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循环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应用

邹天韵;曹洁;孔蓓瑾;张洪燕

关键词:血液科, 输血, PDCA循环管理, 护理安全,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血液科建立输血质量管理专项小组,遵循PDCA循环管理的计划(调研现状、分析原因)、实施(输血前、中、后的安全管理,输血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检查(输血过程是否记录、输血单上签名是否清晰、输血病历书写是否规范等)、处理(根据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的步骤加强输血安全管理.结果 PDCA管理后,输血不规范率由管理前的2.62%降低至0.12% (P<0.01).结论 采用PDCA循环进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有利于规范输血流程,杜绝输血缺陷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神经-肌腱滑行练习的效果

    目的 探讨神经-肌腱滑行练习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仅给予健康教育和常规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腱滑行练习.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使用中文版Boston腕管量表、肌电图仪、SF 36生活质量量表测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个月后,两组Boston腕管量表症状严重程度得分存在显著的干预、时间和交互效应(P<0.05,P<0.01);两组右手功能状况得分存在显著的干预、时间和交互效应(P<0.05,P<0.01);干预组3个月时远端动作电位潜伏期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干预时间的延长有显著提高(均P<0.0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肌腱滑行练习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症状及手功能.

    作者:雷玮;钱晓路;孙晓春;李文婕;虞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输液接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一次性输液接头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感染风险,寻求防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ICU 4个时间段56例住院患者的抗生素、输液接头使用及输注营养液体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留置时间≥24 h的所有使用中的输液接头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 ICU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75.00%,静脉高营养使用率达到67.85%.检测一次性输液接头59套,其中6套检出致病菌,阳性检出率10.17%.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真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结论 一次性输液接头存在严重的感染风险,应综合循证医学证据督导临床加强深静脉留置管路的更换及充分冲管,特别是输注血液、血浆等营养液体后管路的冲洗、更换,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

    作者:王红梅;刘媛媛;王婉秋;刘芳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 开发、实施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框架拟定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将其应用于2012~2013级44名护理硕士研究生(干预组)的临床教学,与2010~2011级接受常规临床实习培训的85名硕士研究生(对照组)进行对比.应用中文版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中文版NPGA)、中文版护理问题对应行动自我评价量表(中文版OPSN)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组在中文版NPGA和中文版OPSN 2个量表中除共情及共同参与、团队角色2个维度外,其他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实习手册案例记录书写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对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认可率达86.4%~100%.结论 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有助于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水平,是其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和途径.

    作者:杨洋;康凤英;童宇平;刘璐;孟俊萍;王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研究进展

    就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相关概念、各指标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我国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有必要弥合不足、抓住契机,以专科护理为突破口,以综合护理为发展方向,致力于构建出科学、灵敏、实用、统一的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作者:崔金锐;陈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患者的护理

    对6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行常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巩膜修补、眼内注药等治疗,治疗后患者眼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眼压控制良好,佳矫正视力为0.5,差矫正视力为0.05.提出及时果断采取玻璃体切除是治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根本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有效的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马剑晴;周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及护理现状

    婴幼儿先心痛心内直视术后中心静脉穿刺和导管置入,护理技术要求高,同时存在各种风险,如损伤、感染等,处理不当会增加患儿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综述导管的置入、固定和维护、测压和用药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控等,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茅爱芳;王宏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泡沫敷料预防高危风险患者压疮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使用泡沫敷料联合常规护理预防高危风险患者压疮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12月关于泡沫敷料用于预防高危风险患者压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类实验研究,文献的筛选与资料提取均由2名评价员独立进行,分歧通过协商或第三方解决.纳入文献的质量依据Jadad量表评价,提取资料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1 611例患者.所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存在压疮高危风险患者预防性使用泡沫敷料联合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RR=0.22,95%CI=0.10~0.49,P<0.05),但研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可能与预防部位、研究人群、泡沫敷料的来源不同有关.结论 预防性使用泡沫敷料联合常规护理能更有效减少高危风险患者压疮的发生,但是由于纳入7篇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泡沫敷料的有效性、具体的使用方法和经济效益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的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黄蕾;刘立宝;胡爱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实施延伸康复训练对四肢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骨科病房对四肢骨折康复期患者实施康复延伸训练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5月的50例四肢骨折康复期患者(对照组)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实施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理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剩余时间由家属督促患者自主练习.2013年1~5月的50例(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在病房接受康复延伸训练.实施1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骨科康复病房对四肢骨折患者开展康复延伸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全面恢复.

    作者:李卉梅;刘小芳;李秀云;刘四文;伍翰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晚娩肩助产预防新生儿产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晚娩肩助产对足月单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产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比较1 120例实施晚娩肩助产(观察组)与973例未采用晚娩肩方法助产(对照组)产妇的分娩结果,分析两组新生儿体质量、窒息、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体质量、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晚娩肩助产有利于降低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作者:李媛;谭婵娟;刘湘兰;金屏;秦灵芝;颜蓉;邱华艳;王玉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运用程序化管理提升全麻状态下患者输血安全

    目的 探讨程序化管理对全麻状态下患者输血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 将程序化管理前的906例全麻状态下输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管理.将程序化管理后的1 032例全麻状态下输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程序化管理,即针对全麻状态下患者的特殊性,分解细化输血技术操作内容,逐项编入程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督促输血程序的执行落实.结果 对照组输血缺陷发生率3.53%,观察组为0.78%,血液浪费率对照组为0.99%,观察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全麻状态下患者输血实施程序化管理,可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冯祖莲;陈显琴;林保留;梁荣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暴发性紫癜患者大面积皮肤坏死创面的护理

    对1例暴发性紫癜患者的全身大面积皮肤坏死创面子多次切削痂植皮手术,后期小腿中下段并发骨髓炎及右踝关节结构完全坏死,予右小腿截肢术.护理重点包括术前积极清除创面坏死组织,术后采取负压引流术及维持正确体位保护植皮区,密切观察创面外包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做好发热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等.患者创面闭合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左小腿保留克氏针固定,住院158 d,好转出院,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作者:陈丽映;潘丽沁;李玉宝;陈丽英;李海燕;叶洁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延续护理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院延续护理模式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及专科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包括成立延续服务小组、建立延续护理档案、制定定期回访制度等.于治疗结束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复发率及疾病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遵医行为、疾病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医院延续护理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防止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冬玲;林涛;吴超英;李玉贤;乔鹭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等专科学校护生人文技能培养的实践

    目的 培养高专护生的护理人文技能.方法 对2009、2010级高专护生进行人文技能综合培养,包括确立护理人文技能培养目标,构建人文技能培养的核心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法,将护理人文技能培养与专科护理技能紧密融合,营造护理人文的软性教育氛围等.结果 94.52%的护生认为护理人文技能的培养很有必要,85.45%对人文技能培养方法满意;用人单位反馈护生人文综合素质较前提高.结论 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护生的人文技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

    作者:黄文杰;刘燕南;岳琳;李定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延续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2例重度烧伤临床愈合患者于出院前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发放烧伤患者康复手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安排专职护士家庭访视、电话回访等.实施6个月后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EORTC QLQ C3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重度烧伤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琪敏;贺小华;姜广荣;金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骨科患者的综合管理模式

    介绍奥胡斯大学医院骨科病区的患者就诊流程、人性化服务、围手术期护理、康复指导、人性化服务等综合管理模式,对我国当前深化护理改革、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刘延锦;王彦艳;董小方;王金鑫;吕培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疆地区静脉治疗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静脉治疗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对策,为规范静脉治疗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统一编制的问卷,对新疆地区17所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所(52.94%)医院设立静脉输液管理委员会,5所(29.41%)设立PICC门诊,3所(1 7.65%)设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PIVAS);所调查医院均进行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的培训.被调查科室静脉治疗工具的选择均首选头皮钢针,其次为静脉留置针和PICC.结论 新疆地区静脉治疗专业化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积极制定出相应对策,推动新疆地区静脉治疗专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作者:唐英;王笑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实习护生压力源问卷的编制及结构分析

    目的 编制具有良好信效度且适合中国实习护生的压力源调查问卷.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编制实习护生压力源初始问卷,并对5个省市7所大学的991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测量问卷的信度、效度.结果 实习护生压力源问卷为9个维度34个条目,9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5.68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其拟合指数NNFI、CFI、IFI和GFI均大于0.80.问卷的总体信度系数为0.820,重测信度为0.823;内容效度为0.961.结论 实习护生压力源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中国护生压力源的测量.

    作者:张桂霞;高姗;黄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术后患者垫枕平卧位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患者术后垫枕平卧的可行性.方法 将810例行微创腰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去枕平卧位6~8 h,观察组术后采取垫枕平卧位8h.结果 两组术后头痛、头晕发生率及血压、脉搏、呼吸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创腰麻术后患者若无特殊医嘱或麻醉师交班时有明确要求,可予垫枕平卧体位,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谭蕾;陈艳芳;葛梅秀;方艳君;张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对新生儿短肠综合征患儿肠内营养开始的时间与指标、喂养方式、营养成分、喂养进程及护理要点进行综述,提出医务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结合肠内营养耐受能力的指标及瓜氨酸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让患儿尽早进行持续肠内营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向患儿提供母乳,无法获得母乳的患儿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并合理添加纤维、脂类补充剂,以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无菌、适宜的温度,正确使用药物;同时倡导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时间、不同营养成分、不同方式与途径的肠内营养对患儿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为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作者:施姝澎;张玉侠;陈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中俯卧折刀位的安置

    目的 探讨俯卧折刀位在低位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柱状APR术)应用的优越性,介绍手术巡回护士在安置俯卧折刀位时的方法和技术.方法 对1 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柱状APR术游离直肠系膜,向下游离到肛提肌的起点处停止,行乙状结肠单口造口术,关闭腹部切口.巡回护士协助术者翻转患者置于俯卧折刀位,实施扩大的会阴部切除.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因手术体位导致皮肤受损或压疮,术后1~3 d恢复胃肠功能,住院8~10 d,会阴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 柱状APR术采用俯卧折刀位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相关并发症.

    作者:郭攀;朱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