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微循环的改变及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

谢青贞;杨菁;徐望明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 胎盘组织, 微循环, 一氧化氮合酶, 妊高征患者, 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超微结构, 病理生理改变, 生物学作用, 胎盘绒毛, 舒张血管, 动脉痉挛, 调节作用, 血小板, 低血压, 粘附, 聚集, 测定, 病因
摘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 但其病因至今不明.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血管活性物质, 可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本文通过测定妊高征胎盘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活性, 结合妊高征患者胎盘绒毛血管超微结构的观察, 探讨了NO对妊高征胎盘微循环的调节作用.
微循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甲襞微循环表现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多系统综合症, 包括甲状腺肿大、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精神等病变. 多年来, 人们对其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有过大量的探索. 近几年, 我们对154例甲亢患者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 并设健康组加以对照, 证实甲亢患者除有全身各脏器变化外, 还存在甲襞微循环特征性改变, 而且其改变早于临床症状.

    作者:王革革;吴永成;胡勇;丁义良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天年素医用功能敷料的临床应用报告(二则)

    作者: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加味佛手散对大鼠红细胞膜微粘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我们以往的实验证实, 加味佛手散有维持红细胞正常变形能力的作用[1],本研究主要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红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方面, 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作者:舒沪英;陈琢;焦新福;韩庆红;姜永;杨芙蓉;章菊花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的疾病, 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症, 病因十分复杂, 尚未完全阐明. 为此我们测定了50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为探讨其病因学和治疗学提供参考.

    作者:景远;孙二堂;关晓萍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甲襞微循环状况

    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均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1]. 为了探讨ACVD和其它疾病以及正常人之间微循环的关系, 我们对本院1990年7月至1996年3月的ACVD患者在未治疗前的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

    作者:黄怀宇;朱公悦;黄志东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葛根素为中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是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 历代记载它具有祛风解表功能, 主治消渴. 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且取得较好疗效[1]. 近年来, 葛根素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有人报导, 静脉注射葛根素总黄酮对伴有头痛、颈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的高血压病人有明显疗效, 可使该类病人的异常脑血流图正常化[2]. 但静脉注射葛根素对脑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尚少, 为此我们观察了静脉注射葛根素对正常和高分子右旋糖酐(HMWD)所致微循环障碍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李定格;王世军;李以菊;荆雪梅;姬广臣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经颅多普勒研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 其首发的主要症状为眩晕, 而客观诊断依据较少;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 直接取得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态信息, 对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我们对临床诊断VBI的90例中老年患者进行TCD检测, 以分析VBI所致眩晕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李相如;何家声;沈刚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微循环的改变及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 但其病因至今不明.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血管活性物质, 可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本文通过测定妊高征胎盘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活性, 结合妊高征患者胎盘绒毛血管超微结构的观察, 探讨了NO对妊高征胎盘微循环的调节作用.

    作者:谢青贞;杨菁;徐望明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冻伤发病中血管内皮细胞冻融损伤的研究概况

    冻结性冷损伤是以组织冻结再融化过程的病理改变为基础的损伤. 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 业已证实, 血管内皮细胞(VEC)除了屏障及膜转运功能外, 更是体内大的内分泌器官, 主动参与多种生命活动, 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VEC对各种理化刺激均非常敏感且反应迅速, 因此其在冻伤发病中的作用亦受到极大的关注. 现就有关VEC冻融损伤机制的研究简述如下.

    作者:杨增仁;杜桂仙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应用光-化学法血栓生成模型研究急慢性疗法下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ASA)早在1970年代即被用于抗血小板的聚集和抗血栓.它的抗栓作用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使花生四烯酸不能转为环内氧化物(PGG2,PGH2),后不能形成血栓素(TXA2)而实现的.但同时它也抑制了前列环素的合成.而前列环素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与舒张血管作用,当它的作用受到抑制时就会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因此各种文献所报道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果并不一致,对合理的剂量和用法也存有争论[1,2].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阿司匹林的二种剂量的急性(一次用药)实验与慢性(每日一次,为期一周)实验,比较剂量和时间对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影响.

    作者:徐蕾;连杰;郑筱祥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肝癌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特征

    近年来, 血液流变学与肿瘤的关系已引导起人们关注, 而有关肝癌的血液流变性质方面的报道不多, 因此我们对44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

    作者:叶惠凤;袁东海;李春光;刘光辉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及维生素C对其的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 患者血液会出现血小板结构及功能严重受损, 影响到围手术期病人的恢复. 我们应用透射电镜观察CPB过程中血小板超微结构分型的变化, 探讨血小板结构及功能损害的机制, 并应用维生素C对其进行保护.

    作者:陈保坤;甘辉立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有报道指出, 如果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其患病率几乎可达100%[1]. 一般认为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是其主要发病原因. 近年来微循环障碍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 常将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并称为微循环障碍的三联病症[2]. 本文通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甲襞微循环的观察, 对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进行研究.

    作者:武宝玉;袁申元;朱良湘;付汉菁;陈建文;杨毅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磁场对微循环的影响

    利用磁治病已有悠久历史, 近代临床应用更广. 磁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消炎、消肿、降低血压等作用, 这些已被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1,2], 并认为磁能改善血液循环, 特别是局部微循环. 为此本文就动、静磁场对甲襞微循环的作用来探讨磁场改善微循环的机理.

    作者:曹治寰;吴冰洁;郭非;杨静;徐鹤鑫;葛艳萍;袁正华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对新生儿重症硬肿症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其疗效

    为了提高对新生儿重症硬肿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改善血液流变性药物对该症的治疗机理,近年我们对22例新生儿重症硬肿症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以观测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作者:王国良;王永平;赵国华;赵秀芝;耿庆胜;马志国;阎洪云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颅脑火器伤脑微血管铸型的方法

    血管铸型技术用于脑微血管研究始于1970年代, 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大部分研究为基础课题, 少数涉及临床, 目前尚未见该技术用于颅脑火器伤研究的报道. 为了研究颅脑火器伤微循环, 我们成功地制作出颅脑火器伤脑微血管铸型标本, 为颅脑火器伤脑微循环的形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钱畅;陈长才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肢体火器伤时脑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现代火器伤中,肢体损伤比较常见,其发生率为50~60%.肢体火器伤时,除了局部伤道及周围组织严重、广泛损伤外,也可导致远隔伤道的多种重要器官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即远达效应(Remoteeffects)[1].其中,对脑的损伤较为常见.以往的研究表明,肢体火器伤时可引起脑电图以及神经肽等发生改变[2,3],但其对脑微循环变化特点的研究尚无文献报告.因而我们开展了肢体火器伤对脑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良潮;赖西南;夏铭生;王大田;李兵仓;李曙光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血栓形成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左房血栓形成是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重要并发症. 因而我们观察二尖瓣狭窄病人的血液流变性特点, 以探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血栓形成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作者:胡成林;张庆华;唐其柱;江洪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

    肩-手综合征(SHS)是中风偏瘫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及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1], 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康复. 而针刺治疗对其有较好疗效[2]. 本文从甲襞微循环来观察SHS患侧针刺前后的变化并探讨针刺的作用机理.

    作者:夏晨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布告栏

    作者: 刊期: 1998年第02期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