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戴进;秦江辉;徐勇;史冬泉;蒋青
目的 探讨巨大儿青少年期生长发育和多元代谢特征.方法 148例出生时体重≥4 kg的巨大儿,年龄13~18岁(巨大儿组).另选等数出生体重正常儿的同龄青少年(对照组).对其进行了相关因素调查、体检和分析.所选青少年母亲均为非糖尿病妊娠和非妊娠合并糖尿病者.结果 两组在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OL)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巨大儿组肥胖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P<0.01)、超重率为19.40%,高于对照组的3.30%(P<0.01).结论 巨大儿在未来发生代谢相关疾病的危险比正常出生体重儿高;早期预防、控制巨大儿的出生,对减少成人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意义重大.
作者:卞晓云;王兴纬;奚正荣;范建明;苏良香;沈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2007年1月~12月我院ICU共收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我们采用特色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军;刘巧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银杏叶制剂对哮喘儿童气道炎症和辅助T细胞(Th)亚群的影响.方法 68例中、重度哮喘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激素治疗组32例,单纯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36例,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且同时口服银杏叶片6个月.对治疗前后诱导痰液作嗜酸性细胞计数,并测定痰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5水平.同时以2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两哮喘组治疗前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IL-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IL-5均下降(P<0.01),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激素治疗组(P<0.01).各组间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银杏叶片与布地奈德具有协同抗炎作用;银杏叶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哮喘气道炎症和纠正失衡的Th亚群.
作者:吕剑平;吕进泉;忻悦;唐燕;张晓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LCRFA)治疗肾脏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肾脏肿瘤患者选择性实施LCRFA治疗.其中原发性肾细胞癌18例,嗜酸细胞瘤1例,肾错构瘤2例.肿瘤大径1.9~4.0 cm.比较手术前后体温、肝肾功能、Hb水平及ESR变化;术后定期观察肾功能、CT,超声造影监测消融灶的改变.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2.0±24.5) min,平均出血量(50.0±28.8) ml.21个肿瘤病灶中,术后1个月完全消融20个(95.24%).Hb、ESR、Cr、患侧ECT-肾小球滤过率(GFR)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8例获得6个月后CT随访资料,17例病灶完全坏死,1例病灶部分坏死.无局部及远处复发病例.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0.8个月),21例均生存.结论 LC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肾脏肿瘤的新方法,比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治疗定位更加精确,可以应用于不适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射频消融的病例.
作者:郭宏骞;燕翔;纪长威;李笑弓;甘卫东;曾令奇;张士伟;刘铁石;连惠波;刘光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 HTSS4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声带息肉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七氟醚(S)组和丙泊酚(P)组,每组20例.S组七氟醚吸入诱导,P组丙泊酚静脉诱导.观测两组病人在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2 min(T1)、10 min(T2)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时的体动、呛咳情况.结果 HTSSP组病人意识消失时间短于S组[(83±10)s vs.(106±9) s] (P<0.05);两组T1、T2时SBP、DBP均比T0显著降低(P<0.01);P组T1、T2时DBP分别为(54.7±14.4) mmHg和(55.3±9.3) mmHg,显著低于S组的(63.9±13.2) mmHg和(61.7±14.1) mmHg (P<0.01).结论 HTSS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对循环抑制轻,可以安全的用于麻醉诱导.
作者:季淑娟;黄礼兵;崔苏扬;白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甲状腺疾病胸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MG合并甲状腺疾病23例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T)1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23例患者均采用胸腺切除术,单纯胸腺切除术者16例,同期行胸腺切除加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胸腺切除术后二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MG危象的发生;发生肺不张2例.随访(8.76±5.68)年,术后MG完全缓解率为69.6% (16/23).5例HT于甲状腺切除术后完全停用抗甲状腺类药物;12例HT未切除甲状腺患者于MG术后8~12个月停服抗HT药,5例停药1年后因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升高而需再次服用丙基硫氧嘧啶(100 mg/d)治疗;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术后8个月均停服了甲状腺素片.结论 全胸腺切除治疗MG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疗效满意,是否同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要视患者自身情况来决定.
作者:罗春生;罗显荣;杨俊;陈丽丽;薛琨;李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宫颈非典型腺细胞(AGC),是指细胞呈子宫内膜样或子宫颈内膜样分化,并伴有不典型增生的细胞核,这种细胞核的变化,有别于反应性或修复性改变,无浸润癌的特征.AGC发现率低,占子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的0.1%~2.5%<1%[1].总结我院AGC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尤志学;周斌兵;宁魏青;邢燕;王淑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钛网和前路钛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钛网和前路钛钢板联合Cage前路减压和重建治疗15例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和临床神经学检查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3年1个月,神经功能评价(JOA)评分术前为(6.8±2.4)分,术后为(11.6±1.6)分;15例影象学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如果交界节段无退变和不稳,保留交界节段分别对受累节段进行减压和固定融合,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跃;王守国;岳海涛;季峰;费皓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以前后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4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固定,再经口咽入路行齿状突磨除.术前、术后均行CT、MRI扫描并测量相关数值.结果 术前所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痉挛性瘫痪及感觉障碍均于术后短期内缓解.术后随访2~5年,平均3.5年.术后半年4例患者均生活自理.术后2年,2例患者已经能参加一般体育活动,另2例患者能参加轻体力劳动.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奚健;王君宇;姜冰;马建荣;方加胜;张明宇;彭泽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动态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变化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度评估的价值.方法 AP住院患者101例,其中轻症胰腺炎(MAP组)78例,重症胰腺炎(SAP组)23例.SAP中包括重症胰腺炎无肺损伤(SAPNLI组)13例,急性胰腺炎并相关性肺损伤(APALI组)患者10例.采用ELASA法检测第1、3、7、11天血清MCP-1、IL-8浓度;另选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结果 (1)入院当日MCP-1血清浓度各组均有明显升高,在MAP组与对照组、SAPNLI组与MAP组、APALI组与SAPNLI组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入院当日IL-8血清浓度SAPNLI组与APALI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各组的MCP-1, IL-8血清浓度水平均第3天达到峰值;(3)入院第3、7、11天的MCP-1、IL-8血清浓度SAPNLI组与MAP组, APALI组与SAPNLI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MCP-1、IL-8浓度有助于预测AP病情发展,并可能成为预示肺损伤的重要指标.
作者:聂锦山;陈卫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门诊及住院的高脂血症患者,使用辛伐他汀10 mg/d,晚上顿服,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服药后4、12周后各复查血脂一次,分析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辛伐他汀有良好的降低血脂作用.
作者:朱春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辛硫磷对雄性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每日不同剂量辛硫磷(5.9、29.4、147.0) mg/kg分别对雄性成年SD大鼠连续灌胃染毒15 d和30 d,应用RIA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和睾丸匀浆中睾酮(T)的水平,同步测定睾丸标志酶酸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活性,并采用精子头计数法观测每日精子生成量(Spr)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染毒大鼠15 d时,血清LH水平5.9 mg/kg,各染毒组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血清FSH的水平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升高,各染毒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T水平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现为升高的趋势,在147.0 mg/k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至30 d时,血清中LH水平在147.0 mg/k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在≤29.4 mg/kg剂量组表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ACP各染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γ-GT的活性在≥29.4 mg/kg剂量组范围均有明显差异(P<0.01).Spr与染毒剂量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在≥29.4 mg/kg剂量范围Spr显著减少(P<0.01).结论 辛硫磷对雄性大鼠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可影响其血清及睾丸性激素水平和酶活性,导致精子生成障碍.
作者:胡静熠;王心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疗效、安全性,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施行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75例.其中,肾盂结石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66例,中段结石3例.结石直径1.2~3.5 cm.20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失败,2例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失败.结果 7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80 min.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恢复顺利,术后住院3~8 d.术后4~8周拔除患侧输尿管内双J管.结论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作者:薛波新;单玉喜;崔勇;高洁;阳东荣;孙传洋;王文熲;陶伟;高鹏;陈岽;刘晓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0年前瞻性调查结果,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在江苏启东市肝癌高发区对515例HBsAg携带、男性、年龄在20~60岁的肝癌高危人群,每6个月或1年进行一次临床体检、采血检测HBsAg、ALT、甲胎蛋白(AFP),B超、CT等进一步检查.同时,将该居住区相同时间段内20~60岁的全部男性64 883人列为对照组,进行了连续20年的前瞻观察.结果 HBsAg阳性人群的肝癌年发病率高达1341.3/10万,是对照组184.5/10万的7.27倍.HBsAg阳性组发生肝癌时的中位年龄43岁;对照组则分别为48岁.各年龄段发现肝癌时HBsAg阳性组比对照组平均提早了2.25~5.82年,生存时间较对照组长150~197 d.随访中曾出现过AFP阳性人群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极显著高于AFP阴性人群(P<0.0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重要的病因因素.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尤其是AFP低度阳性患者定期检测,可以发现早期肝癌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启南;陆培新;王金兵;吴燕;孙燕;陈陶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MR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MRS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PCa患者31例(PCa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3例(BPH组)资料,测定两组MRS代谢图上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值.结果 PCa组和BPH组(Cho+Cre)/Cit值分别为(1.76±0.17)和(0.51±0.13) (P<0.05).以(Cho+Cre)/Cit0.99为诊断标准,诊断PCa的准确率为91.6%.结论 前列腺MRS为无创检查方法,对确诊PCa有重要帮助.
作者:姚浩;顾晓;杨进;陶华志;董颖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喘憋性肺炎以6个月至2岁小儿多见,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威胁,甚至危及生命.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对喘憋性肺炎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并能有效的预防喘憋性肺炎时心力衰竭的发生.
作者:陈灿华;丁娴;杨娟;高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技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HVHF,置换量3000~4000 ml/ h,均以前稀释方式输入,血流量250~300 ml/min,连续进行72 h以上,每24小时更换一次滤器及血路.于HVHF治疗后24、48、72 h分别行APACHEⅡ评分,并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气道阻力(Raw);行血气分析,计算出氧合指数(PaO2/ FiO2).结果 HVHF治疗后48 h 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HR显著减慢;PaO2、PaO2/ FiO2和Cdyn在HVHF治疗后24、48、72 h时均显著升高(P<0.05);Raw在HVHF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HVHF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并通过对内环境调节、改善氧合等,从而对多个器官起到支持作用,有益于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改善预后.
作者:王联群;陶春红;万仁华;陈海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因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1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60例胃癌组织中MM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IMP-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MMP-1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未分化癌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低、未分化癌则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癌,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者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MMP-1、TIMP-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及肿瘤大小和部位等临床参数无关(P>0.05).MMP-I与TIMP-1表达呈负相关(r=-0.513,P<0.05).结论 胃癌中MMP-1、TIMP-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吴晓英;陈卫昌;沈玉玲;陆忠凯;岑建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院自2005年4月~2007年7月,利用电视纵隔镜诊断36例纵隔疾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蕾;王中林;张晓膺;陆一民;汪潜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 79例PHC经CT或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MIF和VEGF水平.结果 PHC组血清中MIF和VEGF浓度分别为(56.2±18.1) ng/ml和(531.9±102.7)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9.6±12.3) ng/ml和(223.2±72.6) pg/ml(P<0.01);在PHC组中Ⅰ期、Ⅱ期和Ⅲ期MIF浓度分别为(54.8±11.2) ng/ml、(81.1±28.5) ng/ml和(97.6±25.6) ng/ml;VEGF浓度分别为(527.6±132.7) pg/ml、(546.5±107.4) pg/ml和(579.4±81.3) pg/ml;组间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PHC组中MIF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45).结论 MIF和VEGF参与了PH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可作为监测PHC进展、转移的指标之一.
作者:徐天敏;卫峥;张建中;黄和冲;王永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