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陈长香
目的 对节假日护理质量与工作日护理质量评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护理质量特别是节假日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节假日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工作日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节假日和工作日护理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节假日与工作日住院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通过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崔连智;李瑞芬;胡景平;于风颖;齐亚莉;宋亚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检验智能体温单系统的时间效率和准确度,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自动化水平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病历规范设计智能体温单系统,并设计6名虚拟住院患者连续3 d的体温单项目信息.实验室条件下,两年级各10名本科护生分别采用传统手工法(下称手工法)和智能系统法(下称智能法)采集信息并绘制体温单,记录操作时间和出错情况.结果 两法所生成的体温单视觉效果差异明显;手工法和智能法绘制体温单绘制总时间,出错、不规范及涂改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错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大便、物理降温、出入量、文字标记、体温单换页及术后天数记录等;两年级手工法出错率、不规范率及涂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智能体温单系统可显著缩短操作时间,有效减少差错,对减轻护理负荷及提高体温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侯晓红;臧渝梨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结构及其相应的评价指标.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小样本人群检验等方法探索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评价的行为指标,并制定各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对山西省3所高等医学院校的118名护理教育者、本科生导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结构,并建立评价体系.结果 所建总体系内部一致性α系数达0.920,折半信度总体系数为0.799.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共26个指标,6个维度包含教学能力、领导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科研实践能力.结论 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适用于评价护理本科生导师的核心能力,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的基础.
作者:马玉萍;谭初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形式人际沟通教育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06级305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155名)和实验组(150名),对照组在人际沟通课程中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形式教学,包括模拟病房、临床实习前期主动介入和模拟招聘等方法.结果 两组教学后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教学前后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形式人际沟通教育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实际沟通能力和护生就业面试的沟通应对技巧.
作者:金彩云;周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临床中在进行吸氧、吸痰以及胸、腹腔引流等操作时,输氧延长管与输氧管之间,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与吸痰管之间,胸、腹腔导管与引流袋之间需要添加中间连接管才能紧密连接,过去大多采用玻璃接头作中间连接管.然而,玻璃接头因其在操作及保存时易破碎,现已被逐步淘汰.
作者:黄冰;任道琼;邓世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每小时尿量的观察非常重要,采用传统普通引流袋计量不准确,而采用量杯倾倒引流袋内尿液的方法,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且浪费时间.为此,笔者用50 ml注射器接尿液测量,既方便又准确,介绍如下.
作者:孙建英;张英辉;张英姿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人员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取成立护理科研组与专家组、对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全程督导,以及以精神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等举措.结果 近3年护理论文发表数逐年上升,论文质量也显著提高,发表护理论文作者群逐渐扩大、学科拓展情况良好.结论 科研论文写作是护理人员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提高护理人员科研及其论文写作水平,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倪元红;孙琳;刘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6Sigma管理模式的方法和效果,促进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方法 将2007、2008届58名本科护生分为对照组(28人)和实验组(30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即6Sigma改进标准流程带教,其包括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阶段.各科实习结束时,自制调查表对护生和教师进行双向调查,并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 两组护生对护理带教管理质量评价、带教教师对两组护生实习效果评价(除组织纪律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护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采用6Sigma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发挥护生潜能,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徐宇红;戴小明;李小娜;孙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介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护理硕士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详细描述课程教授负责下的临床护理专家一对一指导教学和概念图在临床课程中的应用.麦吉尔护理硕士课程既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教学,保证了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我国护理硕士教学可借鉴其教学经验,以提高我国护理硕士教学质量.
作者:朱杰敏;张锦辉;沈曲;叶本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支助中心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方法 运用自制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51名支助中心在职1年及以上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支助中心员工总体满意度得分2.58±1.07,对收入及劳务分配、社会支持、环境及工作条件、工作成就感、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66±0.93、2.41±1.16、2.55±1.05、2.65±1.07、3.77±1.02.结论 医院支助中心员工工作满意度总体偏低,有必要针对其特点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芬;朱佳晖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介绍瑞典隆德大学护理学院专科护士教育的学习周期、学分、学员入学要求、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结构、教学形式、考核和质量的评估与反馈等.提出瑞典的专科护士教育对我国专科护士教育在学员入学资格、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
作者:徐静娟;Ingalill Rahm Hallberg;Staffan Karlsson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治疗时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ICU机械通气患者50例均选用力月西、芬太尼和/或丙泊酚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镇静治疗,治疗期间采取注意镇静药物的选择、镇静效果的评估、循环功能监测、呼吸道的管理及监测、肢体功能锻炼、加强基础和安全护理、用药护理和每日唤醒等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均达到镇静目标,SAS评分在3~4分,顺利渡过机械通气期,未发生其他意外事件.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对确保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顺利进行及其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贾巍;陆翠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脑卒中偏瘫患者手指关节及腕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为了提高康复效果,笔者于2009年3月在分指板[1]的基础上研制出拳伸板,2009年4~12月用于30例脑卒中手指关节及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章萍;范小东;徐凤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减少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 将160例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预防压疮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Norton量表和营养评估表对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为可能发生压疮、易患压疮两种,易患压疮用红色的图文并茂标识牌,可能发生压疮的用黄色标识牌,将标识牌在床头卡、患者住院一览表、翻身卡上进行醒目标识,并制定标准化护理措施,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评估标识牌标识系统有醒目的 标识作用,有助于减少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廖春红;唐霞珠;黄北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碘伏配合冷敷治疗儿童白血病化疗药外渗致静脉炎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80例白血病化疗致静脉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局部温热湿敷;观察组先局部冷敷再外敷碘伏治疗,同时采取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创面护理、饮食护理和疼痛护理等措施.结果 两组静脉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碘伏配合冷敷能有效治疗化疗药外渗所致不同程度静脉炎,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张红;孙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型护理病区运行模式的效果,并进行反思.方法 护理病区运行模式是将护理单元与医生组分开,工作自主安排、经济独立核算、行政管理按三级学科运行的管理模式;其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经济独立核算,责、权、利三位一体,建立和谐的新型伙伴式医护关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等.结果 施行护理病区独立运行模式后, 床位使用率提高,医疗成本降低,护理人员积极性显著提高.结论 护理病区独立运行模式是一种能获得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管理模式,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任爱玲;李素红;薛晓英;刘春格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病历中医护记录矛盾的成因与对策,提高医护记录的一致性.方法 对急诊抢救病历进行逐一查阅,找出医护记录矛盾之处,查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管控,进行管控前后的对照分析.结果 管控前急诊抢救病历医护记录不一致问题非常严重,138份病历中有67份存在不一致问题,高达48.55%;不一致问题主要在于关键时间点、对病情的描述、医嘱开出与执行时间及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等医护记录有矛盾;管控前后医护记录不一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控制关键时间点,规范医疗护理记录书写与核对,完善相关的工作流程,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等,有效控制医护记录矛盾的现象发生.
作者:杨一丹;贺锦花;喻姣;王燕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执行<患者安全目标>中的效果.方法 将健康教育工作贯彻并逐步落实在6项患者安全目标中,具体包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用药安全;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等.结果 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不断提高;未发生护理事故和严重的护患纠纷;未发生1例手术患者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错误;用药、诊疗和处置方面的护理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3年间住院患者满意率稳中有升.结论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是执行<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保障患者安全的作用.
作者:王春秀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沐舒坦雾化吸入辅助背部叩击对老年卒中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老年卒中留痰困难的患者分为诱导前组和诱导组各36例,分别进行留痰操作,留取标本送实验室分别进行目测、涂片、并接种血平板观察细菌的构成情况.结果 两组痰液性状、痰涂片细胞的分布比率,以及菌群分布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两组呼吸道样本菌群分布各有特点.结论 高渗盐水、沐舒坦雾化吸入辅助背部叩击对老年卒中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留取困难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黏稠的痰液起到软化、稀释作用,有利于致病菌的排出.
作者:盛霞;孙永习;李曼;王玉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进食时间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经常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9例(289例次)按不同进食时间分为禁食组(109例次)、透析2 h内进食组(88例次)及透析3 h后进食组(92例次).禁食组治疗前常规进食,治疗开始后全程禁食禁饮,透析结束后再进食;2 h内进食组透析开始1.5~2.0 h进食,总量不超过500 g;3 h后进食组透析开始3.5 h左右进食,总量不超过500 g.结果 三组进食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差、相对血容量、超滤量以及低MAP,以及三组低血压、 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 h后进食组各指标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三组发生透析相关低血压者提前终止透析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应选择在透析1.5~2.0 h进食,有助于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鄢建军;夏丹;童辉;刘慎微;吕永曼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