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萍;刘均娥
目的 探讨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护理人员能级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名护理专家及12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获得的资料用Claizzi法进行分析.结果 无陪护模式病房设立护理人员能级体系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是能级划分的重要依据;能级框架基本结构为助理护士、注册护士、专科护士及临床护理专家.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我国护士职称体系,以护理人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要划分依据,以能级框架四层基本结构为指导,构建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体系,从而促进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
作者:杨雪莹;许翠萍;葛洪霞;褚梁梁;刘凯;张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阐述了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的定义和心理特点,介绍了家属需求评估工具的发展及需求满足情况,提出护士可通过向家属提供患者病情信息、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探视制度的弹性管理、加强术前术后的管理来满足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同时提出了以后的研究工作需要考虑到患者对家属需求满足的影响,发现家属需求重要程度与满足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患者转出ICU时家属需求总体满足情况等,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家属需求的满足情况,对患者家属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刘亚楠;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1例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脑碘油栓塞患者行吸氧、脱水、保护脑细胞和改善微循环治疗.结果患者脑栓塞治愈.结合国内外15篇个案报道,回顾分析患者诊疗护理过程,探讨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提出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并发脑碘油栓塞极少见,熟悉其危险因素,可早期预防干预,术后及时发现、积极对症处理,预后多良好.
作者:周桂娅;何海涛;刘建秦;陈大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的工作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癌痛知识和改善肿瘤患者癌病情况.方法 成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其成员对所在病区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一般镇痛效果不佳患者进行循证跟进,解决疼痛问题;访视姑息治疗的患者及相应的护理人员,了解镇痛用药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结果 开展团队形式的癌痛护理后,护理人员癌痛知识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癌痛控制水平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以团队形式的癌痛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和患者癌痛控制水平.
作者:胡丽娟;葛梅;余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部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护理部坚持每天不定时下病房,跟班巡查,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落实和护理人员的需求,并按照护理管理质量标准动态管理.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走动式管理后,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及病区质量管理等8项护理质量质控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护理部实施走动式管理,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玉美;熊国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将氧气袋充满后,用调节氧气袋橡胶管上自带塑料调节夹的方法进行储氧[1].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氧气袋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其调节夹常会自行松动,随之出现氧气泄漏造成氧气袋压力不足,严重者甚至氧气泄空.紧急使用前,护理人员往往需要再次补充氧气;且其调节夹经常发生脱落甚至遗失,为氧气袋储氧带来诸多不便.鉴此,笔者将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2]应用于氧气袋储氧,该问题得到了解决,现报告如下.
作者:尤倩;张新华;周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肠内营养量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静脉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根据患儿每天的体质量计算所需营养总量(15 mL/kg),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均分配营养量的方法即8次/d均分;观察组采用等差递增公式计算每次的营养量.连续14 d后评价效果.结果 患儿体质量显著重于对照组,胎便排尽及黄疸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残留量及每日排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等差递增肠内营养量的方法可循序渐进地刺激患儿肠道,有利于患儿体格发育,效果优于平均分配营养量法.
作者:王正新;高玉先;杨兆晶;章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异位的有效复位方法.方法 对35例PICC导管异位患者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调整导管至正常位置.结果 35例均一次复位成功;发生局部组织损伤1例,未发生置管后静脉血栓和再异位情况.结论 采用DSA引导下微导丝调整PICC导管异位一次复位效果好,安全.
作者:管海丽;顾永芳;曹琳琳;董平;吴香菊;郭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阐述了心理弹性的概念;分析了心理弹性的发展历程,包括发展的3个阶段和国内发展现状;总结了心理弹性的测量工具;展望了心理弹性在创伤护理领域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创伤护理领域开展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周学萍;刘均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正常高值血压老年人群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为社区建立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12个居委会60岁以上正常高值血压人员,干预组6个居民区筛选出研究对象398人,签订合作管理合同,建立正常高值血压者专档,实施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干预、督促治疗相关病、定期血压监测、行为因素评估、年度健康体检等社区护理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6个居民区筛选出研究对象401人,建立正常高值血压者专档,开展书面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每季血压监测、年度健康体检等干预,干预期为30个月.结果 行为变化、体检指标、血压值及高血压检出率干预组显著优于及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社区老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实施系统的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高血压发病率.
作者:陈晶华;邓风清;周月英;宋雪珠;李思乔;江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护理学一级学科地位的确定,学科建设成为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护理学专业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进行学科专业设置时,应该考虑到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处理好知识发展与社会需要、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完善学科体系.
作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阐述了治未病思想的内涵与优势,以独特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理念指导中医护理.其古老的中医核心理念与现代护理学科相结合,成为当今中医护理研究的创新课题,旨在将治未病理论作为循证依据引入护理领域中,丰富中医护理内涵,拓展中医护理思路,构建中医特色护理服务模式,将传统的中医护理方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作者:齐彦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适合改善亚健康疲乏状态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以疲劳为主要症状的亚健康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放松训练.连续干预8周后采用亚健康状况(SHSQ-25)、疲劳量表-14(FS-14)问卷调查及血乳酸测定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乳酸值、FS-14总分及躯体疲乏、脑力疲乏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SHSQ-25总分及疲劳症状、精神症状、免疫力症状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结合放松训练的干预模式可以改善亚健康症状,缓解亚健康的疲乏状态.
作者:肖靖琼;周郁秋;张秀花;李莎莎;田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护理记录质量及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 利用医院计算机与网络,构建表格式电子护理病历平台,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记录.结果 护理病历记录质量评分显著提高,记录时间显著缩短,书写更简易(均P<0.01).结论 构建表格式电子护理病历平台有利于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及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郭雅娇;黄荔红;薛水兰;魏春英;李碧华;刘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小儿重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1例重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儿进行PE联合CBP治疗53例次,平均4.7(3~7)次/例.治疗前准确进行护理评估;治疗中密切监护,建立及维护好血管通路,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 8例好转或治愈,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失访.结论 PE联合CBP治疗小儿重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疗效好,密切观察病情及合理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治疗的安全及有效.
作者:鄢建军;严贺;曾锐;刘慎微;徐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老人院护工的照护能力和老年人的满意度.方法 对一所老人院的22名护工采取循证和测评的方法了解护工实际情况并编写教材,于每天下午实施理论讲解、一对一指导操作的方式进行4~7个月系统培训.结果 培训后护工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老年人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循证培训可提高护工照护能力,提高老年人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李冰娜;叶丹;彭碧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制经济型护理用具应用于临床基础护理,以增进患者舒适、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成长64 cm、宽44 cm、高64 cm的经济型床上洗头护理车.结果 应用2 760例次住院患者洗头,其感觉舒适;床单位清洁干净.结论 经济型床上洗头护理车经济美观,实用安全.
作者:刘琼丽;欧阳希波;程洪流;蒲道静;李霖;申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精神科静脉输液过程中,我院传统做法是将打印的输液单装在静脉输液卡袋内,或用回形针将其固定于输液挂卡上悬挂于输液架上.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上述固定输液单的方式不便于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记录、签名,且在精神科用回形针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科利用一次性医用腕带标识制作输液挂卡固定输液单,运用于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护士在准备注射用药过程中如细节不到位,可能导致微生物和微粒污染.鉴此,笔者于2010年3月改进常规操作,并在本病区(80张床位)采用改进后的方法配药,有效避免了微生物及微粒污染,抽吸无余液,且明显提高了配液速度,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于萍;秦江丽;黄丽花;扬湘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口头医嘱管理,减少口头医嘱执行差错率.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3所医院口头医嘱执行状况,针对问题采取规范口头医嘱使用范围,对医生、护士分别制定口头医嘱细则等.结果 采取管理措施后,用药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用药方法错误、漏执行医嘱、延误执行医嘱发生率显著减少( 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口头医嘱执行水平.
作者:陈海燕;李金香;佟翠娟;马建英;张秀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