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造口治疗师在肠造口护理工作中价值体现的质性研究

禹小娟;夏海鸥

关键词:造口治疗师, 造口, 造口护理, 工作价值, 质性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造口治疗师在肠造口护理工作中的价值体现.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上海市7名造口治疗师进行深入访谈,并用归纳式代码和编码的方法对文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造口治疗师在肠造口护理工作中的价值体现提炼为4大主题,即临床效果方面的价值体现、功能效果方面的价值体现、医疗成本方面的价值体现、医生的认可.结论 造口治疗师的工作价值正逐步得到认可,造口治疗师的工作效果评价需要采用适用的和敏感的评价指标,应逐渐建立适用于造口治疗师专科护理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研究进展

    阐述人工耳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儿童中的应用现状,重点综述了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听力测试、行为测听、耳部专科检查等,术后需注意卧位护理、病情观察,做好耳蜗仪的调试和保养,加强言语功能训练,以期为我国人工耳蜗的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作者:刘霞;赵慧莉;宋诗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职业活动导向模式在本科护生实习前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职业活动导向模式在本科护生实习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8~2009级本科护生73人(实验组)实习前采用职业活动导向模式进行培训,即安排护生在附属医院进行为期3周的浸泡式培训,并与采用传统实习前校内操作技能强化培训的66名2006~2007级本科护生(对照组)进行培训效果的比较.结果 两组本科护生的培训后操作考核成绩、反思日记和实习1个月后的操行评定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职业活动导向模式应用于实习前培训,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缩短临床适应期,为后期的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严婧;舒细记;张均克;张红;肖圣桃;罗媛媛;杜玉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眼科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因素,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眼科住院患者220例,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分90.31±8.44;不同人口学资料患者总体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注射抽血技术、介绍相关知识、病房宽敞程度、病房干净程度、病房安静程度和环境总体印象对患者总体满意度有影响,总变异的解释率为81.3%.结论 眼科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较多,护理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妍;罗汉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救与重症监护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目的 构建急救与重症监护专业方向主干专业课程,为加强重症监护护士和急诊急救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了急救与重症监护专业方向主干专业课程,从学生与师资遴选、教材选择、考核方式及实习安排等方面介绍了课程的应用方法.结果 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共培养120名急救与重症监护专业方向毕业生;毕业生综合素质获得用人单位的肯定.结论 急救与重症监护专业方向主干专业课程,可作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培养急救与重症监护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作者:唐永云;郝玉玲;刘凤;刘成霞;徐仁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简易乳房按摩操预防剖宫产产妇乳房胀痛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简易乳房按摩操预防剖宫产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剖宫产产妇按住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协助早吸吮、按需哺乳,指导哺乳姿势.观察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基础上,由研究者于产后第1天开始指导产妇进行简易乳房按摩操,直至产妇出院,每次10~15 min,每天2次;出院后产妇自行在家完成.结果 观察组产后3d乳汁淤积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两组乳房胀痛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P<0.01.结论 简易乳房按摩操可有效减轻乳汁淤积程度及降低乳房胀痛.

    作者:康健;朱倩;廖素静;胡晨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癌性疼痛患者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4例癌性疼痛患者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术前做好心理辅导,完善各项检查和筛选试验等;术中做好穿刺护理及病情观察,保证鞘内镇痛系统的顺利植入;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加强切口护理,注重首次鞘内推注吗啡、按需单次鞘内注射吗啡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护理.结果24例患者鞘内镇痛系统均顺利植入,术中16例出现蛛网膜下腔麻醉并发症,经静脉推注阿托品和麻黄碱缓解.患者住院8~34 d,平均20.8d.住院期间疼痛评分持续<4分.结论 严谨有序的护理是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有力保障.

    作者:陈龙梅;王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引流导管区分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外科手术尤其是腹外科手术患者,需要同时实施多种引流操作,患者体内常留置有多根引流导管.由于导管较多,导管易纠缠,造成术后护理过程中识别引流导管比较费时费力,影响护理工作效率,且易发生护理差错.因此,我科设计并制作一种区分引流导管的装置,介绍如下.

    作者:黄迎春;李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某医院护理专利产品临床应用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专利产品在临床的应用现状.方法 统计护理部科研档案中护理人员获得专利证书的复印件,并与科教科科研档案登记数据核对无误.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获得专利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2008~2012年护理人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8项,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专利转化率低,仅6项专利转化为产品应用于临床.获得专利主要是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结论 护理专利难以转化成产品存在主客观方面的因素,需扩大护理专利产品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提高护理专利产品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护理专利产品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吴小红;吴久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行动研究法在ICU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行动研究法在ICU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名职业性腰背痛ICU护士采用基于行动研究方法的计划、行动、观察、反省4个阶段,以自行设计的腰背部肌肉锻炼操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周、12周和24周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ODI评分为6.7±1.0,干预后3周、12周和24周分别为4.9±0.7、3.2±0.7、2.6±0.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VAS评分为4.1±0.8,干预后3周、12周和24周分别为3.7±0.6、2.9±0.5、2.1±0.7,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行动研究方法指导下对ICU护士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可提高其功能性,有效地减轻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适用于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干预实践.

    作者:田素斋;唐丽梅;宁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住院患者口服药无缝药学服务的实施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口服药无缝药学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484例口服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244例)和观察组(2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发放流程;观察组实施无缝药学服务,包括组建药学服务团队,创建口服药专栏,采用自动包药机分包药品,加强健康教育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率、药物相关知识掌握率、遵医服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无缝药学服务在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流程的应用,可有效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率及服药依从性.

    作者:袁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芦荟胶外涂预防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相关性皮肤反应

    目的 探讨芦荟胶外涂预防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相关性皮肤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59例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涂芦荟胶预防皮肤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皮损程度、指甲/甲周改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首发皮损时间为(18.60±5.06)d,对照组为(12.20±4.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皮损病程为(9.10±3.21)周,对照组为(12.45±4.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靶向治疗同步外涂芦荟胶能够减少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相关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减轻皮损及指甲/甲周改变程度,缩短皮肤反应的病程.

    作者:柯熹;骆惠玉;何晓华;刘爱琴;周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仿真模拟人在护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仿真模拟是护理专业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教学方法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仿真模拟人体模型的仿真度越来越高,并逐渐发展为低仿真、中仿真和高仿真3个级别.此文对仿真模拟的产生与发展、仿真模拟人的种类、仿真模拟人在护理专业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仿真模拟人的成本效益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专业心肺复苏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林晓鸿;刘红霞;张文馨;彭晓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文版护护合作量表信效度检验

    目的 评价中文版护护合作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护护合作量表(Nurse-Nurse Collaboration Scale,NNCS)进行翻译、回译及本土化调适,形成中文版护护合作量表,对340名ICU护士进行测评,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护护合作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28,分半信度为0.953,重测信度为0.830,总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875,经KMO和Bartlett检验,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3.77%.结论 中文版护护合作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评价我国ICU护士间的合作水平.

    作者:贾晓彤;杨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术后疼痛患儿镇痛药物使用研究现状

    综述了儿童疼痛的生理、特点及疼痛对术后患儿的影响,分析了术后疼痛患儿镇痛药物使用状况,提出护理人员应及时更新镇痛药物知识,不断探索疼痛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疼痛用药效果,减轻患儿术后痛苦,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董秀丽;覃倩;李燕华;王楠;李长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孤立肾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脓毒血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孤立肾肾结石患者行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脓毒血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行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0.5~2.0 h出现脓毒血症症状,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感染控制,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结果 5例术后2~3 d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术后10 d治愈出院.结论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碎石术后并发脓毒血症患者症状的控制,对提高碎石术成功率及保障患者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红玲;余娅兰;刘雅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粪菌移植的护理

    对1例溃疡性结肠炎致严重腹泻、菌群失调患者行粪菌移植治疗,移植过程中出现鼻肠管导致的会厌部感染,经对症处理好转.提出做好供体选择、受体肠道准备,供体粪便标本采集、粪悬浮液制备及输注护理等,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马嫦娥;彭南海;孙庆玲;陈月英;虞文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穿刺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穿刺患者出血的原因,旨在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转归.方法 对6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穿刺出血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纱布压迫止血、抗感染、抗休克、留置导尿行膀胱冲洗,开腹手术治疗、心理护理等.结果 经对症处理后,出血停止.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2~10 d.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穿刺后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出血原因加强护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吕永利;万盈璐;彭轩峦;丁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造口治疗师在肠造口护理工作中价值体现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造口治疗师在肠造口护理工作中的价值体现.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上海市7名造口治疗师进行深入访谈,并用归纳式代码和编码的方法对文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造口治疗师在肠造口护理工作中的价值体现提炼为4大主题,即临床效果方面的价值体现、功能效果方面的价值体现、医疗成本方面的价值体现、医生的认可.结论 造口治疗师的工作价值正逐步得到认可,造口治疗师的工作效果评价需要采用适用的和敏感的评价指标,应逐渐建立适用于造口治疗师专科护理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禹小娟;夏海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家属陪伴对侵入性护理操作成功及患者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属陪伴对侵入性护理操作成功及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420例行侵入性护理操作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单独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观察组允许其选择1名家属留在身边陪伴,参与侵入性护理操作的全过程,观察两组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及痛苦程度和一次操作成功率.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及痛苦程度和一次操作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有家属陪伴,可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提高一次操作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芳;杨欣萍;李春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推进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接受情况调查问卷,现场对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1 06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总得分为18~90(74.60±10.55)分;不同年龄、科室、职务、职称、工作年限、每天分管患者例数的护理人员接受程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同时,应提升其细节,做到移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椐护理人员的不同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

    作者:王琰荔;周萍;杜伟丽;贲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