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伴支持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效果的Meta分析

赵振华;董永泽;杨青敏

关键词:糖尿病, 同伴支持, 糖化血红蛋白,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评价同伴支持模式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效果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搜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伴支持能降低T2DM患者的HbA1c水平,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WMD=-0.21,95%CI(-0.35,-0.08),P=0.002].且短期同伴支持干预(3个月、6个月)能够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HbA1c水平(均P<0.05),然而干预时间延长(1 2个月、24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降低患者的HbA1c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均P>0.05).单一形式(电话随访或个人访视或小组讨论等)对患者进行同伴教育,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降低患者的HbA1c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采用多种形式联合(电话随访联合个人访视以及小组讨论等)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HbA1c水平(P<0.01).结论 同伴支持能够降低T2DM患者的HbA1c,且短期效果优于长期效果,多种形式联合比单一干预形式能更好地降低HbA1c.但是考虑到此次纳入文献的质量为中等,因此期待更多临床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来验证该模式的效果.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家庭肺康复自我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家庭肺康复的自我体验,为医护人员认识及完善家庭肺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对15例参与家庭肺康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了解其在家庭肺康复中的自我体验.结果 提炼出家庭肺康复后患者的变化,家庭肺康复的动力,家庭肺康复的阻力,对家庭肺康复的期望4个主题.结论 医护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加强家庭肺康复的教育和宣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合作,注重随访;调动患者家庭支持.

    作者:刘泓;杜毓锋;刘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Braden量表对住院患者压疮危险预测效度的Meta分析

    目的 对前瞻性诊断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Braden量表对住院患者压疮危险预测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Springlink、EBSCO、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和其他方式收集关于压疮危险评估量表预测压疮的前瞻性试验研究.利用诊断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 Discl.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终纳入20篇文献,共5 896例患者.显示合并灵敏度为0.71(95%CI0.67~0.74),合并特异度为0.69(95%CI0.68~0.70),SROC曲线下面积为0.78.结论 Braden量表作为单独指标对压疮的预测有效性为中等水平.关于Braden量表对住院患者压疮预测的有效性仍需更多研究证实.

    作者:于彬彬;许红梅;陈晓琳;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需求与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需求与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需求与现况问卷,调查367名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护士.结果 87.5%护理人员对专科护士资格感兴趣,而12.3%获得专科护士资质;61.0%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听觉学习,75.2%喜欢动触觉学习;46.3%过去一年内参加培训3~5次/月,63.5%希望参加培训<3次/月;54.5%培训时长3学时/次,51.5%希望1学时/次;43.6%下班后参加培训,46.3%希望晨会参加培训;54.5%通过文件获取培训通知,63.8%希望通过文件与网络结合的方式获取培训通知;超过50%护理人员希望学习自己感兴趣或需求的知识.结论 护理人员学习需求与现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护理管理者应结合临床护理人员需求与现状有计划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作者:汪欢;李素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应用分析

    检索国内外常用的数据库,提取研究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文献,共获取中文文献69篇,涉及12个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英文文献294篇,涉及40个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在上述文献中应用次数≥10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包括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情况,旨在为国内研究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高洁;陈利钦;王小娟;程冉;徐东娟;王克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计划佳证据的应用

    目的 将现有的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计划的佳证据运用到护理实践,促进护士依据循证进行护理实践的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进行临床质量审查.基于现有佳证据,制订5条审查标准.首先进行基线审查,随后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循证实践方案,后进行第2轮审查来评价证据运用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基于循证的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计划后,完成出院核对表、患者在出院前接受宣教、出院宣教包含6个方面内容、在患者出院前为其安排好下次门诊随访4条审查标准分别由0、93.3%、6.7%、93.3%均提高至100%,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以加强患者的自我照护指导由0提高至76.2%.患者心力衰竭自我照护知识得分从19.7升至25.5.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计划的护理实践,今后需要进行持续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瑜;朱丽;许菲;陈俊;胡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葡萄糖粉剂用于低血糖处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口服含糖食物与葡萄糖粉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处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低血糖发生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口服含糖食物)和葡萄糖粉组(口服葡萄糖粉)各71例次,比较两组患者15 min血糖值、血糖纠正时间、血糖波动幅度、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葡萄糖粉组15 min血糖值、血糖波动幅度、纠正时间、15 min症状缓解率、30 min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口服葡萄糖粉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处理中的效果优于含糖食物.

    作者:郭红梅;步红兵;张文杰;尹卫;李志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物反馈疗法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应用

    本文通过对生物反馈疗法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文献综述,列举了常见几种生物反馈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现况,并分析了各类生物反馈疗法的作用机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有效治疗周期,提出今后临床应加强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重视.生物反馈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丝;沈棫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国内外听诊器消毒措施的研究进展

    从听诊器污染率以及污染细菌种类两方面简述了国内外听诊器污染现状,从听诊器消毒方法、消毒剂选择、消毒部位以及消毒频率四个方面提出了目前国内外较为常见的听诊器消毒措施,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听诊器的消毒意识,为医院制定相应消毒技术规范提供参考.

    作者:胡洁蔓;杨蕊;刘文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伴教育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同伴教育法.3个月、6个月、1年后对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6个月、1年观察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同伴教育有助于改善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作者:薛丽娟;王晓琴;冯小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人员晋级考核方案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晋级考核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将其分为5个层级12个等级,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晋升各层级护士的标准,护士本人提出晋级申请,由护理单元考核、大科审核,经护理部终审认定申请者能否成功晋级.结果 实施护理人员晋级考核方案后,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显著上升,护理不良事件(压疮、跌倒/坠床、给药错误、管道滑脱、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护理人员晋级考核帮助护士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提升了护士的综合能力,保证了护理安全.

    作者:李方方;宋葆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教育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实践效果.方法 对128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采用弗明翰(Framingham)卒中风险评估表评估其脑卒中发病风险,并采取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针对性健康教育等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脑卒中风险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针对性健康教育后,患者脑卒中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各条目知晓率均≥78%).结论 对心血管病患者早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普及患者脑卒中的预防知识,积极推进一级预防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杰;李慧丽;黄文静;王翠玲;肖文娟;冯结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CU患者家属不同阶段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ICU患者家属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照护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36名处于不同照护阶段的ICU患者家属进行非结构式访谈,用质性研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CU患者家属不同阶段的照护体验分别为:诊断期,应激反应强烈;治疗期,信息支持不足;转科准备期,缺乏人性化管理;临终期,提倡临终关怀.结论 患者入住ICU期间,患者家属在不同照护阶段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医护人员应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李明珍;邓爱辉;吴宝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声门下冲洗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工气道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时,不同声门下冲洗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气管切开行声门下吸引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在持续声门下吸引时,A组给予5 mL空气冲洗、B组用5 mL生理盐水一次冲洗、C组用5 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引流液稀薄),冲洗后10 min经人工气道吸痰,观察24 h声门下吸引总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三组24 h声门下吸引总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效果相当,但均优于A组.结论 在保持有效吸引的前提下,采用5 mL生理盐水进行声门下冲洗,可保持声门下吸引的通畅性,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但反复冲洗存在操作步骤多,有增加分泌物下行的风险,推荐使用5 mL生理盐水一次冲洗.

    作者:冯萍;唐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中医延伸护理服务内容的研究

    目的 构建适合我国冠心病患者中医延伸护理服务的内容体系.方法 选取12例于中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访谈,构建初始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以确定冠心病患者中医延伸护理服务内容体系.结果 2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7;一、二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570、0.496(均P<0.01),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的中医延伸护理服务内容体系.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医延伸护理服务内容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患者中医延伸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作者:江琳;崔屹;张雅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及其与抚养人相关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武汉市某区220名学龄前儿童的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抚养人相关饮食行为.结果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56.82%,抚养人相关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的是喂养相关知识缺乏、允许儿童进餐时的其他行为、准备食物不够丰富多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抚养人自身存在饮食行为问题及强迫儿童多食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存在饮食行为问题与抚养人相关饮食行为密切相关.建立儿科保健医护指导下以家庭为中心的饮食保健体系,促进抚养人科学喂养及发挥家庭环境因素的正向影响作用,对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天惠;华丽;秦秀丽;朱振云;郝燕;项莉;俞桂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布氏菌病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布氏菌病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布氏菌病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呼吸道感染、疼痛的对症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观察药物疗效.结果 22例好转出院,2例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住院时间为3~23 d,平均9.8d.结论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出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布氏菌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魏艳芳;李正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9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即由康复师与护士共同进行被动肢体训练、肢体及穴位按摩等.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素芹;赖葱葱;廖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焦虑抑郁、生存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对38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自我管理行为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焦虑抑郁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P<0.05,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自我管理行为、焦虑抑郁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自我管理行为对焦虑抑郁也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并通过焦虑抑郁的中介作用对生存质量起间接影响.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较低,疾病认知不足,应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月元;张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伴支持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同伴支持模式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效果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搜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伴支持能降低T2DM患者的HbA1c水平,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WMD=-0.21,95%CI(-0.35,-0.08),P=0.002].且短期同伴支持干预(3个月、6个月)能够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HbA1c水平(均P<0.05),然而干预时间延长(1 2个月、24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降低患者的HbA1c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均P>0.05).单一形式(电话随访或个人访视或小组讨论等)对患者进行同伴教育,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降低患者的HbA1c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采用多种形式联合(电话随访联合个人访视以及小组讨论等)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HbA1c水平(P<0.01).结论 同伴支持能够降低T2DM患者的HbA1c,且短期效果优于长期效果,多种形式联合比单一干预形式能更好地降低HbA1c.但是考虑到此次纳入文献的质量为中等,因此期待更多临床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来验证该模式的效果.

    作者:赵振华;董永泽;杨青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设置急救联络员分类情景模拟培训提高护士心肺复苏技能

    目的 提高全院护士急救技能.方法 将心脏骤停设计为3类模拟情景,设置病区急救联络员并培训,由急救联络员负责培训各病区护士.结果 设立病区急救联络员并运用不同情境模拟培训后,抽考护士CPR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P<0.01);护士对此培训模式持肯定态度.结论 将心脏骤停情景案例进行归类,并设立病区急救联络员实施以点带面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全院护士的急救技能.

    作者:李小勤;杨惠花;唐兆芳;童本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