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分析及护理干预

刘桂兰;汪华玲;周静;周琴

关键词:鼻咽癌, 放疗, 癌因疲劳, 缓解方式
摘要: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缓解方式,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93例鼻咽癌放疗癌因性疲乏患者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和疲乏缓解评估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分析其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疲乏状态及缓解方式,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鼻咽癌放疗患者在放疗前、中、后期其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疲乏缓解方式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指导患者运用有效的应对方式,以预防和缓解疲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缝线磁压榨胆肠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13例磁性压迫吻合技术应用于胆肠吻合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对13例胆肠吻合应用磁性压迫技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回访的全程手术护理.结果 13例手术患者手术顺利,胆肠吻合时间5~10(7.53±1.50) min,磁环脱落时间16~36(26.23±6.18)d,住院时间10~37(20.23±8.70)d.术后除1例患者因腹腔出血再次手术外,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感染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访视有利于无缝线胆肠磁压榨吻合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琳娟;郭秀英;韦延强;梅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舒适功能体位悬挂装置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舒适功能体位悬挂装置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大便失禁的卧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每次便后用湿纸巾将粪便擦拭干净,定时冲洗会阴部并消毒尿道口,及时更换尿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自制舒适功能悬挂装置以保持患者悬挂体位,避免排出物污染会阴部及臀部.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和肛周皮肤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舒适功能悬挂装置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大便失禁患者尿路感染及肛周皮肤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苏美银;卓叶雯;李燕英;林细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Ⅲ型心死亡器官捐献供体的维护

    目的 探讨器官获取手术前中国Ⅲ型心死亡供体器官功能的维护措施.方法 对57例中国Ⅲ型心死亡供体器官获取前的维护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总结对肝、肾功能的保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措施和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的使用.结果 57例均捐献成功,共捐出肾脏、肝脏142个.其中我院实施肝移植12例,手术全部成功,2例术后发生胆道狭窄,1例肝癌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1例发生胆瘘.肾移植107例,发生急性移植肾小管坏死30例,经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后29例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死亡;急性排斥反应24例,经治疗后均逆转.结论 器官捐献供体功能的维护对移植后移植物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需尽早介入护理干预,使器官损害程度降至低,提高其利用率及移植效果.

    作者:李壮江;苏庆东;孙煦勇;聂峰;董建辉;陈宝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PICC导管异位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现状

    阐述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概念、相关因素、判断方法,归纳导管异位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机制及国内外研究概况,提出导管异位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相关,因此专科医生和护士须及时正确地判断和处理导管异位,避免由于PICC异位引起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和导管内血栓脱落而造成各种栓塞.

    作者:周晔;刘扣英;崔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针灸联合M受体拮抗剂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 观察针灸疗法联合M受体拮抗剂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对273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运用固定穴位针灸联合M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采取心理、行为、膀胱功能训练等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24 h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明显减少,大尿流率增加.结论 心理、行为、膀胱功能训练等护理措施是针灸联合M受体拮抗剂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护理的关键.

    作者:侯春华;高文喜;胡少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肢体抬高法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肢体抬高法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行外周静脉穿刺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在患者拔针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按压法止血,观察组采用肢体抬高法.结果 对照组有效止血时间为(164.99±50.01)s,发生轻、中度皮下淤血18例;观察组分别为(53.50±22.84)s、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肢体抬高法应用于老年患者输液拔针止血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皮下淤血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质量.

    作者:陕海丽;王妮娜;支楠;李季;赵娜;武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外籍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外籍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采用日出护理模式的多层次评估法,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大程度地提供与患者文化一致的护理.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对护士的满意度增加.结论 在外籍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跨文化护理理论指导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凌;谈宏琼;杨妮;艾亚婷;金阳;任海蓉;胡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口腔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经口腔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进行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术中配合术者翻瓣、开窗、剥离囊肿,填塞碘仿纱条止血,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结果 患者术后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影像学显示骨腔开始缩小,新生骨明显钙化,随访期间全部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可有效去除肿瘤,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恢复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功能,精心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术中管理,严密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障.

    作者:夏丽霞;吴素兰;赵体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个体化综合心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7例胃癌患者采用简明心境问卷(POMS)进行负性心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综合心理干预.结果 术后4d患者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有下降趋势,术后8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采用个体化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胃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程火玲;刘忠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客观评价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并补充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RCT,合计2 593例研究对象.应用腋静脉留置针能够增加留置时间,显著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RR=1.13,95%CI(1.06,1.20)],降低静脉炎[RR=0.26,95% CI(0.17,0.37)]、液体外渗[RR=0.29,95%CI(0.22,0.38)]、导管阻塞[RR=0.50,95%CI(0.36,0.70)]和导管滑脱[RR=0.13,95 %CI(0.06,0.28)]的发生率(均P<0.01).结论 新生儿采用腋静脉行留置静脉输液,具有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优势.但由于本研究中纳入的RCT在质量上的局限性,研究结论尚需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作者:樊海英;陈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浓度地塞米松溶液浸管预防早产儿PICC所致静脉炎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预防早产儿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并研究其合理剂量.方法 将180例需行PICC置管术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均依据标准操作规范置入PICC,置管前分别采用0.08mg/mL(观察1组)、0.04 mg/mL(观察2组)地塞米松稀释液30 mL及生理盐水30 mL(对照组)浸泡PICC,浸泡时间均为5 min.比较三组患儿置管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其他并发症等.结果 三组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程度及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观察1组静脉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显著低于和迟于对照组(P<0.0125,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相比,虽静脉炎发生时间推迟(P<0.05),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后患儿静脉炎严重程度显著降低(P<0.01).三组患儿其他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产儿PICC置管前,使用0.08 mg/mL地塞米松溶液浸泡预处理导管,能减轻PICC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且能延缓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罗春绸;谢丽琴;郑素珠;林玮玮;林秀梅;余小琴;陈少环;陈素贞;许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品管圈活动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

    目的 评价品管圈活动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组织,选定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为活动主题,对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输液患者等候时间长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输液患者等候时间由16.10 min缩短至7.00 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医院门诊输液护理工作满意率(94.28%)显著高于实施前(78.57%,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缩短患者门诊输液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楼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直接护理工时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工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4个病区,进行为期28 d的直接护理工时测定.共发放调查表5 120份,其中有效回收4 988份,有效回收率为97.42%.结果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术前、普通外科术前患者直接护理工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护理等级、ADL等级、病情严重程度,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普通外科术后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工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ADL等级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患者的手术类型未被纳入回归方程,不是直接护理工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护理等级、ADL等级、病情严重程度是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工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作为患者分类的指标,进而预测护理人力的需求.

    作者:梁新蕊;张玲娟;陆健;陆小英;曹洁;韩文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传统文化陶冶实习护生人文情怀

    目的 探索护理教育过程中医德情怀陶冶、人文精神塑造.方法 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医学人文精神,努力营造传统文化育人氛围,在实践技能成长过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渗透.结果 通过教改项目的实施,与往届实习护生相比,在仪容仪表、服务意识、操作水平、尊师守纪、沟通协作方面,带教老师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5),护理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结论 在护理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温、良、恭、俭、让”应成为护理人员高尚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

    作者:朱婷婷;周向锋;章晓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院护理网络考试管理系统的设置与应用

    目的 探讨护士教育培训考核的改革方式,加强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方法 采用Web同时适用局域网和Internet方式,依据不同考试对象设制相应考试内容,经组卷系统、统计系统和管理系统对不同考试对象实施考核.结果 应用护理网络考试管理系统后,年度护士考试前准备时间、护士对考试形式满意率等4项指标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护理网络考试管理系统的应用,搭建了高效护理培训考核管理平台,促进了优质服务深化和护理信息化建设.

    作者:王红;付俊;吴婷婷;李瑛;卢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JCI标准下危急值的通报与应答管理

    目的 应用危急值通报和应答信息系统管理危急值,以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方法 根据JCI标准,建立危急值通报和应答系统,修订危急项目及危急值范围,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结果 2012年临床科室危急值应答率、危急值记录合格率分别由2011年的93.23%、92.82%上升至95.32%、94.73%;医生的应答时间由12.15 min下降至9.38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据JCI标准,对危急值通报和应答加强管理,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作者:杨晓莉;曹艳佩;马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信息技术在首台择期手术准点开始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信息技术在首台择期手术准点开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医院现有的信息资源对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和设计,严格规定首台手术术前准备时间、入手术间时间、麻醉完成时间、手术开始时间并进行过程监测和干预.比较管理前后首台手术准点执行情况及当日手术准点完成情况.结果 实施后首台择期手术准点开台率及当日各时间点手术完成情况较实施前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信息技术应用于首台择期手术准点开始管理可起到较好的过程监测管理作用,提高首台手术准点开始率.

    作者:高兴莲;苏法安;沈剑辉;吴荷玉;杨英;王曾妍;胡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输液港与PICC置管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港(VAP)和PICC置管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VAP和PICC患者各60例,置入VAP或PICC后维护和随访1年,观察置管效果和置管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置管并发症、留置时间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VAP组显著优于PICC组(P<0.05,P<0.01).结论 VAP在降低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和改善长期使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上显著优于PICC,但费用较昂贵;需要长期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应根据临床情况合理选择深静脉置管方式,建议首选VAP.

    作者:高聪颖;厉小小;陈员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TNF-α、ICAM-1的表达

    目的 建立静脉炎动物模型,探讨静脉炎形成机制,为其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1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5只.模型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在兔双耳缘静脉行留置针静脉穿刺置管,连续5d静脉注射甘露醇10 mL并在15 min内完成,以形成条索状静脉(Ⅲ级静脉炎)为观察指标,拔除留置针,腹腔麻醉下活体留取标本.正常对照组不进行静脉留置,但同样进行双耳包扎,共5d,腹腔麻醉下活体留取标本.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 连续注射甘露醇能形成兔耳缘静脉静脉炎,其形成机制与TNF-α、ICAM-1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陈桂园;姜丽萍;黄利全;刘庆伟;施红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托管医院的护理管理模式探析

    目的 探讨托管医院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依托本部的护理管理理念,坚持“一体化管理”原则,从护理管理人员结构的调整、管理模式、方法的变更等方面积极创新,将护理管理扁平化.结果 运营9个月,总体运营收入及护理质量、患者满意率提高.结论 对托管医院的“一体化管理”有效保障了护理质量与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强化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作者:廖燕;李欢;宁宁;谷波;胡雪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