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倩;张新华;周慧
目的 建立注射活体动物模型,为护生提供基础护理技能操作为逼真的活体模型.方法 对6只家兔采用2%、4%、6%和8%分析纯硫化钠脱毛,观察脱毛效果;脱毛后选择不同部位,以不同注射途径对本科护生进行静脉、皮内、皮下和肌内注射训练.结果 用4%脱毛剂脱毛效果好;腹部、耳缘静脉可注射5~12次/侧或只,耳缘静脉易穿刺;皮内注射背部、腹部均可注射10次以上;皮下、肌内注射,臀部和前腿根部可注射4~8次/侧,手感好.结论 采用家兔进行注射法训练可行,脱毛宜选用4%分析纯硫化钠.
作者:王胜香;谈益芬;李佳;吕岩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小儿重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1例重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儿进行PE联合CBP治疗53例次,平均4.7(3~7)次/例.治疗前准确进行护理评估;治疗中密切监护,建立及维护好血管通路,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 8例好转或治愈,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失访.结论 PE联合CBP治疗小儿重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疗效好,密切观察病情及合理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治疗的安全及有效.
作者:鄢建军;严贺;曾锐;刘慎微;徐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异位的有效复位方法.方法 对35例PICC导管异位患者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调整导管至正常位置.结果 35例均一次复位成功;发生局部组织损伤1例,未发生置管后静脉血栓和再异位情况.结论 采用DSA引导下微导丝调整PICC导管异位一次复位效果好,安全.
作者:管海丽;顾永芳;曹琳琳;董平;吴香菊;郭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将氧气袋充满后,用调节氧气袋橡胶管上自带塑料调节夹的方法进行储氧[1].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氧气袋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其调节夹常会自行松动,随之出现氧气泄漏造成氧气袋压力不足,严重者甚至氧气泄空.紧急使用前,护理人员往往需要再次补充氧气;且其调节夹经常发生脱落甚至遗失,为氧气袋储氧带来诸多不便.鉴此,笔者将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2]应用于氧气袋储氧,该问题得到了解决,现报告如下.
作者:尤倩;张新华;周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1例妊娠期戊肝剖宫产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肾小球肾炎患者,做好隔离与防护;联合ICU、妇产科专科护士会诊及制定护理计划;加强呼吸管理、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随时报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患者住院58 d病情好转出院.提出对于病情复杂的传染病患者,多专科联合护理有助于患者获得全面及时的正确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玲;王琼;黄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持续卧床期间不同卧位体表压力对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皮肤血流变化的差异,为压疮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侧卧位、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局部压力的测量,并监测皮肤血流灌注变化.结果 不同卧位其相同受压局部的压力存在差异(P<0.05,P<0.01),其中半坐卧位时骶尾部压力高;持续卧床1h时,各卧位局部血流灌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持续卧床2h时,仰卧位与半坐卧位骶尾部血流灌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卧床时间的延长,3种卧位局部皮肤血流灌注均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 持续卧床期间,卧床时间和体表压力均影响皮肤血流灌注状况;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卧床患者体表压力及皮肤血流灌注状况的监测,以获取压疮预警信息,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压疮的发生.
作者:孙艳;崔飞飞;张龙;代彦丽;张纯瑜;姜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护士在准备注射用药过程中如细节不到位,可能导致微生物和微粒污染.鉴此,笔者于2010年3月改进常规操作,并在本病区(80张床位)采用改进后的方法配药,有效避免了微生物及微粒污染,抽吸无余液,且明显提高了配液速度,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于萍;秦江丽;黄丽花;扬湘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阴沟肠杆菌感染的原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发生PICC置管阴沟肠杆菌感染的12例患者的导管行细菌培养,现场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拔除患者的PICC导管,建立PICC置管、维护室,加强医务人员导管知识培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等措施.结果 12例血细菌培养均培养出阴沟肠杆菌;11例PICC导管、7例穿刺处皮肤、8例肝素帽及1例患者的分泌物亦有阴沟肠杆菌生长;检测工作人员手、室内空气及物品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菌超标.12例均治愈出院;之后PICC置管55例,均未发生阴沟肠杆菌感染.结论 消毒隔离技术执行不严格是引起阴沟肠杆菌感染的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防护可防止感染.
作者:邓爱平;罗学红;李才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急诊科护生入科指导中的作用.方法 将进入急诊科进行毕业实习的116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入科指导方法,观察组在护生入科首日采用自行设计的思维导图,在环境、劳动纪律、作息时间、抢救仪器、注意事项、考核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结果 观察组出科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护生对入科指导9个条目的肯定性评价率均相对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思维导图对护生进行入科指导有助于护生尽快进入实习状态,提高实习效果.
作者:吴晓燕;黄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护理学一级学科地位的确定,学科建设成为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护理学专业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进行学科专业设置时,应该考虑到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处理好知识发展与社会需要、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完善学科体系.
作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铁剂的缺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常规静脉补铁是直接在透析管路静脉端推注或将输液管路连接于透析血管路上给药,当铁剂输完后若不能及时关闭体外循环血管路上的输液端夹子或夹子关闭不紧密,易致空气从输液端进入透析管路,引起空气栓塞、透析器凝血等现象.鉴此,笔者对医嘱常规给予静脉补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血透机自带肝素泵静脉输注铁剂的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金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阅读疗法,疗程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HRSD评分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观察组QOL-100总评及各因子(除精神信仰外)评分较于预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有较好的辅助作用,能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魏中华;李会;李亚红;尹焕新;朱永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有机玻璃制成10 cm×20 cm长方形床头牌,将患者基本信息、护士长、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安全警示标识5类信息制作于床头牌中.结果 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该床头牌应用满意率均为100%.结论 五位一体床头牌的应用起到了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流程的作用.
作者:何建云;王训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部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护理部坚持每天不定时下病房,跟班巡查,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落实和护理人员的需求,并按照护理管理质量标准动态管理.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走动式管理后,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及病区质量管理等8项护理质量质控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护理部实施走动式管理,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玉美;熊国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精神病医院护士情绪劳动与疲劳的关系.方法 采用情绪劳动量表中文版和疲劳量表对368名精神病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病医院护士的情绪劳动量表总分及表面表现、深层表现和自然表现维度得分分别为9.16±2.31、3.55±0.81、3.19±0.76、2.42±0.74;工作年限正向预测情绪劳动及其表面表现、深层表现(P<0.05,P<0.01);夜班数负向预测自然表现(P<0.05).疲劳总分为6.72±3.48,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维度得分分别为4.83±2.12、1.89±1.69;疲劳总分受独生子女的负面影响(P<0.01),夜班数对疲劳有正向影响(P<0.05);表面表现、深层表现与疲劳呈正相关(P<0.01).结论 精神病医院护士情绪劳动中的表面表现和深层表现较强,与疲劳具有密切的关系.精神病医院应高度重视护士的情绪劳动,并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的自然表现,降低其疲劳程度.
作者:孙昆;王惠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的工作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癌痛知识和改善肿瘤患者癌病情况.方法 成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其成员对所在病区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一般镇痛效果不佳患者进行循证跟进,解决疼痛问题;访视姑息治疗的患者及相应的护理人员,了解镇痛用药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结果 开展团队形式的癌痛护理后,护理人员癌痛知识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癌痛控制水平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以团队形式的癌痛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和患者癌痛控制水平.
作者:胡丽娟;葛梅;余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及其直接因素及间接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袁、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103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对希望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患者希望总均分(31.27±3.59)分,75岁及以上患者希望水平总均分显著低于60~64岁患者及65~74岁患者(均P<0.05);社会支持是希望水平的直接保护因素(P<0.01),积极应对方式(P<0.01)、家庭收入水平(P<0.01)是希望水平的间接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希望水平的间接危险因素(P<0.01).结论 患者希望整体水平中等,但75岁以上患者希望水平偏低.社会支持通过直接路径影响希望水平,家庭收入通过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患者希望水平.应根据希望影响因素作用模式制定干预措施,提升患者希望水平.
作者:高云;李亚洁;董文;陈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和维护质量,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方法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制定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置管标准化操作与管理流程;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结果 60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PICC留置35~129 d,平均69.0d,无一例发生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循证后制定的规范化流程用于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置管,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和维护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红梅;樊凤;张浩利;卓芳;赖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口头医嘱管理,减少口头医嘱执行差错率.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3所医院口头医嘱执行状况,针对问题采取规范口头医嘱使用范围,对医生、护士分别制定口头医嘱细则等.结果 采取管理措施后,用药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用药方法错误、漏执行医嘱、延误执行医嘱发生率显著减少( 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口头医嘱执行水平.
作者:陈海燕;李金香;佟翠娟;马建英;张秀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多帕菲)配有专用对应溶剂,即注射用乙醇水溶液,配制时极易产生泡沫.传统配制方法是药液与溶剂混合后手工反复倒置1 min(避免剧烈摇动),然后在室温下静置5~10 min.此时瓶底黏稠药液附着较多,瓶壁附着较多泡沫,药液混合欠均匀,有时需要延长放置时间.鉴此,我们对多西他赛配制方法进行改进,效果满意,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胡小梅;陈明义;李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