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Paget病的X线表现与临床分析

李宇明;陆莲娣

关键词:乳腺癌, 线表现, 临床, 表现分析, 湿疹样
摘要:乳腺Paget病又称为湿疹样乳腺癌,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近年来收治5例乳腺Paget病,就其X线征象及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移植中的细胞凋亡

    胰肾联合移植(SPK)是较为流行的胰腺移植方法,术后胰腺排斥反应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排斥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主要了解SPK早期中胰腺的凋亡现象,通过观察其凋亡改变,探讨凋亡在排斥中可能起的作用.

    作者:倪绍忠;杨坤兴;吴文澜;张蕴春;时开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海带湿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03年11月对中晚期肿瘤使用康莱特引起静脉炎者使用海带湿敷,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祥平;王晓翠;俞玲;盛齐英;王睿;张美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活体肝移植供体的选择与评估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中供体的选择与评估内容.方法对32例活体供肝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名拟供体,终行32例活体肝移植,有17例拟供体被排除.其中,病毒性肝炎是重要的排除原因(10/17),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志愿者受到家庭、亲属及社会的影响而放弃初的献肝意愿,共4例,占23.5%(4/17);重度脂肪肝2例,占11.8%(2/17),其它肝外疾病1例,占5.9%(1/17).供肝选择:扩大左半肝20例,左半肝4例,右半肝8例;切取供肝重量(447±148)g;供肝重量与受体体重之比均数为(1.39±0.45)%,低仍超过0.8%.结论只有在对供体进行仔细的选择与评估后,才能确保活体肝移植的成功开展.

    作者:秦红波;王学浩;张峰;李相成;孔连宝;李国强;成峰;姚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TGF-β1与DPC4在原发性胆囊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TGF-β1、DPC4的蛋白产物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中TGF-β1、DPC4的表达,并以同期20例慢性胆囊炎作对照.结果TGF-β1、DPC4基因蛋白产物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9%(23/36)和66.67%(24/36).TGF-β1、DPC4与胆囊癌分化程度、有无转移、Nevin分期、术后生存率有关.DPC4与TGF-β1呈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TGF-β1、DPC4的表达有助于反映原发性胆囊癌生物学特性、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并为干预性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牛坚;陈澍周;钱海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对收治的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2例,年龄14~40岁.无神经节细胞段在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2例,直肠6例.1例作结肠造瘘,6例作Ikeda法手术,另1例做了改良Swenson法手术.结果7例根治手术者术后排便功能均优.结论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便秘史,钡灌肠检查和/或肛门直肠测压.Ikeda法手术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赖晓峰;陈永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胃镜肠道置管加药物治疗胃术后无张力症

    胃术后无张力症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梗阻因素的胃无动力、排空迟缓,是胃、胆道及胰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自2000年4月至2003年12月,我们采用空肠置管加药物治疗术后胃无张力症12例,效果较好,避免了再次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晓强;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核因子-κB活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探讨核因子-κB(NF-κB)活化在大鼠SAP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汪良芝;沈云志;赵建妹;施新岗;许永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5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体会

    肝门部胆管癌(H-CC)的治疗十分棘手,术后生存率较低.现总结我院1997~2001年间收治45例H-CC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新;孙喜太;吴星宇;丁义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胆道支架替代T管引流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以胆道支架替代T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在腹腔镜下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后,经胆道镜将胆道造影管通过胆总管下段进入十二指肠,并带入导丝.在胆道镜监视下利用推送器沿导丝将Endo-Flex胆道内支架安置于胆总管远端,并使支架远端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口以3-0雪橇针间断缝合.结果手术时间60~15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日4d,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29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道狭窄.结论应用胆道内支架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对有适应证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张楷;王浩炜;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胆囊癌hTR反义RN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采用RT-PCR法,提取胆囊癌细胞内的端粒酶RNA(hTR)基因,并针对其序列设计反义RNA切割基因序列,并将其构建入真核表达载体pTriEx-4内.方法根据hTRcDNA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法从体外培养的胆囊癌细胞内调取hTR模板区基因,根据其测序结果,合成反义RNA基因,与经相应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连接,酶切鉴定重组体的正确性.结果经RT-PCR从细胞内调出68bp序列,与hTRcDNA比较,与模板区域碱基序列一致.反义RNA基因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序列正确.结论RT-PCR法可调出胆囊癌hTR基因有效片段,成功构建了针对hTR模板区的反义RN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胆囊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学浩;靳斌;姜希宏;张峰;王伟;刘贤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围手术期处理

    本文就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的47例梗阻性结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匡玉庭;李德春;张志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EST及LC两镜联合治疗胆囊肝外胆管结石

    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联合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网篮取石治疗胆囊肝外胆管结石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春雷;杨敖霖;吴国忠;葛继强;李界明;王京立;罗昆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疝囊高位结扎术与腹股沟疝分型的意义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至2002年间215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年龄和疝环大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总结手术适应证及腹股沟疝分型的意义.

    作者:陈思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CR-MASA检测胰腺癌十二指肠液中K-ras基因点突变

    目的了解胰腺癌十二指肠液中K-ras基因点突变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CR-MASA(突变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法)检测胰腺癌患者十二指肠液中K-ras基因点突变.结果胰腺癌患者十二指肠液标本中K-ras基因点突变率为17.4%(4/23),而被检测的急慢性胰腺炎、胰岛素瘤、壶腹癌、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胃癌病人十二指肠液标本均无K-ras基因突变.结论(1)PCR-MASA法简便、特异、敏感,扩增产物只需常规电泳、染色即可观察结果,无需酶切、杂交、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显影.(2)对十二指肠液检测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有无突变,可有助于判断胰腺病变良恶性及胰腺癌的诊断,但其实用价值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戴存才;苗毅;刘训良;张兆松;苏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12例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的并发症是肝外胆道损伤,国内外大宗病例报道其发生率为0.65%~1.4%[1].我们自1992年1月至2003年3月共实施2 715例LC,发生肝外胆道损伤12例(0.44%),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小龙;沈安东;陈布克;钱毅;杨敖霖;李会斌;吴国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清前降钙素检测在高危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在高危病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快速半定量金标法检测血清前降钙素.结果52例高危病人中,PCT<0.5ng/ml 17例;PCT为0.5~2.0ng/ml 14例;PCT为2.1~10.0 ng/ml 4例,PCT为>10 ng/ml的17例;52例中,有17例死亡病例,其中PCT>10 ng/ml 13例,PCT为2~10 ng/ml 1例,PCT为0.5~2 ng/ml1例,PCT<0.5 ng/ml 2例.结论PCT增高程度与细菌性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CT水平持续升高,表示炎症处于上升期或病情恶化,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朱天礼;唐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氟哌利多用于持续硬膜外镇痛对Q-T间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氟哌利多临床常用剂量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Ⅰ-Ⅱ级女性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术后行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例.三组术后均行持续硬膜外镇痛,镇痛药液总量100 ml,内含吗啡4 mg、0.5%布比卡因27 ml和生理盐水73 ml.对照组(C组)不加其他药物;氟哌利多1组(D5组)加氟哌利多5 mg;氟哌利多2组(D10组)加氟哌利多10 mg.于术前与镇痛24、48 h行体表12导联ECG检查,盲法测定并计算出平均Q-Tc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术前Q-T间期无显著性差异,应用镇痛泵24、48 h的Q-T间期与术前值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剂量氟哌利多用于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中对Q-T间期无明显影响,初步提示氟哌利多用于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是安全的.

    作者:戴雄伟;范圣登;沈志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胆囊癌术后存活14年全程追踪报道

    患者,女,时年58岁,因患胆囊癌行胆囊切除术后化疗高质量生活10年;于68岁时又患胃小弯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生活3年余;于71岁时患恶性阻塞性黄疸、胰头占位姑息治疗存活7个月,于2003年7月8日死亡.追踪时间长达14年3个月.终年72岁.

    作者:周敏;郑熙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分析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亦晖;谷春伟;王浩炜;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

    近年来我们检测了45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分析其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作者:侯宝元;王芬蝶;卢国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