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红;杭琤;张侃;丁琰俊
目的 设计国内患者适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下称评估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分析国外压疮评估表的弊端,结合国内研究和临床实践,设计出包括神志、意识状况,营养状况,活动情况,体位变换能力,排泄控制,皮肤感觉,皮肤状况7个方面的评估表,选取5名专家,15例及7 329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内容效度(CVI)、信度(Cronbach's α系数)及临床效度(灵敏度,特异度)检验.结果 评估表CVI=0.686,Cronbach's α=0.891,灵敏度=0.843,特异度=0.729.结论 本评估表具有较稳定的信度和较好的效度,可作为医院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工具使用.
作者:周晓玲;乔丽娜;郑雪梅;贾进娥;吴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影响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持续正压通气(CPAP)依从性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12例女性OSAHS患者使用CPAP治疗的感受,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患者多疑,情绪不稳定;对疾病的危险性缺乏正确认知;对治疗呈积极表现;治疗所致的不适及并发症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5个主题.结论 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因素对女性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达到提高CPAP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作者:熊亚慧;何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入院予以急救与监护,积极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结果 术毕即刻造影显示32例动脉瘤完全填塞,4例动脉瘤大部填塞.出院GOS评分恢复良好20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死亡3例.结论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菊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分析腕管综合征的现状,对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综述.提出腕管综合征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目前,该病的危险因素国内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仅局限于对单一因素的讨论.建议通过对国内危险因素的实证研究,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提高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玮;钱晓路;孙晓春;李文婕;虞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方法 将142例静脉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及等同原则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操作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记录法,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结果 观察组信息记录完整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记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作者:龚萍;陈传英;孟爱凤;刘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鼻咽癌放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对鼻咽癌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包括生活质量的评估、预防改善、营养干预、心理护理以及对照顾者的护理等.提出综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邹敏;席淑新;曾长娟;吴沛霞;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防止肠瘘液外渗刺激周围组织,促进瘘口愈合.方法 自制多侧孔引流管置于尿路造口袋内,用于16例高排量肠外瘘患者持续负压冲洗引流.结果 负压冲洗引流15~58 d,13例瘘口愈合,1例手术修复,1例瘘口缩小,1例放弃治疗.结论 多侧孔引流管的应用有效防止了肠瘘液外漏对局部皮肤造成的损害,有利于促进瘘口愈合.
作者:孙学珍;余光艳;严云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桥小脑角(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的安全性,以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252例CPA区肿瘤切除术患者按术中体位归为三组,侧俯位组76例,俯卧位组64例,坐位组112例.观察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各时间点血压、心率、SpO2和术后压疮发生率等.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俯卧位组、侧俯位组、坐位组;手术不同时间三组血压、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主效应均P<0.05);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出血致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各有优劣,巡回护士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手术体位摆放到位,术中密切观察、积极配合,以减少手术安全隐患.
作者:何国龙;陈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提高首次眼药水及时使用率,规范眼药水执行流程.方法 对63例次光明圈活动前患者首次眼药水使用不及时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范应用眼药水流程,实施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光明圈活动后首次眼药水应用及时达标率106.1%、进步率56.0%,患者满意率从76.7%提升至96.7%;圈员认为本次光明圈活动规范有效,提升了团队精神、增长了专业知识等.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首次眼药水执行及时率,并具有可持续性.
作者:刘小苏;张君芳;左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耳鼻喉科手术具有种类多、方式多,术前准备工作繁琐等特点.为了避免术前准备交接中出现遗漏、重复状况,确保护理安全[1],我科将以往的口头术前准备交接改进为使用交班单交接,于2012年1月实施以来,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手术患者1 988例,其中男1 121例、女867例,年龄3~79岁,平均37.0岁.其中鼻部手术596例,耳部手术397例,咽部手术398例,喉部手术298例,颈部手术279例,其他手术20例.全麻1 098例,局麻890例.
作者:刘芳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胃癌术后患者留置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改进管道的护理方法等.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留置管道中运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顾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在阐述信息化建设对护理专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护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护理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对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缺少科学、客观的评价,二是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护理信息标准体系.
作者:张士靖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手术麻醉科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护理工作与管理水平.方法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创建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统计24个月的应用情况.结果 优化了管理流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结论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作者:王冉;李斌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工作绩效水平及其相关性,为提高管理绩效提供参考.方法 对天津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330名护理管理者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工作绩效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和工作绩效得分分别为3.95±0.37、5.10±0.60,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对护理管理者的工作绩效有积极影响(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工作绩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院管理者应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以提高工作绩效.
作者:刘钕镝;朱建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后24 h阴道流血观察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将540例产妇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各270例.对照组按常规对产妇进行产后24 h出血情况的观察;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进行观察与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凭经验估计,测量方法不熟练,未及时观察,产妇不配合;护士不重视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无.结论 采用PDCA循环有利于提高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的准确性和护理人员对该项护理的重视度,有利于保障产妇安全.
作者:单玲;孙境;周安荣;席时清;潘麒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改进门急诊输液室传统输液工作流程,实现合理、有序的座位分配,提高静脉输液效率和质量.方法 采用条形码识别、移动局域网和掌上计算机结合三原色划分输液区域,实施患者输液管理.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患者依病情分区域就座,护士输液、病情观察重点明确.结论 移动信息技术结合三原色划分为门急诊输液患者创造了合理、有序的就医环境,输液工作流程更合理、更规范,有效提高了静脉输液效率和质量.
作者:张梅芳;孙桂红;窦于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合理选用一次性注射器配制静脉用药,降低配制成本,提高配制质量.方法 选取需配制的5 mL、10 mL、20 mL药品30~120支(瓶),分别用10 mL、20 mL、30 mL各70副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配制,用1 mL注射器抽取残留量,专人记录配制时间.结果 采用10mL、20 mL和30 mL注射器配制10mL药液,残余药量和配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配制20mL药液,配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20 mL药液选用30 mL注射器、10 mL药液和有胶塞微粒的粉针剂选用20 mL注射器、5 mL药液选用10 mL注射器可提高配液速度和质量,同时节约成本.
作者:姜媛媛;尤海生;张亚婷;秦涛;惠云芳;张晓霞;杨文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应用飞信搭建健康教育平台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飞信平台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结果 出院时健康教育满意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飞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形式新颖,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静;秦震声;成茜;尚进;高健;杨瑛;胡崇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按常规治疗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步行为主的运动疗法联合以谈话式、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连续12 d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均P<0.05);联合组术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联合运动疗法及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刘希红;杭琤;张侃;丁琰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分析我国护理人员在构建和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过程中,忽略集束化护理方案基于证据的实质、对各集束措施之间的关联性理解不够及认为集束化护理中的措施一成不变等误用情况;阐述了集束化护理的正确应用、集束化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旨在促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和应用集束化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吴密彬;胡雁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