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失血量对手术患者记忆障碍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张新华;雷鹏琼;陈长香;姚美

关键词:外科手术, 术中失血量, 记忆障碍, RBMT-Ⅱ,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失血量对手术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82例外科手术患者采用称重法、计量法统计术中出血量,于术前24 h、术后24 h采用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进行记忆功能的测评.结果 28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记忆障碍194例(68.8%),其中轻度98例(50.5%),中度93例(47.9%),重度3例(1.6%);术中失血量>400 mL的患者术后记忆障碍发生率高,且程度重(P<0.01).结论 术中失血量对术后患者的记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术中失血量可降低术后患者记忆障碍的发生率.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留置液囊空肠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预防液囊空肠导管置管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 通过对24例留置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胶布“Y”形粘贴固定方式,严格交接班;改进冲管方法,保持导管通畅;改进囊内注入的液体;做好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有效地解决导管堵塞、拔管困难等护理问题,未出现呼吸困难及缺氧的现象,仅1例导管脱出体外、1例导管在体内打折拔除.结论 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防护置管过程中液囊空肠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

    作者:洪菁;郭芸;周桂兰;苏梅芳;廖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

    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不同程度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1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延期愈合.住院27~55(39.6±15.3)d出院.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质地良好,外形美观,足踝功能恢复满意.提出积极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皮瓣血供观察,重视疼痛、康复的护理和出院指导,是保证皮瓣成活、重建肢体功能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凤;黄干秀;夏燕;周艳莲;刘俊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BI双语教学及其在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介绍内容依托式(CBI)教学法及其国内外应用状况,分析本科护理教学中CBI双语教学的四个关键问题,即师资队伍的培养、护生情况、教材选择、教学效果评价,为今后临床护理教学中实施CBI双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栾伟;陆丽清;钱益萍;钱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滤器后加热法对患者体温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滤器后加热法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CRR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将加温装置连接到置换液的管路上,观察组将加温装置连接到滤器后静脉端血液回输管路上.两组均于CRRT治疗开始3h、6h、12h时测量患者体温及深静脉置管的动、静脉端的血液温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溶血反应相关检验结果.结果 在CRRT治疗不同时段,两组深静脉置管的动、静脉端的血液温度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治疗12h时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溶血反应相关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滤器后加热血液回输管路的方式可安全有效地补充CRRT治疗中循环热量,降低CRRT治疗中低体温发生率.

    作者:魏培红;冉晓;刘伟权;涂莉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术前皮肤准备方法及卫生经济学分析

    从备皮方式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面,总结术前剃毛备皮、剪毛备皮、脱毛剂备皮及不除毛备皮的优点及不足,综述各种备皮方法的经济学分析情况,并介绍了国内外备皮方法的应用现状,指出剪毛和脱毛剂备皮法导致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更低;从长远效益来看,脱毛剂备皮及剪毛备皮的成本要低于剃毛备皮法.

    作者:李香风;赵红;曹晶;吴欣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胸部手法振动配合环状软骨按压协助排痰效能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以经典效能评估模型(ADC模型)为理论框架,分析和评价了胸部手法振动配合环状软骨按压在备用阶段、运行阶段和结局指标中影响排痰效能的因素,旨在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合理应用和评价胸部手法振动配合环状软骨按压排痰提供依据.

    作者:邱莉;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喉罩通气全麻下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刀治疗中央型肺癌致气道阻塞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喉罩通气全麻下经支气管镜应用高频电刀治疗中央型肺癌致气道阻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中央型肺癌阻塞大气道导致呼吸困难患者12例,在全身麻醉后喉罩通气下经支气管镜应用高频电刀对病变进行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熟悉麻醉和手术要点;术中做到熟练、紧密配合;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喉痉挛等.结果 12例患者经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2例术中SpO2下降,1例术后发生喉痉挛,经处理好转.结论 周密、及时、细致的护理措施可保障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林丽萍;刘予红;厉银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太极云手训练对颈性眩晕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太级云手训练对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与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太极云手练习,均干预3周.采用多功能颈椎检测系统(MCU)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袁评价锻炼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左侧屈活动度、右侧屈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太级云手训练有助于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和提高患者的颈部活动度.

    作者:江苏珍;曹云;刘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术前置胃管时间对全麻胃肠道手术患者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前置胃管时间对全麻胃肠道手术患者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胃肠道手术需要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于术晨病房常规置胃管,观察组于全麻诱导后置胃管.每组分别监测术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2 min及5 min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清皮质醇.结果 两组不同时段各观察指标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结论 将手术患者置胃管时间放在麻醉诱导后进行能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避免血压、心率及皮质醇急剧升高,减轻应激反应.

    作者:袁玉萍;尹罗庚;贡国娟;吴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改良外周静脉穿刺钢针的设计与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给药途径,输液静脉穿刺时大多采用扁平针柄的穿刺钢针,当针头斜面紧贴静脉管壁时,常出现静脉输液缓慢、不畅.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采用在针柄下垫棉签头的方法解决输液不畅,但操作繁琐且不美观,针尖易刺破血管,导致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为此,笔者改良外周静脉穿刺钢针,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陆一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双氯芬酸钠纳肛联合舒适护理在输卵管通液术中的应用

    目的 减轻输卵管通液患者术中疼痛.方法 将160例继发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输卵管通液术过程中对照组行常规处理,不予镇痛药物;观察组于术前45 min取双氯芬酸钠栓50 mg纳肛,同时行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输卵管通液术过程中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纳肛联合舒适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手术时间,使下床活动时间提前.

    作者:白蓉;李亚兰;田晓勤;汪艳红;刘珍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助产士工作压力源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助产士的工作压力源及一般自我效能感,明确压力源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帮助管理层及助产士本人正确认识和设法减少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助产士的自我效能感.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50名助产士的一般资料、工作压力源、自我效能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助产士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41土0.43,显著低于常模(P<0.01),工作压力源与自我效能感呈中高度负相关(均P<0.05).结论 建议从管理角度减少或消除助产士工作压力源,重视激励机制的体现,以提高助产士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助产事业的发展.

    作者:郑桂香;张明娜;勾宝华;陶渝;姜梅;翟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优效病例示范在肿瘤手术患者心理干预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效病例示范对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成功、出院1~6年、生活质量良好的病例,由其撰写康复成功的经历与方法,附照片,置于病区走廊墙上,创建“优效病例示范园地”,冠名“希望之墙”,每次8个病例,每半年更新1次.对100例肿瘤住院手术患者,于术前检查阶段指导阅读各项内容;术后康复阶段再次针对患者的薄弱环节与患者及家属探讨应对术后不适的方法等;出院指导患者学习优效病例适应性调适方法.结果 出院时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均P<0.01).结论 优效病例示范心理干预法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蚁涵纯;钟巧玲;钟就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4例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患者实施术前急救、心理护理;术中、术后的护理;呼吸道管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肺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无呼吸衰竭,住院30~35 d痊愈出院.结论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是闭合性胸部创伤的严重并发症,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丁玉辉;罗宇;朱翠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穴位敷贴加穴位按摩防治全麻术后恶心呕吐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加穴位按压防治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为防治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将外科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用足三里、内关穴敷贴加按压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结果 两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敷贴加穴位按摩防治外科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价廉、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汪仕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导尿管对小儿尿道成形术后引流尿液,缓解患儿排尿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尿道成形术后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在新成形尿道内置一管径8~10F的多侧孔短硅胶支架管.观察组则应用8~12F改良导尿管引流尿液,即在导尿管中、下段剪多个侧孔,持续导尿10 d左右后将改良导尿管中段多侧孔段下移至新建尿道处作为短支架管,指导患儿自控排尿.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后尿培养均为阴性,无尿路逆行感染.结论 应用改良导尿管引流尿液能有效缓解小儿尿道成形术后排尿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程琳;齐超;吴轶璇;曾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妇科病房绩效考核细则的制定及实施

    目的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在妇科病房从技术职称、岗位风险、工作量、工作质量、科研教学、工作态度方面制定绩效考核细则,建立各项考核记录,采取积分制作为奖金分配依据.结果 方案运行1年,科室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护理人员的不良行为明显减少.结论 绩效考核细则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公开、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方秀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心外膜电极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高龄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心外膜电极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高龄晚期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例晚期心衰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心室电极失败的患者,选择外科手术植入心外膜电极技术心脏再同步治疗.手术由心外科、心内科、手术室护士和导管室护士共同协作完成.结果 3例患者术中电极植入均顺利,术中无即时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心外膜电极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高龄晚期心衰患者是可行的.护理上应注重完善的术前准备,训练患者掌握有效呼吸和咳嗽;术后做好各项监护和疼痛护理,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晓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澳大利亚工作的中国护士职业体验研究

    目的 了解在澳大利亚工作的中国护士的主要职业感受,为我国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士人事管理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名有中国临床护理工作经历、曾担任护士长职务,后取得澳大利亚护士执照并在澳大利亚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进行深入访谈,以现象学分析法对其职业体验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护士在澳大利亚工作的职业体验集中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差异、护理管理理念与方式差异、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实效性的护理培训及徘徊的回国愿意五个方面.结论 我国护理管理者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护理经验,改革护理模式及护理管理方式,提升护士专业价值,稳定护理队伍,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张旭媛;Helen Hon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W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W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52名护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班(72人)和对照班(80人),分别采用WPBL和讲授为主的(LBL)教学法对《外科护理学》中损伤章节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对护生进行闭卷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护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能力.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教学法有助于掌握知识一个项目外,实验班对WPBL教学法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班对LBL教学法的评价(P<0.05,P<0.01).结论 将WPBL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能明显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过程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张俊玲;陆予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