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樊落
对2例妊娠合并Gitelman综合征患者,给予补钾、补液、预防感染等治疗,做好病情观察、剖宫产术护理、分娩期护理、补钾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及出院指导等,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加强健康教育.2例患者均顺利剖宫产,各分娩一男活婴,术后第4、5天,血钾、腹部伤口基本正常,Gitelman综合征好转出院.
作者:蔡红侠;吴爱珍;林文华;黄清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遴选出与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错预防相关的佳证据,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以促进用药安全.方法 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和证据转化系统,遴选出16项证据,根据证据制定21条评价标准,对病区护士进行3个月基线评价了解证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3个月的培训及证据的应用实践,之后再进行3个月应用实践及执行率评价.结果 经过培训及临床实践后21条评价标准中9条执行率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 循证文献检索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可确保遴选的证据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针对性培训和实践可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给药流程及给药行为,有利于促进证据的转化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周英凤;刘睿艳;秦薇;徐建鸣;薛一帆;杨红红;沈国妹;张琼;蔡志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提高临床护士静脉输液水平和专业素质.方法 抽取全院23个病区各2名共计46名临床护士,设计包括心态、理念及能力培训的标准化培训方案进行静脉输液专科培训2个月,分析培训效果和调查培训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得分85.20±4.13、95.18±6.22,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撰写个案护理报告46份,优良率80.4%;模拟情境角色扮演优良率89.1%;培训方案及实施7项满意率76.09%~84.78%.结论 标准化培训方案设计合理,用于临床护士静脉输液培训有助于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静脉输液水平和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王乔凤;荣丽;杨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成立护理关怀委员会,对全院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知识培训,营造关怀氛围,开展关怀承诺活动,切实关怀护士和患者,开展关怀文化活动等.每年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护士关怀能力评分由2011年的61.56±6.72提升至2014年的75.26±12.51,患者满意度评分从90.23±5.25提升至97.28±4.45;一般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人文关怀的培训与实践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丁小菊;黄行芝;宁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室团队合作工作模式的效果.方法 自2013年开始将以往的以个人工作量为绩效标准、功能制输液流程改为以团队合作模式,即团队成员分工协作,计算整体绩效,同时细化各班职责、实行首问负责、加强培训等.实施2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护士静脉输液一针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护士差错率、患者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静脉输液室实施团队合作工作模式,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操作技术,从而提高患者与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杨华;史秀凤;李政艳;林庆芳;印治芸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两种气垫床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防治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术后使用雅博Pro-care4型气垫床,B组使用同品牌普通气垫床,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 A组压疮防治效果显著优于B组(P<0.01),异常皮肤者无一例恶化.结论 雅博Pro-care4型气垫床用于开颅术后患者,可提高压疮治疗效果.
作者:李桂云;蔡卫新;张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规范监护型救护车的护理管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制定救护车急救物品、药品配置一览表及设备、药品管理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出诊工作流程,对急救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及考核.结果 急救物品、药品完好率由实施规范管理前(2011年)的84.5%、85.0%均提升到规范管理后的(2014年)100%,满意度由89.9%升至99.6%,护理差错由6.3%降至1.3%;护理投诉从1.1%(9起)降为0.结论 监护型救护车的规范管理有效提高急救物品、药品完好率,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邱春梅;陈晓娟;陈晓芳;刘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构建护士长后备人才库,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护士长队伍整体素质.方法 2010年开始实行护士长后备人才库建设.采取公布选拔方案、自愿报名和资格审核的形式选取合格者入护士长后备人才库;需增加护士长时从护士长后备人才库选取.结果 有2批共156人参加选拔,入人才库34人,聘任护士长27人,跨专科任职11人.结论 建立护士长后备人才库有利于公平公正公开选拔护士长,有利于激发全体护士选取心和工作热情.
作者:陈凌;黄惠根;伍玉琴;申铁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总结4例肺部肿瘤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患者行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各项指标(血糖)及预防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等.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作者:都菁;徐园;张佳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提高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体位的舒适性.方法 将63例(63眼)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35例(35眼)和观察组28例(28眼).对照组术后俯卧位2周;观察组术后俯卧3d,术后第4天开始采取面部朝下自由体位.均于术后1周出院(对照组在家继续俯卧位1周),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愈合率及视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适度评分及睡眠状况评分观察组在第4天、第7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适当缩短俯卧位时间不会影响疗效,且可有效改善睡眠、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李凡;艾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膀胱全切尿路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心理体验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对一式半结构访谈法,对12例尿路造口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和资料分析.结果 提练出5个主题:担心照顾者身体透支;担心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担心自护能力不足引起造口并发症;内疚感负荷过重;自卑感充斥内心.结论 尿路造口患者术后经历了艰难的心理体验,自我感受负担较重,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因自我感受负担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及时提供住院期间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呼吁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患者更多关爱与支持.
作者:陆筱钒;乔够梅;张晓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构建体外压疮深部组织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为进一步在细胞层面探讨压疮深部组织损伤机制建立基础.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大鼠骨骼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5个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培养,5个实验组分别采用50、100、1 50、200、250 μmol/L过氧化氢处理1~4 h后分别检测四氮甲基唑蓝(MTT)、乳酸脱氧酶(LDH)指标并观察骨骼肌细胞Hoechst染色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1~4 h细胞存活100%,MTT、 LDH指标及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5个实验组2h时除50 μmol/l组外,均呈现明显损伤变化;至4h,大鼠骨骼肌细胞存活率为20%~75%;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骨骼肌细胞随氧化应激程度加重而缩收,细胞间隙增大;Hoechst细胞荧光染色显示100 μmol/L过氧化氢作用4h已有较多肌细胞趋向凋亡;细胞LDH释放率约为对照组的1.5倍.结论 大鼠骨骼肌细胞随氧化应激程度加重,趋向凋亡;经100 μmol/L过氧化氢作用4h的骨骼肌细胞可作为研究压疮深部组织细胞氧化应激的体外模型.
作者:毛挺挺;王晓慧;谢浩煌;潘莹莹;姜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行动研究法验证脊柱术后早期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方案,提高用证安全性.方法 通过循证护理方法建立脊柱术后早期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方案,根据行动研究理想模型,以诊断、计划、实施、观察、改进5个阶段为基础,选取椎间盘手术患者20例,循环进行活动评估、指导,共实践7周,完成4轮循环,每轮根据患者反馈对方案进行调整.结果 第1~3轮实践均发现问题并对方案进行调整,第4轮未再发现新的问题.19例患者入院及出院当天舒适度得分均>90分,1例患者入院、出院当天舒适度得分<90分.16例患者住院期间完全依从行动方案下床活动,4例患者未按要求活动.用证过程中未发生一起跌倒、坠床、继发性损伤等不安全事件.结论 基于循证的的脊柱术后早期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方案能够提高椎间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舒适度及依从性,运用行动研究法验证活动方案能提高用证安全性.
作者:谷金燕;刘均娥;丹金秀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降低麻醉复苏期间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时的疼痛.方法 将150例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血气待查患者按入室时间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6例),两组均使用一次性血气针进行动脉采血,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采集,观察组在遵循常规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包括局部加温、涂抹0.1%丁卡因胶浆、细化操作等.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血气分析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麻醉复苏期间动脉采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动脉血气分析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盛丽乐;万佳;代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阐述了儿科循证护理实践的现状,即儿科循证护理实践已涉及专科疾病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完善护理流程、改进护理管理及教学方法等诸多领域.提出遵循正确的循证护理实践程序、研究机构与临床的积极联合、全面的循证实践前及实践中评估、关注护理人员行为改变及系统改变,可有效促进循证护理实践的发展;基于证据的改变植入护理决策系统是循证护理行为具有可持续性的根本保证.
作者:顾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成批伤的救治成功率及资源利用率.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成批伤救护模式的构建及用ExtendSim软件仿真实践优化的效果.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6所综合性医院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593例一氧化碳成批伤患者资料,利用ExtendSim软件仿真建立一氧化碳中毒成批伤救护模式,找出瓶颈因素,改进模式相应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确立6例一氧化碳中毒成批伤的救治模式,模型仿真结果显示设备配备和人员配置能保证各救护环节等待时间在限定值内,资源利用率达到39.94%.结论 利用ExtendSim软件仿真构建并优化一氧化碳中毒成批伤救护模式,能为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朱劲松;陈哲;杨红伟;董晓红;都继微;曹玉杰;赵爱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降低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 将1 623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分为对照组(789例)和观察组(8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感染管理;观察组通过分析感染高危因素,实施针对性管理,包括将术前刮毛改为剪毛及皮肤清洁、术中实施保暖,减少术者人数等措施,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皮肤准备、手术室温度管理方式不同及人员多少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围术期应用抗生素与否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开展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切口感染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降低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陈蓉美;张志萍;胡传慧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个性化手术应用的配合要点.方法 对6例创伤骨科的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实行个性化手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参与术前讨论,配合预演手术过程,提前熟悉手术方式,知晓定制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熟练配合手术医生的术中操作是其配合要点.
作者:邱雪;吴荷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制定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方案,为眼科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提供相关工具.方法 设计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方案专家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22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后形成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方案.结果 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方案包含培养方式、培训内容及资格认定在内的3个方面42个条目,专家选择率为56.6%~100%.结论 初步构建了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方案,为建立科学、系统的我国眼科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季芳;席淑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PICO模型是循证护理中构建问题的经典模型,目前相应地开发出基于PICO模型的搜索引擎或数据库,为量性研究和混合型研究提供一个检索基础.但随着质性研究的兴起及在循证护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质性研究中构建临床问题的工具经历了几次演变.目前唯有SPIDER工具,是在经典PICO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调整,较适用于护理质性研究问题的构建,并为质性研究和混合型研究问题的检索提供佳策略.
作者:左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