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朱素翠
目的 探讨老年人智力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和智力活动调查表对杭州市528位社区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和智力活动调查.结果 528名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25.65±2.59;智力活动参与得分2.00(1.00,2.00);是否参与玩棋牌纸牌麻将游戏和是否演奏乐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显著影响(均P<0.01);各认知域受损程度高的是延迟回忆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结论 护理人员要重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并给予合理帮助,让老年人认识智力活动的重要性,提高积极性,科学参与,丰富晚年生活质量,改善认知功能.
作者:方柳絮;沈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对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Ⅳ期压疮高龄患者应用百克瑞纱布联合敛痔散创面换药治疗,同时给予基础疾病治疗和整体护理.结果换药治疗护理8周后,患者压疮痊愈.提出应用百克瑞纱布联合敛痔散创面换药能有效缩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压疮愈合进程,跨学科团队合作、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为压疮痊愈的护理关键.
作者:蔡晓红;严玲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检查前2h口服葡萄糖溶液对无痛胃镜受检患者生理指标、舒适度和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5例、观察组1 5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禁食、禁饮;观察组常规禁食,并于预定检查前2h由护理人员协助其口服5%葡萄糖溶液200 mL,之后禁饮.对两组血糖、血压、心率、舒适度及检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在检查过程中均无呕吐、误吸发生;麻醉诱导前,两组生理指标和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胃内残留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o.05).结论 检查前2h口服200 mL葡萄糖溶液有助于稳定无痛胃镜受检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候检期间的舒适度,且不会导致胃内残留.
作者:罗小茜;王琇;余晓帆;陈永旭;徐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手足充气升温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低温静脉输液亚低温治疗患者40例,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手足部充气升温装置对患者手足进行保暖.结果 除5例治疗次日死亡、2例转外院外,余33例患者亚低温联合手足充气升温治疗时间均>5d,手足部体表温度持续保持34~36℃,无四肢肤温凉、发绀、花斑等末梢循环障碍现象发生;实验室检查结果凝血功能异常6例、乳酸值升高酸碱失衡5例,均排除末梢循环障碍原因引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3例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手足充气升温装置使用安全、方便,费用低廉,手足局部升温保暖效果好,能有效减少末梢循环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惠娟;马明远;黄国敏;区智凤;赖慧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相关因素,为个体化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医学应对量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60.03±8.42)分,与文化程度、透析时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管理呈显著正相关,与医学应对中的面对、回避呈显著正相关,与屈服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文化程度低、透析时间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自我管理水平差的患者,鼓励倾向于采用屈服应对的患者,使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得以提高.
作者:宋静;邓颖;杨宇成;刘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患者血液透析穿刺点止血的较好方法.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取2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拔针后分别予内瘘侧前臂水平与抬高30°压迫止血,各10次.结果 患者采用两种止血方法在止血时间、出血量、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结束抬高内瘘侧肢体30°止血有效、安全、简便,减少压迫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肢体的舒适度.
作者:张雨钰;吴春英;虞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预警干预对神经内科抑郁症状患者自杀防范的效果.方法 对神经内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大于50分的112例患者实施预警干预,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测量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杀意念得分.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杀意念得分除掩饰因子外,其他因子及总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的预警干预,可有效缓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减轻自杀意念,对自杀防范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玲;廖宗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特殊体位(被动体位9例,强迫体位38例)下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好物品与患者准备,根据不同体位确定穿刺步骤和固定导管.结果 47例颈内静脉置管均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38例.中心静脉置管留置4~151 d,中位数22 d.留置过程中无与置管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需重视各操作环节,尤其是穿刺点定位、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及角度,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韦夏;黄静;黄兰英;周青敏;刘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辨析灵性与宗教、心理的异同;从意义疗法、宗教疗法、尊严疗法和音乐疗法等方面介绍灵性照护的多样形式;它可以调适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医疗费用;但是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如测量工具单一,灵性照护缺乏专业性、延续性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灵性照护模式,提升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不同级别医院护士延续护理知信行状况及障碍因素.方法 采用护士延续护理知信行量表对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的68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三级、二级和社区医院护士延续护理知信行评分分别为(127.60±1.10)分、(119.70±1.49)分和(120.40±1.39)分;不同级别医院护士延续护理知信行总分、知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开展延续护理服务主要障碍因素有工作太忙(73.2%)、人力资源有限(63.6%)、缺乏激励机制(51.2%)、社区服务跟不上(50.1%)等.结论 各级医院护士延续护理知信行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所面临的障碍因素较多,需要尽快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医联体建设,借助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帮扶指导,推动优质护理资源上下贯通,促进延续护理服务顺利进行.
作者:简平;沈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二胎政策下护士长的管理体验,为解决人力资源紧张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4名护士长在二胎政策下管理体验进行访谈.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①护士集中生二胎给临床工作带来的影响;②护士长的解决方法;③对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启示;④对来自护理管理层支持的需求.结论 医院管理者及护士长均应重视二胎政策下人力资源不足带来的工作压力和挑战,积极寻求减轻工作压力的有效方式,提高管理经验和护理质量.
作者:丁桂兰;翟荣慧;武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青少年癌症患者的症状困扰评估工具,缺乏对青少年癌症患者症状评估的标准.本文阐述了近年来用于评估青少年癌症患者症状困扰的测量工具,同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评估工具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凡凡;许燕玲;王琼;王晓蕾;张剑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机械通气≥48 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开患者72例随机分为C组36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D组36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脱机成功率.结果 B、D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显著多于A、C组(P<0.05,P<0.01).四组机械通气时间、7d内脱机成功率、14d内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锥形气囊的气管导管可以更好地预防微误吸的发生,从而预防VAP的发生.
作者:程安琪;李雅楠;夏欣华;李佳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从慢性肾病自我管理的角度,探索慢性肾病患者可能的不同分型,以期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疾病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肾病患者自我管理情况问卷”对217例慢性肾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一般特征.结果 217例慢性肾病患者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Ⅱ类、Ⅲ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是疾病管理的重点人群.单因类分析活动管理、预防并发症是形成自我管理聚类分型结果的主要变量.4类患者在年龄、居住地、住院经历、是否接受过健康宣教和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通过聚类分析从自我管理的角度明确不同的亚型慢性肾病患者的特征,有利于临床医护人员识别慢性肾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完善慢性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策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刘彤;张慧;姚佳;刘泓君;刘思第;张晓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高仿真模拟教学的现存问题,构建适宜的教学方案,指导护理学高仿真模拟教学实践.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收集的资料,行动小组构建包括高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准备要求、学生准备要求、教师准备要求、高仿真模拟案例编制要求和高仿真模拟教学流程的教学优化方案,运用于2013级23名护理本科生(实验组)并与2012级23名护理本科生(对照组)比较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护理综合能力、学生学习行为和提高模拟教学仿真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行动研究是一种有效地持续改善护理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通过行动研究构建的高仿真模拟教学优化方案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苗亚杰;王君俏;陆敏敏;梁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的阶段,早期筛查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并给予积极干预对疾病的有效延缓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发展客观、高效的轻度认知障碍筛查工具是重要的前提.双重任务操作的引入拓展了单纯的“量表式”筛查方法,从概念、组合应用形式和效果以及双重任务操作筛查轻度认知障碍的优势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社区或医院护士筛查并干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提供参考和基础.
作者:吴凡;绳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湿化液更换频率,以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法 将82例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持续10 d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使用输液器连接湿化罐滴注的方法进行匀速注水,均在第7天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罐.观察组更换湿化罐及呼吸机管道时才更换湿化罐内湿化液,对照组每日更换湿化液.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不同部位细菌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在呼吸机治疗10 d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咽峡部、下呼吸道、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湿化液每周更换1次优于每日更换,可减少细菌定植,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杨柳;尹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逐渐被应用于护理学领域各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对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概念及其在护理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干预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相关信息.
作者:鞠珊;欧阳艳琼;王晓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回馈教学对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3~7月住院的61例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将2015年8~12月住院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当天的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出院3个月的抗凝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情况,以及出血、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抗凝知识掌握程度、抗凝依从性、INR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回馈教学能有效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确保抗凝治疗效果.
作者:夏沪露;张晓艳;蒋凌燕;张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对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五段式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稳定期COPD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按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五段式培训,比较两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FEV1、FVC及FEV1/FV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活动、症状及影响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PaCO2、PaO2及SaO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五段式培训方法运用于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中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动脉血气,延缓病情发展,但对患者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周小丽;周维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