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护士对卧床患者并发症知识态度的调查

周文娟

关键词:骨科护士, 卧床患者, 压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部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知识, 态度
摘要:目的 了解骨科护士对卧床患者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4种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知识及态度,为减少卧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的知识、态度调查问卷对武汉市8所医院骨科的51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知识问卷总体得分率为71.4%,压疮及肺部感染得分率较低,分别为65.7%、66.2%;骨科护士对卧床患者并发症相关知识主要通过科内培训及院内培训获得;态度问卷得分率为98.1%~99.7%.结论 骨科护士对卧床患者并发症的态度较好,但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针对性培训,以更好地实施护理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4~2014年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指南评价

    目的 评价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指南的质量差异,对各指南间的推荐建议进行一致性分析,为开展中心静脉导管血行感染预防工作及发展指南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2014年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指南,采用AGREEⅡ评价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并用指南一致性评价工具对各指南推荐建议的内容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全球6个地区的10篇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指南;采用AGREEⅡ评价得出推荐4篇,不同程度修改后推荐6篇;共对比19条推荐建议,其中一致1型8条,一致3型1条,一致4型2条,不一致A型2条,不一致B型1条,未能分析5条.结论 现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指南总体质量较高,但制定的方法学仍有待进一步规范;指南各条目一致性分析的灰色地带及未能分析出结果的条目仍需进一步研究及证据支持.

    作者:周文华;李峥;史冬雷;李金平;徐德林;刘晓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我国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文献分析

    目的 对我国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研究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实践及护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06~2015年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文献共计159篇,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乳腺癌术后尚未接受放化疗患者(占90.57%);研究方法以实验性研究和类实验性研究为主,分别占32.71%、30.19%;研究内容为常规功能锻炼指导、康复工具发明/创新、功能锻炼的延续护理等,分别占18.87%0、8.18%、7.55%.结论 国内研究者对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保持较高的关注度,但护理文献的质量有待提高,要积极开展以循证为基础的研究,应用更科学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作者:丁晓彤;李惠萍;杨娅娟;苏丹;张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正念对护士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及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正念在护士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47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正念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均P<0.01);职业倦怠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2个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正念在护士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96,占总效应比例为34.2%;正念对护士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有调节作用(△R2 =0.033,P<0.01).结论 职业倦怠既可以直接又可通过正念间接影响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正念能够缓冲职业倦怠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是护士主观幸福感的保护因素.

    作者:曾巍;钱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交接班研究进展

    总结文献报道的护理交接班形式,包括床旁交接班、集体口头交接班、书面交接班和录音交接班,分析不同形式交接班对交接班质量的作用,为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提供借鉴.

    作者:曹文竹;席淑新;石美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助产专业大专毕业生核心胜任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助产专业大专毕业生的核心胜任力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助产教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已完成毕业实习的助产专业大专毕业生642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助产专业大专毕业生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得分为196.64±30.14;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中的人际关系技能、学习行为及生源地、工作意愿是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调整R2 =0.283).结论 助产专业大专毕业生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呈中等偏上水平,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其核心胜任力;实习过程中应给予其更多的助产实践机会,并提高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以促进其核心胜任力的发展.

    作者:路简羽;朱秀;陆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安全管理软件的研发及应用效果

    目的 研发护理安全管理信息软件,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方法 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研发护理安全管理软件,包括护理安全讯息、不良事件上报、高危险因素评估(压疮、跌倒、导管滑脱)、高危药品标识管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及患者安全教育等8个模块,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质量反馈、决策预警和管理干预为一体.比较软件应用前后患者风险评估准确率、高风险患者预防措施落实到位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软件后,患者风险评估准确率、高风险患者预防措施落实到位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应用前,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31%下降至0.04 %(P<0.05,P<0.01).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软件可促进护理安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系统,实现高危患者及安全隐患全程监控的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薛水兰;郭雅娇;黄荔红;陈建成;吴凌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士个人职业目标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护士的个人职业目标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引导护士个人职业目标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KRIF绩效考核模式的基础上设计护士个人职业目标调查工具,对72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除学习本专业知识目标(74.8%)外,其他23个目标的选择率为0~36.1%.不同学历、科室、编制、职称、年龄、工龄护士的部分个人职业目标存在差异(P<0.05,P<0.01).结论 护士对个人职业目标的认识尚需提高,护理管理者应指导护士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职业目标,关注护士的职业发展,促进护士成长和医院科室健康发展.

    作者:向凤玲;田继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认知障碍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估 认知功能量表(FACT-Cog)、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UPPH)对10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后进行调查.结果 化疗前患者认知障碍得分为92.18±17.09,显著低于化疗后(得分101.02±24.58,P<0.01);化疗前认知障碍发生率为68.9%,化疗后为92.5%;化疗前自我效能得分为82.79±26.64,化疗后为73.08±1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自我效能与认知障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232~-0.533,P<0.05,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且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护理人员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从而减轻化疗相关认知障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曾雅力;曾燕华;谭创;刘骞;赵赛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7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行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术前结合3D打印模型形象健康宣教,有效心理护理,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监测血尿,重视体位与活动护理,积极观察及预防腹膜后出血、血管外支架移位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与心理指导.结果 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1~2周肉眼血尿消失,复查CT示支架位置良好、无移位,超声提示血流通畅.结论 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安全有效,个性化护理可缓解患者心理焦虑,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

    作者:兰花;张波;李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功能评估工具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功能评估工具尺在临床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纸质版护理评估单,观察组设计并制作多功能评估工具尺,对患者疼痛、压疮和深静脉血栓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评估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92.31%护理人员愿意使用多功能评估工具尺,使用满意度得分率77.88%.结论 多功能评估工具尺受到护理人员的认可,可节省风险评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张莉萍;方小萍;李雪阳;房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耳鸣患者院外声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耳鸣患者院外声治疗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方便抽取308例门诊耳鸣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电话回访调查其声治疗现况及影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共有效回访156例,失访率49.35%.随访患者中,94例(60.26%)就诊医生未建议其进行声治疗;37例(23.72%)患者遵医嘱执行声治疗,其中28例(75.68%)坚持声治疗的时间未超过2个月;医生建议但患者未执行声治疗的原因为太麻烦10例(40.00%)、技术原因8例(32.00%)等;不同性别、年龄、耳鸣持续时间以及耳呜对生活影响程度的患者声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声治疗在国内临床应用不多,且患者声治疗依从性不高;护理人员应提供院外护理干预使患者更有效接受声治疗.

    作者:华玮;韩朝;钦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社区护士工作适应障碍与领悟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工作适应情况及领悟社会支持现状,探讨二者相关性,为社区护理管理者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工作适应障碍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90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护士工作适应障碍得分为20.85±5.18;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4.25±10.32,其中家庭内支持20.01±3.58,家庭外支持42.57±6.86;社区护士工作适应障碍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社区护士工作适应情况普遍不良,领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社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区护士的社会支持度.以改善其工作适应不良,防止护理人才流失,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孟微;朴丽;杨蕊;胡洁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可自加液式胸腔闭式引流瓶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制作可自加液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胸部肿瘤手术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瓶,观察组采用可自加液式胸腔闭式引流瓶.结果 观察组护士为患者准备胸腔闭式引流瓶时锐器伤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准备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可自加液式胸腔闭式引流瓶使用方便,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避免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徐倩钰;何静婷;万佳;蔡丽丽;冯莉娟;王雅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初诊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感及经验性回避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初诊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生命意义感与经验性回避水平,探讨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感、经验性回避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对194例初诊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诊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67.81±15.49,生命意义感得分46.75±9.70,经验性回避得分19.48±8.27;生命意义感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P<0.01),能够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调整R2=0.271).结论 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有助于其创伤后成长.

    作者:高冉;史铁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叙事教育在手术室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叙事教育在手术室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理本科生13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理本科生138人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叙事教育法.在入科实习前、实习结束时应用职业认同量表、关爱能力评价量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两组进行测量,并在实习结束时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 观察组实习结束时各量表评分与本组实习前及对照组实习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习结束时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叙事教育法有利于培养护理本科实习生的关爱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有助于教学相长,促进理论和操作成绩的提高.

    作者:黎湘艳;赵体玉;江莉;郭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宫颈癌放疗俱乐部的创办及实践效果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俱乐部的创办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 将20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放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与“心心相依”俱乐部活动,连续干预5周.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中的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及性生活3个因子,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于放疗前及疗程结束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婚姻质量3个因子得分、生活质量及希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创办“心心相依”宫颈癌放疗俱乐部并开展活动,有利于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婚姻质量,提高其希望水平.

    作者:姚璎芝;韦榕飒;廖金莲;汤秋明;孙爱平;潘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亲子视频对幼儿麻醉诱导期配合程度及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观看亲子视频对幼儿麻醉诱导配合程度及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1~3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访视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术前访视时录制亲子视频,术日患儿接入手术室后观看亲子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静脉麻醉诱导.记录术前1d访视时(T0)、麻醉诱导时(T1)、手术切皮时(T2)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同时采用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CC)和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估患儿配合程度及焦虑.结果 T1时,干预组MA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ICC及mY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观看亲子视频可有效减少患儿麻醉诱导期的焦虑和不配合程度,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作者:肖建明;戴晓娟;赵龙德;郭媛媛;李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燕尾帽细菌污染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燕尾帽的细菌污染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普通外科、消化内科、产科、儿科4个科室各5名护士,佩戴新燕尾帽,连续采集佩戴前及佩戴后第1、3、7天的样本,检测燕尾帽染菌量.结果 佩戴第3天燕尾帽染菌量超标率为45.0%,佩戴第7天超标率达100%;不同科室护士燕尾帽染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燕尾帽佩戴时间越长染菌量越多,染菌量与科室的种类无关,建议医院加强或改革对护士燕尾帽的管理.

    作者:杨晨;罗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对治疗诱导的围绝经期症状应对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对治疗诱导的围绝经期症状的应对方法,为围绝经期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24例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抗雌激素治疗并伴中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乳腺癌门诊随诊患者进行访谈,了解治疗诱导的围绝经期症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及患者的应对方法.结果 93.5%的患者认为围绝经期症状对其生活有影响,自诉影响生活的4个主要症状依次为体力及精力感觉非常疲乏、关节肌肉不适、潮热、睡眠障碍;59.7%的患者曾采取措施来缓解症状,但仅38.8%认为有效;服用中药是患者采用多的方式(43.2%);71.8%的患者表示应对围绝经期症状存在困难,其中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是大的困难(57.3%).结论 乳腺癌患者认为治疗诱导的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应对措施整体有效率较低;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需要规范管理.

    作者:郑丹萍;王晓晶;李丽;李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方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及其他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ICU有创机械通气≥12h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方案分为模拟人体生物钟组(研究组,55例)与非模拟人体生物钟组(对照组,55例),两组再根据使用镇静药物的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各15例)、丙泊酚组(各20例)、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联合镇静组,各20例).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及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对镇痛镇静深度进行量化控制,使研究组RASS评分白天维持在0~1分、夜间维持在-1~-2分;对照组昼夜均维持在-1~-2分.记录患者谵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拔管时间、镇痛镇静药物用量.结果 研究组谵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同种镇静药的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住ICU时间显著缩短,镇痛镇静药物剂量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 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有助于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ICU时间,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翠婷;董晨明;张虹;宋瑞霞;杨朝辉;冯芳;齐艳;韦宝花;陈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