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抢救口头医嘱执行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

陈海燕;李金香;佟翠娟;马建英;张秀艳

关键词:急诊科, 抢救, 口头医嘱, 执行医嘱, 调查分析, 管理对策
摘要:目的 加强口头医嘱管理,减少口头医嘱执行差错率.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3所医院口头医嘱执行状况,针对问题采取规范口头医嘱使用范围,对医生、护士分别制定口头医嘱细则等.结果 采取管理措施后,用药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用药方法错误、漏执行医嘱、延误执行医嘱发生率显著减少( 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口头医嘱执行水平.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部实施走动式管理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部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护理部坚持每天不定时下病房,跟班巡查,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落实和护理人员的需求,并按照护理管理质量标准动态管理.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走动式管理后,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及病区质量管理等8项护理质量质控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护理部实施走动式管理,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玉美;熊国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社区老人院护工的循证培训

    目的 提高老人院护工的照护能力和老年人的满意度.方法 对一所老人院的22名护工采取循证和测评的方法了解护工实际情况并编写教材,于每天下午实施理论讲解、一对一指导操作的方式进行4~7个月系统培训.结果 培训后护工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老年人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循证培训可提高护工照护能力,提高老年人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李冰娜;叶丹;彭碧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评估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的定义和心理特点,介绍了家属需求评估工具的发展及需求满足情况,提出护士可通过向家属提供患者病情信息、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探视制度的弹性管理、加强术前术后的管理来满足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同时提出了以后的研究工作需要考虑到患者对家属需求满足的影响,发现家属需求重要程度与满足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患者转出ICU时家属需求总体满足情况等,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家属需求的满足情况,对患者家属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刘亚楠;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五位一体床头牌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有机玻璃制成10 cm×20 cm长方形床头牌,将患者基本信息、护士长、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安全警示标识5类信息制作于床头牌中.结果 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该床头牌应用满意率均为100%.结论 五位一体床头牌的应用起到了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流程的作用.

    作者:何建云;王训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本科内科护理学四位一体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目的 构建有利于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方法 选择本科护生106人,分为实验班与普通班各53人.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普通班采用常规课堂讲授、实验、见习及实习的教学模式;实验班将4个阶段整体计划,采用情境设置、角色扮演、问题式、小组讨论式等多元化教学模式.结果 实验班理论考试、综合技能操作成绩显著优于普通班(均P<0.01);对教学效果的评价9项中有8项优于普通班(均P<0.01).结论 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四位一体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魏秀红;李晓红;毛晓红;田敏;卢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发热患者足底敷贴氨咖黄敏的效果观察

    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常会使白细胞下降,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易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发热[1].我科对60例肿瘤发热患者采用氨咖黄敏足底敷贴治疗,降温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的规范化流程管理

    目的 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和维护质量,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方法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制定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置管标准化操作与管理流程;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结果 60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PICC留置35~129 d,平均69.0d,无一例发生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循证后制定的规范化流程用于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置管,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和维护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红梅;樊凤;张浩利;卓芳;赖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持续卧床2小时受压部位压力及血流灌注的测量与分析

    目的 了解持续卧床期间不同卧位体表压力对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皮肤血流变化的差异,为压疮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侧卧位、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局部压力的测量,并监测皮肤血流灌注变化.结果 不同卧位其相同受压局部的压力存在差异(P<0.05,P<0.01),其中半坐卧位时骶尾部压力高;持续卧床1h时,各卧位局部血流灌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持续卧床2h时,仰卧位与半坐卧位骶尾部血流灌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卧床时间的延长,3种卧位局部皮肤血流灌注均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 持续卧床期间,卧床时间和体表压力均影响皮肤血流灌注状况;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卧床患者体表压力及皮肤血流灌注状况的监测,以获取压疮预警信息,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压疮的发生.

    作者:孙艳;崔飞飞;张龙;代彦丽;张纯瑜;姜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等差递增肠内营养用于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的肠内营养量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静脉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根据患儿每天的体质量计算所需营养总量(15 mL/kg),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均分配营养量的方法即8次/d均分;观察组采用等差递增公式计算每次的营养量.连续14 d后评价效果.结果 患儿体质量显著重于对照组,胎便排尽及黄疸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残留量及每日排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等差递增肠内营养量的方法可循序渐进地刺激患儿肠道,有利于患儿体格发育,效果优于平均分配营养量法.

    作者:王正新;高玉先;杨兆晶;章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急诊抢救口头医嘱执行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

    目的 加强口头医嘱管理,减少口头医嘱执行差错率.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3所医院口头医嘱执行状况,针对问题采取规范口头医嘱使用范围,对医生、护士分别制定口头医嘱细则等.结果 采取管理措施后,用药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用药方法错误、漏执行医嘱、延误执行医嘱发生率显著减少( 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口头医嘱执行水平.

    作者:陈海燕;李金香;佟翠娟;马建英;张秀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使用约束带安全性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约束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情况,以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住院患者使用约束带安全情况调查表,对100例使用约束带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00例中单个部位约束28例,多个部位约束72例;使用约束带数量1~4条,松紧度可放入1~2指;约束过程中发生皮肤淤斑1例、肢体肿胀2例、意外拔管4例.结论 住院患者约束带使用安全性较好,针对不良情况强化管理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约束带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殷晓菁;曹玮;白姣姣;张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DSA引导下微导丝调整PICC导管异位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异位的有效复位方法.方法 对35例PICC导管异位患者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调整导管至正常位置.结果 35例均一次复位成功;发生局部组织损伤1例,未发生置管后静脉血栓和再异位情况.结论 采用DSA引导下微导丝调整PICC导管异位一次复位效果好,安全.

    作者:管海丽;顾永芳;曹琳琳;董平;吴香菊;郭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脉炎散治疗留置针静脉炎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脉炎散局部外敷留置针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行留置针静脉输液导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发生静脉炎后用脉炎散外敷;对照组40例发生静脉炎后用50%硫酸镁温热湿敷.观察静脉炎的转归,痊愈时间及过敏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5.9%)显著优于对照组(75.0%),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无皮肤过敏现象,观察组发生1例.结论 脉炎散治疗留置针静脉炎安全,疗效优于50%硫酸镁温热湿敷.

    作者:袁红;李祥清;东晓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设置现状及思考

    随着护理学一级学科地位的确定,学科建设成为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护理学专业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进行学科专业设置时,应该考虑到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处理好知识发展与社会需要、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完善学科体系.

    作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目标教学理论在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更好地完成老年护理学课程培养目标,缩短护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适应期.方法 参照目标教学理论对老年护理学课程进行设计,将2007、2008级278名本科护生按等同原则将2个年级的一班140人归为观察组,二班138人归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观察组采用设计后的课程方案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理论、实践能力考核成绩,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对课程设置及学习效果12个条目的肯定评价观察组为41.43%~91.43%,对照组为6.52%~78.99%.结论 目标教学理论在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增强了护生对老年人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技能,实现了课程培养目标.

    作者:张勇勤;杨巧菊;潘兰霞;井晓磊;邹晓燕;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结合放松训练对亚健康者疲乏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索适合改善亚健康疲乏状态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以疲劳为主要症状的亚健康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放松训练.连续干预8周后采用亚健康状况(SHSQ-25)、疲劳量表-14(FS-14)问卷调查及血乳酸测定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乳酸值、FS-14总分及躯体疲乏、脑力疲乏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SHSQ-25总分及疲劳症状、精神症状、免疫力症状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结合放松训练的干预模式可以改善亚健康症状,缓解亚健康的疲乏状态.

    作者:肖靖琼;周郁秋;张秀花;李莎莎;田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阅读疗法,疗程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HRSD评分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观察组QOL-100总评及各因子(除精神信仰外)评分较于预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有较好的辅助作用,能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魏中华;李会;李亚红;尹焕新;朱永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介绍一种配制多西他赛减少泡沫的方法

    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多帕菲)配有专用对应溶剂,即注射用乙醇水溶液,配制时极易产生泡沫.传统配制方法是药液与溶剂混合后手工反复倒置1 min(避免剧烈摇动),然后在室温下静置5~10 min.此时瓶底黏稠药液附着较多,瓶壁附着较多泡沫,药液混合欠均匀,有时需要延长放置时间.鉴此,我们对多西他赛配制方法进行改进,效果满意,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胡小梅;陈明义;李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责任小组制整体护理模式中交接班的改进

    目的 探讨责任小组制整体护理模式中交接班的改进.方法 设计交接班工具,改进交接班流程,比较改进前后效果.结果 患者病区跌倒和压疮发生率分别由0.44%和0.59%降至0.13%和0.25%,交接班时间显著缩短,护士对患者整体情况的知晓度,各项护理措施落实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 改进后的交接班方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娟;杨晓华;陈玉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脑碘油栓塞1例的护理及文献复习

    对1例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脑碘油栓塞患者行吸氧、脱水、保护脑细胞和改善微循环治疗.结果患者脑栓塞治愈.结合国内外15篇个案报道,回顾分析患者诊疗护理过程,探讨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提出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并发脑碘油栓塞极少见,熟悉其危险因素,可早期预防干预,术后及时发现、积极对症处理,预后多良好.

    作者:周桂娅;何海涛;刘建秦;陈大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