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马哈系统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记录的可行性探讨

李文菁;侯爱和;毛建华;王慧荣;蒋冬花;肖亮

关键词:脑卒中, 奥马哈系统, 护理问题, 症状, 体征, 匹配程度
摘要: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应用于我国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交叉映射法和分类法,回顾性分析57例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记录单,提取护理记录上描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症状和体征以及护士采取的干预措施作为分析条目,考察其与奥马哈系统概念之间的匹配程度.每个条目分为完全匹配、部分匹配和不匹配3个等级.结果 从脑卒中患者护理记录单中共提取371条描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症状和体征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记录,其中204条(55.0%)与奥马哈系统之间的概念完全匹配,152条(41.0%)部分匹配,15条(4.0%)不匹配.结论 奥马哈系统可描述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大部分问题、症状和体征及干预措施,可用于临床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记录及描述,但应用时需对系统作适当的增删或修改.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干预对癌症患者照顾者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对癌症患者照顾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某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照顾者309人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干预组154人和对照组155人,干预组采用认知干预,对照组不施加干预,比较两组癌症患者照顾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癌症患者照顾者健康状况各领域、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认知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照顾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菡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抑郁发作患者直系家属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直系亲属的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34例抑郁发作住院患者的家属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评估其病耻感水平.结果 患者家属感知贬低、保密和退缩病耻感评分均>2.5分.家属年龄和患者病程是家属感知贬低和保密病耻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抑郁发作患者家属的病耻感普遍较高,家属的年龄越大,患者的病程越长,家属的病耻感越高.

    作者:柳少艳;施忠英;朱明珍;吴志国;聂磊嬿;张松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新型床头角度指示器的设计与应用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指南建议在没有医学禁忌的情况下,将床头抬高30~45°有利于减少VAP的发生[1].虽然临床护士有一定的抬高床头的意识,但难以保证床头抬高角度的准确性.制作相应的工具来避免这种现象很有必要.目前一些学者[2-4]使用悬挂的金属坠子或三角形木板等制成量角器,金属坠子容易脱落,患者的安全得不到保证,三角形木板制作较复杂,不便普及.为避免上述量角器的弊端,2009年10月笔者设计了新型床头角度指示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不影响床单位的美观,介绍如下.

    作者:黄莺;刘华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昏迷患者体位支架的研制与应用

    昏迷患者属高危患者,无法自行翻身,护士为其翻身后一般用由软枕固定,但是由于患者无意识,软枕很难使其达到佳的侧卧位;另外,软枕在夏天使用时,由于不透气易导致局部的温度过高,使皮肤产生汗液增多,皮肤由于受潮湿环境的刺激,时间长了很多患者容易发生压疮,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其治疗费用,而且增加护士的工作难度.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昏迷患者的侧卧位固定支架,迫在眉睫.2008年11月,我科研制了一种可以固定昏迷患者的体位支架,经应用于286例昏迷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胜梅;李红艳;王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ICU人文关怀管理实践

    目的 探讨ICU人文关怀管理具体实施措施.方法 对ICU护士实行人文管理,对患者给予人文护理,对家属实行人文探视.结果 实施后患者对ICU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35.5%升至67.7%.结论 人文关怀的灵活运用,不仅丰富了科室文化内涵,还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郝彬;黄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促进护理质量安全持续改进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通过现场模拟评审,进一步理解多层次、多维度、多群体、多视角的立体式评审特点和个案追踪、系统追踪的评审方法.提出应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扣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加强多学科联合,规范建立与执行各项制度流程;夯实基础护理,确保患者安全;运用管理工具体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王艳;王加凤;谢雯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基于KTQ的人性化关怀在门诊就诊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KTQ管理模式的人性化护理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运用KTQ的管理模式,找出影响门诊满意度的主要问题,实施人性化关怀护理,包括人性关怀、完善服务设施、加强健康教育等.结果 实施后患者对就医流程和环境、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和整体服务的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基于KTQ管理模式的人性化关怀能显著提高就诊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余媛;朱秀琴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等级医院评审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目的 迎接新一轮医院评审,实现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 通过认真解读标准,制定工作方案,创建模板病区,关注核心条款,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分析等进行迎检准备.结果 整体提高了护理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结论 等级医院评审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化,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吴丹;杜鹃;吴德全;魏曾曾;柳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奥马哈系统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记录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应用于我国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交叉映射法和分类法,回顾性分析57例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记录单,提取护理记录上描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症状和体征以及护士采取的干预措施作为分析条目,考察其与奥马哈系统概念之间的匹配程度.每个条目分为完全匹配、部分匹配和不匹配3个等级.结果 从脑卒中患者护理记录单中共提取371条描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症状和体征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记录,其中204条(55.0%)与奥马哈系统之间的概念完全匹配,152条(41.0%)部分匹配,15条(4.0%)不匹配.结论 奥马哈系统可描述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大部分问题、症状和体征及干预措施,可用于临床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记录及描述,但应用时需对系统作适当的增删或修改.

    作者:李文菁;侯爱和;毛建华;王慧荣;蒋冬花;肖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支持性心理干预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监护人焦虑抑郁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改善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监护人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 将上海市某区2所医疗机构住院的老年痴呆患者监护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6人和对照组45人.对照组于患者家属接待日由护士进行日常护患沟通,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评分、焦虑症状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P<0.05,P<0.01),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监护人实施短期支持性心理干预能改善其焦虑,但对抑郁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建议延长干预和观察时间以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李华;常亭玲;孙谷珍;倪芸;邓丽丽;吴小平;陈若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冲洗的效果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塞、流涕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120例有鼻塞、流涕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一般支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每日给予观察组患儿鼻腔冲洗治疗1次直至鼻塞、流涕症状消失,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结果 观察组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鼻腔冲洗后SpO2较冲洗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塞、流涕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作者:张善;吴桂莲;徐雅文;李海浪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新一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践与体会

    对医院践行新三甲标准过程及模拟评审的感受进行总结,提出应正确理解新标准,转变固有观念;切实落实专项要求,树立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紧紧围绕评审主题,全面落实与改进;加强全院协作,细致准备迎评.医院实现持续质量改进,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

    作者:赵庆华;肖明朝;任国胜;吕富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醋酸奥曲肽微球配制和肌内注射法的改良

    目的 改良醋酸奥曲肽微球的配制方法和肌内注射方法,以提高注射成功率.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130例注射醋酸奥曲肽微球患者分为传统组72例和改良组48例.传统组按药品说明书进行常规配制及注射,改良组改进药物配制及注射法,比较两组注射成功率.结果 改良组注射成功率95.8%,传统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操作可以提高醋酸奥曲肽微球肌内注射成功率.

    作者:杨碧霜;李亚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信息支持对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对癌症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信息支持.采用欧洲生命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和应对方式问卷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角色、情绪功能,恶心呕吐、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丧失及疲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应对方式中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呈正相关,与睡眠障碍、食欲丧失、便秘、恶心呕吐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信息支持能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引导癌症化疗患者采取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

    作者:王蓉;侯爱和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实施服务补救提高体检护理服务满意度

    目的 探讨服务补救在防范体检纠纷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对体检过程中发生的62起投诉实施服务补救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实施针对性补救措施,包括建立服务补救有效制度、采取现场服务补救及时性策略、培训和鼓励客户投诉、培养员工服务补救的能力.结果 实施补救措施后未发生客户对体检服务不满意引发的护理纠纷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诉的事件.服务意识、体检质量、体检流程、信息沟通、隐私保护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 及时实施服务补救能重建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有效避免体检纠纷的重要举措.

    作者:邱春芳;甘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太极拳训练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太极拳训练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住院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均给予精神科护理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的太极拳训练.分别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在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SANS各因子分及总分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1);观察组NOSE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激惹、迟缓、抑郁、精神病表现因子显著低于训练前(均P<0.01),且各因子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太极拳训练能够改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促进康复.

    作者:郗爱凤;郗小玲;李瑞珍;聂胜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2例木村病并存肾脏疾病患者的护理

    对2例木村病并存肾病综合症的患者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2例患者住院2~3周均好转出院.护理重点包括对木村病的发热、浅表淋巴结肿痛的观察和护理;同时也需根据肾脏疾病的特点加强专科护理;对淋巴结穿刺活检术和肾脏穿刺活检术做好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观察;对在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要做好观察和健康教育.

    作者:戴静静;赵颖琪;倪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爱尔碘皮肤消毒后佳穿刺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爱尔碘皮肤消毒效果满意的佳穿刺时间.方法 随机抽取静脉输液患者500例次,分5批次进行对照试验.每组100例次,用统一大小的棉棒浸相同量的爱尔碘消毒液,从注射中心由内向外旋转,将药液涂抹均匀,面积5 cm×5 cm以上,分别在消毒后10~20 s(1组)、21~30 s(2组)、31~40 s(3组)、41~50 s(4组)、51~60 s(5组)时,用无菌管型棉拭子取样做细菌培养,观察消毒效果满意的佳穿刺时间.结果 爱尔碘皮肤消毒后10~20 s、21~30 s细菌培养结果阴性,31~40 s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低,与前两组比较无差异(均P>0.005);随着时间的延长,41~50 s、51~60 s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增加,其中51~60 s与前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 爱尔碘皮肤消毒后20 s完全蒸发,消毒后10~30 s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因此,建议穿刺应控制在消毒后20~30 s进行效果佳.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耐药肺结核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耐药情况、排菌情况、患病持续时间,初、复治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耐药肺结核患者抑郁评分62.80±14.46,70.75%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患病持续时间、初复治情况、社会支持是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较高.需对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药物治疗,指导家属选择正确的方式与患者相处,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作者:高宁;黄国芳;王微;张立环;王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图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适合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的方法,提高胰岛素注射质量.方法 将30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154例及对照组15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腹部环形轮换法注射胰岛素,观察组对照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图及使用说明进行胰岛素注射.结果 观察组注射部位不规范轮换率和一周内注射重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运用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图能较好地提高护士为患者注射胰岛素的规范性,减少了由于护士轮班而造成的部位选择不确定性及注射部位的重复率.

    作者:王丽;陶花;韩婷;黄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