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梦梅;王建宁;熊丽琼
目的 以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MB模型)与慢性病自我照护理论为基础,分析冠心病患者自我照护的影响路径.方法 对161例住院冠心痛患者采用冠心病相关知识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冠心痛自我照护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预测模型与调查数据契合良好,各项拟合指数均达标.疾病知识、社会支持以及自我照护信心对自我照护维持和自我照护监测与管理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疾病知识、社会支持以及自我照护信心能联合解释自我照护维持38.6%的变异量,以及自我照护监测与管理32.3%的变异量.结论 提高冠心痛患者相关知识与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其自我照护信心,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照护行为.
作者:陈梓;陈媛;耿晶;喻惠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血液透析救治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对7例呼吸衰竭新生儿行ECMO联合血液透析辅助治疗,做好ECMO治疗准备与管理、血液透析护理,心理支持及后期康复护理等.结果 5例治疗好转出院;2例分别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ECMO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是抢救和维持呼吸衰竭新生儿生命的重要方法,高质量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王玥珏;胡晓静;李丽玲;曹云;李昭颖;顾赛霞;陆胜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介绍了知识转化理论的概念及意义,总结了该理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初步应用,阐述知识转化对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并分析知识转化理论在未来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马珂珂;丁四清;周建大;谢建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H2H管理模式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照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9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取H2H管理模式进行患者评估及照护,借助精准医疗、人文关怀、患者教育、营养干预、出院准备及延伸护理完成医院到家庭全过程的管理.结果 实施H2H管理模式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H2H管理模式能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采取遵医行为,获得营养状况的改善.
作者:黄华;李正莲;魏艳芳;王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父母陪伴对全麻苏醒期患儿焦虑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在父母陪伴下进行观察,对照组患儿在麻醉护士和麻醉医生的陪伴下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焦虑、躁动、疼痛评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脉搏比较,组间效应和时间效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和剧烈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麻醉苏醒期由父母陪伴能显著降低患儿焦虑、躁动、疼痛程度,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麻醉苏醒期更加安全舒适.
作者:白雪;杜英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在青光眼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评估工具,对150例青光眼术后康复期患者通过系统观察、访谈、护理查体、查阅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资料等方式收集、分析、归类护理问题.结果 150例青光眼患者术后康复期共存在1 779个护理问题,平均11.86个/例,其中生理领域占36.8%、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占34.7%,心理社会领域占21.9%,环境领域占6.6%.患者出院时存在的10个主要护理问题依次为视觉(100%)、心理健康(94.7%)、神经一肌肉一骨胳功能(92.0%)、身体活动(88.7%)、自我照顾(76.7%)、社交(69.3%)、疼痛(65.3%)、收入(57.3%)、睡眠和休息形态(53.3%)、药物治疗方案(51.3%).结论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能全面分类评估出青光眼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问题,有利于针对性护理,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薛朝华;邢育珍;鲁才红;谭璇;刘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联合出诊模式下医生对高血压护理门诊工作的评价.方法 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深入访谈7名心内科高血压门诊医生,采用现象学归纳法分析资料.结果 医生对高血压护理咨询门诊工作评价提炼为3个主题: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就医体验、促进医护合作.结论 医生对高血压护理门诊工作给予了较好的评价,今后应进一步拓展护理门诊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并客观评价成效.
作者:丁舒;王晓莉;秦玲玲;沈玉枝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高危孕妇产后育儿胜任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提高高危孕妇育儿胜任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378例高危孕妇,于其分娩后6~8周在产科门诊复查时采用中文版产后育儿胜任感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高危孕妇产后育儿胜任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63.77±8.05、25.46±5.31,二者呈正相关(r=0.512,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有无母婴分离经历、自我效能感水平和责任护士工作能力为高危孕妇育儿胜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高危孕妇育儿胜任感为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孕妇的自我效能感,尤其关注低龄高危初产妇,增加产前孕妇课堂学习和多形式的产后随访,从而提高其育儿胜任感,帮助其更好地胜任母亲角色.
作者:景雪冰;王淋;贾明华;李翠萍;高婷婷;李海英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中文修订版老年人临终照顾问题态度问卷的信效度.方法 对中文版老年人临终照顾问题态度问卷进行修订,并对281例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中文修订版老年人临终照顾问题的态度问卷包含27个条目,验证性的因子分析证实中文版老年人临终照顾问题的态度问卷各项拟合指数均达标.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5,8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1~0.909,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90,内容效度为0.903.结论 中文修订版老年人临终照顾问题的态度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社区老年人临终照顾问题态度的有效工具.
作者:王丽萍;欧阳文展;黄晓晴;唐雅思;汤昊;邓存清;蒙佳婕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头面部手术中气管插管的有效固定方法.方法 将178例头面部手术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8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十字交叉固定法固定气管插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粘贴手术巾结合医用防护套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气管导管移位情况.结果 研究组气管导管移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粘贴手术巾结合医用防护套用于头面部手术中气管导管固定可增加导管的稳定性,方便麻醉医生对呼吸管道的观察和管理.
作者:刘佩;吴荷玉;廖丽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以助产士主导的家庭群组式孕期保健服务模式对孕妇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9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参加孕期检查、孕妇学校教育和孕妇学校微信群;干预组实施以助产士主导的家庭群组式孕期保健服务的实践,即参加孕期检查、群组活动教育和群组微信群.比较两组孕晚期增重、分娩结局、新生儿体质量等.结果 干预组孕妇分娩前体质量、孕晚期每周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助产士主导的家庭群组式孕期保健服务模式能有效管理孕妇孕期体质量,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陈丹丹;李益民;周临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从声门下吸引工具、频率、负压、气囊压力以及声门下引新形式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全面了解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促进临床护理操作执行的精准化.
作者:詹梦梅;王建宁;熊丽琼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默哀仪式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医护人员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在EICU为死亡患者举行默哀仪式,包括注视遗体30 s,家属与医护人员脱帽、低头、闭眼向遗体默哀1 min,后所有人员向遗体三鞠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参与过默哀仪式的6名医生和11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整理,提炼出四大主题,分别为患者死亡会给医护人员带来负性情绪体验;默哀仪式能够缓解医护人员负面心理状态;默哀仪式能够对医护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但会造成工作负担;默哀仪式更体现人文关怀,应继续开展下去.结论 默哀仪式能够缓解医护人员因患者死亡所带来的悲伤,减轻医护人员的同情疲劳和职业倦怠感;默哀仪式能够凸显人文关怀,体现医护人员价值和尊严,但仪式可能会增加工作负担,影响到其他患者,有待于今后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良影响.
作者:程人佳;徐国帅;张庆红;王飒;赵文静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Nutric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和临床结局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utric评分筛查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按指南要求对患者行营养支持策略,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传统营养指标,并发症,住院天数,4周病死率,机械通气使用率,Lovett肌力分级等信息.结果 本组患者Nutric评分4.29(2.0,6.0)分,Nutric低分组39例患者,高分组45例.两组不同时间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4周病死率、机械通气使用率、术后肌力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tric评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危重症患者,能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预判疾病严重程度、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玉娟;祝晓娟;柏慧华;刘玲;葛娟;柳秋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通过溯源精准护理的人本底蕴、比较精准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异同、阐释精准护理的实证依据、分析精准护理的临床应用现状来彰显精准护理的承继开新,以期为患者提供佳适配的个人化护理以实现精准护理.提示精准护理主要是奠基于个别化医疗,以个人化量身订制来强化患者的照护成效.精准护理的发展应紧跟时代潮流,护理学者需要更广泛的研究主题以鼓励创新的方法学来发展精准护理,并利用大数据来建立实证数据引导精准护理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锁霞;李坤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骨科运用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对骨科护士的培养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骨科3个病区的33名护士为观察组,另外2个病区的23名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查房;观察组组建6个专业小组开展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查房每季度开展1次,共开展8次.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的形式对查房效果和骨科护士的业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查房效果中的重视病情介绍(重点突出)、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围手术期护理和学习能力4个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模式在临床教学中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骨科护士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和对沟通的重视程度,从而改善骨科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发展.
作者:吴明珑;柯键;徐咏莲;曾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从转型冲击理论、新毕业护士转型冲击原因、转型冲击评价工具与研究现状、转型冲击干预措施四个方面介绍了新毕业护士转型冲击的研究现状,为提高新护士转型效率和留职意愿,探寻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黎东眉;胡敏芝;徐娟兰;蒙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心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1 130名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54.42%;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抑郁、躯体化、其他、敌对、人际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恐怖;除人际敏感因子外,SCL-90总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均P<0.01);女性SCL-90强迫、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均P<0.05);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离异组SCL-90抑郁、其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已婚和未婚组(均P<0.05).结论 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差异.戒毒工作中应及时了解该群体的的心理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矫治,促进身心康复,尽快回归社会.
作者:陈彦丽;赵梦雪;张晶轩;王菲菲;王皖曦;张莹;杨国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骨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骨科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骨科手术患者1 516例,记录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采用自设的骨科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资料.结果 骨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9.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感知能力(OR=3.970)、术前活动能力(OR=2.315)、压力性损伤病史(OR=41.230)、手术时长(OR=62.846)、使用骨科医疗器具(OR=28.586)、手术体位(俯卧/牵引位/半坐卧位/半截石位)(OR=6.059)、术中体温降低(OR=5.973)、敲击(OR=2.128)、牵引(OR=1.777)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骨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涉及自身和手术多种危险因素,应通过全面的危险因素评估,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作者:赵丹;王志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治疗过程的心理体验,探索患者治疗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干预提供思路和启示.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自体干细胞治疗的1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3个主题,即治疗前的困惑与希冀;治疗中的怀疑与坚持;治疗后的健康教育与支持需求.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糖尿病足患者在接受自体干细胞治疗期间的心理体验,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曾莉;姜金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