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预防新生儿肠切肠吻合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肠切肠吻合术后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抑酸,补液治疗,对比观察患者出血几率。结果:治疗组46例患者中,出血2例,出血率4.3%,住院时间(10.5±1.5)d。对照组49例患者中,出血5例,出血率10.2%,住院时间(13.7±1.3)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能较好的预防新生儿肠切肠吻合术后消化道出血。
作者:商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临床带教护生工作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环节,现将担任带教老师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中药以自身的优势,在保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药保胎对子代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整理了中医药保胎对子代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
作者:陶利利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本文介绍冯建春教授应用麻杏甘石汤的临床经验,她认为该方剂不仅用于治疗“外感未解,痰热郁肺”的咳喘,还可扩展至许多证型,实际应用中,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重在宣肺,临床应用复杂多变。
作者:李涵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30例患者出现血液透析低血压病症,所占比例为39.4%,46例患者未出现低血压患者,所占比例为60.5%。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的血浆白蛋白、血β2MG水平、血NT-proBNP水平、超滤率以及年龄等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浆白蛋白、血β2MG水平高、血NT-proBNP水平高、高超滤率以及高龄等是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检测中患者出现低血压病症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针对这些因素尤其注意。
作者:金秀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慢性泄泻病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党中勤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丰富,选方用药有其独到之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苗苗;班高亚;党中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阳痿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阳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在综合降糖和心理疏导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益气养阴活血方,每日1剂,对照组仅给予一般降糖基础治疗。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发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与血塞通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在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近3年的500例脑梗塞病例资料中,抽样选取98例均分成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进行川芎嗪的治疗,实验组进行血塞通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基本痊愈的有25例(占总数的51.02%),而正常组的治疗效果基本痊愈的有14例(占总数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的治疗,血塞通的效果是要优良些的,值得被推广。
作者:黄上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制定调经止痛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所含的白芍、黄芪、香附、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方中所含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 鉴别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测定芍药苷在51.52~1288.0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01%,RSD为1.0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调经止痛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孙冬梅;董玉娟;李素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不寐病程缠绵,根据临床治疗经验,疗效及愈后在“同病异治”具体运用指导下获得满意结果,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良好的途径思路。
作者:李岗;谢福恒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结合针灸理疗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关节炎患者60例,其中行益肾蠲痹丸结合针灸理疗治疗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行益肾蠲痹丸药物治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静息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肿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痛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结合针灸理疗治疗骨性关节炎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自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具有世界性、难治性、进展性、传染性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认识进行简单介绍。
作者:许世伟;丰雪琴;裴定邦;林连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7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中西医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基础心率上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优势互补,标本兼治,协同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紊乱,调整心肌起搏传导系统功能,调节心脏自主神经,改善心肌供血,显著提高心率,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白燕鸿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分析颈椎牵引联合中药热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颈椎间歇性的牵引配合中药袋加热后的颈部热熨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观察中给予针对性护理配合和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7.6%。治疗前后无一例患者出现药疹、恶心、呕吐等导致治疗中断情况,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注意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牵引过程中对于牵引重量的把控和体位的调整,中药热熨过程中应注意监控热熨袋的温度,治疗效果满意,患者护理满意度良好。
作者:李鹤;张楚惠;黄燕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及护理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门诊和住院部招募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磁疗、按摩、中药熏蒸、中药内服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日常护理和健康教育、治疗过程护理,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取得了显著性临床疗效,骨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3个月后随访其疗效比治疗后更好。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和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刘艳;刘小平;张天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近年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机理研究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机理研究及治疗情况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耳穴贴压具有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神经功能、血管功能等多方面作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结论: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臧镭镭;胡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郭艳幸教授治疗慢性骨髓炎,重视清热解毒化瘀、健脾益气化湿、肝脾肾同治、动静互补平衡之法,采用内服、外用结合治疗本病,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刚;郭艳幸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咖啡酸片治疗食管癌术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及作用。方法:将食管癌术后白细胞减少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咖啡酸片;对照组给予鲨肝醇、维生素B4、利可君。两组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观察白细胞上升情况。结果: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咖啡酸片对食管癌术后化疗白细胞减少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陆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傅氏生化汤对于产后恶露不绝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产后恶露不绝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傅氏生化汤、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2%,对照组7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傅氏生化汤具有良好的“祛瘀不伤正”以及“补虚不留瘀”的功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慧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颈椎病患者,在不违背其个人意愿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中医推拿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并分别通过中医推拿疗法和物理牵引疗法对其分别进行治疗。并对疗程结束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中医推拿组50例患者痊愈28例,其痊愈率和总体有效率分别高达56.0%和96.0%,与对照组的痊愈率40.0%和总有效率78.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推拿能不仅能有效的治疗颈椎病且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群祥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