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凝血浆对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鉴定影响

张才仕

关键词:抗凝血浆, 葡萄球菌, 血浆凝固酶, 凝固酶试验, 混合血浆, 抗凝剂, 选择, 实验, 报告
摘要:为正确选择抗凝剂、制备血浆,做好凝固酶试验,本文对5种抗凝单一、混合血浆及不同时间的血浆凝固酶进行了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微循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郧阳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的研究

    目的:检测郧阳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本地区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严格挑选1043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男性548名,女性495名),用R8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同年龄不同性别男女组间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血沉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但50岁~75岁男女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增高趋势.结论:建立本地区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邱方城;秦维超;李雅嫦;严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液流变性的可视化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可视化、数字化虚拟现实在医学上的应用得以实现,使得医学可视化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由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研制的血液流变性可视化测定装置MC-FAN KH-6(也称微小循环测定装置),将模拟微小血管的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情况可视化,通过液晶显示屏观察并计算血流动态,计算血液通过模拟毛细血管的时间,并可直接观察红细胞变形能力、白细胞粘附状况、血小板聚集等,用实际观测的血液细胞流动图像取代了传统衍射模拟图像.通过应用可视化技术进行动态显示,多角度分析血液的复杂流动及细胞毗邻的关系,推动了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可视化发展.现将仪器结构和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作者:刘剑刚;何良志;王丹巧;海鸿;王笑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十堰市太和医院体检中心简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对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9000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措施;ACL-9000机内质控体系L-J质控法;病人数据浮动均值法;分析后的措施.结果:1 530份凝血试验标本中108份有质量问题,其中采血量不符合标准者86例;血液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者19例;血液中混有肝素者3例.ACL-9000 L-J质控法能对仪器状况、试剂质量起到较好的监控作用.病人数据浮动均值法可控制来源于标本本身的影响因素.重视检验报告单的填写、发送、解释环节的质量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前、中、后的全面监控,能有效地发现日常工作中的失控现象,提高凝血试验的检验质量.

    作者:王小林;徐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检测及相关分析

    目的:检测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振素(sE-selectin)和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45例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其sE-selectin和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sE-selectin水平和血脂在二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sE-selectin水平与CH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sE-selectin和TC、TG、LDL-C水平在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E-selection水平与CHD明显相关.结论:CHD患者血清sE-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人,sE-selectin可能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张练旗;饶丹;姜红;曾秋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恶性腹水AgNOR、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明确诊断积液性质的重要手段,50%以上的恶性积液可经此而明确诊断,但这种建立在形态学上的研究,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假阴性问题较为突出[1].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近年来在肿瘤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另有许多作者提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腹水/血清CEA及腹水/血清LDH比值可用于积液性质判别[2,3].为探讨这些指标及方法在恶性腹水性质判别中的意义,我们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95例患者的腹水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明凤;刘军;陈永玲;周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特性分析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特性.方法: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28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按体重指数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预警及治疗、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毅;陈章孝;杨胜久;李东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及电压门控性钾电流的记录方法

    目的:介绍一种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急性分离方法并观察电压门控性钾电流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联合消化法获得大鼠PASMCs,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PASMCs膜上的电压门控性钾通道(Kv)电流.结果: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大鼠PASMCs呈舒展梭形,边界清晰,有完整的细胞膜,胞浆均匀,数量多,活性好.结论:用酶急性分离的大鼠PASMCs,容易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简单、稳定、可靠.

    作者:骆红艳;唐明;杜以梅;刘长金;唐碧;席姣娅;洪志刚;Jurgen Hescheler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溶栓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结果:溶栓再通组病人在各时间点的HRV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组内比较,3月、6月时的HRV均高于2周时(P<0.05).2周时再通者室性心律失常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溶栓后冠脉再通可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祁必富;蒋锡嘉;许家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胱抑素C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在儿童肾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三种临床上常见的肾脏疾病患儿进行分组,测定患儿血清CYS-C浓度,并与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和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YS-C和β2-MG浓度在Ccr>80时即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清BUN和Cr只有当Ccr <80时才具显著性差异.在肾脏疾病非肾衰期,血清CYS-C和β2-MG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BUN、Cr和Ccr,但在非肾脏疾病中仅β2-MG具有较高异常检出率.结论:血清CYS-C是儿童肾脏疾病及其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早期诊断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

    作者:孙红;陈莎;段艺;艾洪武;胡红兵;游上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制剂对多重耐药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目的:了解肺炎一号对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梯度稀释含药血清,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肺炎一号对MRSA、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抑菌效果明显.结论:中药制剂在目前棘手的多重耐药的细菌:MRSA、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明显.

    作者:周立勤;陈林娜;李波;王春香;刘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vWF、血脂水平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脂水平及凝血系统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非调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8例ACS患者,其中23例高脂血症患者为血脂紊乱组,口服辛伐他汀40 mg/天, 治疗12周,25例血脂正常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脂紊乱组治疗前后CRP、vWF、血脂和凝血系统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CRP、vWF、TC、TG、LDL-C、Fib均显著降低(P<0.01),HDL-C、PT明显升高(P<0.05),TT、APTT 显著延长(P<0.01).且治疗后vWF、TT、APTT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ACS患者,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显著降低CRP和vWF水平,改善凝血系统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作者:刘寓;邱方城;严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孕妇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意义

    铁缺乏(ID)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营养缺乏,而且易导致孕期贫血,是孕妇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判断骨髓红系造血情况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随着网织红细胞计数自动化分析技术的提高,检验科新的血球仪已经能够直接快速测定出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CHr).现对本院48例缺铁性贫血(IDA) 孕妇患者治疗前后CHr进行检测,以确定CHr在孕妇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吴鹏;李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与非糖尿病人群的差异及意义.方法:以化学发光法测定60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51名非糖尿病男性血清SHBG及总睾酮水平.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SHBG及总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增加游离睾酮水平下降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游离睾酮水平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483、P<0.01,r=-0.257、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SHBG及睾酮水平的降低是独立年龄、体重指数(BMI)因素之外的,游离睾酮水平同血糖控制有关,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信中;谢荣荣;王召平;张京秀;袁申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妇女生殖道炎症患者阴道加德纳菌感染的快速检测与分析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感染率高且与性接触有关,已证实该菌可引起女性阴道炎、尿道炎、子宫颈炎及新生儿败血症等,因此开展妇女阴道加德纳菌检查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对本院门诊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进行了阴道加德纳菌快速法检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Urocortin调控Bcl-2家族与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神经肽Urocortin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Bcl-2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并缺氧/复氧处理,用RT-PCR检测Bcl-2、Bax、Bcl-xL、Bad mR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Urocortin治疗组Bcl-2的mRNA表达与缺氧/复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Bax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Bcl-xL、Bad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Urocortin治疗组凋亡细胞率与缺氧/复氧组比较减少(P<0.05).结论:Urocortin调节心肌细胞Bcl-2家族基因转录:下凋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使Bcl-2/Bax比值增加.这可能是Urocortin抗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尹雪莲;成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卒中的原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1].如何有效阻止其病情的进展是临床医生强烈关注的难题,本文报告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结果.

    作者:高秀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冬眠时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冬眠时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急性心肌冬眠模型,测定急性心肌冬眠时电场刺激引起心脏去甲肾上腺素(NA)的释放,并观察复灌后的酪胺反应.结果:电场刺激引起的NA的溢出在心肌冬眠组、对照组和复灌组分别为3.24±1.27、76.89±27.65和80.30±23.86 pmol/g·min,复灌30min时,酪胺引起NA的释放和心率明显增加,而在去甲丙咪嗪存在的情况下,酪胺的这种作用消失.结论:本研究表明离体鼠心急性冬眠时,电场刺激引起的心脏NA释放明显减少, 复灌后这种释放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心脏对酪胺的NA反应证明心脏交感神经末梢功能的完整性.提示在急性心肌冬眠过程中,心脏的交感神经功能可能也经历了一个类似冬眠即神经冬眠的过程,再灌注后交感神经的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

    作者:付作林;冯义柏;史春志;谷翔;黎明;张新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检查指标的变化

    血小板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状态.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在肾小球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对36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简称肾病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指标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侯飞;王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