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vWF、血脂水平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刘寓;邱方城;严礼华

关键词:辛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凝血系统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脂水平及凝血系统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非调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8例ACS患者,其中23例高脂血症患者为血脂紊乱组,口服辛伐他汀40 mg/天, 治疗12周,25例血脂正常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脂紊乱组治疗前后CRP、vWF、血脂和凝血系统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CRP、vWF、TC、TG、LDL-C、Fib均显著降低(P<0.01),HDL-C、PT明显升高(P<0.05),TT、APTT 显著延长(P<0.01).且治疗后vWF、TT、APTT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ACS患者,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显著降低CRP和vWF水平,改善凝血系统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微循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自从1997年Asahara等[1]首次从外周血液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以来,EPC的分离、纯化、扩增、功能和应用已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动物试验和早期临床试验都表明EPC具有改善缺血肢体血供、促进心梗后侧枝循环的形成及加快血管损伤后的内皮修复、抑制内膜增生等作用,并且发现有多种细胞因子和药物调节其从骨髓至外周循环的动员、迁移、分化、增殖和归巢等步骤,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顾俊;王长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转染表达

    目的:构建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提取人外周血粒细胞中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作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人α-防御素-1(α-HNP-1)的基因片断.将扩增产物连接入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蓝白筛选,对PCR及酶切鉴定含有目的片断的克隆进行测序.经测序证实无误后,将获得的pGEM-T-HNP-1重组质粒上的α-HNP-1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HNP-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用脂质体法转染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HNP-1的表达.结果:获得预期大小为303bp的RT-PCR产物; 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HNP-1构建正确;免疫组化法显示转染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能成功表达.

    作者:陈华华;欧阳静萍;王保华;杨悦;郑汉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4年湖北地区三级医院肠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肠球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细菌,为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从污水、食物、粪便中分离.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抗生素盲目使用,导致耐药株扩散和蔓延,致使抗生素耐药的肠球菌,如耐氨苄西林肠球菌(ARE)、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甚至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分离率日渐增高.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师和临床微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为了解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及流行病学资料,监测其流行趋势,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我们对2004年湖北省三级医院分离的肠球菌耐药监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田嵩;刘素玲;程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测定

    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终产物.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合成与肝损害三种状态,测定TBA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1].本文检测各种肝病的TBA和ALT,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颜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院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近年来,在我院医院感染的病例中,真菌感染的病例数有所上升,这可能与医院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增多有关.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发生的79例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巫学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检查指标的变化

    血小板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状态.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在肾小球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对36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简称肾病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指标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侯飞;王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胱抑素C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在儿童肾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三种临床上常见的肾脏疾病患儿进行分组,测定患儿血清CYS-C浓度,并与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和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YS-C和β2-MG浓度在Ccr>80时即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清BUN和Cr只有当Ccr <80时才具显著性差异.在肾脏疾病非肾衰期,血清CYS-C和β2-MG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BUN、Cr和Ccr,但在非肾脏疾病中仅β2-MG具有较高异常检出率.结论:血清CYS-C是儿童肾脏疾病及其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早期诊断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

    作者:孙红;陈莎;段艺;艾洪武;胡红兵;游上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液流变性的可视化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可视化、数字化虚拟现实在医学上的应用得以实现,使得医学可视化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由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研制的血液流变性可视化测定装置MC-FAN KH-6(也称微小循环测定装置),将模拟微小血管的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情况可视化,通过液晶显示屏观察并计算血流动态,计算血液通过模拟毛细血管的时间,并可直接观察红细胞变形能力、白细胞粘附状况、血小板聚集等,用实际观测的血液细胞流动图像取代了传统衍射模拟图像.通过应用可视化技术进行动态显示,多角度分析血液的复杂流动及细胞毗邻的关系,推动了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可视化发展.现将仪器结构和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作者:刘剑刚;何良志;王丹巧;海鸿;王笑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恶性腹水AgNOR、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明确诊断积液性质的重要手段,50%以上的恶性积液可经此而明确诊断,但这种建立在形态学上的研究,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假阴性问题较为突出[1].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近年来在肿瘤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另有许多作者提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腹水/血清CEA及腹水/血清LDH比值可用于积液性质判别[2,3].为探讨这些指标及方法在恶性腹水性质判别中的意义,我们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95例患者的腹水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明凤;刘军;陈永玲;周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析其耐药性,提高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386例尿路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3.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62.0%,克雷伯菌占13.0%,变形杆菌占6.5%,假单胞菌占5.4%,葡萄球菌占7.6%,肠球菌占5.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平均检出率为11.6%.革兰阴性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三嗪的耐药率低.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及酶抑制剂的复合药敏感.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临床上要特别重视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产ESBLs细菌的产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汪俊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

    目的:介绍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校正血浆用含肝素缓冲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即不同活性AT-Ⅲ),加入纯品纤维蛋白原共同孵育后,测定其凝固时间;根据不同AT-Ⅲ活性与相应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待检血浆凝固时间,查标准曲线即可得到待检血浆AT-Ⅲ活性.结果:该法AT-Ⅲ活性在25%~125%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变异系数为3.2%,日间变异系数为4.9%;凝固时间法与发色底物法比较相关性良好(r=0.999,P<0.05);检测178例健康人血浆AT-Ⅲ活性为105.4%±18.8%.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简便实用,可用于常规检验.

    作者:汪宏良;蒋玉叶;马全新;程晖;禹红;程小欢;何建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老年OSAHS患者及3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的含量.结果:OSAHS组血清 ICAM-1、VCAM-1、E-选择素含量分别为245.22±71.19ng/ml、24.01±4.79 ng/ml、和86.58±48.02 n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且随OSAHS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ICAM-1、E-选择素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明显正相关(P<0.01);ICAM-1水平与低血氧饱和度(SaO2 min)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OSAH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ICAM-1、VCAM-1和E-选择素水平可作为反映OSAHS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黎军;刘淑华;刘昌慧;刘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食管癌切除保留迷走神经干术后胃液分析及消化功能变化

    传统的食管癌手术方法,胸腹段的迷走神经干及其分支被切断,术后消化道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4年8月至1998年12月,按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食管癌TNM分级定义及分期标准[1],将40例食管癌(Tis~2N1~0M0)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观察两组手术后消化道功能变化.

    作者:陶书超;阎瑛;侯伟;吴崇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磁分离酶联免疫技术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比较

    血清中T3、T4、FT3、FT4、TSH五项指标(简称甲功五项)的含量测定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甲功五项的测定通常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这种方法虽然灵敏可靠,但存在放射性污染的问题,因此寻找一种灵敏、特异、可靠、无污染的测定方法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技术(MAIA)是一种非放射性物质标记分析技术,符合上述要求,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我们用该法检测了135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清甲功五项指标并与RIA法进行了比较,两法结果基本一致(P>0.05),相关系数r=0.974(P<0.01).可优先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作者:彭兰;陈孝进;袁选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Ets-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需要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管腔形态的分化.一些在内皮细胞表达的基因调控着这一过程.转录因子Ets主要通过对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降解基质的酶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这些研究结果提示:针对Ets-1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赵焕;马鸿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与血管壁的局部炎症有关,也与机体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因此,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会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密切[1].Wilcken等[2]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轻中度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对60例冠心病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群对比分析.

    作者:刘泽金;张真路;曹树正;涂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查结果分析

    近年来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逐渐增多,为了解这类人群感染病原体的分布状况,以及正确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性传播疾病,我们对2004年度在我院男性专科就诊的286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病原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红玲;冯永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肺炎临床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对101例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住院时间大于20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导管、机械通气、头孢噻肟的使用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头孢噻肟的使用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头孢噻肟、采用替换性抗生素治疗策略是防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肺炎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从荣;李清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清脂降粘颗粒对高粘血症兔脑软膜微血管口径的影响及血液中ET-1和NO含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中药清脂降粘颗粒(QZJLp)对高粘血症模型兔软脑膜血管口径的影响及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家兔法复制高粘血症模型,观察两种剂量(0.5 g,3次/日和1.0 g,3次/日)QZJLp喂饲实验兔14天和35天后, 其软脑膜微血管的舒缩变化,同时检测ET-1和NO的血液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兔软脑膜微血管口径缩小,ET-1明显增加,NO降低;QZJLp喂饲14天~35天,微血管逐步扩张,ET-1不断降低,NO显著升高.结论:QZJLp能有效改善实验性高粘血症兔软脑膜微循环,这种作用可能与QZJLp 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1/NO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谢忠明;曾昭炜;马珍梅;王敏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