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君;蒋德欢
铜绿假单胞菌(PA)是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1],中国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监测显示PA对亚胺培南(IPM)的耐药率由1994年的6%上升到2003年的22%[2].PA本身的耐药机制复杂,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临床上多种药物耐药菌呈逐年上升趋势,极大的限制了医生选择药物的范围.因此,了解地区性PA耐药情况是临床有效抗感染的较佳途径.我们就2004年1月~200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中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的PA进行耐药现状的分析.
作者:王扬;黄茂;赵旺胜;陈军;詹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人胰升血糖素样肽1(hGLP-1)突变体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方法 用生物合成方法获得hGLP-1突变体基因8Val-hGLP-1,将其克隆于载体pGEX-4T-1中,构建pGEX-4T-1/8Val-hGLP-1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酶切电泳以及测序鉴定阳性克隆,用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情况.结果 重组质粒pGEX-4T-1/8Val-hGLP-1经双酶切电泳鉴定与测序分析证实构建成功,SDS-PAGE与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证实其成功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hGLP-1突变体基因8Val-hGLP-1,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为下一步获得含突变体基因的重组hGLP-1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朱清;秦红兵;顾锦华;朱红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近年来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相当迅速,其中敲除了E1B-55KDa的条件复制性溶瘤腺病毒(ONYX-015)治疗肿瘤的研究尤为深入.虽然目前对于ONYX-015选择性溶瘤的机制仍有争论,但多个临床前动物实验及Ⅰ、Ⅱ期临床实验已经证实ONYX-015对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好.该文旨在对近年来ONYX-015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魏小雷;邹晓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4%[1],好发于老年人.有资料显示,其发病率较股骨颈骨折迟5~6岁;社会呈老龄化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有极少不愈合,但易发生髋内翻畸形,以及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褥疮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我们对1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已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东;殷小军;周正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2007年1月~12月我院ICU共收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我们采用特色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军;刘巧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端粒酶活性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PCR-TRAP-ELISA法检测HCC、慢性肝炎和健康人PBMC端粒酶活性.结果 HCC患者PBMC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与门静脉侵犯和术后1年内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PBMC端粒酶活性的高表达是HCC术后复发的指标.
作者:马莹;何晓松;王念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三维磁共振(MR)涎管造影在常见涎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5 T超导型MR机对30例涎腺病变患者进行MR涎管造影检查,对相应影像特点进行观察和总结,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3例急性颌下腺炎患者的MR涎管造影见涎管轻度扩张.慢性涎腺炎患者的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主导管可不同程度扩张,并可见扩张与狭窄并存的腊肠样改变.涎石症患者的涎管内可见无信号结石影或杯口状充盈缺损,结石近侧涎管往往有扩张.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的MR涎管造影中可看到双侧末梢导管广泛点球状扩张.6例涎腺区良性肿瘤患者的涎管呈受压移位改变.1例腮腺癌的MR涎管造影显示腺体内导管破坏、移位.结论 三维MR涎管造影可清晰无创地显示常见涎腺疾病的涎管和腺泡情况,有望取代X线涎管造影而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徐亮;徐孝秋;杨建新;沈钧康;王灌忠;龚建平;钱铭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钛网和前路钛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钛网和前路钛钢板联合Cage前路减压和重建治疗15例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和临床神经学检查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3年1个月,神经功能评价(JOA)评分术前为(6.8±2.4)分,术后为(11.6±1.6)分;15例影象学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如果交界节段无退变和不稳,保留交界节段分别对受累节段进行减压和固定融合,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跃;王守国;岳海涛;季峰;费皓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特重型烧伤尤其是烧伤面积(TBSA)90%且Ⅲ°烧伤面积(BSA)90%的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我们总结5例特重型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顾在秋;吕国忠;苏青和;虞俊杰;丁羚涛;谢龙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并探讨动脉硬化与NAFLD及其它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B超检查954例T2DM患者,明确是否存在NAFLD、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硬化,并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冠脉造影明确是否合并冠心病.结果 T2DM患者中NAFLD的发病率为27.46%,无NAFLD的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病变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合并NAFLD者(P<0.05).动脉硬化发病率与年龄、腰围、病程、收缩压(SBP)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的NAFLD患病率相对较低;但相对于NAFLD这个危险因素,T2DM患者动脉硬化与年龄、腰围、病程、SBP以及LDL-C的相关性更大.
作者:王静;朱大龙;黄洪;沈山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 HTSS4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声带息肉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七氟醚(S)组和丙泊酚(P)组,每组20例.S组七氟醚吸入诱导,P组丙泊酚静脉诱导.观测两组病人在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2 min(T1)、10 min(T2)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时的体动、呛咳情况.结果 HTSSP组病人意识消失时间短于S组[(83±10)s vs.(106±9) s] (P<0.05);两组T1、T2时SBP、DBP均比T0显著降低(P<0.01);P组T1、T2时DBP分别为(54.7±14.4) mmHg和(55.3±9.3) mmHg,显著低于S组的(63.9±13.2) mmHg和(61.7±14.1) mmHg (P<0.01).结论 HTSS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对循环抑制轻,可以安全的用于麻醉诱导.
作者:季淑娟;黄礼兵;崔苏扬;白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喘憋性肺炎以6个月至2岁小儿多见,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威胁,甚至危及生命.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对喘憋性肺炎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并能有效的预防喘憋性肺炎时心力衰竭的发生.
作者:陈灿华;丁娴;杨娟;高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0年前瞻性调查结果,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在江苏启东市肝癌高发区对515例HBsAg携带、男性、年龄在20~60岁的肝癌高危人群,每6个月或1年进行一次临床体检、采血检测HBsAg、ALT、甲胎蛋白(AFP),B超、CT等进一步检查.同时,将该居住区相同时间段内20~60岁的全部男性64 883人列为对照组,进行了连续20年的前瞻观察.结果 HBsAg阳性人群的肝癌年发病率高达1341.3/10万,是对照组184.5/10万的7.27倍.HBsAg阳性组发生肝癌时的中位年龄43岁;对照组则分别为48岁.各年龄段发现肝癌时HBsAg阳性组比对照组平均提早了2.25~5.82年,生存时间较对照组长150~197 d.随访中曾出现过AFP阳性人群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极显著高于AFP阴性人群(P<0.0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重要的病因因素.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尤其是AFP低度阳性患者定期检测,可以发现早期肝癌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启南;陆培新;王金兵;吴燕;孙燕;陈陶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头痛是临床诊疗的常见病.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多由枕部起源,可放射到额、颞及眶部.颈源性头痛患者的比例较高,约17.8%[1].我院疼痛门诊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陆伟萍;谢文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因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1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60例胃癌组织中MM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IMP-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MMP-1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未分化癌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低、未分化癌则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癌,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者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MMP-1、TIMP-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及肿瘤大小和部位等临床参数无关(P>0.05).MMP-I与TIMP-1表达呈负相关(r=-0.513,P<0.05).结论 胃癌中MMP-1、TIMP-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吴晓英;陈卫昌;沈玉玲;陆忠凯;岑建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8.6岁,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14例,发现肿瘤细胞13例(92.8%).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8例.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3例,Ⅳ期3例.激素受体阳性者占82.8%.25例获得随访,死亡8例.结论 男性乳腺癌临床少见,发病年龄偏大,容易误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男性乳腺癌具有特殊意义.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预示男性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醒;斯岩;凌立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儿癫痫发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患儿分为癫痫发作(A)组22例及非癫痫发作(B)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C)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NSE水平为(22.12±10.22) μg/L,明显高于B组的(9.72±4.06) μg/L和C组的(7.90±1.85) μg/L(P<0.01).结论 癫痫发作后可引起血清NSE水平的显著升高,测定NSE有助于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的鉴别.
作者:季凤华;周辉;袁伯稳;赵建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近年来,由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开展使得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癌)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大多数肝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HBV DNA的复制与否直接影响到肝硬化进展程度,选择3DCRT治疗的患者影响更加明显.自2003年1月~2007年6月采用拉米夫定联合3DCRT治疗肝癌36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LCRFA)治疗肾脏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肾脏肿瘤患者选择性实施LCRFA治疗.其中原发性肾细胞癌18例,嗜酸细胞瘤1例,肾错构瘤2例.肿瘤大径1.9~4.0 cm.比较手术前后体温、肝肾功能、Hb水平及ESR变化;术后定期观察肾功能、CT,超声造影监测消融灶的改变.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2.0±24.5) min,平均出血量(50.0±28.8) ml.21个肿瘤病灶中,术后1个月完全消融20个(95.24%).Hb、ESR、Cr、患侧ECT-肾小球滤过率(GFR)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8例获得6个月后CT随访资料,17例病灶完全坏死,1例病灶部分坏死.无局部及远处复发病例.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0.8个月),21例均生存.结论 LC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肾脏肿瘤的新方法,比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治疗定位更加精确,可以应用于不适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射频消融的病例.
作者:郭宏骞;燕翔;纪长威;李笑弓;甘卫东;曾令奇;张士伟;刘铁石;连惠波;刘光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MR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MRS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PCa患者31例(PCa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3例(BPH组)资料,测定两组MRS代谢图上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值.结果 PCa组和BPH组(Cho+Cre)/Cit值分别为(1.76±0.17)和(0.51±0.13) (P<0.05).以(Cho+Cre)/Cit0.99为诊断标准,诊断PCa的准确率为91.6%.结论 前列腺MRS为无创检查方法,对确诊PCa有重要帮助.
作者:姚浩;顾晓;杨进;陶华志;董颖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