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波;张烽;唐玲;张新苗;李书华;盖斌;程枭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放大窄带内镜(ME-NBI)和高频超声微探头(HF-EUS)在判断浅表食管鳞癌(ESCC)浸润深度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收集普通内镜活检后病理诊断为ESCC患者49例,58处ESCC,均予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并分别进行ME-NBI和HF-EUS观察.排除病例:(1)EMR术后复发或残留者;(2)由放射引起者;(3)食管次全切除术后残留者.共排除病例5例,9处病灶.还剩44例,49处病理诊断为ESCC者纳入比较.
作者:梁玮;邓万银;郑晓玲;王丽珍;高丽影;张咩仔;何利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人肺精确薄片体外移植培养模型;并检测暴露于流感病毒下的人肺薄片里是否存在感染和病毒复制.方法 参照改良琼脂糖充填肺组织的方法,以1.5%低熔低胶琼脂糖经充膨、钻取、切片及培养等步骤建立人肺精确薄片体外移植培养模型.选取不同时间点对移植培养的人肺薄片进行显微镜下组织形态观察;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毒性实验评价细胞毒性;以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人肺薄片组织对暴露的流感病毒的反应.结果 人肺精确薄片模型经长时间(>10 d)的培养,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支持人肺薄片组织暴露于流感病毒后的感染和病毒复制.结论 建立的人肺精确薄片体外移植模型可靠和稳定,可被用于流感病毒与人体肺器官感染的研究.
作者:吴曙华;J.Leland Booth;Jordan P.Metcalf;武文心;黄建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的荧光表达载体FABP3-pEGFP-N2,并应用绿荧光融合蛋白技术检测FABP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方法 RT-PCR法获得FABP3基因编码框,克隆到pEGFP-N2载体中,利用脂质体将构建的表达载体转染P19细胞后,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FABP3蛋白定位.结果 成功克隆FABP3基因片段,并将其重组到pEGFP-N2载体中.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FABP3蛋白主要分布于P19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FABP3-pEGFP-N2真核表达载体,FABP3在P19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呈弥漫分布特点.
作者:沈亚卉;宋桂仙;张奇军;刘垚秋;周莉娟;孔祥清;钱玲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和前列地尔对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西地那非组(A组)、前列地尔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A组鼻饲西地那非100 mg;B组静脉泵入前列地尔20 ng·kg1 ·min-1;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需吸入氧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A组、B组能显著降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血管阻力指数(PVRI)(P<0.05);与B组比较,A组能显著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 P<0.05);A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吸入氧浓度均低于B组(P<0.05).结论 西地那非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心肺保护作用优于前列地尔.
作者:沈飞;秦建伟;黄陈军;陈宇;梁永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小儿胸腔积液的原因很多,及早明确病因,有助于指导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胸腔积液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为明确病因、早期合理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53例患儿均经X线胸片检查为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53例中,0-3岁10例,4-7岁15例,8-14岁28例;男女之比为1.7∶1,城市患儿19例,农村患儿34例.
作者:顾晓虹;谢娟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广泛用于临床的微创手术,患者乐于接受.现将我院2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春红;汤淑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金属夹在小儿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Olympus内镜金属夹持放推送器放置金属央,治疗小儿胃肠道疾病25例,其中消化道出血止血治疗15例、穿孔修补2例;粗蒂息肉(蒂直径>1 cm)电切前预防性使用金属夹8例.观察金属夹放置的成功率、并发症,随访放置的有效性.结果 25例患儿平均使用金属夹3枚,金属夹均放置成功.止血治疗15例,即时止血率100%,再出血1例;穿孔修补及粗蒂息肉电切前预防性使用金属夹的病例,均未发生出血和穿孔.随访未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金属夹在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修补穿孔和预防电切息肉严重并发症方面均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练敏;李玫;刘志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OX40-OX40L相互作用对C57BL/6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IL-4、IL-2及INF-γ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ti-OX40特异性刺激OX40-OX40L轴后,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分泌IL-2和INF-γ含量明显增加,48 h细胞增殖佳;IL-4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特异性anti-OX40L抗体阻断OX40-OX40L轴后,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IL-2和INF-γ含量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OX40-OX40L相互作用能够调控C57BL/6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作者:苏红玲;严金川;杨海兵;徐良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采用改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5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25个月,患者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3.5±3.1)分,末次随访时为(29.9±3.0)分(P<0.05);临床改善程度优25例,良19例,优良率86.3%.结论 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符合微创理念及国人腰椎的解剖特点,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仇胥斌;陈亮;庄明;刘志伟;严伟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哮喘发作期幼儿的肺功能特征及变应原检测结果.方法 选择哮喘发作期的54例3-4岁幼儿(哮喘组)进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并与同龄健康幼儿30名作对照(对照组).哮喘组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及变应原皮内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患儿呼吸总阻抗(Zrs)、5 Hz时的气道粘性阻力(R5)、周边气道阻力(Rp)和共振频率(Fres)明显增高,5 Hz时的电抗值(X5)明显下降(P<0.01).哮喘组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其呼吸阻力测定值较前明显好转,改善率>35%.Zrs、R5、Rp、Fres较舒张前明显下降,X5较舒张前明显上升(P<0.01).哮喘组变应原检测的阳性率65%.其中,屋尘螨阳性率85.7%、粉尘螨阳性率74.2%、细链格孢霉阳性率42.8%.结论 哮喘发作患儿存在呼吸阻力增高和可逆性气道阻塞.屋尘螨、粉尘螨、细链格孢霉是哮喘幼儿常见的过敏原.
作者:丁静;吴美思;赵德育;姜艳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原发性与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241例BPPV(原发组)和继发性27例BPPV(继发组)患者资料.每组又按病程(<3个月,3-12个月,>12个月)和病情(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采用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进行耳石手法复位疗效评估.结果 继发组病程在一年以上的患者比例高于原发组(40.7% vs.20.3%)(P<0.05);继发组重度和极重度病情患者比例大于原发组(92.6% vs.71.8%)(P<0.05).两组手法耳石复位有效率都达到95%以上;继发组治疗后DHI的F分和E分高于原发组(P<0.05).结论 继发性BPPV较原发性BPPV病情复杂,病程长,病情重;耳石手法复位治疗继发性与原发性BPPV的疗效均很好.
作者:殷晓菁;董万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电切(TUSPPK)联合超声碎石(USL)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TUSPPK联合USL治疗高危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32例,比较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剩余尿量及尿流率等指标.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2.5±8.7)min,结石取尽率100%.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5.2±1.3)d.IPSS和QOL评分分别由术前的(26.4±5.5)分及(5.3±0.7)分下降至(10.1±2.6)分及(2.5±0.5)分,大尿流率由术前(6.5±2.3)ml/s增加至(13.8±3.1)ml/s,剩余尿量由术前(162.5±22.8)ml下降至(38.2±7.1)ml(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USPPK联合USL治疗高危BPH合并膀胱结石具有损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史红雷;莫乃新;吕忠;吴斌;冯伟;钟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骶尾部畸胎瘸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成人骶尾部畸胎瘤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47例成人骶尾部畸胎瘤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单房性囊肿占12.8% (6/47),多房性囊肿占42.6%(20/47),囊实混合性包块占38.3%(18/47),实性包块占6.3%(3/47).47例中4例恶变,恶变率8.5%.结论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超声声像图有较为特征性表现,经直肠腔内超声对诊断骶尾部畸胎瘤有重要价值.
作者:章蓓;吴国柱;金黑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的表达及山绿茶总黄酮(HHLTF)对其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前列腺增生模型(P)组、前列康治疗(Q)组、HHLTF高(H1)、中(H2)、低(H3)剂量治疗组和对照(C)组.除C组外各组大鼠去势后注射丙酸睾酮制作前列腺增生模型,用前列康(570mg·kg1·d-1)或HHLTF 80、40、20 mg·kg1 ·d-l灌胃,连续5周;P、C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计算大鼠前列腺指数,免疫组化法测定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 H1、H2组的前列腺指数及PCNA、Ki-67表达均较P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HHLTF具有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盛树东;于有江;王冬艳;钱小妹;肖望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酶MYH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食管鳞癌(鳞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MYH的表达和8-羟基鸟嘌呤(8-oxoG)氧化损伤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与癌旁组比较,鳞癌组MYH蛋白呈低表达的比率高达82.9%.鳞癌组MYH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评分明显低于癌旁组[(1.47±0.96)分vs.(2.35±1.68)分](P<0.01).鳞癌组MYH低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静脉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的表达与8-oxoG氧化损伤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的低表达与8-oxoG氧化损伤程度加重密切相关.MYH可作为食管鳞癌术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参考指标.
作者:叶书高;纪勇;吴小波;陈静瑜;郑明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麻醉诱导后10 min插入导尿管;B组和C组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C组麻醉诱导前插入导尿管,B组麻醉诱导后10 min插入导尿管.记录导尿管插入前、后的HR、BP.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估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与留置导尿管前比较,C组患者置尿管后BP明显升高[(14.8±3.6/9.5±3.3)kPa vs.(15.9±3.7/10.4±3.4) kPa]、HR明显增快[(88.3±18.6)次/分vs.(96.0±20.7)次/分](P<0.05),而A、B组无明显改变(P>0.05).C组全麻苏醒期SAS评(3.7±1.3)分,明显优于A组的(4.1±1.2)分和B组的(5.2±1.1)分(P<0.01);A组躁动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全麻诱导后插入导尿管能降低BP、HR的波动,但明显增加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预先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且于麻醉诱导后导尿,既可维持循环稳定,又可有效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祁涛;龚婵娟;何明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9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0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8.0±0.9)分降至术后(2.8±1.4)分,椎体前缘高度提高,Cobb角改善.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
作者:陈伟;李鹏;陈是煌;郭志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S100A4蛋白的表达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骨肉瘤患者和15例骨软骨瘤患者的S100A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100A4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阳性率75.4%,明显高于骨软骨瘤患者的13.3%(P<0.05).S100A4的表达与病理分型和肺转移显著相关,随着肺转移的发生,S100A4表达量增高(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S100A4表达增强与骨肉瘤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成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指标.
作者:樊根涛;蔡滕;周幸;周光新;吴苏稼;施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及血浆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12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入院后30 min内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当日起40 mg/d,30d后改为20mg/d;对照组入院后起即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两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24 h、1、2、4周血浆CCR1水平.结果 试验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 vs 23.33%)(P<0.01);30 d MACE发生率低(3.33% vs.15.00%)(P<0.05).与PCI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24 h血浆CCR1明显升高(P<0.01);两组术后1、2、4周两组CCR1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降低ACS患者PCI术后CCR1水平,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30 d MACE发生率.
作者:郭峰;汤成春;马根山;陈忠;丁建东;朱建;李拥军;鞠成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63岁,2010年1月因WBC、Plt升高来我院就诊,当时血常规示:WBC22.84×109/L,Hb99g/L,Plt 417×109/L,骨髓形态: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可能大,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占80.5%,其中原始粒细胞1%,早幼粒细胞1%,红细胞系统增生相对低下,仅占5.5%,粒红比14.64∶1,巨核细胞数全片>100个,可见小核、巨核,血小板大、成堆易见.JAK2突变基因检测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融合基因检测:PML-RARa阴性,多重PCR未检测到常见的29种白血病融合基因转录本,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ADP和Risto诱导大聚集力分别是35.51%、33.58%).
作者:赵世香;韩悦;胡璐萍;朱倩;王甜甜;仇惠英;孙爱宁;吴德沛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