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饮食路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胡钢琴

关键词:神经外科, 手术, 临床路径, 饮食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饮食路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制定的临床护理饮食路径表进行宣教,指导患者术前术后饮食.结果 两组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对饮食指导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临床护理饮食路径能帮助患者正确选择术前术后饮食,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氧气鼻导管在鼻胆管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氧气鼻导管在鼻胆管引流术(ENBD)鼻胆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42例ER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固定,观察组采用氧气鼻导管Y型双螺旋固定法.结果 两组均无一例发生脱管;两组鼻黏膜出血发生率、患者舒适度、皮肤美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氧气鼻导管在鼻胆管中的应用,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舒适度.

    作者:翟咪咪;张毓萍;鱼晓清;赵书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80后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80后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离职意向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职业倦怠量表及离职意向量表对北京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的158名80后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离职意向进行调查.结果 80后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严重,情感衰竭、消极怠慢、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中情感衰竭得分高,离职意向较强;情感衰竭与离职意向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80后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离职意向情况严重,护理管理者应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降低80后的职业倦怠感,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张兵;张磊;张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

    目的 探讨《外科护理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情境教学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0级三年制护理专科2个班共105人为实验组,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确立5个教学情境,教师以实际临床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围术期患者的入院评估-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健康教育4个环节开展情境教学.2010级三年制护理专科2个班107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结果 两组《外科护理学》理论及实验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89.52%以上护生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的设计表示认可.结论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融护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能创造探究式学习的气氛,有利于护生更全面地掌握外科护理理论和技能.

    作者:丛小玲;杨艺;许苏飞;李路寰;沈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饮食路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饮食路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制定的临床护理饮食路径表进行宣教,指导患者术前术后饮食.结果 两组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对饮食指导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临床护理饮食路径能帮助患者正确选择术前术后饮食,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胡钢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肠造瘘术后患儿造口及肛门同时扩肛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肠造瘘术后造口及肛门同时扩肛的效果,促进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减少Ⅱ期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方法 将72例肠造瘘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行Ⅱ期巨结肠根治术前,采用自行研制的有机玻璃扩肛器行造瘘口扩肛保守治疗,每日1次,每次15 min,持续3个月.观察组行造瘘口扩肛的同时行肛门扩肛每日1次,每次30 min.结果 观察组患儿肛管蠕动频率、节律及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儿肛管蠕动频率较慢,且幅度低浅,节律性较差.行Ⅱ期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均恢复良好,观察者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肠造口术后患儿行肠造口及肛门同时扩肛治疗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功能恢复,使关瘘后上下肠段蠕动功能增强,有效防止术后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作者:游倩;郭先娥;严辉;高利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适合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用专家排序法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权重分析.结果 专家问卷的回收率为96.67%,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67,指标的变异系数<0.25,协调系数为0.135~0.310、P<0.01,专业人文素养的权重高于临床护理能力.形成了2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评价,亦可作为学生实习工作的标准.

    作者:陈焕芬;尚少梅;郝树臣;费鸿;张翠华;闫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术后镇痛和抗栓治疗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 探讨术后接受硬膜外腔镇痛和低分子肝素防栓疗法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 根据美国区域麻醉和镇痛学会2010年指南,通过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存在问题、建立特定护理安全规程、开展护士培训与考核及加强学科间交流5个环节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硬膜外腔镇痛拔管时点的规范性和拔管后低分子肝素注射时点的规范性及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根据循证指南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规范护理实践,提高护士的知识及能力,促进护理安全.

    作者:童莺歌;刘敏君;李云霞;胡佳瑛;朱红芳;田素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电监护线路保护套的制作与应用

    心电监护仪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尤其在ICU的使用更为普及和频繁.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反复摩擦,心电监护的线路容易产生脱掉外皮的情况,线路脱皮后电缆线裸露在外,极易发生电缆线折断或者损坏.鉴此,笔者利用工作中的一次性输液器及一次性输氧管自制线路保护套,经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夏道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问题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护生心肺复苏(CPR)操作水平的教学方法.方法 将10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问题教学法,带教组长根据每位护生操作情况填写问题评估表,护生按照各自评估表反复训练,直至达标.结果 观察组护生心肺复苏考核成绩、心肺复苏操作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问题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心肺复苏操作能力,达到高质量心肺复苏标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吴晓燕;谭维;彭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硕士生医院就业优劣势双方认知比较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管理者与在校护理硕士生对护理专业硕士生(护理硕士生)在医院就业优劣势认知状况及差异.方法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26名三甲医院护理管理者、53名在校护理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就业优势4个问题的轮廓分析:平行检验、重合检验均P>0.05;水平轮廓检验,P<0.01;对就业劣势5个问题的轮廓分析:平行检验P>0.05,重合检验P<0.01.结论 对护理硕士生就业优势认知上,护理硕士生和护理管理者没有差别,但在就业劣势上认知有差别.护理院校应注重硕士生的临床实践培养,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给护理硕士生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

    作者:张平;戴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床旁交接班流程优化

    目的 探讨床旁交接流程优化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分析原有床旁交接班流程存在的不足,对交接班前准备、交接内容、形式、质量督察等进行流程优化,并以自行设计的交接班流程现状调查表及交接质量督察进行评价.结果 3个月后,患者对护士床旁交接班的总体评价显著优于流程优化前(P<0.05),床旁交接班质量提高.结论 床旁交接班流程优化增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交接班质量.

    作者:朱蓓;徐剑鸥;眭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士长工作价值观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护士长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选择合理的护士长工作激励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价值观量表对252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任职年限的护士长工作价值观除情感型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认知型维度不同医院级别、任职年限、学历及职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情感型维度不同工作年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质型维度除职称外,另4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长工作价值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医院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的引导和激励,提高护士长的专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宪宁;林洁;龚海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专科化培训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改进低年资护士培训方法,以提高其整体素质,适应日趋专科化的需要.方法 对538名低年资护士实施分阶段、分专科培训,对护士参加培训情况和考核情况进行登记和管理.结果 经过5年的实践,改进后低年资护士培训合格率、新职工转正率和综合评价成绩均逐年提高.结论 改进后的低年资护士培训方法更加符合专科化的需要,巩固基础护理的同时,突出专科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作者:方汉萍;田薇;刘洪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的配合与监护

    目的 探讨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护理配合与监护要点.方法 对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持续严密地进行心电和血压的监测,重点监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及时为医师提供启动和中止ECMO的时机;配合医师进行ECMO的置管与运转以及各参数的监测与维护;做好拟献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等.结果 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在脑死亡后等待心脏停跳的过程中全部应用ECMO,ECMO支持时间51~380min.成功获取肝脏24个、肾脏34个、心脏2个、角膜46个,器官热缺血时间全部为0.24个供肝全部有效地用于24位肝移植患者,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痊愈出院.结论 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ECMO,对捐献者的严密监测、ECMO系统的维护以及对拟捐献器官功能的保护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石英;何洹;易建华;展淑敏;霍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症监护高级专科护士临床角色发展的行动研究

    目的 发展我国重症监护高级专科护士临床角色.方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指导研究,4名研究者与12名实践者组建行动小组,遵循提出问题、计划、行动和评价4个阶段展开研究,行动小组成员通过小组座谈收集资料,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在提出问题阶段明确高级专科护士角色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计划阶段做准备.结果 国内发展重症监护高级专科护士以临床护理专家更合适,工作模式以高级专科护士统筹督导的责任小组模式为佳,新角色可能遭遇与科室管理者角色冲突、能力发挥受限、能力与头衔不相符、同事不理解等困难,希望得到宣传、充足的人力以及继续教育的机会等资源,新角色的岗位内容涉及关注危重患者、督导护士和发动改革3方面.结论 行动研究方法可应用于重症监护高级专科护士角色发展中的研究,有利于护理研究在临床实践中的开展.

    作者:张琦;夏海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气管套管配型与清洗灭菌方法的改进

    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借助气管套管以维护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1].通常情况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将气管套管的外套管和内套管插入患者气管内,8h后取下内套管,刷洗干净后煮沸30 min,冷却后套入外套管内,存在一定的弊端.2007年1月,我院将气管套管配型加以改进,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何敏;胡碧霞;袁玉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龄患者肾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肾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9例高龄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制定完善的围术期护理管理流程和措施,包括心理评估,肾功能预测手术风险性,术后及时监测病情,加强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 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围术期死亡,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 个体化和预防性的整体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宋甜甜;叶国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国内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状况研究进展

    对国内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状况的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重点探讨护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状况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的状况研究,以期为其进行科学有效地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高秀娟;毕越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68例肝癌患者采取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监护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切除肿瘤,手术顺利,无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6%,1例术后出血及1例胆漏的患者再次开腹手术,其余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住院15.6d.结论 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细致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善艳;吕万丽;马勇;孙振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无菌假体内包装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自我防护

    髋关节置换术中人工扩髓时造成的血液飞溅无法避免,而个人保护措施大多仅是使用护目镜,当血液飞溅时,术者的护目镜、口罩、面部等均有可能被飞溅的血液污染,同时血液飞溅至操作台、无影灯、麻醉机等设备上,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有时医生会用纱布覆盖,但因手术野被遮挡,影响了对扩髓情况的观察.我院手术室利用无菌假体内包装解决了这一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俞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