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护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

邢娟;桂斯卿

关键词:医护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 综述文献
摘要:回顾医院感染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关系、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提出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医护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用螺纹管道干燥方法的改进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过去常采用自然晾干的方法处理呼吸机、雾化机管道,此过程中,由于管道内外呈螺纹状,常致干燥不彻底,干燥时间长,易滋生细菌,不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鉴此,笔者对医用螺纹管道干燥方法进行改进,介绍如下.

    作者:刘玉兰;高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更换PICC透明贴的新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PICC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置管后的护理也引起越来越多的护理同仁及患者的关注.传统更换置管部位透明贴的方法是先撕掉原来的透明贴,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更换新的透明贴.

    作者:郭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卷装输液贴在危重患者多输液泵中的应用

    危重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常使用多个输液泵输注不同药液,如多巴胺、硝酸甘油、胺碘酮、利多卡因等.传统的操作方法是每配置1个输液泵就在注射器上粘贴输注药物的名称、剂量等,由于粘贴颜色相同、字迹不明显,往往不易查找.

    作者:张成彬;张光只;牛晓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导乐护理在非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实施

    目的 探讨非全麻手术患者实施导乐护理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乐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手术前、入室后、术中、术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不同时段收缩压、心率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结论 实施导乐护理服务有助于保持非全麻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有利于患者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凌晓红;鲍红光;范素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梳妆镜在颅骨牵引患者观看电视中的应用

    颅骨牵引术是临床治疗颈椎骨折、颈椎滑脱、寰枢关节脱位等患者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措施.行颅骨牵引术后患者需平卧硬板床、头颈部呈伸直位.该体位治疗时间长,一般需8~12周,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恐惧、烦躁、寂寞、孤独等不良情绪反应,通过看电视可达到心理放松目的.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环甲膜穿刺针的设计与应用

    急性喉梗阻是常见急危重症,如处理不及时常引起窒息死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及环甲膜切开术是常用急救方法,但在紧急状态下操作有一定难度,且完成需要一定时间,不利患者抢救.

    作者:杨剑;张华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可调式温控暖垫防止甘露醇结晶

    20%甘露醇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低温易致结晶,影响其使用.临床上对防止甘露醇结晶有诸多办法,但都存在保温加热不可控,或水温加热易损坏瓶签等缺点,笔者采用可调式温控暖垫防止甘露醇结晶,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严芳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护士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发展及组织支持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组织支持的现状及相关性,为护士职业发展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37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基本资料,职业发展、组织支持状况,以及护士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不同医院、年龄、职称、基础学历和工作性质的护士职业发展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医院和基础学历的护士组织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医院、职称、工作性质、职务、班次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发展、组织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从多方面关注并不断进行评估护士职业发展状况,给予组织支持,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乔改红;王建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症复杂性眼球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对66例(66眼)复杂性眼球外伤患者行以玻璃体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结果 66眼按计划完成手术,术后1眼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及玻璃体积血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1眼因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共行3次玻璃体切除术.出院视力检查45眼视力有明显提高,13眼视力基本不变,6眼视力下降,2例幼儿视力检查不合作.提出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指导和术后眼部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马剑晴;艾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护理安全感谢卡的设计与应用

    为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自行设计制作护理安全感谢卡和护理安全感谢卡申请表.申请表发放全院各科自填,护理部核实后下发护理安全感谢卡.应用6个月以后,共杜绝126起护理缺陷、差错事故,护理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21%,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患者满意度从95%提高到97%.认为护理安全感谢卡的设计和应用可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的认识,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对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疼痛显著缓解,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提出术前精心准备和对患者进行访视,术中巡回护士做好体位摆放、C臂X线机调节、病情观察,器械护士与医生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凤菊;蒋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锁骨上动脉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锁骨上动脉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0例烧伤后颏颈部瘢痕挛缩患者行锁骨上动脉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中保持手术室温度、监测术区凝血状态,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血运、质地、张力、压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动静脉血管危象、皮瓣下血肿、蒂扭转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0例手术顺利,皮瓣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皮瓣缺血坏死.结论 及时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作者:姜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全麻手术中的保温护理

    目的 维持肿瘤患者全麻手术中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方法 将200例肿瘤行全麻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采用保温措施,即使用温箱加热液体至37℃左右,血液制品常温下放置20 min输注;采用充气式温毯机对患者进行保温等.结果 两组术前、术中、术毕1 h血压、心率和鼻咽温度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观察组术中尿量,术后寒颤、躁动发生率,24 h腹腔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术中低体温使肿瘤手术患者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增加;手术中对患者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有助于确保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

    作者:吴秀红;张燕文;徐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室污物走廊专用清扫运送车的研制

    自制手术室污物走廊专用清扫运送车应用于手术室术后污染敷料及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手术室污物走廊专用清扫运送车的使用降低了手术室保洁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保洁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保洁工作的质量,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作者:孙桂芝;张桂梅;郑守华;原英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使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结果 观察组延长管内有血液、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士针刺伤发生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正压、单手操作等优点,可有效避免回血、堵塞等护理问题,降低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

    作者:黄玉荣;刘群;高文娟;徐丹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消毒方法对静脉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消毒方法对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留置针穿刺前采用0.2%碘伏消毒后75%乙醇脱碘,对照组仅采用0.2%碘伏消毒.结果 实验组留置针固定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穿刺前采用0.2%碘伏消毒后75%乙醇脱碘的消毒方法能提高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减少留置期间贴膜卷边和起泡现象.

    作者:李斌;冯馨;高丹;王笑华;谭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B超引导下可调控套管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对B超引导下行可调控套管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12例实施精心护理.结果 12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中1例转手术后死于ARDS,另1例死于MODS.余10例均未采取手术治疗而治愈,持续腹腔灌洗3~30 d,平均15.7 d;住院时间8~67 d,平均43.5 d.10例均无导管脱落、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提出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效果较好,而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的腹腔灌洗,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加强营养支持是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张萍萍;谭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床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由责任护士在产妇床旁进行.结果 两组出院时产妇护理知识和技能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床旁护理有助于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并能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

    作者: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崔志清;郝兰香;苗惠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手部烧伤所致畸形、功能障碍的整复手术后康复锻炼方法.方法 对烧伤后手部畸形、功能障碍患者116例(147手,TAM评定良6手、可15手、差126手)进行整复术后功能锻炼.结果 手术后手的畸形得以矫正,术后6个月采用TAM评定优68手、良59手、可14手、差6手,优良率86.4%.结论 手部烧伤所致畸形、功能障碍整复手术后根据畸形部位和程度采取针对性康复锻炼,可以较好地恢复患手的外观和功能.

    作者:胡玲;刘慧芳;陈新;曾丽梅;曾友仙;林汉桥;王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宫颈癌根治术中高频电刀输出功率调节方法的改良

    目的 为宫颈癌根治术中巡回护士正确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提供依据,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伤及电刀使用的盲目性.方法 将60例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维持高频电刀功率在50 W,观察组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部位不同的解剖组织结构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20~50 W.结果 观察组止血效果和组织损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组织部位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既能止血,又可避免或减轻组织损伤,从而减少电刀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作者:翟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