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轶庆;吴洁
目的 检测人软骨细胞中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取8例手术切除的人髂软骨组织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并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培养的细胞进行软骨细胞鉴定.取二代软骨细胞抽提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人软骨细胞中总RNA以MT1和MT2两种受体引物进行的RT-PCR,产物电泳呈阳性条带;其基因片段长度与MT1和MT2受体引物之间的核酸长度相当.结论 人软骨细胞中存在MT1、MT2两种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证明软骨细胞是褪黑素作用的靶细胞,褪黑素可能通过存在于软骨细胞中的MT1、MT2受体来调节骨骼的生长发育.
作者:孙光权;邱勇;朱泽章;黄爱兵;李海波;刘臻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联合汽化电切(TUVP)的效果.方法 同顾性分析120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行TURP+TUVP的手术资料.结果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7.3±3.5)分降至术后(14.3±2.6)分;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6.5±1.4)ml/s升至术后(14.6±4.2)ml/s;残余尿量(PVR)由术前(112.5±21.4)ml降至术后(35.7±12.5)ml),手术前、后比较,均P<0.05.结论 TURP联合TUVP是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祝晓明;姚茂银;苏昀;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及宫外孕患者32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汤巧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早期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对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前房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36例(48只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人工晶体植入(IOL)术,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4只眼),术毕球旁注射地塞米松2.5 mg,同时立即球结膜下注射5-FU 5 mg,术后第1天应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抗生素滴眼液点眼,视前房内纤维素渗出情况隔日注射5-FU 5nag,总量不超过30 nag.B组(24只眼),术毕球旁注射地塞米松2.5 mg,术后第1天应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抗生素滴眼液点眼;观察术后1、3、7d及1个月的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纤维渗出完全吸收时间和佳矫正视力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前房纤维渗出吸收时间,A组和B组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2±3.4)d vs.(14.2±3.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至佳矫正视力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3±2.4)d vs.(14.3±4.2)d,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早期应用5-FU能有效的减轻前房内纤维素样渗出,同时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作者:刘伟;王建荣;申家泉;曹乾忠;郭百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气管套囊内注入利多卡因减轻吸烟患者拔管后咳嗽反应的效果.方法 45例长期吸烟患者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手术,按气管套囊注入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注入2%利多卡因5ml(L)组、生理盐水5ml(S)组和空气5mi(A)组,观察并记录术毕气管拔管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情况.结果 气管拔管后0~5 min L组平均咳嗽(4.1±0.8)次,明显少于S组(8.2±0.9)次和A组(6.2±0.8)次(P<0.05);3组6~10 min平均咳嗽次数分别为(4.6±0.8)、(7.5±0.8)和(6.0±0.6)次(P<0.05).结论 气管套囊内注入利多卡因可以减轻吸烟患者气管拔管后的咳嗽反应.
作者:胡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雌激素类药物对去卵巢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3~5个月龄雌性SD大鼠(清洁级)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去卵巢(OVX)组、去卵巢后7-甲基异炔诺酮治疗组、去卵巢后雷洛昔芬治疗组、去卵巢后戊酸雌二醇治疗组、去卵巢后大豆异黄酮治疗组、去卵巢后半量戊酸雌二醇+半量大豆异黄酮治疗组、去卵巢后半量戊酸雌二醇+全量大豆异黄酮治疗组,每组6只,用药3个月.做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逃避潜伏期及运动策略以判断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部海马淀粉样蛋白前体(APP)mRNA水平.结果 OVX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所有用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短于OVX组;且用药组高级运动策略次数明显多于OVX组.大鼠去卵巢后.海马APP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用药组及假手术组APPmRNA表达低于OVX组.结论 雌激素类药物能抵抗去卵巢大鼠认知功能的损害,且可能是通过下调去卵巢大鼠海马APP mRNA表达水平发挥作用的.
作者:朱轶庆;吴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45例患者均于手术前及术后第7天分别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是否有下肢DVT形成.将DVT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把临床可疑因素作为自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有显著差异性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筛选出DVT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DVT45例,发生率31%.高龄、女性、双侧THR、全身麻醉、使用骨水泥等与DVT形成显著相关(P<0.05).其中,性别、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其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倍数分别增加到10.012、3.086和8.834;保护因素1个,为术前患者血型是O型,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减少到0.191倍.结论 THR患者术后发生DVT常存在多个危险因素.
作者:温辉林;王友华;顾永强;刘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FGF-C)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VEGF-C、人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酶受体-1(LYVE-1)在60例结肠癌、10例结肠腺瘤以及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C表达与LND的关系.结果 在结肠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53.33%;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组织中均未见明显VEGF-C阳性表达.VEGF-C表达主要位于肿瘤细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表现.结肠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阳性率为76.67%,LVD平均值为5.761±1.676,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织中的1.722±0.390(P<0.01).VEGF-C与LVD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VEGF-C表达与LVD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邢春根;魏锋;陈正荣;吕孝东;吴永友;危少华;赵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隧道不同定位方式对前交叉韧带股骨解剖止点定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10具正常成人膝关节尸体标本,通过两种方法定位股骨隧道入点.第一种通过胫骨隧道定位股骨隧道入点,利用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定位导向器,分别观察膝关节不同屈曲度数、胫骨定位导向器不同导向度数对股骨隧道入点的定位影响;第二种为经过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利用牛眼定位器直接定位股骨隧道的入点.结果 通过胫骨隧道定位股骨隧道的入点,当胫骨定位导向器50度,膝关节分别屈曲90度和60度时,定位的股骨隧道入点分别位于解剖止点前方(5.5±0.6)mm和(2.9±0.2)mm.当膝关节屈曲90度,胫骨定位导向器分别设置为50度和30度时,股骨隧道入点分别位于解剖止点前方(5.7±0.3)mm和(2.7±0.3)mm.经过膝关节前内侧入路直接定位股骨隧道的入点,在膝关节屈曲≥90度,紧贴髌韧带的内侧进针,将非常容易确定股骨隧道的入点.而且在进行股骨隧道的扩钻时,不会损伤股骨内侧髁的关节面.结论 通过胫骨隧道定位股骨隧道的人点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且往往位于股骨解剖止点的前方.而通过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定位股骨隧道的入点既方便又准确.
作者:瞿淙;王青;刘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应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模型,将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re)组,缺血后处理(IPost)组,缺血预处理+后处理(IPre+IPost)组.全面复流120 min后收集肝脏组织和血液标本,检测血清ALT,肝组织ATP、MDA和RCR,做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IPre+IPost组血清ALT、肝组织MDA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IPre+IPost组肝组织ATP、RCR高于其余各组(P<0.05);病理结果:IPre+IPost组肝组织损伤轻于其余各组.结论 IPre和IPost联合应用能更好的保护线粒体,维持组织的能量代谢稳定,从而在再灌注早期更好的减轻肝脏的损伤.
作者:卢思聪;张峰;宋德静;张业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精液涂片染色是分析精子形态的主要手段.目前由于采用的染色方法和形态学评定标准不同,导致各实验室结果缺乏可比性[1,2].国内一些实验室现常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瑞-吉染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3].其中改良巴氏染色法是男科学实验室较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4].
作者:张斌;苏建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男,64岁.7年前因车祸致脑外伤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气管切开,佩带金属气管套管通气.
作者:王幸;顾伟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哮喘的病因、治疗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难治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1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85.8%),15例为其他因素引起的反复咳喘(14.2%).难治性哮喘的病因分别是依从性差(16.5%)、吸入技术不正确(17.6%)、并存的疾病未得到重视和治疗(41.8%),不良环境刺激和过敏原因素(13.2%)、反复呼吸道感染(7.7%),与运动、服用阿斯匹林、情绪低落有关各1例.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后85例(93.4%)患儿得到控制.结论 哮喘并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炎以及依从性差、吸入技术不正确是导致儿童难治性哮喘的主要原因,装修房屋致窜内环境污染、饲养宠物已成为新的元凶.
作者:严永东;盛锦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出血量的因素.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296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率6.2%.主要原因:宫缩乏力(86.5%),胎盘因素(9.1%),软产道裂伤(3.0%),凝血功能障碍(1.4%).结论 重视孕期保健、产前宣教及计划生育宣传,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葛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雄激素受体(A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汪实的早、进展期胃癌73例,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AR在胃痛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AR阳性率为39.73%,且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Kaplan-Meier(卡普兰-迈耶曲线)生存分析显示,AR阳性表达者的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AR表达、肿瘤大小、病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影响胃癌预后;其中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足评估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 AR在一定程度上较早地提示胃癌的预后,它的过度表达提示胃癌预后良好.胃癌AR阳性表达可为其内分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汪泳;钱海鑫;宇汝胜;周晓俊;曹先东;高登辉;刘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光棒引导插管在高位颈椎伤患者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高位颈椎伤患者30例应用光棒引导插管(LW)组,另选非颈椎伤患者30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BF)组,比较两组插管时间、成功率与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结果 LW组在3 min内插管成功率高于BF组(96.7%vs.73.3%)(P<0.05),LW组插管时间短于BF组[(24.8±17.0)s vs.(148.6±64.2)s](P<0.01);LW组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高于BF组(89.7%vs.45.5%)(P<0.01).结论 光棒引导气管内插管是高位颈椎伤患者采用全麻快诱导气管插管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友芝;周脉涛;顾成永;仲玉霜;华君;洪卫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着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长度大约为20~25个核苷酸,它们被名为微小RNA(micro RNA).研究表明micro 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相似的作用,因此,micro RNA可能成为肿瘤治疗、预后和判定疗效的牛物学标记,这有可能改变以往有创伤且昂贵繁杂的肿瘤标记物检测.本文综述血清micro RNA的基础研究、检测手段以其作为标志物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高雯;束永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过程中神经细胞内钙、一氧化氮合酶(NOS)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致痫后30 min、1、3、6、12、24、48 h组,每组8只.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钙和细胞凋亡,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NOS.结果 对照组钙水平较低,癫痫发作后钙迅速升高,1 h达高峰,之后下降;NOS在癫痫发作后1、24 h有2个分泌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在癫痫发作后6 h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钙超载和NOS过度表达可能与癫痫后的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月影;邓星强;李瑞;袁宝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手术中向关节内注射混合镇痛液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毕向关节腔内及伤口注射混合镇痛液(A组)或等量生理盐水(B组).术后采用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24 h内镇痛药的用量.结果 术后3、6、12hA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B组术后有23例需口服塞来昔布200mg镇痛,明显多于A组的5例(P<0.01).A组患者未观察到任何与混合镇痛液相关的副反应.结论 膝关节镜术中向关节内注射混合镇痛液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显著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作者:翁文杰;王锋;陈东阳;蒋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大鼠肠结构及肠屏障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化疗模型组(B组)和rhIL-11治疗化疗模型组(C组),每组10只.B、C两组行5-FU 75 mg/kg腹腔内注射化疗1 d.C组于化疗开始后3 d天注射rhIL-11 600·μg·kg-1·d-1.化疗前及化疗后第5天分别称空腹体重,实验后第5天测肠结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肠道通透性.结果 C组体重丢失少于B组,A组体重增加显著多于B、C组(P<0.01).C组的各项肠结构指标均优于B组(P<0.05).C、A组的细菌移位率(10%)低于B组的60%(P<0.05).B组的肠通透性与A、C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hIL-11对化疗大鼠的肠结构和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傅宇;徐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