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Urocortin调控Bcl-2家族与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

尹雪莲;成蓓

关键词:Urocortin, 缺氧/复氧, Bcl-2, Bax, Bcl-xl, Bad, 心肌细胞, 凋亡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肽Urocortin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Bcl-2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并缺氧/复氧处理,用RT-PCR检测Bcl-2、Bax、Bcl-xL、Bad mR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Urocortin治疗组Bcl-2的mRNA表达与缺氧/复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Bax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Bcl-xL、Bad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Urocortin治疗组凋亡细胞率与缺氧/复氧组比较减少(P<0.05).结论:Urocortin调节心肌细胞Bcl-2家族基因转录:下凋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使Bcl-2/Bax比值增加.这可能是Urocortin抗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微循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氯沙坦逆转高血压大鼠心肌重塑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16周龄雄性SHR 20只,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和SHR对照组.同龄雄性WKY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每天30 mg/kg溶于饮水灌胃治疗17周.测定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壁的厚度、左心室重量与体重之比(LVW/BW).透射电镜评估左心室肥厚(LVH)的程度.用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结果:氯沙坦治疗组血压、LVW/BW、左室壁厚度与SHR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但与WKY相比有所升高.透射电镜下氯沙坦治疗组心肌的超微结构与WKY相似,SHR的结构有异常改变.与SHR对照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下降.结论:氯沙坦能有效地降低SHR的血压、逆转高血压左室重塑.

    作者:胡钢英;王晋明;李庚山;邓汉华;王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症及其研究进展

    血液流变性异常是很多疾病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可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障碍,促进疾病的发展和恶化[1].血液流变学不仅对疾病的发病学研究,而且对疾病的诊治、预后以及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症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俊杰;张静;牛春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12株念珠菌感染分布与药敏分析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菌引起的病人院内感染逐年增多,随着感染率的升高,以及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又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给临床抗真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病原性真菌在临床上诊断、治疗不易,已经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本文将我院近期检出的312株念珠菌感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廖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实验性血管钙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管钙化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维生素D3肌注和尼古丁灌胃诱导大鼠血管钙化,Von Kossa 染色、钙含量测定、45Ca2+沉积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判断血管钙化程度, 同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钙化组大鼠血管Von Kossa 染色见平滑肌细胞内和细胞间基质有大量黑色颗粒聚积;主动脉钙含量、45Ca2+沉积及ALP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出现高粘滞血症,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维生素D3加尼古丁所致血管钙化大鼠存在血液流变性的恶化.

    作者:汪雄;吴胜英;陈艳;李莉;彭吉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对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9000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措施;ACL-9000机内质控体系L-J质控法;病人数据浮动均值法;分析后的措施.结果:1 530份凝血试验标本中108份有质量问题,其中采血量不符合标准者86例;血液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者19例;血液中混有肝素者3例.ACL-9000 L-J质控法能对仪器状况、试剂质量起到较好的监控作用.病人数据浮动均值法可控制来源于标本本身的影响因素.重视检验报告单的填写、发送、解释环节的质量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前、中、后的全面监控,能有效地发现日常工作中的失控现象,提高凝血试验的检验质量.

    作者:王小林;徐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院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近年来,在我院医院感染的病例中,真菌感染的病例数有所上升,这可能与医院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增多有关.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发生的79例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巫学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总IgE与外周血嗜酸细胞的检测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起病后,患儿具有反复咳喘等与哮喘相似的临床表现,临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治愈后还可有高达36%的患儿复发喘息或发展为哮喘病[1],为此许多临床工作者及研究人员认为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似或相同的发病机制,即存在变态反应性炎症过程,为探讨这一关系,从2004年5月份开始,我们先后对25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总IgE(T-IgE)和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进行检测,并与28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瑞玉;周才;林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Ets-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需要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管腔形态的分化.一些在内皮细胞表达的基因调控着这一过程.转录因子Ets主要通过对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降解基质的酶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这些研究结果提示:针对Ets-1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赵焕;马鸿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胱抑素C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在儿童肾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三种临床上常见的肾脏疾病患儿进行分组,测定患儿血清CYS-C浓度,并与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和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YS-C和β2-MG浓度在Ccr>80时即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清BUN和Cr只有当Ccr <80时才具显著性差异.在肾脏疾病非肾衰期,血清CYS-C和β2-MG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BUN、Cr和Ccr,但在非肾脏疾病中仅β2-MG具有较高异常检出率.结论:血清CYS-C是儿童肾脏疾病及其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早期诊断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

    作者:孙红;陈莎;段艺;艾洪武;胡红兵;游上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

    目的:介绍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校正血浆用含肝素缓冲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即不同活性AT-Ⅲ),加入纯品纤维蛋白原共同孵育后,测定其凝固时间;根据不同AT-Ⅲ活性与相应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待检血浆凝固时间,查标准曲线即可得到待检血浆AT-Ⅲ活性.结果:该法AT-Ⅲ活性在25%~125%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变异系数为3.2%,日间变异系数为4.9%;凝固时间法与发色底物法比较相关性良好(r=0.999,P<0.05);检测178例健康人血浆AT-Ⅲ活性为105.4%±18.8%.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简便实用,可用于常规检验.

    作者:汪宏良;蒋玉叶;马全新;程晖;禹红;程小欢;何建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溶栓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结果:溶栓再通组病人在各时间点的HRV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组内比较,3月、6月时的HRV均高于2周时(P<0.05).2周时再通者室性心律失常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溶栓后冠脉再通可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祁必富;蒋锡嘉;许家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老年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分析

    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均证实血尿酸水平增高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折,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晓云;杨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十堰市太和医院体检中心简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AmpC酶是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2],属于分子分类的C类和功能分类法的I组酶,常见于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等.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可使原来产生诱导型AmpC酶的肠杆菌属等发生去阻遏作用,使细菌产生大量AmpC酶[3].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4],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此快速检测持续高产AmpC酶,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发生率,能协助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用药.

    作者:施金玲;蔡璇;孙端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4年湖北地区三级医院肠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肠球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细菌,为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从污水、食物、粪便中分离.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抗生素盲目使用,导致耐药株扩散和蔓延,致使抗生素耐药的肠球菌,如耐氨苄西林肠球菌(ARE)、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甚至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分离率日渐增高.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师和临床微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为了解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及流行病学资料,监测其流行趋势,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我们对2004年湖北省三级医院分离的肠球菌耐药监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田嵩;刘素玲;程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食管癌切除保留迷走神经干术后胃液分析及消化功能变化

    传统的食管癌手术方法,胸腹段的迷走神经干及其分支被切断,术后消化道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4年8月至1998年12月,按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食管癌TNM分级定义及分期标准[1],将40例食管癌(Tis~2N1~0M0)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观察两组手术后消化道功能变化.

    作者:陶书超;阎瑛;侯伟;吴崇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质量控制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的不断认识,实验诊断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必须对临床检验实行全面质量控制,而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是检验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本文对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作者:严丽华;邱方城;潘云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观察脂蛋白(a)与冠心病发展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患者498例按病程发展的各期进行分组.以免疫透射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各组血浆中脂蛋白(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中Lp(a)、Apo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血中Lp(a)、ApoB逐步上升,与病程呈正相关关系(r=0.4596,P<0.05).结论:Lp(a)与冠心病病程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检测血中Lp(a)浓度对预防冠状动脉栓塞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杨刚;杨桂;胡汉宁;陈薇;吕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1].近年来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和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变化[1~3].本文检测ACS患者的UA、D-二聚体和Fib的水平变化,分析其在ACS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李勇;王平;王继廉;宋执敬;宋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