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运动联合心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

刘希红;杭琤;张侃;丁琰俊

关键词: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 焦虑, 抑郁, 运动疗法,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按常规治疗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步行为主的运动疗法联合以谈话式、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连续12 d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均P<0.05);联合组术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联合运动疗法及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术后康复.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术后患者留置管道的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胃癌术后患者留置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改进管道的护理方法等.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留置管道中运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顾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腭裂手术患儿眼部保护方法的改进

    腭裂患儿手术要消毒整个面部,且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体位要求患儿仰卧位,头向后仰,肩下垫软枕使头部与肩部呈60°.这一体位,消毒棉球若过湿,消毒液容易流入眼睛,灼伤眼球;若过干则有消毒不彻底的风险.常规的眼部护理是给患儿眼部涂红霉素眼膏,再用无菌薄膜直接贴于眼部.但腭裂手术需用无菌巾包头部及眼部,只露出口腔.由于医生长时间在头部操作,容易对无菌巾的边缘产生压力,造成无菌巾边缘压伤患儿眼部及周围组织的风险.鉴此,我科采用无菌纱布联合3L一次性粘贴手术巾保护患儿眼部的方法,经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应用于80例患儿,无一例眼球灼伤及眼球、眼周组织压伤,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龚娟;范丽;肖婷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国内外术前访视研究进展

    论述了术前访视的内涵及意义,国外术前访视状况,国内术前访视现状及存在的缺陷;探讨将现代化的服务理念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为手术患者提供新型有效的访视手段,降低手术患者术前身心不适,优化手术室护理.

    作者:张建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输送调度信息系统在医疗输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开发输送调度信息系统,提高医疗输送质量和效率.方法 构建含基础数据、任务操作、人员操作及查询报表四大输送模块的输送调度信息系统,对输送人员及输送工作实施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结果 应用输送调度系统后输送调度效率、输送质量、成本支出以及护士长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 输送调度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有效提高医疗输送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容;肖冬梅;刘聪明;袁华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人大量静脉血标本采集止血带绑扎时间研究

    目的 减轻大量静脉血标本采集老年人不适感,提高采血工作效率.方法 将282例体检行大量(33 mL)静脉采血的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血,实验组缩短止血带绑扎时间即有效穿刺(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结果 实验组全程采血时间、局部疼痛程度及肢端发绀率显著短于和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缩短止血带绑扎时间,在保证血标本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改善老年体检者舒适度,提高采血工作效率.

    作者:金海燕;俞志红;叶莉;杨丽萍;王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首次眼药水应用及时率

    目的 提高首次眼药水及时使用率,规范眼药水执行流程.方法 对63例次光明圈活动前患者首次眼药水使用不及时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范应用眼药水流程,实施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光明圈活动后首次眼药水应用及时达标率106.1%、进步率56.0%,患者满意率从76.7%提升至96.7%;圈员认为本次光明圈活动规范有效,提升了团队精神、增长了专业知识等.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首次眼药水执行及时率,并具有可持续性.

    作者:刘小苏;张君芳;左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

    目的 从教育学角度分析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理解组成要素的含义,初步提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方法 自行设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框架,邀请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256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框架包括实践动机、专项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3个一级条目,实践兴趣、实践成就动机等11个二级条目.结论 实践能力是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架构其实践能力构成可为探索适合的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作者:李峰;韩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耳鼻喉科术前准备交班单的设制及应用

    耳鼻喉科手术具有种类多、方式多,术前准备工作繁琐等特点.为了避免术前准备交接中出现遗漏、重复状况,确保护理安全[1],我科将以往的口头术前准备交接改进为使用交班单交接,于2012年1月实施以来,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手术患者1 988例,其中男1 121例、女867例,年龄3~79岁,平均37.0岁.其中鼻部手术596例,耳部手术397例,咽部手术398例,喉部手术298例,颈部手术279例,其他手术20例.全麻1 098例,局麻890例.

    作者:刘芳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抢救.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医疗争议发生数及患者家属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构建及应用,可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救治时间,提高患者家属满意率.

    作者:陈敏;李小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研究进展

    鼻咽癌放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对鼻咽癌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包括生活质量的评估、预防改善、营养干预、心理护理以及对照顾者的护理等.提出综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邹敏;席淑新;曾长娟;吴沛霞;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PDCA循环用于产妇产后24h出血量观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后24 h阴道流血观察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将540例产妇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各270例.对照组按常规对产妇进行产后24 h出血情况的观察;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进行观察与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凭经验估计,测量方法不熟练,未及时观察,产妇不配合;护士不重视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无.结论 采用PDCA循环有利于提高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的准确性和护理人员对该项护理的重视度,有利于保障产妇安全.

    作者:单玲;孙境;周安荣;席时清;潘麒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血液科实施电子医嘱后护理风险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血液科实施电子医嘱后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电子医嘱应用水平.方法 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血液科9名医护人员进行访谈,分析其认为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结果 提炼出4个风险主题:医嘱执行有误、收费问题、护士法律意识缺乏及计算机故障引起的问题;5个应对主题: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护合作、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与信息中心人员沟通和与财务科人员沟通.结论 电子医嘱实施后的护理风险与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设备不足及系统自身缺陷等有关;应该端正工作态度,杜绝源头错误,升级系统,建立上报制度,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电子医嘱应用水平.

    作者:王莹;沈燕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地震伤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现场护理救治与转运

    目的 探讨地震伤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现场护理救治及安全转运方法,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借鉴.方法 对地震中被困16~55 h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5例患者,紧急实施现场抢救、伤情评估、正确搬运、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呼吸道通畅等,选择合适的时机及载体转运患者.结果 5例中4例现场抢救成功,安全送往医院,经综合治疗康复出院;1例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正确有效的现场护理救治及正确的转运,可有效提高地震中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吴晓燕;柴晓亮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护理专业与信息化建设

    在阐述信息化建设对护理专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护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护理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对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缺少科学、客观的评价,二是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护理信息标准体系.

    作者:张士靖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移动护士工作站用于健康教育状况及患者感受调查

    目的 了解移动护士工作站用于健康教育的情况及患者感受,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自制移动护士工作站用于健康教育现状及患者感受调查问卷,对175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应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经常为患者提供诊疗信息,并发症介绍,手术前后及入院、出院指导达70.9%~83.4%,97.1%和81.7%患者认为有助于理解和较口头讲解更易理解,68.0%愿意接受视频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70.1%希望获取疾病知识与信息.结论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优化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还需完善和改进.

    作者:廖兰兰;宋伟;周玉洁;王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方法 将142例静脉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及等同原则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操作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记录法,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结果 观察组信息记录完整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记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作者:龚萍;陈传英;孟爱凤;刘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管理

    目的 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预警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 对2012年1~8月收治的28 29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的19例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安全护理管理对策,对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0 637例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结果 实施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由0.067%下降至0.054%.结论 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预警及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跌倒、坠床导致伤害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患者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王辉;郭丽君;庄利梅;宋丽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基于信息化和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手术室单病种限价监管

    目的 探讨信息化和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手术室单病种护理质量和费用控制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行阑尾切除的48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观察组)采取信息化管理,制定并实施单病种限价手术护理路径,对护理耗材进行标准化管理,对手术室单病种限价的质量和费用进行监管.并与实施常规单病种限价管理的45例阑尾切除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护理配合考核评分、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护理耗材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重点控制护理耗材成本,制定并实施单病种限价手术护理路径,可提高单病种限价管理的工作效果,保证手术室护理“降价不降质”.

    作者:罗忠梅;雷菊红;曹阳慧;张湘云;周淑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品管圈活动在骨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实践

    目的 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效果.方法 将97名骨科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品管圈活动组(49人,在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和常规培训组(48人,采用常规方法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组的专科理论考试成绩、专科操作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培训组(均P<0.01),缺陷发生数相对降低.结论 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杏利;詹雪;吴明珑;陈海霞;刘其桃;陈媛;方汉萍;汪晖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病房光环境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病房不同光环境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选用自然光为主要照明,对照组以人工光源为主要照明.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早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对住院环境和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好于对照组.结论 自然光环境有利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崔熙娟;李小妹;乔丽娜;单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