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良;蒋玉叶;马全新;程晖;禹红;程小欢;何建学
尿沉渣检查是目前常用的尿液常规检查项目,临床应用十分广泛.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阻抗原理,通过对细胞进行荧光染色(两种染料,一种为菲啶染料,主要染细胞的核酸;另一种为羰花青染料,染带负电的细胞膜、核膜和线粒体),检测细胞荧光强度、荧光脉冲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及其脉冲宽度,从而对尿液中有形成分进行精确计数及鉴别[1].该仪器提供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细菌、结晶的定量检测数据,对临床标本鉴别准确,对正常和异常尿样进行快速筛选;通过提供血尿中红细胞来源的信息,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还能自动生成尿液标准化检测的质控数据和文件.
作者:李雅嫦;邱方城;严礼华;陈娟;王秀云;秦维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16周龄雄性SHR 20只,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和SHR对照组.同龄雄性WKY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每天30 mg/kg溶于饮水灌胃治疗17周.测定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壁的厚度、左心室重量与体重之比(LVW/BW).透射电镜评估左心室肥厚(LVH)的程度.用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结果:氯沙坦治疗组血压、LVW/BW、左室壁厚度与SHR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但与WKY相比有所升高.透射电镜下氯沙坦治疗组心肌的超微结构与WKY相似,SHR的结构有异常改变.与SHR对照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下降.结论:氯沙坦能有效地降低SHR的血压、逆转高血压左室重塑.
作者:胡钢英;王晋明;李庚山;邓汉华;王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AmpC酶是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2],属于分子分类的C类和功能分类法的I组酶,常见于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等.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可使原来产生诱导型AmpC酶的肠杆菌属等发生去阻遏作用,使细菌产生大量AmpC酶[3].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4],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此快速检测持续高产AmpC酶,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发生率,能协助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用药.
作者:施金玲;蔡璇;孙端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构建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提取人外周血粒细胞中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作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人α-防御素-1(α-HNP-1)的基因片断.将扩增产物连接入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蓝白筛选,对PCR及酶切鉴定含有目的片断的克隆进行测序.经测序证实无误后,将获得的pGEM-T-HNP-1重组质粒上的α-HNP-1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HNP-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用脂质体法转染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HNP-1的表达.结果:获得预期大小为303bp的RT-PCR产物; 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HNP-1构建正确;免疫组化法显示转染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能成功表达.
作者:陈华华;欧阳静萍;王保华;杨悦;郑汉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均证实血尿酸水平增高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折,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晓云;杨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逐渐增多,为了解这类人群感染病原体的分布状况,以及正确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性传播疾病,我们对2004年度在我院男性专科就诊的286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病原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红玲;冯永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送检的531份标本进行Uu培养、计数、鉴定和药敏试验;对775份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培养法检测Uu.结果:FQ-PCR法检出Uu阳性339例,阳性率43.74 %.培养法检出Uu 206例,阳性率38.79%.Uu 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为环丙沙星(CIP)80.10%,低为交沙霉素(JOS)0.00%,敏感率高为原始霉素(PRI)98.54%.结论:Uu用两种方法检测均可有效检出.培养法能提供药敏结果,更有利于临床治疗.药敏结果提示本地区Uu感染经验用药可选择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
作者:何晓雯;向希映;王群兴;周宜兰;曾一芹;易虹;王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性病变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扩大或肥大,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明显的异常,因此,了解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治疗慢性肺心病可提供有价值的定量指标.本文对4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变进行了观察,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终产物.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合成与肝损害三种状态,测定TBA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1].本文检测各种肝病的TBA和ALT,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颜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脂蛋白(a)与冠心病发展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患者498例按病程发展的各期进行分组.以免疫透射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各组血浆中脂蛋白(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中Lp(a)、Apo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血中Lp(a)、ApoB逐步上升,与病程呈正相关关系(r=0.4596,P<0.05).结论:Lp(a)与冠心病病程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检测血中Lp(a)浓度对预防冠状动脉栓塞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杨刚;杨桂;胡汉宁;陈薇;吕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振素(sE-selectin)和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45例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其sE-selectin和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sE-selectin水平和血脂在二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sE-selectin水平与CH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sE-selectin和TC、TG、LDL-C水平在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E-selection水平与CHD明显相关.结论:CHD患者血清sE-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人,sE-selectin可能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张练旗;饶丹;姜红;曾秋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肾通胶囊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模型组和肾通治疗组,术后第8天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浆和肾组织中ET-1、AngⅡ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肾通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组织ET-1、AngⅡ明显降低(P<0.05).结论:肾通胶囊可通过影响血浆和肾组织中ET-1和AngⅡ含量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胡家才;蔡道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结果:溶栓再通组病人在各时间点的HRV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组内比较,3月、6月时的HRV均高于2周时(P<0.05).2周时再通者室性心律失常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溶栓后冠脉再通可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祁必富;蒋锡嘉;许家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2003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为临床医生经验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HONET 5.2软件统计细菌敏感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用确切概率法.结果: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随其分离时间和病区而异,差异多具显著性(P<0.05)或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经验性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应根据其具体流行程度和耐药性特点给药.
作者:李波;陈林娜;林凌;王春香;周立勤;刘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与非糖尿病人群的差异及意义.方法:以化学发光法测定60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51名非糖尿病男性血清SHBG及总睾酮水平.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SHBG及总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增加游离睾酮水平下降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游离睾酮水平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483、P<0.01,r=-0.257、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SHBG及睾酮水平的降低是独立年龄、体重指数(BMI)因素之外的,游离睾酮水平同血糖控制有关,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信中;谢荣荣;王召平;张京秀;袁申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支原体特别是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可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多种疾病,因而受到临床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本文采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对23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前段尿标本进行了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并对检出的90株支原体进行了4类6种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提供实验室用药依据.
作者:李志波;刘靓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的不断认识,实验诊断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必须对临床检验实行全面质量控制,而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是检验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本文对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作者:严丽华;邱方城;潘云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肠球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细菌,为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从污水、食物、粪便中分离.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抗生素盲目使用,导致耐药株扩散和蔓延,致使抗生素耐药的肠球菌,如耐氨苄西林肠球菌(ARE)、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甚至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分离率日渐增高.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师和临床微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为了解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及流行病学资料,监测其流行趋势,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我们对2004年湖北省三级医院分离的肠球菌耐药监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田嵩;刘素玲;程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特性.方法: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28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按体重指数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预警及治疗、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毅;陈章孝;杨胜久;李东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住院脑出血病例157例,均经头颅CT确诊,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健康人群对照;对所有患者按血肿量大小及出血部位分组,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脑出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随血肿量的增大,血粘度增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丘脑、壳核、脑干出血,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依次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呈浓、粘、聚、凝状态,血肿量及出血部位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影响.
作者:高慧娟;黄永勤;王宏伟;黄香梅;李新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