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玲;冯永钦
目的:观察脂蛋白(a)与冠心病发展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患者498例按病程发展的各期进行分组.以免疫透射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各组血浆中脂蛋白(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中Lp(a)、Apo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血中Lp(a)、ApoB逐步上升,与病程呈正相关关系(r=0.4596,P<0.05).结论:Lp(a)与冠心病病程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检测血中Lp(a)浓度对预防冠状动脉栓塞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杨刚;杨桂;胡汉宁;陈薇;吕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终产物.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合成与肝损害三种状态,测定TBA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1].本文检测各种肝病的TBA和ALT,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颜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卒中的原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1].如何有效阻止其病情的进展是临床医生强烈关注的难题,本文报告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结果.
作者:高秀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需要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管腔形态的分化.一些在内皮细胞表达的基因调控着这一过程.转录因子Ets主要通过对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降解基质的酶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这些研究结果提示:针对Ets-1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赵焕;马鸿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肠球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细菌,为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从污水、食物、粪便中分离.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抗生素盲目使用,导致耐药株扩散和蔓延,致使抗生素耐药的肠球菌,如耐氨苄西林肠球菌(ARE)、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甚至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分离率日渐增高.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师和临床微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为了解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及流行病学资料,监测其流行趋势,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我们对2004年湖北省三级医院分离的肠球菌耐药监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田嵩;刘素玲;程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明确诊断积液性质的重要手段,50%以上的恶性积液可经此而明确诊断,但这种建立在形态学上的研究,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假阴性问题较为突出[1].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近年来在肿瘤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另有许多作者提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腹水/血清CEA及腹水/血清LDH比值可用于积液性质判别[2,3].为探讨这些指标及方法在恶性腹水性质判别中的意义,我们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95例患者的腹水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明凤;刘军;陈永玲;周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振素(sE-selectin)和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45例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其sE-selectin和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sE-selectin水平和血脂在二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sE-selectin水平与CH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sE-selectin和TC、TG、LDL-C水平在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E-selection水平与CHD明显相关.结论:CHD患者血清sE-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人,sE-selectin可能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张练旗;饶丹;姜红;曾秋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清脂降粘颗粒(QZJLp)对高粘血症模型兔软脑膜血管口径的影响及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家兔法复制高粘血症模型,观察两种剂量(0.5 g,3次/日和1.0 g,3次/日)QZJLp喂饲实验兔14天和35天后, 其软脑膜微血管的舒缩变化,同时检测ET-1和NO的血液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兔软脑膜微血管口径缩小,ET-1明显增加,NO降低;QZJLp喂饲14天~35天,微血管逐步扩张,ET-1不断降低,NO显著升高.结论:QZJLp能有效改善实验性高粘血症兔软脑膜微循环,这种作用可能与QZJLp 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1/NO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谢忠明;曾昭炜;马珍梅;王敏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为进一步分析十堰地区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本文观察了143例本地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别与我国南京和哈尔滨地区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为本地区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黄萍;朱明;李德奎;王华;吴玉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感染率高且与性接触有关,已证实该菌可引起女性阴道炎、尿道炎、子宫颈炎及新生儿败血症等,因此开展妇女阴道加德纳菌检查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对本院门诊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进行了阴道加德纳菌快速法检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32例老年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综合治疗,川芎嗪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 mg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川芎嗪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川芎嗪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较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老年人肺心病加重期血液粘滞性增高.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循环阻力,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潘希峰;陈平;孔亚婷;曾晖;朱慧铭;韩晴;方少华;邓晓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对这类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是医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验室检查中应用多的是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I(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近年的检测技术发展较快,一些新指标不断用于临床,其中具代表性的是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P,hsCRP)检测[1,2].本文比较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hsCRP和血脂水平的差异,借以探讨hsCRP检测在临床冠心病诊治和预防中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左武;张晓炜;何晓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逐渐增多,为了解这类人群感染病原体的分布状况,以及正确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性传播疾病,我们对2004年度在我院男性专科就诊的286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病原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红玲;冯永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液流变性异常是很多疾病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可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障碍,促进疾病的发展和恶化[1].血液流变学不仅对疾病的发病学研究,而且对疾病的诊治、预后以及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症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俊杰;张静;牛春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红细胞沉降率(ESR)是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被用来判断机体有无感染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进展、恶化及肿瘤浸润等.随着临床检验技术不断提高,ESR的检测方法不断改进,ICSH推荐的经典魏氏法正在被一些新法所取代,DRAGONMED2010型自动血沉仪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验证DRAGONMED2010型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沉的可靠性,我们将该方法与魏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韩刚;吴远江;王功海;郑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送检的531份标本进行Uu培养、计数、鉴定和药敏试验;对775份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培养法检测Uu.结果:FQ-PCR法检出Uu阳性339例,阳性率43.74 %.培养法检出Uu 206例,阳性率38.79%.Uu 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为环丙沙星(CIP)80.10%,低为交沙霉素(JOS)0.00%,敏感率高为原始霉素(PRI)98.54%.结论:Uu用两种方法检测均可有效检出.培养法能提供药敏结果,更有利于临床治疗.药敏结果提示本地区Uu感染经验用药可选择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
作者:何晓雯;向希映;王群兴;周宜兰;曾一芹;易虹;王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9000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措施;ACL-9000机内质控体系L-J质控法;病人数据浮动均值法;分析后的措施.结果:1 530份凝血试验标本中108份有质量问题,其中采血量不符合标准者86例;血液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者19例;血液中混有肝素者3例.ACL-9000 L-J质控法能对仪器状况、试剂质量起到较好的监控作用.病人数据浮动均值法可控制来源于标本本身的影响因素.重视检验报告单的填写、发送、解释环节的质量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前、中、后的全面监控,能有效地发现日常工作中的失控现象,提高凝血试验的检验质量.
作者:王小林;徐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正确选择抗凝剂、制备血浆,做好凝固酶试验,本文对5种抗凝单一、混合血浆及不同时间的血浆凝固酶进行了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才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急性心肌梗塞(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冠心病的主要类型,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AMI和UAP发生的直接原因.在血栓形成研究中,炎症反应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钠肽(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CRP)在AMI、UAP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1].为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对46例CHD患者血浆中的BNP和高敏CRP水平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
作者:谢文;熊金虎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