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镇痛和抗栓治疗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童莺歌;刘敏君;李云霞;胡佳瑛;朱红芳;田素明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 防栓疗法, 硬膜外腔血肿, 护理安全, 安全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接受硬膜外腔镇痛和低分子肝素防栓疗法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 根据美国区域麻醉和镇痛学会2010年指南,通过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存在问题、建立特定护理安全规程、开展护士培训与考核及加强学科间交流5个环节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硬膜外腔镇痛拔管时点的规范性和拔管后低分子肝素注射时点的规范性及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根据循证指南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规范护理实践,提高护士的知识及能力,促进护理安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手术中改良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关节镜手术中对关节腔持续有效灌注,始终维持关节腔内一定的液体灌注压,是关节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以往的关节镜手术常直接在防水台套的排水下方放置接水器具,大量的液体灌注很容易引起灌注液外溢,造成术区及术间地面的污染.从2009年始,我院对开展的关节镜手术使用改良负压吸引装置收集术中外流的灌注液,取得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玉美;王丽波;齐红霞;杨福珍;崔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基层医疗机构提前配制皮试用药细节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 分析基层医疗机构提前配制皮试液及用药环节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对提前配制皮试用药细节管理的依从性.方法 随访6所基层医疗机构配制皮试及用药细节管理的状况,发放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对皮试用药细节管理认知情况调查表,对执行皮试用药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85.25%的护理人员认为可提前配制皮试液、82.35%的患者采用的是提前配制皮试液,低温保存、复温使用、瓶装保存等认知程度与落实情况不成正比.结论 多数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落实皮试用药中细节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应高度重视并建立临床皮试用药细节管理制度,以消除基层医疗机构皮试用药环节中的危险因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汤建荣;徐明霞;张莉;张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龄患者肾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肾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9例高龄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制定完善的围术期护理管理流程和措施,包括心理评估,肾功能预测手术风险性,术后及时监测病情,加强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 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围术期死亡,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 个体化和预防性的整体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宋甜甜;叶国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凝血功能监测预防腹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对接受大手术的创伤患者121例,在手术后2h内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筛查出高危患者108例,中危患者13例.患者均采取主动和被动物理干预措施,由专人负责监督完成,高危组患者使用下肢压力梯度治疗仪,中危组患者穿弹力袜,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物理运动治疗量,包括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双下肢足泵运动,床上活动使用卧床患者功能锻炼器进行活动,同时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结果 高危组干预前后患者72 h、1周、2周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M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危组患者在干预后2周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2 h、1周、2周后高凝患者显著减少(均P<0.05);10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26%.结论 采用检测血栓弹力图对腹部创伤术后患者筛查具有积极指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和药物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和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彭南海;叶向红;陈月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适合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用专家排序法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权重分析.结果 专家问卷的回收率为96.67%,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67,指标的变异系数<0.25,协调系数为0.135~0.310、P<0.01,专业人文素养的权重高于临床护理能力.形成了2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评价,亦可作为学生实习工作的标准.

    作者:陈焕芬;尚少梅;郝树臣;费鸿;张翠华;闫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氧气鼻导管在鼻胆管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氧气鼻导管在鼻胆管引流术(ENBD)鼻胆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42例ER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固定,观察组采用氧气鼻导管Y型双螺旋固定法.结果 两组均无一例发生脱管;两组鼻黏膜出血发生率、患者舒适度、皮肤美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氧气鼻导管在鼻胆管中的应用,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舒适度.

    作者:翟咪咪;张毓萍;鱼晓清;赵书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直角梯形枕在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在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多数患者采用俯卧位,头偏向右侧,但此种姿势嘴角贴近操作台面,经常有胃内容物返流,有导致患者窒息的安全隐患.鉴此,我科设计了直角梯形枕用于ERCP术中,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彭翔;宋国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学习型组织文化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学习型组织文化进行护理管理,提高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从更新观念、层级管理、调研基层、加强培训、激励机制等5个方面构建学习型组织文化,并应用于本院护理管理中.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00名护士,应用自行设计的护士满意度问卷进行实施前后调查;实施前后抽取每名护士所负责患者3例,共1 800例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护士满意度总分及其在管理、工作负荷、与同事关系、个人成长与发展、工作被认可5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前后患者满意度在创优知晓、主动服务、基础护理、出院体验、护理管理、红灯呼叫、陪护等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构建学习型组织文化能提高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

    作者:龚丽娜;谢建飞;夏妙娟;胡铃;丁四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硕士生医院就业优劣势双方认知比较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管理者与在校护理硕士生对护理专业硕士生(护理硕士生)在医院就业优劣势认知状况及差异.方法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26名三甲医院护理管理者、53名在校护理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就业优势4个问题的轮廓分析:平行检验、重合检验均P>0.05;水平轮廓检验,P<0.01;对就业劣势5个问题的轮廓分析:平行检验P>0.05,重合检验P<0.01.结论 对护理硕士生就业优势认知上,护理硕士生和护理管理者没有差别,但在就业劣势上认知有差别.护理院校应注重硕士生的临床实践培养,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给护理硕士生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

    作者:张平;戴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无菌假体内包装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自我防护

    髋关节置换术中人工扩髓时造成的血液飞溅无法避免,而个人保护措施大多仅是使用护目镜,当血液飞溅时,术者的护目镜、口罩、面部等均有可能被飞溅的血液污染,同时血液飞溅至操作台、无影灯、麻醉机等设备上,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有时医生会用纱布覆盖,但因手术野被遮挡,影响了对扩髓情况的观察.我院手术室利用无菌假体内包装解决了这一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俞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段班结合整体护理模式排班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中更为科学的护理排班方法.方法 按时间次序,在科内护士工作排班中分别采用传统模式(对照组)和段班结合整体护理模式(改革组)排班,改革组增加段班(7:00~10:00,13:00~18:00),协助实施基础护理,并且固定白班和夜班,每月轮转1次.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段班结合整体护理模式排班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减轻了夜班护士的工作强度.

    作者:张丽萍;韩博;杨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基于移动通信短信业务的远程急诊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 构建远程急诊护理模式,大限度地争取抢救时机,减少并发症.方法 基于移动通信短信业务,在诊前通过手机短信远距离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自救和护理,为进一步救治创造有效条件.结果 此方法简单易行,对于许多突发病危患者的救护,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该模式的开展,使院前急救护理服务得到了有效延伸,切实解决了危、急、重症患者因路途遥远、医学知识贫瘠、现场救治环境受限等而延误佳抢救时机的问题,是急诊救治的有效手段.

    作者:胡小娟;刘虹燕;熊国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问题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护生心肺复苏(CPR)操作水平的教学方法.方法 将10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问题教学法,带教组长根据每位护生操作情况填写问题评估表,护生按照各自评估表反复训练,直至达标.结果 观察组护生心肺复苏考核成绩、心肺复苏操作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问题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心肺复苏操作能力,达到高质量心肺复苏标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吴晓燕;谭维;彭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制水囊在右半肝切除术野显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水囊在右半肝切除术野暴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右半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水囊组,各20例.传统组采用大纱布垫肝方法,水囊组采用自制水囊方法抬高右肝.结果 两组成本、手术配合护士清点纱布核对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自制水囊在右半肝切除术野暴露中具有应用方便、成本低、减少护士清点核对时间的优势.

    作者:徐海春;刘淑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程度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局部换药方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且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约为非糖尿病的40倍,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溃疡[1].预防和治疗足部溃疡可以明显地降低截肢率.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53例不同程度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在控制血糖、扩管、营养神经等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局部不同溃疡程度采取不同换药方法,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别艳枝;吴艳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太原市三甲医院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三甲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总体幸福感与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太原市2所三甲综合性医院193名临床护士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三甲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评分为(106.33±13.49)分,自我概念总分为(252.59±20.01)分,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概念是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的主要预测因素(P<0.01).结论 自我概念是影响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增强临床护士的自我概念而提高临床护士的主观幸福感,进而促进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培;王宝珠;杨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的配合与监护

    目的 探讨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护理配合与监护要点.方法 对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持续严密地进行心电和血压的监测,重点监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及时为医师提供启动和中止ECMO的时机;配合医师进行ECMO的置管与运转以及各参数的监测与维护;做好拟献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等.结果 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在脑死亡后等待心脏停跳的过程中全部应用ECMO,ECMO支持时间51~380min.成功获取肝脏24个、肾脏34个、心脏2个、角膜46个,器官热缺血时间全部为0.24个供肝全部有效地用于24位肝移植患者,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痊愈出院.结论 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ECMO,对捐献者的严密监测、ECMO系统的维护以及对拟捐献器官功能的保护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石英;何洹;易建华;展淑敏;霍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专科化培训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改进低年资护士培训方法,以提高其整体素质,适应日趋专科化的需要.方法 对538名低年资护士实施分阶段、分专科培训,对护士参加培训情况和考核情况进行登记和管理.结果 经过5年的实践,改进后低年资护士培训合格率、新职工转正率和综合评价成绩均逐年提高.结论 改进后的低年资护士培训方法更加符合专科化的需要,巩固基础护理的同时,突出专科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作者:方汉萍;田薇;刘洪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日间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日间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对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日间手术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路径的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照组)进行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对住院日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日间手术的临床路径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有利于缩短住院日和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姚瑶;孙秋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实习护生反馈评价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实习护生反馈评价体系评价病区实习护生带教与护理管理状况,找出相关工作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方法 自行设计病区临床护理工作及临床带教管理状态调查表,对23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带教问卷总分(52.65±3.77)分,出科操作考核与参与分管床位调查项得满分,护士长是否热心教学调查项得分低;临床护理工作现状问卷总分(64.22±1.48)分;满分项目包括晨晚间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到位、患者安全措施落实、护士的工作行为及态度不受护士长在班与否的影响、护士长每日“四查”、正常开展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与危重患者讨论、病区管理状态等;低得分项目是护工介入护士工作.结论 采用实习护生反馈评价体系能客观反映病区实习护生带教与护理管理状况,对改进和提高病区护理、教学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曹文学;王艳;王加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