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华;赖文娟;管玉梅
目的 探讨提高老年患者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手足外科病区5个病房设置为老年护理组,收治老年住院患者.成立老年护理组为老年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包括创建适合老年人的住院环境、规范入院流程、加强心理护理等.结果 老年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的普通责任组(P<0.05,P<0.01).结论 将老年患者集中安置并实施行之有效的专业化整体护理,能够使老年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爽;单欣刚;张晓杰;奚志宇;李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情景化培训对手术室保洁员进行培训的效果.方法 对12名新保洁员(情景组)采用集中强化情景式培训3d后,直接进入手术室独立工作,并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后上岗的9名保洁员(传统组)进行培训知识的考核比较.结果 情景组感染术后处理、高处除尘方法、抹布拖把的分区、一次性吸引瓶使用方法、手卫生5个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手术室新保洁员进行情景式培训可以使保洁工作更加规范,有利于手术室工作的开展.
作者:梅娜;曾令霞;高明芳;段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对农医定向培养生开设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300名农医定向培养生开展统一教学,课程结束时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71.3%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非常必要,82.7%的学生对教学总体安排非常满意,但94.0%的学生认为课时不足,同时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结论 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提升了学生社区实践能力,应该增加课时,加强教材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技能,以适应农村社区医疗需求.
作者:陈桂园;姜丽萍;季兰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球后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9例(1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球后注射治疗并实施系统护理.结果 2眼视力提高0.5,出血灶、渗出基本完全吸收;8眼视力提高0.3,出血灶、渗出有所吸收,微血管瘤数减少;5眼视力提高0.2,出血灶、渗出略有吸收,无新鲜出血;2眼视力和眼底无变化.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球后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和血糖血压的调节,术中严密执行无菌操作常规,术后预防并发症可保证疗效.
作者:刘玉芬;史晶;崔琴;谢瑞花;吴春艳;严向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SCI期刊《Oncology Nursing Forum》近5年刊文信息,探讨新肿瘤护理热点及研究前沿.方法 选择该刊2008~2012年共30期刊载的278篇科研论文作为调查资料,对其进行内容分析.结果 278篇科研论文中,描述性研究多(45.32%),其次为干预性研究(20.50%)和质性研究(20.14%);受关注度高的群体为乳腺癌患者(26.98%),其次为医护人员(11.51%)和患者照顾者(6.12%);临床实践研究占43.17%,其次为社区护理(21.22%);症状管理是关注度高的主题,占33.45%,其次为患者或健康人群的健康促进行为(28.78%).结论 《Oncology Nursing Forum》护理学术影响力强,近5年的护理热点及研究前沿值得借鉴,同时可指导我国肿瘤护理领域的研究.
作者:王丽英;李亚飞;张晓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为PICC置管后出现局部皮肤过敏患者确定基于循证的维护方案.方法 按PICO原则,针对患者临床表现提出问题,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PubMed、Medline、CBM、复旦大学循证护理合作中心、维普资讯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4篇临床指南、1篇系统评价和12篇RCT.参照指南及相关证据,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无菌敷料进行护理.结果 实施2周后,患者过敏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PICC置管后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皮肤过敏的发生.
作者:戈娜;庞启英;赵誉洁;刘华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需要长期禁食禁水抑制胰腺分泌,患者易出现口渴难耐,口唇干燥,因此患者要求频繁的温开水漱口来缓解这种不适感,然而随着漱口频率的增加反而加速了口腔内水分的蒸发,患者更加感觉口渴,形成恶性循环.此外,随着漱口次数的增加导致口腔内的唾液大量丢失,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多种酶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抗菌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同时也是人体必需的代谢活性剂,因此大量唾液的丢失会增加口腔感染的发生率,降低SAP患者的预后.我科自2011年5月开始采用温开水口腔喷雾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金中;宋湘玲;叶向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构建以证据为基础的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评估的临床实践指南并进行AGREE评价.方法 通过现况调查,制作PICC置管前评估的系统评价,对PICC置管前评估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文献内容分析,构建指南草案并通过德尔菲法对指南相关附件进行修订,使用AGREE评估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指南形成包含置管护士、环境与设备、患者评估、导管选择、穿刺技术与穿刺部位、知情同意6个方面共31项推荐意见.AGREE评价的标准化总分分别为98%、93%、95%、92%、89%、100%,6名PICC护理专家均给予“强烈推荐”评价.结论 该指南是基于我国临床现状、循证证据、患者意愿和偏好、专业人员判断的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可作为PICC置管前评估的依据.
作者:颜美琼;李全磊;陆箴琦;林岑;张晓菊;薛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腋窝手术后有效的加压包扎固定方式.方法 将118例腋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创面分别采用自粘性弹性绷带和自行设计的医用腋窝加压带加压包扎固定.结果 观察组术后包扎舒适度、皮下血肿或积液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使用自行设计的医用腋窝加压带加压包扎固定方式能均匀施压,患者舒适,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经动脉与静脉采血行血液稀释式自体血回输的效果.方法 将行血液稀释式自体血回输的择期手术患者189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97例)和观察组(92例).对照组行静脉采血,观察组经动脉采血,监测两组患者采血前后血压、心率、SpO2变化;比较两组采血时间、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结果 两组患者采血前、采血后15 min、3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经动脉采血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短采血时间,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
作者:谭玉兰;杨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CRAMS评分法用于院内转运急诊创伤患者的效果,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 对2011年收治的1 532例急诊创伤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转运,即接诊护士凭借个人经验判断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护送、由谁承担护送任务;对2012年收治的1 609例急诊创伤患者于转运前、到达病区后应用CRAMS评分法进行动态评价,根据转运前CRAMS得分确定护送转运人员资质,完善转运前准备.结果 应用CRAMS评分法转运急诊创伤患者后,护送人员资质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均P<0.01),患者转运过程中心脏骤停由3例降至零.结论 CRAMS评分法在急诊创伤患者转运中的动态评价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伤情识别能力与转运风险评估能力,能规范护送人员资质,促进转运前充分准备与告知,提高创伤患者转运安全性.
作者:吴燕群;杨晓晴;周建玉;孙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阐述痰标本采集前、采集过程中、采集后及其他各种因素对标本质量的影响,为护理人员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规避这些因素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
作者:吴云艳;刘远金;丘丽玉;谭美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护理职业岗位对护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护理职业岗位能力调查表对8所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被调查者对胜任护理职业岗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体要求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 护理人员认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重要的分别是护理专业知识、基础护理操作能力、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结论 学校应根据临床对护理人员的岗位需求培养满足岗位要求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作者:邓菲菲;杨柳清;左凤林;谭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外科护士关怀能力现状及其与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护士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和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15所三甲医院75个科室的455名护士和465例出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关怀能力总均分为(197.31±26.74)分,不同性别、职称、护龄的护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出院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总分为(45.34士8.85)分,不同科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关怀能力和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护士关怀能力各维度对整体护理满意度具有预测作用(均P<0.01).结论 外科护士关怀能力和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较高的关怀能力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艳琴;张平;徐晨;孔令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PICC的维护需每7天进行1次,目的是为了预防局部感染.患者在维护时一般采取平卧位或坐位.患者手臂掌侧面朝上,受力特点是上臂与躯干有5~10 cm落差,导致落空感,需要支撑,使得肘部上臂受力明显,时间久后患者易产生酸胀感.特别是坐位维护时,受力更为明显.笔者据上述肢体受力原则,自制了凹型泡沫垫,患者使用后,舒适度增加,使消毒范围更大更彻底.现介绍如下.
作者:白雪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介绍PICC置管中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进展,阐述了无痛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意义、PICC置管全程引起疼痛的相关因素,提出无痛护理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穿刺工具及方法、进针方法的改良、局麻技术的应用、心理干预等.
作者:秦毅;徐旭娟;朱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护士自我管理模式在静脉给药查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自我管理模式,即组建自我管理团队,制定给药查对标化流程,开展自我管理,包括开设自我管理课程、建立三级质控网、营造自我管理氛围、自律与互律、诚信与沟通等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护士静脉给药查对自我管理情况.结果 实施后护士自我管理及一般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在静脉给药查对中运用护士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静脉给药核对的执行力,激发护士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毅华;赖文娟;管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路径化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路径化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生活质量及疲乏、恶心呕吐、疼痛等方面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路径化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
作者:王文锐;王玉玲;卢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 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护理服务部,确立社区、县乡维护网络医院与其指定的PICC维护员,举办专题继续教育培训,建立PICC维护网络人员QQ群,对出院后留置PICC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级管理.结果 在实施网络维护过程中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穿刺点感染1例,堵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97.62%患者对网络维护点的服务态度、维护技术和收费感到满意.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PICC维护网络服务部共接受网络成员电话咨询250余次,服务部成员外出会诊34次.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的建立,解决了出院肿瘤患者带管的维护问题,减少了带管期间并发症,延长患者带管时间;同时,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进来,扩大了PICC技术影响力,达到了护患双赢的目的.
作者:罗红;任道琼;谭静;黄冰;杨晓燕;文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提高ICU护士心理资本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36名ICU护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与讲座、进行心理应激训练、构建支持系统并进行人性化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心理资本水平.结果 干预后护士心理资本水平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对ICU护士的心理资本进行干预有利于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更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贺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