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质医疗工作模式对护士工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乐革芬;易汉娥;李素云;詹昱新

关键词:同质医疗, 护士, 医生, 工作能力,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究同质医疗工作模式对护士学习与工作主动性的影响.方法 以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质医疗工作模式1年后进行工作能力与质量的评价.结果 实施同质医疗后护士专科理论、基础理论考试得分、论文发表篇数,业务学习出勤率、护理质量评价及患者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同质医疗工作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护士工作、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工作能力及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行舌黏膜输尿管成形术患者的护理

    对10例输尿管上段狭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舌黏膜输尿管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重点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口腔护理、肠道准备、术后口腔及饮食护理、切口及导管护理,加强误吸、出血、漏尿等并发症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2例患者术后出现漏尿,经营养支持和腹腔充分引流,手术后18 d和21 d漏尿停止.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张燕;杨荆艳;徐丽芬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介绍谵妄的定义、分型、风险因素分类及评估工具,并系统综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包括以Lo-gistic回归分析为基础、以要因计分为基础、以打分卡为工具筛查及自动化病房独立谵妄风险预测模型,旨在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提供参考.

    作者:谈莉萍;段霞;王毅;庄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侧孔针头注射器旋转抽药法减少安瓿瓶内残留药量

    目的 探讨侧孔针头注射器旋转抽药手法减少安瓿瓶内残留药液的效果.方法 取连续6d治疗用安瓿注射液共876支,每天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旋转手法组各73支.采用12号20 mL侧孔针头注射器抽吸药液,常规组采用五指轮换法抽吸,旋转手法组以小角度将针头的侧孔紧贴玻璃安瓿瓶壁,手腕旋转带动空针旋转抽吸药液.结果 旋转手法组各型号安瓿瓶内残留药液的总支数及残留药液量显著少于常规组(均P<0.01);不同抽药手法对各规格安瓿注射液平均抽吸及配制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侧孔针头注射器应用旋转抽药法能有效减少玻璃安瓿瓶内残留药液量,提高药物浓度,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黄燕萍;王宗慧;刘慧珠;豆兴芳;李小珍;韦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IBM技巧模型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用于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泌尿外科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6个月后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未按时换管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促进患者按时换管,减少并发症.

    作者:乔够梅;陆筱钒;陆皓;程魏弟;李晓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自制颅脑引流固定枕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应用

    目的 防止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引流管滑脱,提高引流效果.方法 将105例颅脑损伤术后置管引流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干预组(5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置管引流固定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自制颅脑引流固定枕用于引流管固定.结果 干预组引流管滑脱发生率、置管时间及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颅脑损伤术后置管引流患者采用颅脑引流固定枕,可防止引流管滑脱,减少术后出血量及缩短置管引流时间,有利于促进康复.

    作者:刘萍;朱正刚;万雪梅;赵志红;苗向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康复水平及康复行为的纵向研究

    目的 了解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及康复行为现状,为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NRS疼痛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及自制的康复行为调查表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于出院时、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周、1个月及3个月ADL评分及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坚持腰背肌锻炼及佩戴围腰的患者出院3个月的ADL评分显著高于未坚持腰背肌锻炼及未佩戴围腰者(均P<0.01).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疼痛的消除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递进过程,坚持佩戴围腰和腰背肌锻炼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冯倩茜;金三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对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对提高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57名ICU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及SABR交班内容培训,同时对其SABR交班报告进行个性化点评.结果 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SABR交班质量总分、背景、评估及建议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可提高护士交班质量,能够通过标准化的沟通模式促进ICU低年资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理解能力、观察评估及应对能力,从而提高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

    作者:王芳;刘伟权;邓娟;何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不同助产技术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助产技术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确定对产妇盆底功能损伤小的助产技术.方法 将产科阴道分娩产妇242例随机分为会阴侧切组(行会阴切开术,手掌合并用大鱼际肌贴在会阴体部保护会阴)95例,传统助产组(无侧切,手掌合并用大鱼际肌贴在会阴体部保护会阴)86例和无创助产组(单手控制胎头娩出速度,不扶持会阴体)61例.结果 无创助产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会阴侧切组和传统助产组(均P<0.0125),且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会阴侧切组(P<0.05).结论 无创助产技术有利于减轻产妇盆底功能损伤,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孙敏;龚晶晶;邢丽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培训模式的临床实践与效果

    目的 探讨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培训模式的临床实践和效果,为麻醉专科护理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名同等学历新进护士随机分为常规培训组和专科培训组各5人.常规培训组由麻醉专科住院医师带教1个月后进入临床工作,专科培训组接受为期3~5年的麻醉专科护理培训.将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7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分别由常规培训组及专科培训组护士给予围术期麻醉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维持期和苏醒期麻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及外科医生对专科培训组麻醉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常规培训组的满意度(P<0.05,P<0.01).结论 进行麻醉专科护理培训后的护士可更好地完成临床麻醉围术期护理,提升麻醉优良率,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和外科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孙贵芝;方郁岚;卢光奎;张卉颖;何绮月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社会支持的纵向研究

    目的 调查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在患者疾病不同阶段的照顾负担和社会支持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Zarit照顾负担量表和多维感知社会支持量表对146例肠造口患者的照顾者分别于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照顾者个人负担、责任负担得分及照顾负担总分在4个时间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6个月的得分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均P<0.05).照顾者在4个时间点获得的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12个月、24个月获得的家人、他人支持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均P<0.05).造口术后1个月、6个月照顾者个人负担、责任负担及照顾负担总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术后12个月照顾者责任负担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普遍存在,且社会支持不足,医护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对策,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提高照顾水平.

    作者:董万里;宋葆云;孙晓林;郑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普里西特干预对阴茎硬结症患者勃起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普里西特干预模式对非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的阴茎硬结症Ⅲ型患者的勃起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39例非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的阴茎硬结症Ⅲ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9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宣教,干预组患者及其配偶给予普里西特干预3~4周.结果 干预3周后干预组勃起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DS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普里西特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非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的阴茎硬结症Ⅲ型患者的勃起功能,减轻焦虑抑郁水平.

    作者:陈清香;陈水兰;王凡;赵色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专科护士主导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应用

    目的 总结专科护士主导的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经验.方法 将62例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行Soave 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专科护士评估、参与加速康复外科计划制定,组织培训并指导落实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计划.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拔除各引流管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专科护士主导的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加速康复外科实践,能促进患儿术后早日康复,确保加速康复外科的顺利进行,保证患儿术后安全.

    作者:朱丹;卞荆晶;胡露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智能腕表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智能终端和可穿戴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智能腕表已经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智能腕表在老年人的跟踪定位、健康监测、跌倒监测、运动状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提出智能腕表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以期为智慧养老应用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洪佳静;王颖;毛海娟;徐玲玲;曹世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出院计划服务的实施

    目的 探讨出院计划服务模式应用于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出院计划服务模式,包括患者评估、计划制定、计划实施与效果评价.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结石防治与双J管留置并发症预防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延迟拔管发生率及出院后6个月双J管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出院计划服务模式用于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双J管留置并发症及延迟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彭德清;陈梅芝;唐婷;张燕;卫璠;覃德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腔镜器械两种清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两种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 将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1 000件腔镜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0件.对照组采用手工预处理+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手工清洗+医用煮沸消毒器湿热消毒和保养+压力气枪吹干管腔器械后放入医用干燥拒干燥;实验组采用手工预处理+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搭配专用微创清洗架清洗.结果 实验组目测法及杰力试纸检测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腔镜器械采用手工预处理+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搭配专用微创清洗架清洗可显著提高清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林翠绒;江燕琼;杨月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同质医疗工作模式对护士工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同质医疗工作模式对护士学习与工作主动性的影响.方法 以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质医疗工作模式1年后进行工作能力与质量的评价.结果 实施同质医疗后护士专科理论、基础理论考试得分、论文发表篇数,业务学习出勤率、护理质量评价及患者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同质医疗工作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护士工作、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工作能力及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乐革芬;易汉娥;李素云;詹昱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士灾害准备度研究进展

    介绍护士灾害准备度相关概念及常用测评工具,分析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建议,旨在为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胡霞;杨轶;罗健;李苗苗;谢霖;朱晓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间歇性导尿结合蒙医温针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结合蒙医温针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间歇导尿组和联合组各30例.间歇导尿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并辅以排尿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蒙医温针治疗.结果 干预4周及8周后,联合组自主排尿量显著多于间歇导尿组,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少于间歇导尿组,膀胱功能评定分级及恢复自主排尿情况显著优于间歇导尿组(P<0.05,P<0.01).结论 间歇性导尿联合蒙医温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作者:臧苑彤;门晓婷;李莉;阿日嘎太;杨美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集中预约模式在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中预约模式在眼科日间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12例眼科日间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分散预约模式;2017年3~6月收治的1 227例眼科日间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中预约模式.结果 对照组爽约52例(5.70%),患者到达医院后取消手术65例(7.13%);观察组爽约28例(2.28%),到达医院后取消手术37例(3.02%),观察组爽约率、到达医院后手术取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集中预约模式能有效减少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爽约率和手术取消率,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水平,改善患者住院体验.

    作者:许丹;程灿;肖思瑜;宋湘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医院陪检人员服务质量的绩效管理

    目的 提高陪检人员素质和陪检质量.方法 针对医院陪检质量不高的问题,对支助中心制定针对性绩效管理计划、绩效考核标准并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绩效管理后,陪检人员考评总得分、陪检工作量、工作质量、不良事件及护士对陪检人员的满意度得分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在医院支助中心采用绩效管理模式对陪检人员进行量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陪检人员专业素质,提高陪检工作质量,从而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玲琍;张莉;熊宏侠;刘洋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