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推拿疗法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照组给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均有效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各免疫球蛋项白升高值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疗法可以提高患儿免疫力,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有较好的治疗与预防效果,可广泛用于临床。
作者:邢鑫鑫;张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桂枝在临床应用方面涉及广泛,笔者对桂枝应用的经验认识介绍如下。
作者:杨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即心理护理、呼吸肌及腹肌训练、坐站训练、膀胱训练、针灸盆底肌刺激等。结果:经护理及康复训练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少,但综合康复护理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使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训练达到平衡和恢复自主排尿,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期,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作者:岳晓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具有世界性、难治性、进展性、传染性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认识进行简单介绍。
作者:许世伟;丰雪琴;裴定邦;林连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蟅虫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蟅虫胶囊治疗(治疗组)及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定期检测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观察其临床表现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改善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蟅虫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较理想。
作者:刘玉斌;李军;周稳兰;陆春芬;朱慰岗;卢应梅;移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升陷汤由生黄芪、柴胡、知母、桔梗、升麻组成,主要治疗胸中大气下陷证,临床在心血管病应用广泛,本文列举了升陷汤在心血管病的应用实例。
作者:马芳芳;王振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藿香三味饮为毛德西老师自创经验方,为芳化中焦湿浊的代表方,方药组成为藿香,佩兰和砂仁。组方简练,用法灵活,对于各种内科杂病兼有湿浊壅滞之象皆可辨证使用。文中简举3例以论述其用法。
作者:王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石斛合剂对糖尿病模型大鼠高糖负荷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影响。方法:选取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造模,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10)、石斛合剂组(n=10)、二甲双胍组(n=10)。灌胃8周后,禁食10h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尾尖采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GLP-1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石斛合剂组的血糖降低(P<0.01),血清基础(0h)GLP-1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糖负荷1h后,各组大鼠血清GLP-1水平均升高,石斛合剂组高于模型组与二甲双胍组(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高糖负荷2h后,石斛合剂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GLP-1水平均回落(组内比较,P<0.01),模型组与二甲双胍组则继续上升,各组间比较无差异;高糖负荷3h后,各组大鼠血清GLP-1水平均降低,石斛合剂组血清GLP-1水平较模型组高。结论:石斛合剂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增加血清GLP-1水平,其降糖机制可能是通过GLP-1及其降解产物信号途径介导。
作者:高长花;余文珍;施红;刘宏波;郑远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30例患者出现血液透析低血压病症,所占比例为39.4%,46例患者未出现低血压患者,所占比例为60.5%。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的血浆白蛋白、血β2MG水平、血NT-proBNP水平、超滤率以及年龄等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浆白蛋白、血β2MG水平高、血NT-proBNP水平高、高超滤率以及高龄等是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检测中患者出现低血压病症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针对这些因素尤其注意。
作者:金秀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与血塞通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在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近3年的500例脑梗塞病例资料中,抽样选取98例均分成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进行川芎嗪的治疗,实验组进行血塞通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基本痊愈的有25例(占总数的51.02%),而正常组的治疗效果基本痊愈的有14例(占总数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的治疗,血塞通的效果是要优良些的,值得被推广。
作者:黄上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分析颈椎牵引联合中药热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颈椎间歇性的牵引配合中药袋加热后的颈部热熨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观察中给予针对性护理配合和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7.6%。治疗前后无一例患者出现药疹、恶心、呕吐等导致治疗中断情况,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注意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牵引过程中对于牵引重量的把控和体位的调整,中药热熨过程中应注意监控热熨袋的温度,治疗效果满意,患者护理满意度良好。
作者:李鹤;张楚惠;黄燕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理病变特点常以为关节滑膜炎为主。本病属中医“痹证”、“历节”、“痛风”范畴。RA 后期临床表现大多以胸痹为主,本文就对二者的关系,在病因病机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崔欣美;陈会君;张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通过对1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患者进行两周的分组分期治疗观察,初步浅显地探求血府逐瘀口服液对于推拿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辅助疗效。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欣喜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杨凤珍;王秋月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及护理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门诊和住院部招募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磁疗、按摩、中药熏蒸、中药内服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日常护理和健康教育、治疗过程护理,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取得了显著性临床疗效,骨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3个月后随访其疗效比治疗后更好。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和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刘艳;刘小平;张天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总结王振涛教授中医辨证治疗郁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班高亚;范苗苗;王振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该病62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结合针灸理疗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关节炎患者60例,其中行益肾蠲痹丸结合针灸理疗治疗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行益肾蠲痹丸药物治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静息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肿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痛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结合针灸理疗治疗骨性关节炎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自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肛裂切除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优化治疗方案。方法:6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取肛裂切除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与肛裂切除术联合高锰酸钾溶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9.5d、10.2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裂切除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显著。
作者:席作武;牛煜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在中医辨证为脾阳虚衰、寒湿内结,运用理中汤和大天阿汤合方加减治疗。连服7剂后病情有所改善。继续服用原方10剂,症状基本消失,体力基本恢复正常,可从事中等体力活动。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作者:王长立;刘艳琴;张霞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