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刘义兰;何娇
目的 遴选出与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错预防相关的佳证据,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以促进用药安全.方法 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和证据转化系统,遴选出16项证据,根据证据制定21条评价标准,对病区护士进行3个月基线评价了解证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3个月的培训及证据的应用实践,之后再进行3个月应用实践及执行率评价.结果 经过培训及临床实践后21条评价标准中9条执行率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 循证文献检索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可确保遴选的证据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针对性培训和实践可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给药流程及给药行为,有利于促进证据的转化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周英凤;刘睿艳;秦薇;徐建鸣;薛一帆;杨红红;沈国妹;张琼;蔡志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提高急救中心危重患者抢救质量和护士急救综合能力.方法 将210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98例、观察组112例;对照组按急救中心常规交班;观察组基于33种疾病急救流程设计交班模板,按急救流程抢救患者后采用相对应交班模板进行晨会交班及病例救治过程讨论.实施5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滞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情处置合格率及专科护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士病情处置能力、专科护理能力、自我评价及医生的评价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采用基于疾病急救流程交班模板交班及实时讨论,有效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和护士急救综合能力.
作者:王岚;张其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总结4例肺部肿瘤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患者行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各项指标(血糖)及预防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等.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作者:都菁;徐园;张佳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父母知觉压力与元担忧的关系,为护士对患儿父母进行心理评估及干预提供量性依据.方法 对157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父母运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和元担忧量表进行测试.结果 知觉压力和元担忧的条目均分分别为4.17±0.37和4.33±0.54,知觉压力2个维度分及总分与元担忧2个维度分及总分呈正相关(r=0.533~0.632,P<0.01);知觉压力的紧张感和失控感2个维度为元担忧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患儿父母知觉压力较大;元担忧程度较重;知觉压力能预测元担忧,应对患儿父母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减轻其元担忧程度.
作者:赵婷;叶艳胜;刘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降低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 将1 623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分为对照组(789例)和观察组(8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感染管理;观察组通过分析感染高危因素,实施针对性管理,包括将术前刮毛改为剪毛及皮肤清洁、术中实施保暖,减少术者人数等措施,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皮肤准备、手术室温度管理方式不同及人员多少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围术期应用抗生素与否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开展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切口感染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降低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陈蓉美;张志萍;胡传慧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规范监护型救护车的护理管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制定救护车急救物品、药品配置一览表及设备、药品管理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出诊工作流程,对急救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及考核.结果 急救物品、药品完好率由实施规范管理前(2011年)的84.5%、85.0%均提升到规范管理后的(2014年)100%,满意度由89.9%升至99.6%,护理差错由6.3%降至1.3%;护理投诉从1.1%(9起)降为0.结论 监护型救护车的规范管理有效提高急救物品、药品完好率,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邱春梅;陈晓娟;陈晓芳;刘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个性化手术应用的配合要点.方法 对6例创伤骨科的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实行个性化手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参与术前讨论,配合预演手术过程,提前熟悉手术方式,知晓定制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熟练配合手术医生的术中操作是其配合要点.
作者:邱雪;吴荷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SCI、EBSCO、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有关对比正念减压疗法和常规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终纳入4个RCT,包括760例研究对象;2个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正念减压疗法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情感健康(均P<0.01);正念减压疗法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在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的管理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中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正念减压疗法与其他非药物干预措施效果的孰优孰劣.
作者:杨丽梅;刘美玲;张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制定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方案,为眼科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提供相关工具.方法 设计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方案专家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22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后形成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方案.结果 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方案包含培养方式、培训内容及资格认定在内的3个方面42个条目,专家选择率为56.6%~100%.结论 初步构建了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方案,为建立科学、系统的我国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季芳;席淑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不同夹闭时间对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首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B、C、D、E五组,A组术后切口引流管持续开放,B、C、D、E组术后分别夹闭引流管1h、2h、3h、4h后放开引流管持续引流,均于术后24 h拔管.观察各组术后24 h切口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五组24 h引流量、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引流管夹闭3h、4h组较其余三组显著减少(均P<0.05);五组隐性失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五组皮下淤斑、关节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术后夹管4h组发生率相对高于其余四组.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3h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和总失血量,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不影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作者:许娜娜;陈秀丽;戴青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层级联合小组责任制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方法 设计护士长—大组长—小组长—轮班护士4层科室管理层级;将37名护士根据层级、工作能力、性格特点组成责任小组,分别安排在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输液室,每3个月能力考核后进行轮转;小组长根据工作量安排人员进行轮休和部门之间的人员调配.结果 实施层级联合小组责任制管理后护理质量考核得分较之前(2011年)显著提高(均P<0.05);8个方面的护理问题大幅度下降.结论 急诊科实施层级联合小组责任制管理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有利于提升护士自我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
作者:刘英;樊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提高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体位的舒适性.方法 将63例(63眼)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35例(35眼)和观察组28例(28眼).对照组术后俯卧位2周;观察组术后俯卧3d,术后第4天开始采取面部朝下自由体位.均于术后1周出院(对照组在家继续俯卧位1周),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愈合率及视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适度评分及睡眠状况评分观察组在第4天、第7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适当缩短俯卧位时间不会影响疗效,且可有效改善睡眠、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李凡;艾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行动研究法验证脊柱术后早期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方案,提高用证安全性.方法 通过循证护理方法建立脊柱术后早期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方案,根据行动研究理想模型,以诊断、计划、实施、观察、改进5个阶段为基础,选取椎间盘手术患者20例,循环进行活动评估、指导,共实践7周,完成4轮循环,每轮根据患者反馈对方案进行调整.结果 第1~3轮实践均发现问题并对方案进行调整,第4轮未再发现新的问题.19例患者入院及出院当天舒适度得分均>90分,1例患者入院、出院当天舒适度得分<90分.16例患者住院期间完全依从行动方案下床活动,4例患者未按要求活动.用证过程中未发生一起跌倒、坠床、继发性损伤等不安全事件.结论 基于循证的的脊柱术后早期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方案能够提高椎间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舒适度及依从性,运用行动研究法验证活动方案能提高用证安全性.
作者:谷金燕;刘均娥;丹金秀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ARCC)模式提高护士循证护理水平的效果.方法 借鉴ARCC模式,分3个阶段在全院推行循证护理实践理念:准备阶段成立循证护理委员会成员,翻译修订ARCC模式专用量表;培训发展阶段,编写循证学习资料,培训循证实践导师,建立循证网络资源平台,引导临床护士自我导向学习,举办循证学习培训班;循证实践阶段,成立循证护理杂志俱乐部,建立循证问题及推进循证护理实践,举办新知讨论会.结果 实施ARCC模式后,护士循证实践能力维度、循证护理实施量表以及医院循证组织文化建设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护理部共收集护理问题40个,形成循证研究问题10个,循证实践导师主导的循证项目9项,其中3项研究已制定出标准方案,分别在手术室、ICU、肿瘤科试行6~12个月,无一起因用证导致医疗纠纷、护理投诉事件,以及患者人身安全受损事件发生.结论 实施ARCC模式有利于形成护理部—院级循证实践专家团队—科室循证实践指导者的三级架构,提高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水平,促进医院护理循证实践组织文化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证的安全性.
作者:曾铁英;毛秋婷;杨阳;赵梅珍;汪晖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室团队合作工作模式的效果.方法 自2013年开始将以往的以个人工作量为绩效标准、功能制输液流程改为以团队合作模式,即团队成员分工协作,计算整体绩效,同时细化各班职责、实行首问负责、加强培训等.实施2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护士静脉输液一针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护士差错率、患者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静脉输液室实施团队合作工作模式,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操作技术,从而提高患者与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杨华;史秀凤;李政艳;林庆芳;印治芸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快速康复护理策略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根治性切除术,按快速康复策略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体位准备及压力袜,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基础护理、各种管道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无出血、感染、漏尿、高碳酸血症、明显腹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6~11 d伤口愈合出院.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具有术前准备简单,术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缩短等优势.
作者:屈晓玲;方汉萍;陈小芹;王晶;赵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0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肿瘤患者,于置管后第7、14天采用彩色超声局部检查导管周围血栓形成情况,对14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发生导管周围血栓14例,发生率13.46%;血糖、体重指数和D-二聚体3项OR=1.511、1.311、1.223.结论 血糖、体重指数和D-二聚体是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观察与预防性检查及防护,以降低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发生率.
作者:袁惠萍;张维珍;邹丽芳;陆丽娜;郑小君;王信娟;颜波儿;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膀胱全切尿路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心理体验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对一式半结构访谈法,对12例尿路造口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和资料分析.结果 提练出5个主题:担心照顾者身体透支;担心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担心自护能力不足引起造口并发症;内疚感负荷过重;自卑感充斥内心.结论 尿路造口患者术后经历了艰难的心理体验,自我感受负担较重,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因自我感受负担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及时提供住院期间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呼吁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患者更多关爱与支持.
作者:陆筱钒;乔够梅;张晓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构建体外压疮深部组织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为进一步在细胞层面探讨压疮深部组织损伤机制建立基础.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大鼠骨骼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5个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培养,5个实验组分别采用50、100、1 50、200、250 μmol/L过氧化氢处理1~4 h后分别检测四氮甲基唑蓝(MTT)、乳酸脱氧酶(LDH)指标并观察骨骼肌细胞Hoechst染色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1~4 h细胞存活100%,MTT、 LDH指标及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5个实验组2h时除50 μmol/l组外,均呈现明显损伤变化;至4h,大鼠骨骼肌细胞存活率为20%~75%;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骨骼肌细胞随氧化应激程度加重而缩收,细胞间隙增大;Hoechst细胞荧光染色显示100 μmol/L过氧化氢作用4h已有较多肌细胞趋向凋亡;细胞LDH释放率约为对照组的1.5倍.结论 大鼠骨骼肌细胞随氧化应激程度加重,趋向凋亡;经100 μmol/L过氧化氢作用4h的骨骼肌细胞可作为研究压疮深部组织细胞氧化应激的体外模型.
作者:毛挺挺;王晓慧;谢浩煌;潘莹莹;姜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对2例妊娠合并Gitelman综合征患者,给予补钾、补液、预防感染等治疗,做好病情观察、剖宫产术护理、分娩期护理、补钾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及出院指导等,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加强健康教育.2例患者均顺利剖宫产,各分娩一男活婴,术后第4、5天,血钾、腹部伤口基本正常,Gitelman综合征好转出院.
作者:蔡红侠;吴爱珍;林文华;黄清姐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