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级甲等医院实施分级管理效果探讨

孙丽;熊莉娟;彭昕;杨霞;周文娟

关键词:三级甲等医院, 分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护理质量, 分级管理
摘要:目的 建立适合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设立16个科护士长岗位,建立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科护士长-护士长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分层管理.实施6个月后选取呼吸专科和骨科评价效果.结果 分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与实施后,呼吸专科7项基础护理质量和6项专项质量评分从89.5~99.5分上升至95.5~100.0分;骨科上述质量评分从96.8~100.0分上升至97.0~100.0分.结论 分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的实施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适合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药联合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

    目的 探讨内瘘闭塞后再通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 对22例(23例次)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在彩超定位血栓部位及范围后,采用4.5号或5号输液针头于血栓两端分点注射尿激酶,结束前加用低分子肝素,第2、第3天于桡动脉处微泵使用小剂量尿激酶,第4~7天改服华法林抗凝;观察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出凝血功能,调节药物的用量、浓度与时间.结果 23例次成功22例次,成功率95.6%,彩超显示残存附壁血栓减少,患者出血及针眼处渗血无增加.结论 采用多药联合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效果好,安全.

    作者:姜美娟;奚华芳;顾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病毒性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患儿的随访管理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患儿随访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我院产科HBsAg阳性母亲分娩并给予母婴阻断处理的150例患儿进行每年1次定期随访,监测其HBsAg和HBsAb表达情况并给予诊治指导.结果 150例患儿每例已随访3次,累计随访450次,进行健康宣教1 182次.随访患儿HBsAg阻断成功131例,无应答和低应答患儿16例,阻断失败患儿3例.结论 健康宣教和恰当的诊治指导是保证患儿能及时随访的有效管理措施.

    作者:李颖;郑素军;马建红;段钟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士工作嵌入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嵌入、离职意愿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哈尔滨市5所医院的307名护士,采用工作嵌入量表、离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嵌入平均得分3.15±0.47,以社区匹配维度得分高,组织联结维度得分低;离职意愿平均得分2.71±0.61,3个维度中离职意愿Ⅲ(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得分高;工作嵌入各维度与离职意愿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组织牺牲、组织匹配、社区联结可以作为预测护士离职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 护士离职意愿处于较高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需求,适当授权以提高护士工作嵌入度,降低其离职意愿.

    作者:王凤菊;李楠;张国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对夜间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对夜间护理服务的真实感受,找出护理服务的不足,完善整体护理服务.方法 采取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患者对夜间护理服务的感受,整理资料并提炼主题,运用矛盾分析法探究结论.结果 提炼出整体夜间护理质量高,耐心周到、和蔼可亲,回复及时、勤巡视,细心体贴,技术娴熟,夜间护理与日间护理无差别6个正性主题;休息环境差,人力资源缺乏,负性情绪困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4个负性主题.结论 夜间护理服务整体较好,但与日间护理相比仍存在忙乱、护理服务不及时等问题,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均应重视,并加以改进.

    作者:杨雪娇;胡嫦;刘义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功能状态的护理方案在恢复期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功能状态的护理方案对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偏瘫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功能评定结果进行个性化、系统化护理.连续干预1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实施基于功能状态的护理方案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瑞;王翔;顾则娟;丁慧;胡翠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单翼动脉留置针的研制及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桡动脉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 自行设计并与相关厂家合作制作单翼动脉留置针,对50例桡动脉置管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用自制单翼动脉留置针和传统直式动脉留置针实施桡动脉置管.结果 单翼动脉留置针较直式动脉留置针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血液污染率低(均P<0.01);PaO2、PaCO2、血钾、平均动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单翼动脉留置针较传统直式动脉留置针有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血液污染的优势.

    作者:谢艳梅;谢红英;幸莉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人照护对老年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

    目的 促进老年膀胱癌手术患者身心康复.方法 对39例老年膀胱癌术后患者实施身心社灵四方面的全人照护,包括建立老年膀胱癌全人照护小组并培训相关人员、给予心灵支持、开设健康教育大讲堂、探访患者及组建泌尿造口患者俱乐部等.实施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及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IS-SR)评分,除PAIS-SR中的自尊和自我接纳维度与干预前改善不显著外(P>0.05),另10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 全人照护有利于提高老年膀胱癌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心理社会适应性.

    作者:彭翠娥;王卫红;陈玉盘;李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试论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和发展方向

    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和慢性病化相伴随,老年人的健康照护服务需求将急剧增加,涌现出各种与老年人问题相关的服务类型和内容.据此,从老年护理相关政策的影响、老年护理服务形式、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及老年护理教育5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发展方向,旨在为更好地开展老年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李春玉;刘姝;陈宏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住院患者血液透析转运不良事件

    目的 减少住院患者血液透析转运不良事件.方法 对43例(337例次)住院患者血液透析运送不及时及漏送物品原因用鱼骨图解析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拟定改进措施,规范住院患者血液透析转运流程,实施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血液透析转运及时达标率105.0%,进步率73.3%;物品准确达标率116.4%,进步率81.0%,患者满意率从77.5%提升至95.0%;圈员认为本次圈活动增长了专业知识,提升了团队精神.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住院患者血液透析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保证了患者转运的及时性及安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温春良;李梅凤;黎丽芳;彭小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武汉市养老院老年人预前指示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养老院老年人预前指示现况,分析影响预前指示的因素.方法 抽取武汉市31所养老院的老年人429人,对其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质量(QOLC-E)、活动功能(I-ADL,P-ADL)、累积疾病状况(CIRS)、对临终医疗护理措施的态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各变量对是否愿意做预前指示的影响.结果 59.2%的老年人为女性,以丧偶为主(85.8%),平均年龄(76.86±8.59)岁;老年人QOLC-E平均得分3.22±0.49;I-ADL、P-ADL得分分别为12.97±4.25,20.66±4.89;累积疾病评分4.27±2.99;53.8%的老年人在病情严重时愿意接受CPR等急救措施,79.0%的老年人会选择儿女做自己的代理人;57.3%的老年人愿意在养老院度过自己生命的后时光;4.9%的老年人听说过预前指示;愿意做、不愿意做预前指示及不愿回答的老年人分别为31.4%、37.1%、31.5%;是否听说过预前指示、是否愿意接受急救、疾病总分是预前指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养老院老年人对预前指示的知晓率较低,少部分老年人愿意做预前指示;应对老年人加强有关预前指示的宣教,为愿做预前指示的老年人提供平台.

    作者:倪平;曾铁英;夏莹;周晶;王朝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拔针时间对血液透析高压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缩短内瘘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高压静脉内瘘患者12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透析后立即拔针(常规拔针法)和后延10 min拔针(延时拔针)各720例次.比较两种方法穿刺点止血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延时拔针法穿刺点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拔针法,相关并发症(局部出血、血肿、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对高压瘘患者透析结束后延10 min拔针可缩短内瘘拔针止血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作者:张静;朱亚梅;杨莉;李玲玲;徐玮;杨健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我国本科毕业护士就业现状分析及展望

    对我国本科护士的就业特点、本科护士对目前工作的态度以及用人单位对本科护士的评价进行综述,揭示出现目前本科护士就业现状包括就业率高中有降,考研率低中有升;就业方向仍存单一性,但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重三甲、大型公立医院,轻二级、社区医院等;而本科护士对于目前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包括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方面不理想,缺乏发展空间,对专业前景持悲观态度等.提出应对本科护生的就业取向提供帮助,对本科护士在工作中的自我完善提出展望,同时对教育机构及用人单位的决策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作者:笃铭丽;姚娴凤;尤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奥马哈系统用于护养中心老年慢性病护理描述比对分析

    目的 探索奥马哈系统应用于护养中心老年慢性病的方法及前景.方法 采取立意抽样法选择2013年5~8月入住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记录107份,对描述症状体征、干预措施及护理结局的语句按照奥马哈系统框架进行内容分析.结果 从护养中心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记录中提取描述症状体征、干预措施及护理结局的分析单元4 530个,与奥马哈系统概念完全吻合2 227条,占总数的49.16%;护理问题集中在生理领域(68.92%),护理措施集中在对患者安全、服用药物的教育、指导和咨询以及护理照顾(8.79%、8.09%、8.04%).结论 奥马哈系统问题分类和干预方案涵盖护养中心老年慢性病护理记录的大部分内容,可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和研究.

    作者:邓敏;沈军;喻秀丽;车小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阻力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渐进性抗阻力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1期)、MEDLINE、EMBASE、PUBMED、OVI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抗阻力运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自数据库开始收录时间起至2013年6月),同时筛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相关研究、共518例患者.与不运动组相比,渐进性抗阻力运动组的HbA1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有氧运动组相比,两组HbA1c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渐进性抗阻力运动组的肌力改善水平明显高于有氧运动组和不运动组(均P<0.01).三组身体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性抗阻力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肌力的效果显著,应加强抗阻力运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杨中方;白姣姣;李全磊;袁一君;谢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Bi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提高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2例RDS早产儿,采取气管插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后拔除气管插管,立即给予BiPAP正压通气;同时做好滴入PS前后及应用BiPAP的护理,维持SpO2 0.85~0.93.结果 38例RDS早产儿3~12 d成功脱离BiPAP,改为空氧混合吸氧后逐渐脱氧;3例病情加重转为机械通气;1例放弃治疗.结论 BiPAP联合PS应用能改善RDS早产儿的症状和体征;精心的综合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作者:唐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率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回血率的效果.方法 对住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76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调查后导致静脉留置针回血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 患者留置静脉针回血率由活动前的50.28%降至19.84%,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降低留置静脉针过程中的回血率.

    作者:尹世玉;秦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肿瘤化疗患儿外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目的 提高肿瘤化疗患儿外周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患儿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管理;观察组由化疗安全护理小组进行评估、操作、维护等全程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及液体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输液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相对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4%、76.9%).结论 构建和实施专门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化疗患儿静脉输液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谷照敏;邓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鼠缺血性脑损伤行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两种注射途径比较

    目的 比较颈外静脉注射、腹腔注射途径用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鼠的移植效能.方法 选取38只SD新生大鼠制备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颈外静脉注射、腹腔注射途径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选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方法,了解干细胞干预后鼠学习记忆力改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了解干细胞在鼠脑组织内的定植.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颈外静脉注射组潜伏逃避时间较腹腔注射组缩短;脑片单位面积内DiI阳性细胞数,颈外静脉注射组较腹腔注射组增多.结论 颈外静脉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鼠脑内的效能明显高于腹腔途径移植.

    作者:徐春香;张琴芬;黄颖兰;屠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爱丁堡大学《护理中的关爱与情绪劳动》授课及对我国护理教学的启示

    介绍爱丁堡大学护理本科生<护理中的关爱与情绪劳动>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等.结合我国护理教学情况提出在本科护理教学中应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护理学科的人文性与整体性特点,以提高护生综合能力.

    作者:章莹;付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述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三大类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情绪的影响,目前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本身对该化疗不良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认知不足.提出对于使用神经毒性抗肿瘤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全面、动态评估症状,提出针对性健康指导,以预防和延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丁彩艳;陆箴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