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辉;胡丽华
目的:检测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振素(sE-selectin)和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45例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其sE-selectin和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sE-selectin水平和血脂在二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sE-selectin水平与CH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sE-selectin和TC、TG、LDL-C水平在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E-selection水平与CHD明显相关.结论:CHD患者血清sE-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人,sE-selectin可能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张练旗;饶丹;姜红;曾秋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郧阳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本地区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严格挑选1043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男性548名,女性495名),用R8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同年龄不同性别男女组间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血沉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但50岁~75岁男女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增高趋势.结论:建立本地区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邱方城;秦维超;李雅嫦;严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红细胞沉降率(ESR)是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被用来判断机体有无感染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进展、恶化及肿瘤浸润等.随着临床检验技术不断提高,ESR的检测方法不断改进,ICSH推荐的经典魏氏法正在被一些新法所取代,DRAGONMED2010型自动血沉仪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验证DRAGONMED2010型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沉的可靠性,我们将该方法与魏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韩刚;吴远江;王功海;郑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一种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急性分离方法并观察电压门控性钾电流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联合消化法获得大鼠PASMCs,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PASMCs膜上的电压门控性钾通道(Kv)电流.结果: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大鼠PASMCs呈舒展梭形,边界清晰,有完整的细胞膜,胞浆均匀,数量多,活性好.结论:用酶急性分离的大鼠PASMCs,容易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简单、稳定、可靠.
作者:骆红艳;唐明;杜以梅;刘长金;唐碧;席姣娅;洪志刚;Jurgen Hescheler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清脂降粘颗粒(QZJLp)对高粘血症模型兔软脑膜血管口径的影响及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家兔法复制高粘血症模型,观察两种剂量(0.5 g,3次/日和1.0 g,3次/日)QZJLp喂饲实验兔14天和35天后, 其软脑膜微血管的舒缩变化,同时检测ET-1和NO的血液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兔软脑膜微血管口径缩小,ET-1明显增加,NO降低;QZJLp喂饲14天~35天,微血管逐步扩张,ET-1不断降低,NO显著升高.结论:QZJLp能有效改善实验性高粘血症兔软脑膜微循环,这种作用可能与QZJLp 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1/NO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谢忠明;曾昭炜;马珍梅;王敏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构建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提取人外周血粒细胞中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作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人α-防御素-1(α-HNP-1)的基因片断.将扩增产物连接入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蓝白筛选,对PCR及酶切鉴定含有目的片断的克隆进行测序.经测序证实无误后,将获得的pGEM-T-HNP-1重组质粒上的α-HNP-1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HNP-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用脂质体法转染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HNP-1的表达.结果:获得预期大小为303bp的RT-PCR产物; 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HNP-1构建正确;免疫组化法显示转染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能成功表达.
作者:陈华华;欧阳静萍;王保华;杨悦;郑汉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52例(卒中组),与脑血管病无关的相同年龄段同期住院患者47例(对照组)均检测其血压、血脂、脂蛋白(a)、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卒中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增高、血液流变紊乱,及时和长期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降低血液粘度对防治青年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娟;邱方城;严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对这类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是医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验室检查中应用多的是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I(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近年的检测技术发展较快,一些新指标不断用于临床,其中具代表性的是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P,hsCRP)检测[1,2].本文比较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hsCRP和血脂水平的差异,借以探讨hsCRP检测在临床冠心病诊治和预防中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左武;张晓炜;何晓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常伴不同程度腹腔内出血,临床上有时与其它急腹症混淆引起误诊.我们应用早孕诊断试纸检测异位妊娠患者腹腔血和尿液β-HCG,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腹腔血β-HCG检查可以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率.
作者:刘晓华;董建雄;杨玉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的不断认识,实验诊断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必须对临床检验实行全面质量控制,而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是检验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本文对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作者:严丽华;邱方城;潘云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可视化、数字化虚拟现实在医学上的应用得以实现,使得医学可视化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由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研制的血液流变性可视化测定装置MC-FAN KH-6(也称微小循环测定装置),将模拟微小血管的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情况可视化,通过液晶显示屏观察并计算血流动态,计算血液通过模拟毛细血管的时间,并可直接观察红细胞变形能力、白细胞粘附状况、血小板聚集等,用实际观测的血液细胞流动图像取代了传统衍射模拟图像.通过应用可视化技术进行动态显示,多角度分析血液的复杂流动及细胞毗邻的关系,推动了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可视化发展.现将仪器结构和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作者:刘剑刚;何良志;王丹巧;海鸿;王笑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特性.方法: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28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按体重指数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预警及治疗、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毅;陈章孝;杨胜久;李东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卒中的原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1].如何有效阻止其病情的进展是临床医生强烈关注的难题,本文报告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结果.
作者:高秀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MMP-2 /TIMP-2)在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等分和制作为对照组、模型组、波生坦组、氨氯地平组和雷米普利组.5周末处死动物,检测心脏微小血管密度和MMP-2/TIMP-2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在DHR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存在微小动脉密度增加和毛细血管密度减少,MMP-2的mRNA和MMP-2/TIMP-2的蛋白表达上调;波生坦和氨氯地平能明显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下调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雷米普利不能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也不影响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 MMP-2的表达同微小血管密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在DHR心脏中存在微小血管病变,MMP-2/TIMP-2表达可能参与微小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内皮素-1和血压可能是通过调节MMP-2/TIMP-2表达参与微小血管病变.
作者:王学忠;章萍;王岳松;洪小苏;陈建昌;焦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明确诊断积液性质的重要手段,50%以上的恶性积液可经此而明确诊断,但这种建立在形态学上的研究,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假阴性问题较为突出[1].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近年来在肿瘤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另有许多作者提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腹水/血清CEA及腹水/血清LDH比值可用于积液性质判别[2,3].为探讨这些指标及方法在恶性腹水性质判别中的意义,我们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95例患者的腹水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明凤;刘军;陈永玲;周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湖北汉族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FLP),检测126名正常对照者和1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NF-α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结果:共发现12种启动子基因型,以GG·GG·CC·CC、GG·GG·CC·CA、GG·GG·CT·CC和GG·GA·CC·CC基因型多见,约占85%;通过对TNF-α基因启动子4个位点基因型分析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TNF-α基因启动子-238G/A、-857C/T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而-308G/A、-863C/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湖北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与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863C/A位点多态性有关,其中TNF-α -308GA、-863CA基因型携带者患慢性乙型肝炎风险相对较小.
作者:张平安;吴健民;李艳;向萍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近年来,在我院医院感染的病例中,真菌感染的病例数有所上升,这可能与医院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增多有关.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发生的79例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巫学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肺炎一号对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梯度稀释含药血清,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肺炎一号对MRSA、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抑菌效果明显.结论:中药制剂在目前棘手的多重耐药的细菌:MRSA、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明显.
作者:周立勤;陈林娜;李波;王春香;刘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糖尿病是目前的多发病之一,其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发生改变[1].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及血栓形成风险程度的重要常规检测项目,目前一般由自动化的血细胞分析仪完成,同时仪器会给出一些反映血小板形态的参数: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观察这些参数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病情预估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辉;胡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对101例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住院时间大于20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导管、机械通气、头孢噻肟的使用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头孢噻肟的使用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头孢噻肟、采用替换性抗生素治疗策略是防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肺炎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从荣;李清泉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