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的探索

张惠婷;张晶晶;吴晓丹;张丽娟;和文豪;覃惠英

关键词:肿瘤专科, 乳腺癌, 个案管理, 多专科肿瘤团队
摘要:目的 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肿瘤专科医院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方法 培养乳腺癌个案管理师,设置个案管理师专职岗位,乳癌个案管理师依托“多专科肿瘤团队”,与肿瘤患者形成“一对一”的服务,从患者诊断到出院5年内提供全程化整体照护服务.结果 通过个案管理实践,1名专职个案管理师共初步收案402例,其中正式收案341例(占84.82%);目前结案5例,其中转他院治疗治疗3例;治疗完成188例,持续追踪率100%;复诊率94.53%.结论 肿瘤专科医院乳癌个案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完成率、复诊率等,增加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加强医护合作,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及医疗护理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市5所三甲教学医院术中深静脉血栓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及认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5所三甲教学医院手术室的38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5所医院手术室均未使用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亦未设立静脉血栓预防小组和使用弹力袜;仅18.77%的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且均未使用评估表进行评估;92.80%的护士认为术中有必要对患者采取静脉血栓预防措施;仅52.19%的护士表示参加过静脉血栓预防相关培训.结论 手术室护士已意识到术中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重要性,但尚未建立术中静脉血栓预防规范,预防工具缺乏,缺少培训机会.应加强术中静脉血栓风险防范管理,建立预防护理规范,增加预防工具,加强人员培训.

    作者:程勤;王丽华;王莉;周娅颖;刘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产前抑郁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介绍产前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探讨产前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提出产前抑郁症的护理干预仍需不断的深入和全面化,尤其应重视其预防和诊断,以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

    作者:刘艳佳;熊莉娟;衡艳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基于互动理论的深度学习模式在新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互动式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在新护士的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8名新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4名,实验组采用移动终端互动式深度学习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采用临床急救能力评价表和教学培训调查问卷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急救能力、教学培训综合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基于互动理论的深度学习法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急救能力.

    作者:钟佳;刘竹英;李梅珠;蔡冬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 030例PICC带管肿瘤患者进行上肢静脉超声检查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PICC带管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5.44%;其中无症状血栓占76.79%,有症状血栓占23.21%.肠外营养的使用、导管相关并发症、高血压、带管时间、年龄>60岁5个因素对血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临床表现多数无症状,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较多,需针对风险因素进行预警管理干预,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张丽;陆箴琦;陆海燕;薛嵋;张晓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人文关怀护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探索以人文关怀为特点的护理服务模式,实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目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以“七个一”为具体表现形式,围绕照护患者、有效沟通、团队合作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建设,建立人文关怀护理文化氛围.结果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建设后,患者满意度提升,其中患者对护士人文关怀条目满意率达99.28%.结论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建设有利于构建高品质的服务文化,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丁凯雯;乔建红;许翠萍;刘冉冉;姬艳博;薄纯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营养小组护士肠内营养护理知信行模式培训的效果

    目的 评估知信行模式对营养小组护士肠内营养护理培训的效果.方法 组建培训小组,采用知信行模式对全院92名营养小组护士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肠内营养护理理论认知、态度信念、行为能力得分.结果 培训后护士肠内营养护理理论认知、态度信念、行为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对营养小组护士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知信行模式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对肠内营养护理的理论认知、态度信念及行为能力水平.

    作者:谭璇;李素云;江霞;曾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气管切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建立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其护理质量.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初步拟定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套,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应用德尔菲法对1 5名重症监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等相关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 遴选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77,专家对所有指标意见的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483、0.833(均P<0.01).经过两轮咨询,构建了气管切开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8项三级指标并设置了不同的权重.结论 两轮专家咨询的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所构建的评价指标能够科学有效地对气管切开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予以评价,对提高其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具有较好作用.

    作者:瞿颖华;王怡沁;毛海颖;巩树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按术前标准访视表,结合访视图册与视频实施标准化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入室后5 min焦虑评分、心率、血压,调查两组访视满意度.结果 入室后5 min观察组焦虑评分及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标准化术前访视,使术前宣教更加规范,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及生理应激.

    作者:徐海英;张丽花;贺艳;郁慧婷;朱天婵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标准作业程序在手术室工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标准作业程序管理在手术室工人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手术室工人采用标准作业程序管理方法,包括标准作业程序的制定、实施、培训与监管,比较实施前后工人工作质量考核结果、医护满意度评分及工作缺陷数.结果 管理后,手术室工人工作质量考核分、医护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缺陷检出由126起降至38起.结论 实施标准作业程序管理能提高手术室工人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医护满意度.

    作者:谢伏娟;贺吉群;成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的探索

    目的 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肿瘤专科医院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方法 培养乳腺癌个案管理师,设置个案管理师专职岗位,乳癌个案管理师依托“多专科肿瘤团队”,与肿瘤患者形成“一对一”的服务,从患者诊断到出院5年内提供全程化整体照护服务.结果 通过个案管理实践,1名专职个案管理师共初步收案402例,其中正式收案341例(占84.82%);目前结案5例,其中转他院治疗治疗3例;治疗完成188例,持续追踪率100%;复诊率94.53%.结论 肿瘤专科医院乳癌个案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完成率、复诊率等,增加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加强医护合作,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及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张惠婷;张晶晶;吴晓丹;张丽娟;和文豪;覃惠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电子护理安全告知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子护理安全告知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纸质护理安全告知书制作成电子版,对患者进行告知后,患者或家属通过“信手书”签字板实现电子签名并采集指纹完成告知.结果 电子护理安全告知书的应用减少了护士书写时间,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结论 与传统纸质告知书相比,电子护理安全告知书具有实现无纸化办公、保证护理入院评估的及时性及时效性、评估记录准确、时时监测患者危险因素的变化与发展等优点.

    作者:蔡卫新;陆朋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延续性护理对胃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胃癌患者院外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出院指导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于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采用Herth希望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希望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胃癌患者出院后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希望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

    作者:郭艳艳;樊向丽;亢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共情体验培训对新护士关爱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共情体验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关爱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285名新护士进行共情体验专题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及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包括患者角色体验模拟及共情体验课程.培训前后采用关爱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共情体验培训课程后,新护士的关爱能力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共情体验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关爱能力,可应用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

    作者:孙璇;王雪芬;周佳莉;陈蕾;李祝密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独立预测因子的现况分析

    目的 找出能引起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现有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中纳入的独立预测因子并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18个模型,共44个独立预测因子.年龄、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是引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发生的前2位独立预测因子,分别累计出现6次和4次.第3位的独立预测因子有6个,分别为血浆皮质醇浓度、手术时间、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房颤、体外循环时间、糖尿病,分别累计出现3次.结论 围术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谵妄预测因子众多,谵妄的临床表现复杂,如何在现有众多预测因子中筛查出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建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风险预测理想模型的关键.

    作者:谈莉萍;段霞;庄英;王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关怀护理实践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关怀护理实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今后自然分娩人文关怀护理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文献的时间、作者、机构地区、基金等的分布特点、研究类型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阅读文献,收集文献中的详细内容信息,从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关怀护理实践的医院、所采取的研究设计、人文关怀护理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评价指标等方面分析目前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护理临床实践的现状及问题.结果 共检索筛选出文献147篇,从2001年开始且文献发表呈递增趋势;研究对象为拟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人文护理措施中30%以上的文献突出了营造人文环境、分娩及产后相关知识指导、心理支持、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仔细观察病情及产程进展,及时告知孕产妇及家属产程进展情况、沟通及提供无痛分娩和分娩减痛措施及护理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以分娩结局多(44.22%).结论 对自然分娩孕产妇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实践,以产妇为中心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不尽相同,目前国内缺乏指导产科护士及助产士对自然分娩孕产妇实施人文护理的具体可行的实践标准以及评价标准.

    作者:陈倩;刘义兰;胡德英;王培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应用葡萄糖保护自体回输血液红细胞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回输液中加用葡萄糖保护自体回收血液红细胞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术中需自体血液回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葡萄糖组各80例.在自体血液回收时对照组应用肝素盐水,葡萄糖组加用葡萄糖液.检测术前2h及回输后2h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2,3-B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输血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输液中加用葡萄糖可减少红细胞破坏,保护红细胞功能.

    作者:钟皇娇;黄素珍;陈卫珍;王文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两种床头抬高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交替性床头抬高方式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56例神经外科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7例和观察组229例.对照组床头抬高30~45°;观察组采用交替性床头抬高30~45°和20~30°,每2小时变换1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床头抬高依从性.结果 患者入住1CU期间,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床头抬高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交替性床头抬高在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同时,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曹玲;张晓梅;仲悦萍;陈晓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生命关怀理念下癌症告知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通过对国内外癌症告知现状的综述,分析影响告知的社会文化、疾病、患者自身、医务人员及家属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了有利于癌症告知发展的相关思考,制定了包括开展医务人员及医学生生命关怀系列教育、医务人员癌症告知技能的针对性培训、加大癌症告知重要性的相关宣教力度与范围和积极进行癌症告知的患者预警评价系统研究等策略,以期为我国癌症告知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雷蕾;张慧兰;董鹤;王丹;罗月;罗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老年肠造口患者感恩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老年肠造口患者感恩、创伤后成长、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324例老年肠造口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感恩问卷、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肠造口患者感恩、创伤后成长、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分别为21.79±3.35、51.42±8.42、13.02±2.65,三者呈正相关(均P<0.01);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感恩与创伤后成长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31.4%.结论 老年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不容乐观,护理人员应关注其思维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提高患者感恩,促进其进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作者:潘宝莹;何小霞;张密;陈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微信护患沟通平台在中青年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微信构建护患远程沟通平台,分析该平台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基于微信的护患沟通平台,将该平台应用前(2015年1~6月)接受改良根治术并辅助化疗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n=42),将该平台应用后(2016年1~6月)接受治疗的同类患者作为观察组(n=47).院外随访至少6个月,应用简明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V3.0(EORTC QLQ-C30)测评患者癌性疲乏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3~6月时癌因性疲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各时点功能子量表、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子量表及单一条目气促、失眠、食欲丧失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微信的护患沟通平台能够有效改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戴淑娟;汪红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