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溶栓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祁必富;蒋锡嘉;许家俐

关键词: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性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结果:溶栓再通组病人在各时间点的HRV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组内比较,3月、6月时的HRV均高于2周时(P<0.05).2周时再通者室性心律失常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溶栓后冠脉再通可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
微循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AmpC酶是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2],属于分子分类的C类和功能分类法的I组酶,常见于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等.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可使原来产生诱导型AmpC酶的肠杆菌属等发生去阻遏作用,使细菌产生大量AmpC酶[3].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4],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此快速检测持续高产AmpC酶,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发生率,能协助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用药.

    作者:施金玲;蔡璇;孙端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水平检测

    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对这类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是医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验室检查中应用多的是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I(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近年的检测技术发展较快,一些新指标不断用于临床,其中具代表性的是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P,hsCRP)检测[1,2].本文比较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hsCRP和血脂水平的差异,借以探讨hsCRP检测在临床冠心病诊治和预防中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左武;张晓炜;何晓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卒中的原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1].如何有效阻止其病情的进展是临床医生强烈关注的难题,本文报告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结果.

    作者:高秀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肾早期损伤与相关因素分析

    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尿微量白蛋白(MAU)的检测可作为肾脏早期损伤的敏感和可靠的诊断指标[1].本文测定57例2型糖尿病人的MAU并以MAU异常升高为糖尿病人早期肾损伤标志,调查分析肾早期损伤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压、拥有的糖尿病工具、吸烟情况以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等相关因素,为2型糖尿病病人肾早期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段秋林;郑伦和;高岭;刘翠银;陈红;殷海燕;徐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2003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为临床医生经验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HONET 5.2软件统计细菌敏感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用确切概率法.结果: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随其分离时间和病区而异,差异多具显著性(P<0.05)或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经验性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应根据其具体流行程度和耐药性特点给药.

    作者:李波;陈林娜;林凌;王春香;周立勤;刘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盐型高血压大鼠心脏中的表达及不同种类降压药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MMP-2 /TIMP-2)在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等分和制作为对照组、模型组、波生坦组、氨氯地平组和雷米普利组.5周末处死动物,检测心脏微小血管密度和MMP-2/TIMP-2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在DHR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存在微小动脉密度增加和毛细血管密度减少,MMP-2的mRNA和MMP-2/TIMP-2的蛋白表达上调;波生坦和氨氯地平能明显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下调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雷米普利不能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也不影响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 MMP-2的表达同微小血管密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在DHR心脏中存在微小血管病变,MMP-2/TIMP-2表达可能参与微小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内皮素-1和血压可能是通过调节MMP-2/TIMP-2表达参与微小血管病变.

    作者:王学忠;章萍;王岳松;洪小苏;陈建昌;焦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支原体特别是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可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多种疾病,因而受到临床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本文采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对23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前段尿标本进行了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并对检出的90株支原体进行了4类6种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提供实验室用药依据.

    作者:李志波;刘靓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及电压门控性钾电流的记录方法

    目的:介绍一种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急性分离方法并观察电压门控性钾电流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联合消化法获得大鼠PASMCs,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PASMCs膜上的电压门控性钾通道(Kv)电流.结果: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大鼠PASMCs呈舒展梭形,边界清晰,有完整的细胞膜,胞浆均匀,数量多,活性好.结论:用酶急性分离的大鼠PASMCs,容易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简单、稳定、可靠.

    作者:骆红艳;唐明;杜以梅;刘长金;唐碧;席姣娅;洪志刚;Jurgen Hescheler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制剂对多重耐药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目的:了解肺炎一号对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梯度稀释含药血清,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肺炎一号对MRSA、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抑菌效果明显.结论:中药制剂在目前棘手的多重耐药的细菌:MRSA、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明显.

    作者:周立勤;陈林娜;李波;王春香;刘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vWF、血脂水平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脂水平及凝血系统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非调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8例ACS患者,其中23例高脂血症患者为血脂紊乱组,口服辛伐他汀40 mg/天, 治疗12周,25例血脂正常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脂紊乱组治疗前后CRP、vWF、血脂和凝血系统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CRP、vWF、TC、TG、LDL-C、Fib均显著降低(P<0.01),HDL-C、PT明显升高(P<0.05),TT、APTT 显著延长(P<0.01).且治疗后vWF、TT、APTT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ACS患者,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显著降低CRP和vWF水平,改善凝血系统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作者:刘寓;邱方城;严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析其耐药性,提高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386例尿路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3.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62.0%,克雷伯菌占13.0%,变形杆菌占6.5%,假单胞菌占5.4%,葡萄球菌占7.6%,肠球菌占5.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平均检出率为11.6%.革兰阴性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三嗪的耐药率低.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及酶抑制剂的复合药敏感.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临床上要特别重视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产ESBLs细菌的产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汪俊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对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9000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措施;ACL-9000机内质控体系L-J质控法;病人数据浮动均值法;分析后的措施.结果:1 530份凝血试验标本中108份有质量问题,其中采血量不符合标准者86例;血液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者19例;血液中混有肝素者3例.ACL-9000 L-J质控法能对仪器状况、试剂质量起到较好的监控作用.病人数据浮动均值法可控制来源于标本本身的影响因素.重视检验报告单的填写、发送、解释环节的质量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前、中、后的全面监控,能有效地发现日常工作中的失控现象,提高凝血试验的检验质量.

    作者:王小林;徐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检查指标的变化

    血小板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状态.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在肾小球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对36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简称肾病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指标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侯飞;王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检测及相关分析

    目的:检测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振素(sE-selectin)和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45例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其sE-selectin和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sE-selectin水平和血脂在二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sE-selectin水平与CH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sE-selectin和TC、TG、LDL-C水平在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E-selection水平与CHD明显相关.结论:CHD患者血清sE-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人,sE-selectin可能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张练旗;饶丹;姜红;曾秋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几种疾病的血液流变性检测结果分析

    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研究证实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某些遗传病以及高热、烧伤、应激、吸烟、酒精中毒等,均有程度不同的血液流变性改变[1].本文对133例疾病组和66例健康对照组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旨在证实不同疾病状态下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溶栓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结果:溶栓再通组病人在各时间点的HRV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组内比较,3月、6月时的HRV均高于2周时(P<0.05).2周时再通者室性心律失常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溶栓后冠脉再通可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祁必富;蒋锡嘉;许家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转染表达

    目的:构建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提取人外周血粒细胞中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作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人α-防御素-1(α-HNP-1)的基因片断.将扩增产物连接入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蓝白筛选,对PCR及酶切鉴定含有目的片断的克隆进行测序.经测序证实无误后,将获得的pGEM-T-HNP-1重组质粒上的α-HNP-1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HNP-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用脂质体法转染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HNP-1的表达.结果:获得预期大小为303bp的RT-PCR产物; 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HNP-1构建正确;免疫组化法显示转染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能成功表达.

    作者:陈华华;欧阳静萍;王保华;杨悦;郑汉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老年OSAHS患者及3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的含量.结果:OSAHS组血清 ICAM-1、VCAM-1、E-选择素含量分别为245.22±71.19ng/ml、24.01±4.79 ng/ml、和86.58±48.02 n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且随OSAHS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ICAM-1、E-选择素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明显正相关(P<0.01);ICAM-1水平与低血氧饱和度(SaO2 min)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OSAH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ICAM-1、VCAM-1和E-选择素水平可作为反映OSAHS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黎军;刘淑华;刘昌慧;刘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症及其研究进展

    血液流变性异常是很多疾病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可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障碍,促进疾病的发展和恶化[1].血液流变学不仅对疾病的发病学研究,而且对疾病的诊治、预后以及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症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俊杰;张静;牛春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