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

鲍爱琴;闻曲;成芳;徐文洁;陈莎;刘为红;桂琳君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生理盐水, 腔内心电图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PICC置管的501例患者行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依据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变化,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佳位置,记录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显示的导管终尖端位置、是否调管及调整长度等.结果501例患者通过生理盐水介导,均能获得腔内心电图,到位率为100%,稳定率为97.4%,准确率为98.6%;心电图定位导管放置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一致者49.3%,导管放置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不一致50.7%,波动在±3.0 cm.导管置入欠佳者均调管至佳位置.结论 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能有效提高腔内心电图定位效率及准确性,杜绝导管异位发生,保障患者PICC置管的安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群体心理健康危机评价指标的构建

    目的 构建合理适用的老年群体心理健康危机评价指标,为针对性干预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大样本调查、专家咨询法确立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结果 构建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专家的积极度分别94.4%、100%,熟悉度均分4.7,评价指标的CR=0.037.结论 本评价指标内容、结构及权重合理,可初步用于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作者:董毅;郭继志;胡善菊;庄立辉;张涵;王瑞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肾病综合征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7例肾病综合征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RPLS)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7例患者强化癫痫发作急救护理、减轻脑水肿、病情观察、控制原发病、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做好并发症护理、避免诱发因素及出院随访.结果 6例RPLS治愈、肾病综合征症状缓解出院,随访12~58个月,未见RPLS复发;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 针对性的系统护理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相关RPLS患者RPLS的治愈及防止复发.

    作者:刘芳;黄力;程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思维导图用于0级糖尿病足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

    目的 提高糖尿病足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防止足病发展.方法 将68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发放宣教手册结合PPT授课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组设计和采用思维导图,通过PPT授课实施健康教育,于患者出院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足预防效果及健康教育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教育效果,控制足病发展.

    作者:谭玉婷;黄颖;罗志娟;彭秀凤;秦莉花;易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注意力训练

    目的 探讨综合注意力训练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按常规行规范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注意力训练,包括10组训练操、家属助练、每天记录成绩等,连续15d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认知评分及认知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综合注意力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秀霞;卢双顺;安雅臣;王大力;张江;李秀芝;张瑞凤;李晓军;刘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设置护理科研专职管理人员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素质.方法 护理部设置科研管理专职人员,对全院护理人员科研课题申报、论文写作全程指导和协助.比较实施专职管理3年(2012~2014年,专职管理)后与常规管理方法(2009~2011年,常规管理)全院护理人员科研素质和论文发表情况.结果 实施专职管理后,科研立项由常规管理的9项升至25项,发表论文由276篇升至446篇;护理人员专科水平、文献检索、科研创新、论文撰写4项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均P<0.01).结论 护理科研设专职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素质和论文写作能力,有利于推动护理学科可持续发展.

    作者:彭俊秋;姜广荣;石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静脉输液对同侧肢体毛细血管血糖测量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对同侧肢体毛细血管血糖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96例危重患者,采用自身配对法,于一侧肢体输液末使用快速血糖仪测量患者两侧肢体毛细血管血糖.结果两侧肢体毛细血管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回归分析显示,R2 =0.968,β=1.036(P=0.000).结论 静脉输液对同侧毛细血管血糖值无统计学影响,临床护理中可选择输液侧肢体检测血糖.

    作者:潘露;吴洪超;尹璨;张露;龚小妹;黄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即时风险评估和分级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即时风险评估和分级护理效果.方法 将146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DVT预防,观察组根据DVT的即时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并实施分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出院时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住院期间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D-二聚体水平和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DVT即时风险评估,可以起到预警并尽早干预的作用,降低DVT发生率.但要警惕预防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对患考及家属进行相关告知,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作者:何华英;尹世玉;孙丽凯;王容;刘运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循证实践

    目的 将现有的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佳证据应用于护理实践,促进护士依据循证进行口腔护理实践的行为,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根据JBI的佳实践手册,基于现有佳证据,制定4条审查标准,对145名护士及199例患者进行基线审查,依据审查对护士进行培训和将证据应用于259例患者口腔护理实践;3个月后进行第2轮审查.结果 第2轮审查,4条审查标准执行率从42.1%~68.3%升至100%.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从51、43分提高到93、89分;患者口腔卫生评分从16.85分降至13.36分、VAP发生率从21.7例/千机械通气日降至7.4例/千机械通气日(P<0.05,P<0.01).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改善护士应用佳证据的执行行为,有效提高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效果.

    作者:曹艳佩;杨晓莉;唐慧婷;姚瑶;韩新;任崇;卢惠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精密输液器180度翻转过滤盘排气法效果探讨

    目的 提高精密过滤输液器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及减少排气失液量.方法 对57例静脉输液患者,每天按随机法分为过滤圆盘180度翻转排气组(翻转组)、过滤圆盘平行排气组(平行组)、过滤圆盘U型排气组(U型组)各62例次;准备输液过程中分别采用各组方法排气.结果 翻转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显著高于另两组(均P<0.0167),失液量显著少于另两组,平行组显著少于U型组(均P<0.05).结论 180度翻转过滤圆盘排气法可提高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减少药液浪费;在静脉输液操作中不建议采用过滤圆盘U型排气法,以免影响工作效率、浪费药液.

    作者:高敬;张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阶段培训法在基层医院临床带教中的实践

    目的 提高基层医院大中专实习护生临床教学效果.方法 将253名护生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28人)与改进组(12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带教法即护生进科跟随带教老师,前2周以观摩为主,后2周由易至难学习基本操作技术;改进组将实习分为5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复习、观摩示教、指导操作、相对独立操作及考核评价.结果 改进组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改进组护生对阶段性带教的满意度达86.25%.结论 阶段培训法关注护生体验感受,教学循序渐进,有利于增进护生动手信心,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杨艳;张红英;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国内外5项疼痛管理质量评审标准的比较

    在我国医院已经得到应用的疼痛管理质量评审标准有“国际医院联合委员会”、“美国疼痛学会”及“美国护理指标国家数据库”3项国外机构的标准及“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评审标准”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2项国内标准.本文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框架,分析比较此5项评审标准在评价疼痛管理质量方面的异同、侧重点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为我国医院科学地选择适用的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改进疼痛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陈佳佳;童莺歌;刘冬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辱虐管理及逢迎对护士情绪耗竭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辱虐管理对护士情绪耗竭的影响,阐释逢迎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辱虐管理量表、逢迎量表和情绪耗竭量表对266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辱虐管理、逢迎和情绪耗竭得分2.44±1.51、4.83±1.26、4.57±1.52,24.4%护士遭受辱虐管理、89.5%护士逢迎及75.2%护士情绪耗竭得分≥3.5分;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辱虐管理显著增加护士情绪耗竭(β=0.254),逢迎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β=0.690).结论 护士群体中有辱虐管理现象存在,护士逢迎及情绪耗竭呈中等偏上水平;辱虐管理会侵害护士的身心健康,逢迎可能加剧辱虐现象.护理管理者应规避辱虐管理行为,与下属建立积极正向的和谐关系.

    作者:陈红;张杨;王悦娜;刘冬梅;林雨盈;白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内压测量的研究进展

    从腹内压概述、腹内压测量技术、腹内压测量的影响因素、腹内压测量的护理四方面对腹内压测量进行综述.提出护理人员要根据现有的循证证据了解与腹内压相关的理论知识,规范操作技能,动态监测,以及早发现和治疗腹内高压,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

    作者:白琳;史颜梅;周雅婷;张淑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液净化中心工作模式与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血液净化中心不同护理工作模式对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本资料问卷及护理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对血液净化中心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30人,参与24 h待命)和非CRRT组(30人,不参与24 h待命)进行调查.结果 60名护士工作生活质量总分160.02±20.12;工作生活质量总分及另3个维度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家庭维度得分CRRT组显著低于非CRRT组(P<0.05).1年内离职率CRRT组显著高于非CRRT组(P<0.05);是否加入CRRT组影响工作家庭维度得分(β'=-0.281,P<0.05).结论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偏低,CRRT组工作模式影响护士工作家庭平衡,频繁轮值夜班可导致其离职;建议管理者高度重视此类问题,改进工作机制,从而改善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

    作者:符霞;宋利;陈新红;全梓林;陈诚;周攸;彭银燕;崔冬梅;黄惠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儿童昏迷评分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

    目的 研制中文版儿童昏迷评分量表,为更好地评估昏迷儿童神经系统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引进简化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通过翻译、回译,结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及我国儿童生理特征进行修订、文化调适,形成儿童昏迷评分量表,抽取119例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进行测评,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及可行性评价.结果 方差贡献率为78.031%,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0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1.00,量表各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641~0.819.结论 儿童昏迷评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一定的可行性,可初步用于PICU患儿神经系统状况测定.

    作者:黄岩;周艳;陈亚飞;刘文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人员组织沉默行为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组织沉默行为的真实体验,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12名临床护理人员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获取其沉默行为体验资料,采用现象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练出护理人员组织沉默行为体验主题4个,即负面情绪体验;缺乏组织归属感;权衡利弊,选择沉默;能力不足,选择沉默.结论 护理人员沉默行为对组织、对自身发展及情绪带来负面影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组织环境,降低护理人员组织沉默,提高护理队伍凝集力,促进护士队伍和谐发展.

    作者:殷彬燕;张军花;蔡文智;张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

    目的 探讨利用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PICC置管的501例患者行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依据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变化,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佳位置,记录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显示的导管终尖端位置、是否调管及调整长度等.结果501例患者通过生理盐水介导,均能获得腔内心电图,到位率为100%,稳定率为97.4%,准确率为98.6%;心电图定位导管放置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一致者49.3%,导管放置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不一致50.7%,波动在±3.0 cm.导管置入欠佳者均调管至佳位置.结论 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能有效提高腔内心电图定位效率及准确性,杜绝导管异位发生,保障患者PICC置管的安全.

    作者:鲍爱琴;闻曲;成芳;徐文洁;陈莎;刘为红;桂琳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OPD家庭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

    家庭肺康复是一种基于家庭环境的简单有效、可行性高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其在管理COPD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运动训练、健康教育、营养指导以及随访等方面对近年来的家庭肺康复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提出进一步优化COPD家庭肺康复的建议和展望.

    作者:李芳丽;陈晓莉;鲜于云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去甲肾上腺素两种换泵方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评价去甲肾上腺素两种换泵方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同一患者均使用两种换泵方式分别换泵1次,其中30例第1次采用双泵双通路(双通路组)换泵法,第2次采用双泵单通路(单通路组)换泵法,另30例换泵顺序反之.两种换泵方式各60例次.结果 单通路组换泵后血压波动大幅度及血压波动时间显著低于双通路组(均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在换泵时采取双泵单通路换泵法对血压波动的影响较小.

    作者:刘金榜;周润奭;孙建华;庞成;李尊柱;郭海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介入治疗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3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全程注重预防继发感染、对症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支持及并发症预防,术后做好交接及并发症防范,做好恢复期指导.结果 23例患儿住院7~14 d病情好转出院.复诊8周至9个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肺功能改善或正常;18例分泌物阻塞患儿未遗留并发症,5例合并支气管闭塞患儿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结论 对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及时行肺泡灌洗或球囊扩张治疗,实施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对分泌物阻塞患儿可避免遗留并发症,合并支气管闭塞患儿还应进一步治疗与追踪.

    作者:尹子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