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分离酶联免疫技术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比较

彭兰;陈孝进;袁选波

关键词:磁分离酶联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法测定,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功五项, 五项指标, 酶联免疫测定技术, 甲状腺疾病, 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污染, 辅助诊断, 应用前景, 人血清, 相关系数, 相关疾病, 临床, 疗效评价, 含量测定, 测定方法, 标记分析, 无污染
摘要:血清中T3、T4、FT3、FT4、TSH五项指标(简称甲功五项)的含量测定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甲功五项的测定通常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这种方法虽然灵敏可靠,但存在放射性污染的问题,因此寻找一种灵敏、特异、可靠、无污染的测定方法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技术(MAIA)是一种非放射性物质标记分析技术,符合上述要求,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我们用该法检测了135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清甲功五项指标并与RIA法进行了比较,两法结果基本一致(P>0.05),相关系数r=0.974(P<0.01).可优先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微循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女生殖道炎症患者阴道加德纳菌感染的快速检测与分析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感染率高且与性接触有关,已证实该菌可引起女性阴道炎、尿道炎、子宫颈炎及新生儿败血症等,因此开展妇女阴道加德纳菌检查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对本院门诊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进行了阴道加德纳菌快速法检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的变化

    糖尿病是目前的多发病之一,其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发生改变[1].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及血栓形成风险程度的重要常规检测项目,目前一般由自动化的血细胞分析仪完成,同时仪器会给出一些反映血小板形态的参数: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观察这些参数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病情预估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辉;胡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观察脂蛋白(a)与冠心病发展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患者498例按病程发展的各期进行分组.以免疫透射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各组血浆中脂蛋白(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中Lp(a)、Apo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血中Lp(a)、ApoB逐步上升,与病程呈正相关关系(r=0.4596,P<0.05).结论:Lp(a)与冠心病病程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检测血中Lp(a)浓度对预防冠状动脉栓塞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杨刚;杨桂;胡汉宁;陈薇;吕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早孕诊断试纸检查异位妊娠患者腹腔血和尿液β-HCG的对比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常伴不同程度腹腔内出血,临床上有时与其它急腹症混淆引起误诊.我们应用早孕诊断试纸检测异位妊娠患者腹腔血和尿液β-HCG,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腹腔血β-HCG检查可以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率.

    作者:刘晓华;董建雄;杨玉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检查指标的变化

    血小板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状态.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在肾小球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对36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简称肾病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指标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侯飞;王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12株念珠菌感染分布与药敏分析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菌引起的病人院内感染逐年增多,随着感染率的升高,以及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又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给临床抗真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病原性真菌在临床上诊断、治疗不易,已经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本文将我院近期检出的312株念珠菌感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廖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开通,对减少坏死心肌数量、限制梗死范围、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有益.同时由于其无创伤性,价格便宜,简便易行,成为目前广为流行的方法.但同时也存在溶栓特异性差、出血并发症、再梗死等问题.其中,出血并发症是临床医生棘手的问题.因此,选择急时、准确的实验监测时间至关重要.我们动态观察了溶栓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报告如下.

    作者:董莉;王悦喜;张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变检查分析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性病变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扩大或肥大,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明显的异常,因此,了解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治疗慢性肺心病可提供有价值的定量指标.本文对4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变进行了观察,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检测及相关分析

    目的:检测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振素(sE-selectin)和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45例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其sE-selectin和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sE-selectin水平和血脂在二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sE-selectin水平与CH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sE-selectin和TC、TG、LDL-C水平在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E-selection水平与CHD明显相关.结论:CHD患者血清sE-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人,sE-selectin可能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张练旗;饶丹;姜红;曾秋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Ets-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需要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管腔形态的分化.一些在内皮细胞表达的基因调控着这一过程.转录因子Ets主要通过对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降解基质的酶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这些研究结果提示:针对Ets-1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赵焕;马鸿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卒中的原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1].如何有效阻止其病情的进展是临床医生强烈关注的难题,本文报告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结果.

    作者:高秀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郧阳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的研究

    目的:检测郧阳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本地区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严格挑选1043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男性548名,女性495名),用R8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同年龄不同性别男女组间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血沉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但50岁~75岁男女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增高趋势.结论:建立本地区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邱方城;秦维超;李雅嫦;严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症及其研究进展

    血液流变性异常是很多疾病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可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障碍,促进疾病的发展和恶化[1].血液流变学不仅对疾病的发病学研究,而且对疾病的诊治、预后以及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症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俊杰;张静;牛春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肾早期损伤与相关因素分析

    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尿微量白蛋白(MAU)的检测可作为肾脏早期损伤的敏感和可靠的诊断指标[1].本文测定57例2型糖尿病人的MAU并以MAU异常升高为糖尿病人早期肾损伤标志,调查分析肾早期损伤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压、拥有的糖尿病工具、吸烟情况以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等相关因素,为2型糖尿病病人肾早期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段秋林;郑伦和;高岭;刘翠银;陈红;殷海燕;徐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几种疾病的血液流变性检测结果分析

    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研究证实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某些遗传病以及高热、烧伤、应激、吸烟、酒精中毒等,均有程度不同的血液流变性改变[1].本文对133例疾病组和66例健康对照组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旨在证实不同疾病状态下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1].近年来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和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变化[1~3].本文检测ACS患者的UA、D-二聚体和Fib的水平变化,分析其在ACS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李勇;王平;王继廉;宋执敬;宋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恶性腹水AgNOR、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明确诊断积液性质的重要手段,50%以上的恶性积液可经此而明确诊断,但这种建立在形态学上的研究,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假阴性问题较为突出[1].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近年来在肿瘤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另有许多作者提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腹水/血清CEA及腹水/血清LDH比值可用于积液性质判别[2,3].为探讨这些指标及方法在恶性腹水性质判别中的意义,我们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95例患者的腹水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明凤;刘军;陈永玲;周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清脂降粘颗粒对高粘血症兔脑软膜微血管口径的影响及血液中ET-1和NO含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中药清脂降粘颗粒(QZJLp)对高粘血症模型兔软脑膜血管口径的影响及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家兔法复制高粘血症模型,观察两种剂量(0.5 g,3次/日和1.0 g,3次/日)QZJLp喂饲实验兔14天和35天后, 其软脑膜微血管的舒缩变化,同时检测ET-1和NO的血液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兔软脑膜微血管口径缩小,ET-1明显增加,NO降低;QZJLp喂饲14天~35天,微血管逐步扩张,ET-1不断降低,NO显著升高.结论:QZJLp能有效改善实验性高粘血症兔软脑膜微循环,这种作用可能与QZJLp 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1/NO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谢忠明;曾昭炜;马珍梅;王敏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与非糖尿病人群的差异及意义.方法:以化学发光法测定60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51名非糖尿病男性血清SHBG及总睾酮水平.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SHBG及总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增加游离睾酮水平下降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游离睾酮水平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483、P<0.01,r=-0.257、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SHBG及睾酮水平的降低是独立年龄、体重指数(BMI)因素之外的,游离睾酮水平同血糖控制有关,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信中;谢荣荣;王召平;张京秀;袁申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