不规则和出现退变.结论:SPSS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远期疗效良好.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与椎体和椎问盘的破坏及未能得到有效修复有关.

    作者:姚啸生;李洪久;刘歆;王靖;唐天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盘龙七片治疗Colles骨折复位后肿痛的临床观察

    Colles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之一.手法复位是其基本而又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骨折往往伴随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的创伤反应,复位后应用小夹板或石膏作外固定.

    作者:徐展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跌打损伤涂膜剂的优选工艺及质量控制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筛选跌打损伤涂膜荆制备的佳工艺,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将中药材用适当的方法提取,以聚乙烯醇为涂膜剂基质制成.以涂膜剂外观,成膜时间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工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涂膜剂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涂膜剂佳处方为:中药提取液30ml,PVA124 7g,甘油4ml,测定方法中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3%.结论:涂膜剂制备工艺设计较为合理,所成膜可塑性好,使用方便,采用HPLC法可有效控制涂膜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宋玲;邓体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治伤软膏外敷治疗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治伤软膏局部外敷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SD大鼠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B),A组用治伤软膏外敷治疗,B组空白对照.用药第3、5、10d作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观察、血液流变检测.结果:两组大体观察各时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d A组组织病理革兰氏染色评分优于B组(P<0.01);血液流变学检测显示A组用药后各时相全血粘度(低、中切)、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都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治伤软膏外用治疗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其血液流变性,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作者:魏优秀;李贺伟;周伟;黄松;陈敬友;刘平;韦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密骨葆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亏虚证)3年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密骨葆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亏虚证)的3年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亏虚证)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密骨葆组和钙尔奇D组,给药3年后,总结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测.结果:治疗后密骨葆组骨痛症状评分下降,腰椎2~4及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氏三角区的骨密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中医单项症候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期间无新骨折发生;服药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密骨葆腔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亏虚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魏兵;沈霖;杨艳萍;谢晶;周丕琪;高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手法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临床观察

    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手法与内服中药相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6例均为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23例,女33例;年龄大72岁,小29岁;病程短2月,长12年.

    作者:尹相锋;余红超;刘德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指征、佳手术时机、入路选择、固定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1996年3月~2008年3月手术治疗髋臼骨折64例,手术入路:后壁6例,后壁/后柱10例采用K0cher-Langenbeck切口;新鲜前壁前柱骨折、双柱骨折、横形骨折或T形骨折共31例采用髂腹股沟切口;髂股切口或延长的髂股切口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11例,6例复杂骨折采用前、后入路,即髂腹股沟切口+Kocher-Langenbeck切口.内固定方法:2例髋臼后壁单发性骨折采用单纯螺钉固定,其余62例钢板固定.结果:手术后X片结果:骨折复位,优38例,良19例,中4例,差3例;复位优良率89%.随访12~24个月,按照Matta评分法:本组随访64例中,17分39例,15分20例,13分4例,11分1例;优良率92.1%.结论:准确地掌握手术时机、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和骨折复位方法、精细的手术操作时取得理想复位的关键,良好的复位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作者:李嗣生;孙军;潘承波;刘发银;张子峰;刘征;陈树涛;孙茂庚;黄馥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 20例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牵拉按压手法为主,中西药联合应用,配合卧床及功能锻练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3~68岁,平均38.6岁.

    作者:于自山;石福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