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少艳;施忠英;朱明珍;吴志国;聂磊嬿;张松兰
目的 迎接新一轮医院评审,实现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 通过认真解读标准,制定工作方案,创建模板病区,关注核心条款,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分析等进行迎检准备.结果 整体提高了护理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结论 等级医院评审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化,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吴丹;杜鹃;吴德全;魏曾曾;柳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指南建议在没有医学禁忌的情况下,将床头抬高30~45°有利于减少VAP的发生[1].虽然临床护士有一定的抬高床头的意识,但难以保证床头抬高角度的准确性.制作相应的工具来避免这种现象很有必要.目前一些学者[2-4]使用悬挂的金属坠子或三角形木板等制成量角器,金属坠子容易脱落,患者的安全得不到保证,三角形木板制作较复杂,不便普及.为避免上述量角器的弊端,2009年10月笔者设计了新型床头角度指示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不影响床单位的美观,介绍如下.
作者:黄莺;刘华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服务补救在防范体检纠纷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对体检过程中发生的62起投诉实施服务补救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实施针对性补救措施,包括建立服务补救有效制度、采取现场服务补救及时性策略、培训和鼓励客户投诉、培养员工服务补救的能力.结果 实施补救措施后未发生客户对体检服务不满意引发的护理纠纷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诉的事件.服务意识、体检质量、体检流程、信息沟通、隐私保护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 及时实施服务补救能重建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有效避免体检纠纷的重要举措.
作者:邱春芳;甘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结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和根本原因分析(RCA)两种质量改进方法,成立分析团队,绘制流程图,列出潜在失效模式,对4个病区展开管道护理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调查,找出根本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并落实.结果 干预后管道护理防范措施中5项高风险失效模式的RPN值低于实施前;干预后6个月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干预前6个月.结论 FEMA与RCA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但其结合方法仍待进一步完善,也仍需要大样本临床研究提供偱证依据.
作者:薛美琴;张玲娟;钱火红;胡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双向随访对中重度癌痛患者镇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的168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按出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接受常规门诊随访,观察组89例在此基础上接受双向随访,出院第4周收集资料,通过自拟调查问卷方式评价随访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癌痛控制有效率、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实施双向随访可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癌痛控制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诸海燕;刘秋霞;赵建国;罗慧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追踪管理团队,由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组和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组成,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依据三级评审标准制定追踪管理优先关注流程、内容或团队,并应用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法对产科优先关注项目或流程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每月将所存在的问题归为10大类,并运用品管圈活动持续改进产科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1年后,产科的查对制度执行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身份识别项目不全/错误发生率、口服/静脉/肌注药物错误发生率、送临产孕妇入产房时机不准确率等终末指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完善了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潘继红;叶宁;周立平;谭霭谊;阮景;姚瑛;邹文霞;郑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ICU人文关怀管理具体实施措施.方法 对ICU护士实行人文管理,对患者给予人文护理,对家属实行人文探视.结果 实施后患者对ICU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35.5%升至67.7%.结论 人文关怀的灵活运用,不仅丰富了科室文化内涵,还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郝彬;黄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对儿童意外伤害干预理论框架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通过借鉴国外儿童意外伤害干预的成功案例,以伤害干预理论为指导,为国内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王文超;张玉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对于住院的昏迷、偏瘫伴躁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骨折等患者均需要协助翻身和(或)加以适当约束,以保患者安全.这些患者由于病情需要体位垫持续或间断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组织水肿.但是目前国内医疗市场的体位垫应用于患者时由于躁动经常会移位,患者的膝关节、足跟部、足外踝得不到有效防护,易形成压疮或擦伤,约束带只能起到约束作用,达不到抬高肢体的功效.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2012年1月,笔者研制了一种可避免皮肤损伤、避免移位和有效维持肢体功能位的体位垫,应用于临床128例患者,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柏基香;苏雪晴;王燕;吴珠静;俞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对音乐疗法的定义、对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机制以及个性化音乐疗法和集体音乐疗法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潘习;白姣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耐药情况、排菌情况、患病持续时间,初、复治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耐药肺结核患者抑郁评分62.80±14.46,70.75%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患病持续时间、初复治情况、社会支持是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较高.需对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药物治疗,指导家属选择正确的方式与患者相处,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作者:高宁;黄国芳;王微;张立环;王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改良醋酸奥曲肽微球的配制方法和肌内注射方法,以提高注射成功率.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130例注射醋酸奥曲肽微球患者分为传统组72例和改良组48例.传统组按药品说明书进行常规配制及注射,改良组改进药物配制及注射法,比较两组注射成功率.结果 改良组注射成功率95.8%,传统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操作可以提高醋酸奥曲肽微球肌内注射成功率.
作者:杨碧霜;李亚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放疗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方法 将180例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放疗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放疗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在放疗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放疗的相关知识,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健英;张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直系亲属的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34例抑郁发作住院患者的家属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评估其病耻感水平.结果 患者家属感知贬低、保密和退缩病耻感评分均>2.5分.家属年龄和患者病程是家属感知贬低和保密病耻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抑郁发作患者家属的病耻感普遍较高,家属的年龄越大,患者的病程越长,家属的病耻感越高.
作者:柳少艳;施忠英;朱明珍;吴志国;聂磊嬿;张松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在急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诊科54名护士按能级及专科技能分为A、B、C 3个层级,不同层级各1人形成抢救小组,抢救小组根据编写的常见急危重病模拟抢救案例进行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结果 培训后急诊护士的专科技能、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及危重患者抢救质量检查评分均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对培训效果肯定,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提高.结论 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有利于提高急诊护士的团队配合能力和综合急救能力,使抢救高效有序.
作者:李玫;杨艺;季学丽;李惠芬;郝卫文;吴敏;李琳;林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对癌症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信息支持.采用欧洲生命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和应对方式问卷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角色、情绪功能,恶心呕吐、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丧失及疲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应对方式中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呈正相关,与睡眠障碍、食欲丧失、便秘、恶心呕吐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信息支持能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引导癌症化疗患者采取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
作者:王蓉;侯爱和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对2例木村病并存肾病综合症的患者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2例患者住院2~3周均好转出院.护理重点包括对木村病的发热、浅表淋巴结肿痛的观察和护理;同时也需根据肾脏疾病的特点加强专科护理;对淋巴结穿刺活检术和肾脏穿刺活检术做好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观察;对在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要做好观察和健康教育.
作者:戴静静;赵颖琪;倪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太极拳训练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住院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均给予精神科护理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的太极拳训练.分别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在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SANS各因子分及总分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1);观察组NOSE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激惹、迟缓、抑郁、精神病表现因子显著低于训练前(均P<0.01),且各因子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太极拳训练能够改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促进康复.
作者:郗爱凤;郗小玲;李瑞珍;聂胜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应用于我国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交叉映射法和分类法,回顾性分析57例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记录单,提取护理记录上描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症状和体征以及护士采取的干预措施作为分析条目,考察其与奥马哈系统概念之间的匹配程度.每个条目分为完全匹配、部分匹配和不匹配3个等级.结果 从脑卒中患者护理记录单中共提取371条描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症状和体征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记录,其中204条(55.0%)与奥马哈系统之间的概念完全匹配,152条(41.0%)部分匹配,15条(4.0%)不匹配.结论 奥马哈系统可描述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大部分问题、症状和体征及干预措施,可用于临床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记录及描述,但应用时需对系统作适当的增删或修改.
作者:李文菁;侯爱和;毛建华;王慧荣;蒋冬花;肖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田七粉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调和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内瘘处皮下血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田七粉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调和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田七粉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调和外敷可有效治愈内瘘皮下血肿.
作者:王晶;艾俊英;丁义敏;张枭霄;胡守亮;朱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