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林飞;陈瑶;唐荔
目的 了解急诊患者自我报告疼痛强度与护士评估结果的差异性,为正确评估和处理患者急性疼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NRS数字疼痛评分法,分别由急诊科就诊的58例疼痛患者和急诊科护士进行自评和他评.结果 疼痛程度评分患者为7.59±2.37,护士为6.56±2.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低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利于镇痛治疗护理的实施.护士应相信患者的疼痛主诉、并有效、积极准确地评估疼痛,采取镇痛措施,缓解患者痛苦.
作者:王云霞;李亚锋;汤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对12例重症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给予镇静、抗病毒、控制癫痫、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肠内营养、血浆置换、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及对症治疗等,同时加强相关并发症(如发热、皮肤受损、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的监护,患者ICU住院时间为14~90(52.4±31.8)d,机械通气时间为12~90(42.1±33.0)d.11例患者好转,1例死亡.提出加强对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监护,可保障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龚立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护士对住院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真实体验,明确目前在住院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促进和制约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不同科室、工龄、学历、职称的临床一线护士13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经分析提炼出3个主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实施遭遇的困境,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建议.结论 在住院患者中推广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仅要有政策、管理层面的支持,还必须广泛宣传;重视学科建设,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风险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周霄云;崔屹;张雅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和口腔支持(OS)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193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NNS组64例,NNS+ OS组65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经口喂养护理,NNS组在常规喂养前15 min给予NNS 10min,NNS+ OS组在NNS组基础上于喂养时给予OS.结果 NNS组和NNS+ OS组喂养过渡时间、首次喂养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NS+ OS组首次经口喂养5 min摄入量与NNS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喂养成效、效率,摄入奶量及漏出量的处理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常规给予NNS训练,同时辅以OS,可缩短经口喂养进程,使喂养表现更优.
作者:陈琳;何淑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运动疗法作为妊娠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部分逐渐得到重视.此文时妊娠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实施及安全性、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及效果作一综述,以期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杨中方;陆伟明;臧悠程;朱天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实施突发事件实战演练,提高门诊护士应对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方法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完善的急救物资,加强人员培训,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现场实景演练活动,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每年进行突发事件实战演练2次.结果 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患者发生突发意外事件45例次,均由护士率先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救治,抢救成功率达到97.78%;医生对护士的满意率由2012年的89.17%提高至2014年的98.33%;患者的满意率由2012年的90.00%提高至2014年的97.50%,2年来无一例因护理引起的投诉纠纷.2012年、2013年及2014年的门诊护士的急救技能成绩分别为(82.0±2.15)、(90.13±5.74)、(94.69±1.62)分.结论 突发事件实战演练提高了门诊护士的急救技能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护密切配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能够有效加强门诊安全管理,提供满意服务.
作者:朱紫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知识及核心能力的需求状况,为长期照护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浙江省165所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及1 107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 生活照料、心理支持等6项是养老护理员的主要岗位工作,生活照料、职业道德等13项内容是养老护理员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效沟通能力等8项能力是养老护理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对其知识及核心能力的要求评分均>4.0分.结论 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知识及能力有特异性需求,对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需以岗位需求及知识、核心能力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及培养,以适应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需求.
作者:陈英杰;陈凌玉;陈伶俐;周晓霞;陈丽美;张玲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辨证施膳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对患者进行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及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辨证施膳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处理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糖值基本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辨证施膳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作者:黄丽亚;符兴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对57例次跌倒不良事件采用5W1H方法对跌倒事件进行整理,并绘制折线图、柱状图、柏拉图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跌倒发生的根本原因;用SWOT法分析跌倒管理中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或挑战.采取的改良措施包括修订跌倒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宣教、改善环境、完善设施、强化高危时段的防范、实施跌倒质量管理考核等.结果 跌倒发生率由2012~2013年的0.028%降至2014年的0.009% (P<0.01).结论 应用恰当适宜的质量管理工具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实施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王文杰;王梦荷;陈新;余可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二级医院护理管理者组织支持感现状及其需求,为提高护理管理者组织支持感、满足其基本工作需求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组织支持感量表对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二级医院709名护理管理者的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支持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管理者组织支持感得分为3.33±0.86,其需求得分为4.99士0.08.在情感性支持与工具性支持方面,护理管理者组织支持感得分显著低于组织支持需求得分(均P<0.01).组织支持需求得分排序前5位依次是“晋升机会”、“工作遇到困难时的帮助”、“工作所需的工具或信息”、“工作所需的培训”、“良好的工作环境”.结论 二级医院护理管理者的组织支持感水平相对较低,对工具性支持的需求非常强烈.上级相关部门应采取政策支持,医院应采取实际措施,提高护理管理者组织支持感,调动护理管理者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发展.
作者:简西廷;刘宝兰;徐芹珍;徐艳晶;李琳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护理排班对护士身心社灵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院护理排班问卷和身心社灵健康量表对33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医院护理排班的认可率为51.80%~86.83%,认可率低的条目是护士人数充足;对护理排班满意和非常满意占79.94%;护士的身心社灵健康评分为(6.30±1.28)分;护士对医院护理排班的认可率及满意程度不同,其身心社灵健康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 护士对医院护理排班的满意度及认可情况还有待提高,医院护理排班对护士身心社灵健康有影响;改善医院护理排班可以提高护士身心社灵健康状况.
作者:王玉花;谌永毅;刘华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晚期癌症患者对临终关怀的需求,以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采用“晚期癌症患者需求评估表”对295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临终关怀需求调查.结果 晚期癌症患者对临终关怀需求的总均分为52.94±5.19,对生理、心理需求的程度处于高水平,对精神、社会支持需求的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对临终关怀需求评分排序前3的条目是睡眠质量得到保证、皮肤和口腔保持清洁完整、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排序后3位的是家人的抚触、探讨死亡相关问题、宗教人员提供精神支持.结论 晚期癌症患者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处于高水平,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中心,优先关注患者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同时给予患者精神层面的帮助及社会支持,以满足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需求.
作者:赵晓婕;杨逸;吴啊萍;绳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预警性干预对痴呆患者走失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778例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386例和观察组392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痴呆患者护理常规进行干预,如在患者床头挂“防走失”温馨提示牌,提醒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重点照护此类患者,并加强交接班,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防走失相关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痴呆患者进行评估识别,根据评估结果行预警性干预.结果 观察组痴呆患者走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走失后损伤及2h内获寻率观察组相对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痴呆患者实施预警性干预能有效减少走失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获寻患者的效率,大限度减少患者走失的不良结局.
作者:陈黛琪;张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Ⅳ度血小板减少肿瘤患者皮下注射后佳按压时间.方法 将350例Ⅳ度血小板减少肿瘤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七组,各50例.皮下注射后,以同样方法依次按压1、2、3、4、5、6、7 min.结果 七组按压后皮下出血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按压1、2、3、4 min组与按压5、6、7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压5、6、7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Ⅳ度血小板减少肿瘤患者皮下注射后佳按压时间为5 min.
作者:李娟;刘敏;贺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型彩头输液管在多通道微量泵静脉输注时识别的准确性、效率,降低微量泵用药风险及提高抢救效率.方法 模拟微量泵静脉输注试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1个操作站,各有5台微量泵,2个操作站所用药物一致.对照组采用5根传统微量泵输液管连接注射器与三通,实验组采用新型彩头微量泵输液管连接注射器与三通.结果 对照组受试者完成所有药物与三通一一对应所用时间为(45.2±18.4)s,平均每种药物对应所需时间为(9.0±3.7)s,实验组用时分别为(15.7±3.1)s和(3.1±0.7)s;对照组91.95%受试者将药物与三通对应操作完全准确,实验组为9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新型彩头输液管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微量泵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抢救效率;且操作方便快捷.
作者:伍林飞;陈瑶;唐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方法 将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扩张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功能锻炼,扩张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管球囊扩张环咽肌、冰水注入球囊刺激咽喉部.结果 扩张组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吞咽功能康复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采取尿管球囊扩张联合冰刺激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庄秀;林婵兰;李燕玲;谢文燕;陈楚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心理痛苦管理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97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150例)和对照组(147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一般性心理指导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以“NC-CN心理痛苦治疗临床指引”为指导,对患者实施心理痛苦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生活质量、行为功能状态.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心理痛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生活质量(除经济困难)、行为功能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程度严重,心理痛苦管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行为功能状态.
作者:严莉;陈永琴;肖仁梅;贺世春;陈红梅;陈小莉;魏章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有创血压监测使用胫后动脉置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将收治NICU行动态血压监测的6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胫后动脉置管,对照组30例采用桡动脉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置管留置时间、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堵管、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胫后动脉置管对新生儿进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可延长置管留置时间,降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动脉置管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林彩凤;郭舒文;张淑芸;曾丽丽;张秀虹;戴冬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新生儿家属护理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方法 将114例新生儿(双胞胎16例)的家属106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3人,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将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5种不同颜色的歌谣式宣教卡,用于新生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结果 观察组家属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歌谣式宣教卡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张枫;万盈璐;杨艳;刘琼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母亲心音与背景音乐合成的乐曲对早产儿睡眠时间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早产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乐律组、音乐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音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播放背景音乐;乐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播放早产儿母亲心率音与背景音乐合成的音律.干预15d后比较三组患儿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 三组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乐律组患儿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音乐组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倾听母亲心音与背景音乐合成的乐曲更能稳定早产儿的情绪,增加睡眠时间,加快体质量的增长.
作者:彭娟;王吉平;展玉梅;胡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