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刚;何良志;王丹巧;海鸿;王笑频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1].近年来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和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变化[1~3].本文检测ACS患者的UA、D-二聚体和Fib的水平变化,分析其在ACS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李勇;王平;王继廉;宋执敬;宋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析其耐药性,提高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386例尿路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3.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62.0%,克雷伯菌占13.0%,变形杆菌占6.5%,假单胞菌占5.4%,葡萄球菌占7.6%,肠球菌占5.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平均检出率为11.6%.革兰阴性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三嗪的耐药率低.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及酶抑制剂的复合药敏感.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临床上要特别重视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产ESBLs细菌的产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汪俊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介绍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校正血浆用含肝素缓冲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即不同活性AT-Ⅲ),加入纯品纤维蛋白原共同孵育后,测定其凝固时间;根据不同AT-Ⅲ活性与相应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待检血浆凝固时间,查标准曲线即可得到待检血浆AT-Ⅲ活性.结果:该法AT-Ⅲ活性在25%~125%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变异系数为3.2%,日间变异系数为4.9%;凝固时间法与发色底物法比较相关性良好(r=0.999,P<0.05);检测178例健康人血浆AT-Ⅲ活性为105.4%±18.8%.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简便实用,可用于常规检验.
作者:汪宏良;蒋玉叶;马全新;程晖;禹红;程小欢;何建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初由Mosman及其同事于1989年发现和描述为一种由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 2,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它能抑制Th1细胞因子的分泌,初被定义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ing Factor,CSIF).随后发现IL-10可由多种细胞分泌且参与多种细胞的生物调节,如免疫细胞、炎症细胞、肿瘤细胞、血液细胞等.并证实它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炎症过程均有广泛影响.国外Ⅱ期临床已显示它可能是继糖皮质激素之后的另外一种重要的抗炎药物[1].
作者:王耀勇;金元虹;陈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脂水平及凝血系统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非调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8例ACS患者,其中23例高脂血症患者为血脂紊乱组,口服辛伐他汀40 mg/天, 治疗12周,25例血脂正常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脂紊乱组治疗前后CRP、vWF、血脂和凝血系统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CRP、vWF、TC、TG、LDL-C、Fib均显著降低(P<0.01),HDL-C、PT明显升高(P<0.05),TT、APTT 显著延长(P<0.01).且治疗后vWF、TT、APTT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ACS患者,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显著降低CRP和vWF水平,改善凝血系统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作者:刘寓;邱方城;严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郧阳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本地区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严格挑选1043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男性548名,女性495名),用R8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同年龄不同性别男女组间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血沉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但50岁~75岁男女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增高趋势.结论:建立本地区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邱方城;秦维超;李雅嫦;严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MMP-2 /TIMP-2)在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等分和制作为对照组、模型组、波生坦组、氨氯地平组和雷米普利组.5周末处死动物,检测心脏微小血管密度和MMP-2/TIMP-2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在DHR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存在微小动脉密度增加和毛细血管密度减少,MMP-2的mRNA和MMP-2/TIMP-2的蛋白表达上调;波生坦和氨氯地平能明显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下调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雷米普利不能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也不影响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 MMP-2的表达同微小血管密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在DHR心脏中存在微小血管病变,MMP-2/TIMP-2表达可能参与微小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内皮素-1和血压可能是通过调节MMP-2/TIMP-2表达参与微小血管病变.
作者:王学忠;章萍;王岳松;洪小苏;陈建昌;焦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清脂降粘颗粒(QZJLp)对高粘血症模型兔软脑膜血管口径的影响及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家兔法复制高粘血症模型,观察两种剂量(0.5 g,3次/日和1.0 g,3次/日)QZJLp喂饲实验兔14天和35天后, 其软脑膜微血管的舒缩变化,同时检测ET-1和NO的血液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兔软脑膜微血管口径缩小,ET-1明显增加,NO降低;QZJLp喂饲14天~35天,微血管逐步扩张,ET-1不断降低,NO显著升高.结论:QZJLp能有效改善实验性高粘血症兔软脑膜微循环,这种作用可能与QZJLp 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1/NO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谢忠明;曾昭炜;马珍梅;王敏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尿沉渣检查是目前常用的尿液常规检查项目,临床应用十分广泛.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阻抗原理,通过对细胞进行荧光染色(两种染料,一种为菲啶染料,主要染细胞的核酸;另一种为羰花青染料,染带负电的细胞膜、核膜和线粒体),检测细胞荧光强度、荧光脉冲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及其脉冲宽度,从而对尿液中有形成分进行精确计数及鉴别[1].该仪器提供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细菌、结晶的定量检测数据,对临床标本鉴别准确,对正常和异常尿样进行快速筛选;通过提供血尿中红细胞来源的信息,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还能自动生成尿液标准化检测的质控数据和文件.
作者:李雅嫦;邱方城;严礼华;陈娟;王秀云;秦维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大鼠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在25%当归注射液、前列腺素E2(dmPGE2)的肺脏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当归组、PGE2组.按博莱霉素(BLM)5 mg/kg体重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当归组、dmPGE2组术后分别给于25%当归注射液(腹腔内注射)、dmPGE2(肌肉注射),于第28天处死全部大鼠.制备大鼠肺组织切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CTGF mRNA、纤维连结蛋白(FN)和Ⅲ型胶原(Col-Ⅲ)在肺内的表达,HE染色评价肺纤维化程度.结果:模型组CTGF mRNA、FN和Col-Ⅲ的表达及肺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当归组及PGE2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两治疗组间比较,除CTGF外,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CTGF表达水平与肺纤维化程度(r=0.886;P<0.01)、FN(r=0.836;P<0.01)和Col-Ⅲ(r=0.918;P<0.0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25%当归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CTGF而减轻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叶旭军;王桦;袁胜;王宇琴;袁公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常伴不同程度腹腔内出血,临床上有时与其它急腹症混淆引起误诊.我们应用早孕诊断试纸检测异位妊娠患者腹腔血和尿液β-HCG,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腹腔血β-HCG检查可以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率.
作者:刘晓华;董建雄;杨玉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糖尿病是目前的多发病之一,其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发生改变[1].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及血栓形成风险程度的重要常规检测项目,目前一般由自动化的血细胞分析仪完成,同时仪器会给出一些反映血小板形态的参数: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观察这些参数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病情预估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辉;胡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性病变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扩大或肥大,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明显的异常,因此,了解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治疗慢性肺心病可提供有价值的定量指标.本文对4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变进行了观察,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肺炎一号对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梯度稀释含药血清,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肺炎一号对MRSA、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抑菌效果明显.结论:中药制剂在目前棘手的多重耐药的细菌:MRSA、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明显.
作者:周立勤;陈林娜;李波;王春香;刘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52例(卒中组),与脑血管病无关的相同年龄段同期住院患者47例(对照组)均检测其血压、血脂、脂蛋白(a)、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卒中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增高、血液流变紊乱,及时和长期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降低血液粘度对防治青年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娟;邱方城;严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传统的食管癌手术方法,胸腹段的迷走神经干及其分支被切断,术后消化道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4年8月至1998年12月,按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食管癌TNM分级定义及分期标准[1],将40例食管癌(Tis~2N1~0M0)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观察两组手术后消化道功能变化.
作者:陶书超;阎瑛;侯伟;吴崇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小板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状态.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在肾小球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对36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简称肾病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指标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侯飞;王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研究证实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某些遗传病以及高热、烧伤、应激、吸烟、酒精中毒等,均有程度不同的血液流变性改变[1].本文对133例疾病组和66例健康对照组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旨在证实不同疾病状态下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液流变性异常是很多疾病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可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障碍,促进疾病的发展和恶化[1].血液流变学不仅对疾病的发病学研究,而且对疾病的诊治、预后以及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症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俊杰;张静;牛春雨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