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及影响因素研究

鄢建军;张仲华;严贺;童辉;汪晖

关键词: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栓塞, 超声稀释技术,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72例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超声稀释技术在入组2周内及3、6个月后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进行3次监测,然后随访观察6个月(共观察1年).观察期间记录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情况以及流量和再循环率的变化趋势,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龄、平均动脉压、糖尿病病史、钙磷乘积、心输出量等资料.结果 随访结束时18例发生栓塞,栓塞发生率为25.0%;18例3次监测的平均内瘘流量为(709.6±337.8)mL/min,其中13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 mL/min;第1次监测内瘘存在再循环的5例患者均发生栓塞.未发生栓塞的54例患者3次监测的内瘘流量为(1 171.7±692.9)mL/min,仅9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 mL/min.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循环率、内瘘流量、钙磷乘积、糖尿病病史、心输出量是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定期监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对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防范内瘘栓塞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评价指标的构建

    目的 构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选择3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确定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3.3%、96.7%,专家权威系数为0.90,第2轮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0(P<0.05);终形成包括结构、过程、结果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80条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论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评价指标获得专家认可,能够为各级感染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地评价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风险提供有效的工具.

    作者:郑天瑀;芦桂芝;仰曙芬;矫健梅;曹婷婷;刘树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以家庭为单位的医院社区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医院社区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4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由二级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合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延伸护理1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年.结果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疾病知识在时间、分组及时间和分组因素的交互作用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二级医院联合社区医院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延伸护理,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预后.

    作者:顾叶;刘玲;敖丽;胡善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患者临终决策意愿的研究现况

    就临终决策的相关概念及临终决策包含的主要内容(拒绝复苏、生命维持治疗的选择,死亡态度,死亡地点,制定预先指示等)进行综述,探讨患者临终决策的意愿及实施情况,为医护人员作出优化的临终决策方案提供参考,改善临终关怀质量.

    作者:周雯;倪平;毛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阶段式责任制临床带教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目的 探讨阶段式责任制临床带教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效果.方法 将在神经内科实习的109名大专及本科护生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1人、观察组58人.对照组按教学大纲一对一带教;观察组设计阶段式责任制带教方案,通过专家及临床护理人员审核后用于教学.6周实习结束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教学查房成绩及教学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阶段式责任制临床带教方案用于指导护生临床实习,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和综合能力,且受护生欢迎.

    作者:刘继红;岳鹏;于晓云;张喜维;王红喜;魏淑霞;白凤羽;吴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72例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超声稀释技术在入组2周内及3、6个月后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进行3次监测,然后随访观察6个月(共观察1年).观察期间记录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情况以及流量和再循环率的变化趋势,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龄、平均动脉压、糖尿病病史、钙磷乘积、心输出量等资料.结果 随访结束时18例发生栓塞,栓塞发生率为25.0%;18例3次监测的平均内瘘流量为(709.6±337.8)mL/min,其中13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 mL/min;第1次监测内瘘存在再循环的5例患者均发生栓塞.未发生栓塞的54例患者3次监测的内瘘流量为(1 171.7±692.9)mL/min,仅9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 mL/min.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循环率、内瘘流量、钙磷乘积、糖尿病病史、心输出量是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定期监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对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防范内瘘栓塞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作者:鄢建军;张仲华;严贺;童辉;汪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测评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患者访谈、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形成试测量表,选取36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正式调查,检验量表信度和效度.结果 量表共7个维度49个条目.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786~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4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694%,经合并公因子组合成维度后,5个条目所属维度发生迁移,4个条目在2个维度的载荷均大于0.3.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0.853,重测信度0.879.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尚可接受,仍需完善相关鉴别力不够的条目.

    作者:伍春艳;刘媛航;曾志励;梁冰林;莫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适时教育与录播方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适时教育与录播方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级278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法;2012级274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适时教育与录播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实验课外资源利用情况、期末技能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结果 实验组期末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管理及学习合作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适时教育与录播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护理高等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殷海燕;王爱红;刘月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病情告知干预对HIV感染父母社会支持和压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对一病情告知干预对HIV感染父母社会支持和压力的影响.方法 将40例HIV感染父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和护理干预,观察组由经过心理学培训的护士实施3次一对一的病情告知技巧干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第4周、第12周观察组信息和情感支持增加,感知压力与病情告知压力降低(均P<0.05).结论 病情告知干预能提高HIV感染父母的社会支持,减轻其感知压力和病情告知压力.

    作者:孙美艳;张林;张锋镝;孙建军;张晶;鲍美娟;卢洪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ICU护士自我同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ICU护士自我同情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自我同情量表对浙江省21所综合性医院的50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自我同情总分(109.21±9.76)分;年龄、工作年限、月收入、工作满意情况是ICU护士自我同情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浙江省ICU护士自我同情总体水平良好;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低年资、低收入及对工作不满意护士人群,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升其自我同情水平.

    作者:温育芳;傅素靓;何美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反刍性沉思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取337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总分(32.23±11.61)分.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经济负担可解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总变异的33.1%;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经济负担和创伤自评可解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变异的52.2%.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尚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需针对不同特征人群采取相应的认知干预,引导患者对介入治疗形成积极的反刍性沉思.

    作者:宋晶;张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即时自我评估系统的设计及在肠癌化疗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即时自我评估系统对肠癌患者化疗的影响,促进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方法 选择2013年6~10月68例肠癌化疗患者为对照组,予常规化疗教育与健康管理;2014年2~6月61例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即时自我评估系统动态评估病情变化,护士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肠癌患者通过即时自我评估系统能主动、及时参与到自我化疗管理中,提高化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袁琳;凌慧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医三护急救标准操作流程的制定与培训

    目的 提高急重症救护培训效果和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制定10种常见急重症一医三护急救标准操作流程,并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医护配合度提高、抢救急重症时急救措施落实时间缩短、总抢救成功率提高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均P<0.01),急诊护士对培训效果评价高.结论 一医三护急救标准操作流程有助于培养急诊护士,提高团队救护能力和配合度,提高急救效果和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夏莹;陈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学科团队基于行动研究法对高龄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管理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对高龄吞咽障碍患者实施进食管理的效果.方法 组建多学科团队,对40例年龄≥80岁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进食管理,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形成2个螺旋式循环.结果 干预后患者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升高,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下降,每周呛咳次数和进食量改善(P<0.05,P<0.01).结论 多学科团队基于行动研究法开展安全进食管理,有助于高龄吞咽障碍患者维持营养状况,减少呛咳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李敏;王峥;韩维嘉;陆士银;方雅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五年制高职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的纵向研究

    目的 了解五年制高职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取某校2010级五年制高职护生104人进行为期5年的追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专业自我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5年来,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总分均>75分,领导力、满意度、沟通交流维度及总分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发展前景、护士形象、劳动报酬、理论知识是影响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共解释其变异的69.5%.结论 五年制高职护生专业自我概念总体较积极,各维度的变化趋势不相同,需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策略.

    作者:黄芳;吴妮娟;郭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循证护理教育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Gale提出的整合能力观定义“能力”,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指导,初步构建循证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4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38和0.845;Ⅰ级、Ⅱ级指标协调系数为0.394、0.383(P<0.01),Ⅲ级指标专家认同率95.24%~100%.终确定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证据形成能力、证据整合能力、证据传播能力和证据应用能力4个Ⅰ级指标,14个Ⅱ级指标和24个Ⅲ级指标组成,Ⅰ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333、0.167、0.167、0.333.结论 循证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全面反映护士完成循证护理活动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可用于测量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能力水平和制定循证护理能力培养方案.

    作者:王旖磊;胡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and social problem solving of nursing students in Macao

    作者:Yuan Haobin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控制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控制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娄底市某中学2 436名学生中筛查超重肥胖者,采用体质量控制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22名达到超重肥胖标准,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7.32%;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控制行为总分(47.23±8.84)分.体型类别、年级、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家里是否有锻炼设备、体质量自评、节假日静坐时间是其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中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体质量控制行为状况一般,应根据其不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其建立正确有效的体质量控制行为.

    作者:李幸;周乐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成人依恋的研究进展

    对国外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成人依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成人依恋的概念、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依恋的测评工具及成人依恋对照顾者的影响.为我国开展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成人依恋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有利于全面了解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为开展相关干预措施保证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及照顾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陈晓云;李玉丽;娄凤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四层绷带包扎促进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及压力维持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四层绷带包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压力维持情况.方法 将9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使用四层不同类型绷带和普通弹性绷带螺旋式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时间及内踝上方压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24 h内绷带压力变化不明显,对照组4 h后压力明显降低.结论 四层绷带包扎能够提供较稳定的治疗压力,加速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

    作者:刘芯君;李情洁;游进会;何春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6名护理教育专家为函询对象,应用德尔菲法对构建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2轮函询.结果 经2轮专家函询,确定一级指标8个,即论文选题、创新性、文献综述、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科研设计、写作、诚信、所获成果,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40个;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专家权威系数0.895,肯德尔协调系数0.323(P<0.01).结论 该评价指标体系获得专家认可,能作为评价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量性研究学位论文质量的标准.

    作者:程姗姗;赵秋利;仰曙芬;李永泉;贺长治;孔繁莹;马江平;刘爽;王艳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