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集束干预策略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现状

吴悠;于继珍;李洋;罗曼;钟玉杰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集束干预策略, 综述文献
摘要:概述了集束干预策略的概念、特点,阐述了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集束干预策略,集束干预策略包括置管操作集束干预策略和维护集束干预策略,集束干预对象主要为各种癌症患者以及危重症患者.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断指再植患儿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断指再植患儿焦虑情绪及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断指再植患儿按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断指再植术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惠儿及家长的认知行为干预,并贯穿于住院全过程.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再植指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再植指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儿的焦虑状态,有助于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再植指成活率.

    作者:蔡凌;魏水华;余诗军;梁惠贤;谭亚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专科化培训对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综合能力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专科化培训对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综合能力的作用.方法 将32名新护士按入科报到登记编号分组,奇数入实验组(15人),偶数入对照组(17人).对照组培训内容及方法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实施;实验组完成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第一、二阶段后(入科后2个月完成),进入固定的专科至少6个月,采用专科化培训.结果 培训后3、6、12个月实验组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入科2年内撰写会议论文及发表论文数、参加专科学术会议及培训次数、专科医生满意率相对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规范化培训方案实施基础上对新护士实施专科化培训,可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的综合能力.

    作者:赵体玉;曹立恒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精油溶液对颌间固定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选择适宜的口腔护理冲洗液,以改善颌骨骨折行颌间固定患者的口腔卫生.方法 将80例颌间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蒸馏水冲洗加修剪牙刷刷牙方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精油溶液冲洗加修剪牙刷刷牙方法进行口腔护理.结果 观察组牙龈红肿出血及口腔异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口腔舒适度良好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精油溶液冲洗口腔,可减少牙龈红肿出血及口腔异味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

    作者:吴铭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管理者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为优质护理的政策制定和对管理者的支持策略提供依据,从而保证优质护理持续深入开展.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参加厦门市某培训班的护理管理者175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优质护理服务认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80.00%~98.86%护理管理者认为优质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护理对象是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不只是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仅37.71%的护理管理者认为家属可以陪伴但生活护理应由护士完成,70.86%认为强调基础护理会削弱专科护理发展.结论 护理管理者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存在偏差,对优质护理开展的利弊有一定认识,对优质护理的深入持续开展信心不足.希望上级领导给予支持,建立长效机制,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深入开展.

    作者:张锦辉;林丰;林艳侠;李伟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6名医生和5名专职护士负责68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操作及维护,患者总置管时间4 184 d.统计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结果 医生操作时为患者提供大无菌屏障遵从率96.21%;医生穿刺前穿隔离衣69.6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88.19%;理想的置管部位穿刺率69.39%.结论 医护人员对CRBSI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仍有待提高,需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培训、考核以提高其实施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严格执行集束预防策略的各项措施,切实降低CRBSI的发生率,延长感染发生的时间.

    作者:窦英茹;潘春芳;单雪芹;朱庆捷;史甜;薛露;陈齐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偏瘫康复操对改善颅脑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康复操对改善颅脑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90例颅脑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偏瘫康复操疗法.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法测评肢体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4周两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均P<0.05.结论 颅脑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偏瘫康复操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肢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王洪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一穴肛患儿行共同管下移手术的护理配合

    对4例一穴肛患儿行共同管下移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提出认真执行术前访视,了解疾病特点,熟知解剖及手术步骤,充分准备手术物品和娴熟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保障.

    作者:刘颖华;翟琦;陈松漪;叶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集束干预策略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现状

    概述了集束干预策略的概念、特点,阐述了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集束干预策略,集束干预策略包括置管操作集束干预策略和维护集束干预策略,集束干预对象主要为各种癌症患者以及危重症患者.

    作者:吴悠;于继珍;李洋;罗曼;钟玉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灌注器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密闭性检测中的应用

    胸腔闭式引流是通过密闭性装置排出胸膜腔内积液积气,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是治疗急性脓胸、胸外伤、张力性气胸及胸外科大手术后用于引流的常见治疗手段[1].胸瓶密闭性是否良好是关系到急性脓胸、胸外伤、张力性气胸及胸外科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蓉;王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毁损伤手术取皮区创面处理方法的改进

    目的 促进毁损伤患者手术取皮区创面愈合.方法 将108例毁损伤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常规组52例和改进组56例,常规组由医生用传统方法换药,改进组由伤口小组护士与医生同入手术室,从患者手术中取皮后开始全程负责取皮区的创面处理,换药采用优拓敷料.结果 改进组换药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显著轻于、短于常规组,敷料粘连及创面感染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专科护士全程处理毁损伤患者手术取皮区创面,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曹姝专;周桂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2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加强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患者正确选择及应用造口用品,评估癌因性疲乏,加强排便护理、运动锻炼、中医调护、饮食护理等.结果 患者癌因性疲乏减轻,无疲乏17例,轻度疲乏9例,中度疲乏4例,重度疲乏2例.住院时间为25~46 d.结论 对直肠癌造瘘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陆云;屈惠琴;朱勤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科研目标任务管理对提升护士长科研能力的作用

    目的 营造护理科研氛围,提高和培养护士长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方法 根据护士长对护理科研需求进行科研技能培训,对护士长设定科研目标任务,加强科研目标质量管理,对科研目标任务进行考核与奖惩.比较科研目标任务管理前后护士长以第一作者完成的科研课题、论文发表情况等.结果 35名护士长中以第一责任人完成的科研课题由管理前的2项上升到了管理后的6项;发表论文数量由管理前的50篇上升到了124篇,管理前后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和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管理后有部分课题和论文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奖励.结论 科研目标任务管理提升了护士长的科研创新能力,对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高级人才的培养及临床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明燕;薛菊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认知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 对14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将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认知归纳出3个主题:对患者参与安全持谨慎支持态度;患者参与安全问题的利弊共存;患者参与安全存在一定的困难及挑战.结论 应针对医护人员提出的患者参与安全问题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以促进患者参与,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李晓芳;叶旭春;姜安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新上岗护士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的探讨

    目的 寻找适合基层医院大中专新护士向临床护士转变的方法,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和承担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对46名应届毕业的新上岗护士采取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新上岗护士临床培训轮转时间为1年,经短期集中岗前培训后,由护理部分配至首轮科室,首轮科室时间为6~8个月,轮转科室分别为1~2个月.每科指定1名老师带教,并根据轮转时间安排重点掌握内容.结果 39名在首轮科室培训4个月后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承担临床护士职责,6个月后经考核合格如期进入其他科室轮转;7名护士于6个月后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照护患者,8个月后经考核合格进入其他科室轮转.结论 采取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可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基本护理技能,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作者:陈秋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士应对策略对其职业应激的影响研究

    目的 了解护士应对策略对其职业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使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468名,采用应对方式量表、职业紧张因素量表、职业应激反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的应对策略评分为118.43±18.03,应对策略使用不足者工作单调、工作压力、工作危险性和每日紧张感、心理健康感评分显著高于应对策略使用充分者,而工作控制和工作满意感评分显著低于应对策略使用充分者(P<0.05,P<0.01);应对策略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感呈负相关(P<0.05,P<0.01),应对策略各因子与工作满意感呈正相关(P<0.05,P<0.01);社会支持、工作与家庭关系与每日紧张感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士的应对策略影响其对职业应激因素的感知,不同应对策略的充分使用,能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感和工作满意感,改善工作紧张感觉.

    作者:朱玲;屠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胸骨肿瘤切除同期行自体肋骨和带蒂大网膜移植胸廓重建术的护理配合

    对12例胸骨肿瘤患者行胸骨肿瘤切除并应用自体肋骨和带蒂大网膜移植进行胸廓重建手术.结果1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反常呼吸.提出做好术前访视及患者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手术器械、一次性手术用物、药品、仪器等,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畅通;术中注意体位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手术进展,准确迅速传递手术器械及用物,及时更换器械及手套,做好肿瘤隔离操作,可保证手术进展顺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敏;王春娥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

    目的 培养实习护生的法律意识.方法 对240名实习护生采取激发学法兴趣、举案说法、突出重点学习内容、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等方法增强其法制相关知识,于入科和出科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护生法律意识.结果 出科时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认知度及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入科时(均P<0.01).结论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法律意识培养,可提高其相关法律知识,以降低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书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手掌大鱼际按压医用滴注敷贴用于静脉输液拔针

    目的 探讨更优化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损伤.方法 将663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1例和对照组322例.观察组拔针后采用手掌大鱼际压迫医用滴注敷贴式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棉签顺血管方向按压法.比较两组拔针时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以及在拔针后24 h时穿刺局部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传统医用棉签顺血管方向按压法相比,手掌大鱼际压迫医用滴注敷贴式按压法更能减轻患者拔针时疼痛和穿刺局部皮下淤血.

    作者:唐薇;尚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骨科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斯型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成立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单(下称流程单)设计小组,制定患者由入院到出院护理过程的5类流程单,责任护士根据工作流程单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实施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流程单应用后护理质控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1);患者满意率相对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黄桂玲;王璇;张银平;汪祝莎;王雅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膀胱造口袋用于重症老年男性患者小便管理

    重症患者常因镇静镇痛、意识障碍等而出现小便失禁,若管理不善,可导致床单元湿染、会阴浸渍及骶尾部压疮等,从而增加医疗风险、治疗成本,更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同时,反映患者脏器功能的重要指标——尿量不能被准确计量,不利于疾病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史小莉;虞献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