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关怀护理实践文献计量学分析

陈倩;刘义兰;胡德英;王培红

关键词:孕产妇, 自然分娩, 人文关怀, 文献计量学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关怀护理实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今后自然分娩人文关怀护理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文献的时间、作者、机构地区、基金等的分布特点、研究类型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阅读文献,收集文献中的详细内容信息,从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关怀护理实践的医院、所采取的研究设计、人文关怀护理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评价指标等方面分析目前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护理临床实践的现状及问题.结果 共检索筛选出文献147篇,从2001年开始且文献发表呈递增趋势;研究对象为拟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人文护理措施中30%以上的文献突出了营造人文环境、分娩及产后相关知识指导、心理支持、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仔细观察病情及产程进展,及时告知孕产妇及家属产程进展情况、沟通及提供无痛分娩和分娩减痛措施及护理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以分娩结局多(44.22%).结论 对自然分娩孕产妇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实践,以产妇为中心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不尽相同,目前国内缺乏指导产科护士及助产士对自然分娩孕产妇实施人文护理的具体可行的实践标准以及评价标准.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33例房颤患者施行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术前做好患者的评估,确保腔镜设备及射频系统完好,掌握射频原理,具备熟练的操作及应急能力,主动密切配合手术,加强团队互相协作.结果 33例房颤患者顺利完成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效果满意,术中无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出院时30例患者为窦性心律.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正确摆放手术体位,熟练掌握3D腔镜手术操作技能,术中密切主动的配合及有效的团队协作是顺利完成3D全腔镜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的重要保障.

    作者:欧阳淑怡;卢嫦青;谢庆;韩盖宇;黄晶;王欣;谭玲玲;冯旭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完全内脏反位合并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的护理

    对1例完全内脏反位合并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行手术治疗,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提出做好围手术期呼吸道、胃管及胸腔引流管和疼痛护理是新生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红艳;李尕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两种床头抬高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交替性床头抬高方式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56例神经外科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7例和观察组229例.对照组床头抬高30~45°;观察组采用交替性床头抬高30~45°和20~30°,每2小时变换1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床头抬高依从性.结果 患者入住1CU期间,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床头抬高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交替性床头抬高在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同时,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曹玲;张晓梅;仲悦萍;陈晓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生命关怀理念下癌症告知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通过对国内外癌症告知现状的综述,分析影响告知的社会文化、疾病、患者自身、医务人员及家属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了有利于癌症告知发展的相关思考,制定了包括开展医务人员及医学生生命关怀系列教育、医务人员癌症告知技能的针对性培训、加大癌症告知重要性的相关宣教力度与范围和积极进行癌症告知的患者预警评价系统研究等策略,以期为我国癌症告知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雷蕾;张慧兰;董鹤;王丹;罗月;罗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心脏术后谵妄早期识别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谵妄是心脏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谵妄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早期识别谵妄可有效减少其危害,对心脏术后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本文从谵妄的诊断标准及分型、评估工具、心脏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因素出发,重点阐述了影响心脏术后谵妄早期识别的因素,旨在为提高护士早期识别心脏手术后谵妄提供依据.

    作者:庄英;段霞;宋瑞梅;荀林娟;王毅;谈莉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产前抑郁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介绍产前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探讨产前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提出产前抑郁症的护理干预仍需不断的深入和全面化,尤其应重视其预防和诊断,以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

    作者:刘艳佳;熊莉娟;衡艳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微信护患沟通平台在中青年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微信构建护患远程沟通平台,分析该平台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基于微信的护患沟通平台,将该平台应用前(2015年1~6月)接受改良根治术并辅助化疗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n=42),将该平台应用后(2016年1~6月)接受治疗的同类患者作为观察组(n=47).院外随访至少6个月,应用简明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V3.0(EORTC QLQ-C30)测评患者癌性疲乏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3~6月时癌因性疲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各时点功能子量表、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子量表及单一条目气促、失眠、食欲丧失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微信的护患沟通平台能够有效改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戴淑娟;汪红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66例冠脉搭桥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结果 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4~14 (8.31±2.36)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为选择下肢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下肢肌力不足、疼痛、APACHEⅡ评分高、有腰部或下肢疾病史、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取血管桥肢体切口水疱、肢体肿胀(P<0.05,P<0.01).结论 上述8项是影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较晚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个体不同影响因素加以干预,使之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康复.

    作者:罗珠嘉;陈玉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护-社工一体化模式在肿瘤患者人文关怀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在医-护-社工三方一体化合作模式下为肿瘤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 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躯体化治疗,同时与医务社工一起制定和实施人文关怀内容,共同开展小组工作、个案工作和主题活动,为患者提供社会、经济、心理等服务.结果 小组工作开展34次,直接服务人数448人;个案工作开展66次,直接服务人数73人;主题活动开展9次,直接服务人数548人.分别访谈10名护士、5名医生、10例患者、5名家属、4名社工,均对社工工作持正面态度.结论 通过建立医、护与医务社工三方的合作模式,在为患者提供躯体治疗的同时,也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可弥补单纯医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为患者实施更全面的人文关怀.

    作者:王乙舒;陈华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关怀护理实践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关怀护理实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今后自然分娩人文关怀护理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文献的时间、作者、机构地区、基金等的分布特点、研究类型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阅读文献,收集文献中的详细内容信息,从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关怀护理实践的医院、所采取的研究设计、人文关怀护理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评价指标等方面分析目前自然分娩孕产妇人文护理临床实践的现状及问题.结果 共检索筛选出文献147篇,从2001年开始且文献发表呈递增趋势;研究对象为拟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人文护理措施中30%以上的文献突出了营造人文环境、分娩及产后相关知识指导、心理支持、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仔细观察病情及产程进展,及时告知孕产妇及家属产程进展情况、沟通及提供无痛分娩和分娩减痛措施及护理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以分娩结局多(44.22%).结论 对自然分娩孕产妇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实践,以产妇为中心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不尽相同,目前国内缺乏指导产科护士及助产士对自然分娩孕产妇实施人文护理的具体可行的实践标准以及评价标准.

    作者:陈倩;刘义兰;胡德英;王培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肥胖患者的逐步肺复张治疗

    目的 评价逐步肺复张术改善肥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深低温停循环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66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行肺复张治疗,采用压力控制模式,逐步增加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再逐步下调;对照组行常规肺复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呼吸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SpO2)、循环指标的变化和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 观察组肺复张30 min后氧分压、氧合指数、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肺复张期间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肺复张治疗可有效改善肥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态,采用逐渐递增后逐渐递减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的方案能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李九红;刘英;谢霞;周艳红;张素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独立预测因子的现况分析

    目的 找出能引起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现有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中纳入的独立预测因子并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18个模型,共44个独立预测因子.年龄、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是引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发生的前2位独立预测因子,分别累计出现6次和4次.第3位的独立预测因子有6个,分别为血浆皮质醇浓度、手术时间、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房颤、体外循环时间、糖尿病,分别累计出现3次.结论 围术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谵妄预测因子众多,谵妄的临床表现复杂,如何在现有众多预测因子中筛查出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建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风险预测理想模型的关键.

    作者:谈莉萍;段霞;庄英;王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重庆市5所三甲教学医院术中深静脉血栓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及认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5所三甲教学医院手术室的38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5所医院手术室均未使用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亦未设立静脉血栓预防小组和使用弹力袜;仅18.77%的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且均未使用评估表进行评估;92.80%的护士认为术中有必要对患者采取静脉血栓预防措施;仅52.19%的护士表示参加过静脉血栓预防相关培训.结论 手术室护士已意识到术中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重要性,但尚未建立术中静脉血栓预防规范,预防工具缺乏,缺少培训机会.应加强术中静脉血栓风险防范管理,建立预防护理规范,增加预防工具,加强人员培训.

    作者:程勤;王丽华;王莉;周娅颖;刘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的探索

    目的 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肿瘤专科医院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方法 培养乳腺癌个案管理师,设置个案管理师专职岗位,乳癌个案管理师依托“多专科肿瘤团队”,与肿瘤患者形成“一对一”的服务,从患者诊断到出院5年内提供全程化整体照护服务.结果 通过个案管理实践,1名专职个案管理师共初步收案402例,其中正式收案341例(占84.82%);目前结案5例,其中转他院治疗治疗3例;治疗完成188例,持续追踪率100%;复诊率94.53%.结论 肿瘤专科医院乳癌个案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完成率、复诊率等,增加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加强医护合作,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及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张惠婷;张晶晶;吴晓丹;张丽娟;和文豪;覃惠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标准作业程序在手术室工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标准作业程序管理在手术室工人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手术室工人采用标准作业程序管理方法,包括标准作业程序的制定、实施、培训与监管,比较实施前后工人工作质量考核结果、医护满意度评分及工作缺陷数.结果 管理后,手术室工人工作质量考核分、医护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缺陷检出由126起降至38起.结论 实施标准作业程序管理能提高手术室工人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医护满意度.

    作者:谢伏娟;贺吉群;成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士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的培训

    目的 提高手术室护士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生满意度.方法 成立空间管理能力培训考核小组,制定涉及20种腔镜手术配合空间管理的质量标准,空间管理的细则、培训与考核计划,对护士进行患者手术体位、静脉输液部位的选择、仪器设备的布局摆放等8个方面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手术室护士空间管理能力、术前准备时间及医生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手术室护士空间管理能力及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术前准备时间显著短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培训可提高腹腔镜手术配合效率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韩小云;倪静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老年乳腺癌患者掌控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掌控感现状及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生活掌控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123例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乳腺癌患者掌控感总分(15.11±3.78)分,均分(2.16±0.54)分;家庭关系、文化程度、疾病认知是老年乳腺癌患者掌控感的影响因素;掌控感与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掌控感水平偏低,临床护理人员应多种举措并举促进其掌控感的发展.

    作者:张婷;李惠萍;杨娅娟;吴卫琴;苏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按术前标准访视表,结合访视图册与视频实施标准化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入室后5 min焦虑评分、心率、血压,调查两组访视满意度.结果 入室后5 min观察组焦虑评分及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标准化术前访视,使术前宣教更加规范,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及生理应激.

    作者:徐海英;张丽花;贺艳;郁慧婷;朱天婵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 030例PICC带管肿瘤患者进行上肢静脉超声检查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PICC带管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5.44%;其中无症状血栓占76.79%,有症状血栓占23.21%.肠外营养的使用、导管相关并发症、高血压、带管时间、年龄>60岁5个因素对血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临床表现多数无症状,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较多,需针对风险因素进行预警管理干预,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张丽;陆箴琦;陆海燕;薛嵋;张晓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共情体验培训对新护士关爱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共情体验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关爱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285名新护士进行共情体验专题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及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包括患者角色体验模拟及共情体验课程.培训前后采用关爱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共情体验培训课程后,新护士的关爱能力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共情体验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关爱能力,可应用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

    作者:孙璇;王雪芬;周佳莉;陈蕾;李祝密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