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kt信号通路介导脑缺氧缺血后丰富环境对幼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宋远见;刘红芝;裴冬生;孙亚峰;张璞;张芳;蔡绍京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丰富环境刺激, 海马, AKT, Bad(ser136)
摘要:目的 观察丰富环境(EE)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Akt信号通路及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健康7日龄SD大鼠90只,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A)组,不建立模型,不给刺激;缺氧缺血非刺激(B)组,采用Sale法建立HIBD模型,但不给丰富环境刺激;丰富环境刺激(C)组,建立HIBD模型,术后给予EE刺激,2 h/次,1次/d,共20 d.分别在缺氧缺血后第3天和第20天各组随机选10只,断头取脑,分别采用免疫印迹和焦油紫染色的方法检测大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CA1区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第3天脑组织中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第20天海马神经元损伤非常严重(P<0.05).C组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程度显著高于B组(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P<0.05).结论 EE刺激可以促进HIBD恢复,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Akt和Bad(ser136)磷酸化程度升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部孤立性结节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119例周围型小结节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经胸部CT检查证实为周围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277例,均采用肌肉非损伤性(Muscle-Sparing)技术手术,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肺癌组(119例)和非肺癌组(158例),肺癌组除2例行姑息性楔形切除术外,其余117例均行肺叶(或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两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对肺癌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均获得明确诊断.与非肺癌组相比,肺癌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P<0.05);CT片上结节的密度、边缘和病灶周围征象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肺门纵隔淋巴结判断不准是小结节肺癌的术后病理分期(pTNM)较术前临床分期(cTNM)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肺孤立性结节可采用Muscle-Sparing法手术治疗;胸部CT联合血清CEA检查使肺癌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作者:刘建良;李厚怀;张勤;许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胶质瘤中LRP、GST-π和MGM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中耐药相关基因蛋白LRP、GST-π和MGMT的表达,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53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及6例正常脑组织中LRP、GST-π和MGMT的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织中三个基因的蛋白表达均为阴性.在人脑胶质瘤标本中,LRP、GST-π和MGMT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是43.4%、43.4%和50.9%;LRP和GST-π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LRP、GST-π和MGMT在人脑胶质瘤中均有较高表达,检测多种耐药相关基冈的蛋白表达,对合理选择胶质瘤化疗药物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孙春明;王之敏;周幽心;王中;左剑玲;许期年;王秀英;周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异位发育不全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

    小儿异位发育不全肾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合并有输尿管异位开口,治疗上一般行异位发育不全肾切除术.我院近8年米共收治先天性异位发育不全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12例,其中3例行腹腔镜切除小儿异位发育不全肾,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罗洪;顾绍栋;许祥飞;曹源;强红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kt信号通路介导脑缺氧缺血后丰富环境对幼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丰富环境(EE)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Akt信号通路及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健康7日龄SD大鼠90只,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A)组,不建立模型,不给刺激;缺氧缺血非刺激(B)组,采用Sale法建立HIBD模型,但不给丰富环境刺激;丰富环境刺激(C)组,建立HIBD模型,术后给予EE刺激,2 h/次,1次/d,共20 d.分别在缺氧缺血后第3天和第20天各组随机选10只,断头取脑,分别采用免疫印迹和焦油紫染色的方法检测大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CA1区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第3天脑组织中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第20天海马神经元损伤非常严重(P<0.05).C组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程度显著高于B组(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P<0.05).结论 EE刺激可以促进HIBD恢复,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Akt和Bad(ser136)磷酸化程度升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宋远见;刘红芝;裴冬生;孙亚峰;张璞;张芳;蔡绍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桡骨头完整性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桡骨头在肘关节稳定中的作用.方法 取4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制成骨一韧带标本,建立桡骨头(RH)骨折时伴有或不伴有尺侧副韧带(UCL)损伤的模型,并随机分成:完整肘关节组、RH切除+UCL完整组、UCL切断+RH完整组和RH切除+UCL切断组,每组10具.在肘关节屈曲0、30、60、90和120度时,测量前臂在施加1.96 Nm外翻力矩下的肘外翻松弛度.结果 在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完整肘关节的外翻松弛度小,RH切除时肘外翻松弛度增大,单纯UCL切断时肘外翻松弛度大于单纯RH切除(P<0.05),RH切除+UCL切断时肘外翻稳定性差.结论 在对抗肘关节外翻不稳定中,UCL起主要作用,其次是RH.单纯RH骨折不能复位内固定时,RH切除是可行的;若合并UCL损伤时,可在有效修补UCL的同时作单纯RH切除,必要时行RH置换.

    作者:刘国华;吴加东;王玉武;王友华;刘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EGb)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中药制剂,能改善微循环,促进心、脑组织代谢,清除自由基,在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等方面也起重要作用.该文就EGb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珏;季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变化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凋亡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对照组(枕大池注入生理盐水)、SAH 3 d组、SAH 5 d组、SAH 7 d组和SAH10 d组.采用自体动脉血枕大池注入方法建立SAH模型.应用脑血管造影观察基底动脉形态改变.透射电镜和TUNEL技术观察内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脑血管造影发现,SAH后第3天基底动脉狭窄,第7天达高峰,第10天缓解.SAH 5d组和SAH 7d组基底动脉壁出现胞浆浓缩、核染色质浓缩边集等凋亡样改变的内皮细胞和较多TUNEL染色阳性内皮细胞,同时内皮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SAH 7d组尤为明显;SAH 3d组和SAH 10d组内皮细胞凋亡样病理改变减轻,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内皮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正常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脑血管壁存在的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在SAH后脑血管痉挛形成巾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泽军;朱龙;吴旻;蒋明;徐光明;刘介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38例和开腹手术42例治疗的临床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资料,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邻近脏器损伤发生,切除的淋巴结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应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剖腹手术组(P<0.01).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宫颈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韩宁;张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52例儿童慢性鼻窦炎常规行CT或MRI检查.选用抗生素、局部类固醇激素、粘液促排剂、减充血剂、抗组胺药及辅助性小手术综合治疗.结果 通过系统药物及辅助性小手术治疗,152例中治愈134例(88%),好转18例(12%).结论 儿童慢性鼻窦炎,通过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及辅助性小手术,大多数患儿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方如平;周洪根;黄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椎前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手术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汽车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由此带来的意外创伤是造成患者肢体残疾的原因之一,患者常因此而截肢.

    作者:王巧桂;周亚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索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5例手汗症患者采用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手掌多汗症状全部消失,无中转开胸,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双侧)平均(45.6±10.2)min,住院时间平均(2.4±0.6)d,住院平均疼痛得分为1.0±0.5.术后前二三周,12例出现持续轻中度疼痛,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为58%,术后气胸5例,无Horner's综合征发生,无术后手汗症复发.结论 微创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

    作者:施立;陈勇兵;杨文涛;徐中华;郭旭峰;叶武;钱永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提出有效检出宫颈癌前病变的措施.方法 对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Ⅱ级、CINⅢ级以及不排除宫颈癌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等特点,并将阴道镜活检病理和LEEP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宫颈CIN的发病高峰年龄段为31~35(39/135,28.9%)岁,无症状要求检查的有65例(48.1%),132例LEEP病理与阴道镜活检病理比较,诊断相符83例(62.9%),不相符49例(37.1%).结论 要重视对年轻高危人群的筛查,对不满意的阴道镜检查即宫颈移行带不能完全暴露或病灶较大的患者,可通过增加活检数量、应用LEEP锥切术等办法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宁魏青;尤志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40例NSCLC患者于术中在肿瘤边缘分四个象限注入亚甲蓝4 ml标识并切除SLN,行连续切片中的病理诊断和广谱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同时按标准肺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所取淋巴结送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40例NSCLC患者中,由SLN检测转移的灵敏度为91.3%,准确率为94.3%,假阴性率为8.7%;46枚SLN中39枚分布于N1淋巴结,7枚分布于N2淋巴结,其中以叶间淋巴结检出率高;SLN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小、P-TNM临床分期、SLN大小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SLN能较为准确的反映NSCLC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手术中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提供依据.

    作者:刘锟;尤庆生;陈荫椿;黄剑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单纯介入化疗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配合同步放化疗或单纯介入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Ⅰb2及Ⅱ a期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9例)及单纯介入化疗组(33例),放化疗组是腔内后装放疗,其间辅以铂类为主的静脉化疗.介入化疗组是术前超选择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药物以铂类为主.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毒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 放化疗组及化疗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0.8%及21.2%(P<0.05);3年无瘤生存率两组分别为94.9%及78.8%(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配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好于介入化疗组.

    作者:邓斐;姜允飞;吴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新生儿ARDS患儿经HFOV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经皮氧饱和度(TcSpO2)、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25例(71.43%)治愈.治愈患儿中FOV冶疗24h后,TcSpO2较治疗前明显上升[(84.31±3.47)%vs.(92.13±3.21)%,P<0.05],PaO22明显上升[(45.01±9.51)mmHg vs.(67.31±9.72)mmHg,P%0.05],OI明显下降[(35.09±8.90)vs.(31.47±9.60)],而PaCO2迅速(12 h后)下降[(55.01±8.52)mmHg vs.(43.12±5.71)mmHg,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ARDS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作者:毕明远;黄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鼠黑质致密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作帕金森病模型成模率的MRI分析

    目的 从行为学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上评价6-羟荩多巴胺(6-OHDA)单侧毁损大鼠黑质致密部建立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的方法.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30只,15μg/3μl黑质致密部(SNc)单点注射;B组,30只,30μg/6μISNc单点注射;C组10只6μl含0.2%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SNc单点注射.术后不同时期观察阿扑吗啡(APO)腹腔注射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6周后各组随机选取部分成模与非成模大鼠在高场强MRI下活体检测,观察大鼠颅内毁损情况.结果 A、B组大鼠6-OHDA毁损黑质后,大部分成模大鼠在第3天可以检测到稳定的旋转(>210 r/30min),其余成模大鼠在第14天可以检测到稳定的旋转.两组成模率相仿,成模率高达76.4%.第6周,MRI显示成模大鼠穿刺针道恰位于黑质部,而非成模大鼠穿刺针道偏离黑质部.结论 应用6-OHDA单侧毁损大鼠黑质致密部可以高效、简便、稳定地制作PD大鼠模删;MRI检测可以客观评价其成模质量.

    作者:孙涛;王文宏;杨天明;钱志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熊果酸和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熊果酸和美洛昔康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 SGC-7901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常规培养24 h后加熊果酸或美洛昔康,约物终浓度均为10、20、40、80μmol/L,分别培养12、24和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环氧化酶-2(COX-2)表达.结果 熊果酸和美洛昔康两者均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熊果酸的抑制作用小于美洛昔康(P<0.05).熊果酸和美洛昔康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COX-2表达,熊果酸抑制COX-2表达的作用小于美洛昔康(P<0.05).结论 熊果酸和美洛昔康均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COX-2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李剑萍;邵耘;陈国胜;何晓璞;刘翠霞;许海尘;周苏明;孙为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戊四氮诱导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测定与海马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 探讨实验性癫痫持续状态(SE)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大鼠海马CA1、CA3齿状回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SE组和对照组,戊四氮诱导大鼠SE,采用抬高迷宫和Mort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情感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齿状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SE组大鼠在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延长(P<0.01),进入次数增多(P<0.01);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搜寻策略改变(P<0.05),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大鼠海马CA3区和齿状回分子层的神经元胞体固缩浓染,线粒体嵴局部消失,突起膜发生断裂,髓鞘板层松散,突触前后膜结构模糊,突触小泡减少,线粒体空化,星形胶质细胞高度水肿液化,核固缩.结论 SE使大鼠情感行为发生改变和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可能与海马超微结构的改变有关.

    作者:段瑞生;刘娜;王维平;娄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饮食诱导肥胖大鼠骨骼肌、肝脏、胰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达变化,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发生巾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饲养(NC)组和高脂饲养(HF)组,喂养8周,比较两组大鼠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骨骼肌、肝脏、胰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表达.结果 HF组大鼠体重比NC纰显著增加,并出现胰岛素抵抗(HOMA-IR 8.58±3.37 vs.3.46±2.21)(P<0.01).HF组大鼠骨骼肌、肝脏、胰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R表达量较NC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肥胖伴胰岛素抵抗,其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可能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达水平的升高有关.

    作者:卢斌;郭志福;邹大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脉留置针对兔耳缘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与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对兔耳缘静脉血管内皮拟伤及血栓肜成的影响.方法 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三组,右耳外侧耳缘静脉留置20号针分别为3 d(A组)、5 d(B组)、7 d(C组);经留置针每日输人生理盐水20ml,各组实验结束时取留霞针侧上耳缘静脉做病理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皮超微结构变化,光镜观察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A组血管内皮层完整,线粒休、内质网无明显显变化;B组血管内皮层基本完整,局部内皮细胞增生,线卡征体、内质网水肿;C组血管内皮层多破坏缺失,暴露内皮下基质,可见大量脱落坏死细胞.B组和C组血栓形成率分别为78.9%和89.5%,明显高于A组的45.0%(P<0.05).结论 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为胁脉留置血栓形成机制之一.

    作者:张凤;徐旭娟;张玉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