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Ⅲ型心死亡器官捐献供体的维护

李壮江;苏庆东;孙煦勇;聂峰;董建辉;陈宝玉

关键词:中国Ⅲ型, 心脏死亡, 器官捐献,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器官获取手术前中国Ⅲ型心死亡供体器官功能的维护措施.方法 对57例中国Ⅲ型心死亡供体器官获取前的维护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总结对肝、肾功能的保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措施和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的使用.结果 57例均捐献成功,共捐出肾脏、肝脏142个.其中我院实施肝移植12例,手术全部成功,2例术后发生胆道狭窄,1例肝癌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1例发生胆瘘.肾移植107例,发生急性移植肾小管坏死30例,经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后29例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死亡;急性排斥反应24例,经治疗后均逆转.结论 器官捐献供体功能的维护对移植后移植物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需尽早介入护理干预,使器官损害程度降至低,提高其利用率及移植效果.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功能体位悬挂装置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舒适功能体位悬挂装置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大便失禁的卧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每次便后用湿纸巾将粪便擦拭干净,定时冲洗会阴部并消毒尿道口,及时更换尿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自制舒适功能悬挂装置以保持患者悬挂体位,避免排出物污染会阴部及臀部.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和肛周皮肤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舒适功能悬挂装置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大便失禁患者尿路感染及肛周皮肤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苏美银;卓叶雯;李燕英;林细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TNF-α、ICAM-1的表达

    目的 建立静脉炎动物模型,探讨静脉炎形成机制,为其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1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5只.模型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在兔双耳缘静脉行留置针静脉穿刺置管,连续5d静脉注射甘露醇10 mL并在15 min内完成,以形成条索状静脉(Ⅲ级静脉炎)为观察指标,拔除留置针,腹腔麻醉下活体留取标本.正常对照组不进行静脉留置,但同样进行双耳包扎,共5d,腹腔麻醉下活体留取标本.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 连续注射甘露醇能形成兔耳缘静脉静脉炎,其形成机制与TNF-α、ICAM-1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陈桂园;姜丽萍;黄利全;刘庆伟;施红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我国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防护培训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职业性腰背痛在护士群体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总结了护士对职业性腰背痛的培训需求,总体回顾了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在我国的培训现状,对今后有效开展护士群体职业性腰背痛培训提出建议.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个体化综合心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7例胃癌患者采用简明心境问卷(POMS)进行负性心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综合心理干预.结果 术后4d患者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有下降趋势,术后8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采用个体化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胃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程火玲;刘忠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气囊导尿管用于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导管壁分泌物清除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气囊导尿管清理法对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导管内残留分泌物的清除作用.方法 按住院日期将1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清理组在吸痰后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清理气管导管内壁,每日3次.比较两组气管导管、下呼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气囊导尿管清理法能够有效阻断气管导管内细菌粘附,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且操作安全.

    作者:毕颖;蔡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ICU高级实践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描述ICU高级实践护士的工作体验.方法 用目的抽样法选取6名ICU高级实践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主题,得出价值感、困惑感、突破感和激励感4大主题.结论 ICU高级实践护士的工作角色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ICU高级实践护士通过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得到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认可.应规范其工作角色和职责,提供必要资源,以促进这支队伍更快、更好地发展.

    作者:赵文娟;夏海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JCI标准下危急值的通报与应答管理

    目的 应用危急值通报和应答信息系统管理危急值,以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方法 根据JCI标准,建立危急值通报和应答系统,修订危急项目及危急值范围,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结果 2012年临床科室危急值应答率、危急值记录合格率分别由2011年的93.23%、92.82%上升至95.32%、94.73%;医生的应答时间由12.15 min下降至9.38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据JCI标准,对危急值通报和应答加强管理,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作者:杨晓莉;曹艳佩;马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信息技术在首台择期手术准点开始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信息技术在首台择期手术准点开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医院现有的信息资源对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和设计,严格规定首台手术术前准备时间、入手术间时间、麻醉完成时间、手术开始时间并进行过程监测和干预.比较管理前后首台手术准点执行情况及当日手术准点完成情况.结果 实施后首台择期手术准点开台率及当日各时间点手术完成情况较实施前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信息技术应用于首台择期手术准点开始管理可起到较好的过程监测管理作用,提高首台手术准点开始率.

    作者:高兴莲;苏法安;沈剑辉;吴荷玉;杨英;王曾妍;胡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口腔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经口腔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进行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术中配合术者翻瓣、开窗、剥离囊肿,填塞碘仿纱条止血,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结果 患者术后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影像学显示骨腔开始缩小,新生骨明显钙化,随访期间全部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可有效去除肿瘤,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恢复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功能,精心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术中管理,严密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障.

    作者:夏丽霞;吴素兰;赵体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预防老年食管癌术后肺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在老年食管癌术后肺栓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FMEA找出60例老年食管癌术后肺栓塞潜在失效的原因,即术后对脱水护理不当、术后感染护理不当、术前评估询问不全、术后操作导致静脉损伤、功能锻炼不及时、术后使用抗凝剂不规范;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加强对术后感染、脱水护理,详细询问病史,注意静脉保护、功能锻炼及规范使用抗凝剂等.结果 实施FMEA 1年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无肺栓塞发生,失效模式RPN值由实施前的168~384分降低至36~150分.结论 老年食管癌术后应用FMEA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肺栓塞发生的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

    作者:王振荣;曹成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开胸术后患者交接项目表在轮训护士临床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轮训护士使用开胸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交接项目表的应用效果,促其按规范化流程实施患者交接,以保障护理安全.方法 基于照护群集管理理念设计开胸术后患者护理交接项目表,用于32名胸外科监护室的轮训护士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轮训护士使用项目表完成248例次患者的护理交接,未发生一起护理缺陷和安全问题.32名轮训护士中,29名(90.6%)认为该项目表内容完善,30名(93.8%)认为该表使护理工作更加程序化,26名(81.2%)认为该表可促使护士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30名(93.8%)愿意在轮训期间使用该表,20名(62.5%)认为该项目表可推广应用;并认为该表能不同程度地帮助其落实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均表示在应用该项目表交接3~5例开胸术后患者后有信心单独执行护理交接.结论 基于照护群集管理理念设计的开胸术后患者交接项目表有利于提高交接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轮训护士对该表认可程度高,可提高培训质量.

    作者:王君慧;童敏;董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一致感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情况,分析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应用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130例肿瘤PICC带管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13.08±11.63,54.62%患者处于高水平.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一致感、理解力、处理或管理能力、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水平较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一致感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为改善和提高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其心理一致感的培养,并给予其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

    作者:张明;高伟;孙媛媛;李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缝线磁压榨胆肠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13例磁性压迫吻合技术应用于胆肠吻合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对13例胆肠吻合应用磁性压迫技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回访的全程手术护理.结果 13例手术患者手术顺利,胆肠吻合时间5~10(7.53±1.50) min,磁环脱落时间16~36(26.23±6.18)d,住院时间10~37(20.23±8.70)d.术后除1例患者因腹腔出血再次手术外,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感染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访视有利于无缝线胆肠磁压榨吻合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琳娟;郭秀英;韦延强;梅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助产士门诊的系统管理对初产妇围生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助产士门诊系统管理对初产妇会阴损伤、心理健康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规律产检、妊娠≤20周的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对照组(521例)和观察组(289例).对照组在妊娠各期接受规律产检、营养和体质量管理,定期参加产前教育课程,入院待产、分娩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以上常规处理外,由助产士对其进行孕期保健知识评估与指导,心理健康状态评估与系统管理,分娩计划制定,妊娠晚期会阴按摩、分阶段促进自然分娩策略和母乳喂养指导,以及产后42 d的追踪随防.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和会阴伤口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乳胀率和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助产士门诊的系统管理有利于提高初产妇围生期身心健康水平,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周立平;潘继红;邹文霞;谭霭谊;姚瑛;冯燕勤;吕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品管圈活动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

    目的 评价品管圈活动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组织,选定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为活动主题,对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输液患者等候时间长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输液患者等候时间由16.10 min缩短至7.00 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医院门诊输液护理工作满意率(94.28%)显著高于实施前(78.57%,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缩短患者门诊输液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楼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浓度地塞米松溶液浸管预防早产儿PICC所致静脉炎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预防早产儿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并研究其合理剂量.方法 将180例需行PICC置管术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均依据标准操作规范置入PICC,置管前分别采用0.08mg/mL(观察1组)、0.04 mg/mL(观察2组)地塞米松稀释液30 mL及生理盐水30 mL(对照组)浸泡PICC,浸泡时间均为5 min.比较三组患儿置管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其他并发症等.结果 三组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程度及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观察1组静脉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显著低于和迟于对照组(P<0.0125,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相比,虽静脉炎发生时间推迟(P<0.05),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后患儿静脉炎严重程度显著降低(P<0.01).三组患儿其他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产儿PICC置管前,使用0.08 mg/mL地塞米松溶液浸泡预处理导管,能减轻PICC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且能延缓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罗春绸;谢丽琴;郑素珠;林玮玮;林秀梅;余小琴;陈少环;陈素贞;许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简易床头牵引康复架的研制与应用

    康复锻炼是骨科疾病康复治疗中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牵引床大多数是集中在骨科,且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售价高,使用受限,所以骨科以外的科室都不备牵引床[1].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骨科患者并发其他疾病,如严重的心、脑、肾疾病等,就有可能转入其他专科治疗,部分长期卧床患者也需要上肢功能锻炼,此时,使用骨科牵引床康复锻炼就成了一大难题.鉴此,我科研制了一种实用新型的牵引康复架,使其他科室的病床只需花少量的成本即可使病床具备牵引、康复锻炼等功能,介绍如下.

    作者:蒋建萍;汪泰琴;李玉华;王芬;吴佳裔;沈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Ⅲ型心死亡器官捐献供体的维护

    目的 探讨器官获取手术前中国Ⅲ型心死亡供体器官功能的维护措施.方法 对57例中国Ⅲ型心死亡供体器官获取前的维护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总结对肝、肾功能的保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措施和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的使用.结果 57例均捐献成功,共捐出肾脏、肝脏142个.其中我院实施肝移植12例,手术全部成功,2例术后发生胆道狭窄,1例肝癌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1例发生胆瘘.肾移植107例,发生急性移植肾小管坏死30例,经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后29例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死亡;急性排斥反应24例,经治疗后均逆转.结论 器官捐献供体功能的维护对移植后移植物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需尽早介入护理干预,使器官损害程度降至低,提高其利用率及移植效果.

    作者:李壮江;苏庆东;孙煦勇;聂峰;董建辉;陈宝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托管医院的护理管理模式探析

    目的 探讨托管医院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依托本部的护理管理理念,坚持“一体化管理”原则,从护理管理人员结构的调整、管理模式、方法的变更等方面积极创新,将护理管理扁平化.结果 运营9个月,总体运营收入及护理质量、患者满意率提高.结论 对托管医院的“一体化管理”有效保障了护理质量与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强化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作者:廖燕;李欢;宁宁;谷波;胡雪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直接护理工时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工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4个病区,进行为期28 d的直接护理工时测定.共发放调查表5 120份,其中有效回收4 988份,有效回收率为97.42%.结果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术前、普通外科术前患者直接护理工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护理等级、ADL等级、病情严重程度,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普通外科术后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工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ADL等级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患者的手术类型未被纳入回归方程,不是直接护理工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护理等级、ADL等级、病情严重程度是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工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作为患者分类的指标,进而预测护理人力的需求.

    作者:梁新蕊;张玲娟;陆健;陆小英;曹洁;韩文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