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目的 探讨超声在监测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及异位后调整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533例门诊患者中,291例在B超监测下置管(B超组),242例不在B超监测下置管(无B超组),比较其胸部X线摄片时导管异位情况,并分析X线摄片后对异位导管B超调整位置情况.结果 胸部X线摄片显示B超组异位6例,非B超组异位23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床旁超声可应用于监测置管中PICC异位情况及重新调整异位导管.
作者:刘聿秀;高玉芳;王秀荣;吴欣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阐述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分析三年制护理大专生(护生)在校园生活与学习中存在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现象,并分别从护生生活学习环境及教师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克服边际效用递减对学习和教学效果影响的策略.
作者:徐益荣;高薇;卢玉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治疗时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ICU机械通气患者50例均选用力月西、芬太尼和/或丙泊酚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镇静治疗,治疗期间采取注意镇静药物的选择、镇静效果的评估、循环功能监测、呼吸道的管理及监测、肢体功能锻炼、加强基础和安全护理、用药护理和每日唤醒等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均达到镇静目标,SAS评分在3~4分,顺利渡过机械通气期,未发生其他意外事件.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对确保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顺利进行及其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贾巍;陆翠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支助中心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方法 运用自制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51名支助中心在职1年及以上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支助中心员工总体满意度得分2.58±1.07,对收入及劳务分配、社会支持、环境及工作条件、工作成就感、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66±0.93、2.41±1.16、2.55±1.05、2.65±1.07、3.77±1.02.结论 医院支助中心员工工作满意度总体偏低,有必要针对其特点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芬;朱佳晖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6Sigma管理模式的方法和效果,促进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方法 将2007、2008届58名本科护生分为对照组(28人)和实验组(30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即6Sigma改进标准流程带教,其包括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阶段.各科实习结束时,自制调查表对护生和教师进行双向调查,并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 两组护生对护理带教管理质量评价、带教教师对两组护生实习效果评价(除组织纪律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护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采用6Sigma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发挥护生潜能,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徐宇红;戴小明;李小娜;孙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等护理措施对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7例喂养不耐受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并注意喂养时体位、腹部抚触、病情观察与记录等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及护理.结果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喂养并发症.两组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前白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窒息后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成熟,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陈红霞;汪浩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落实血透中心患者护理告知、知情同意书制度,降低护理纠纷及投诉发生率.方法 按时间顺序将590例血透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300例)和对照组(29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宣教;观察组采用口头护理告知,并自行设计包括5个系列28个条目的 告知与知情同意项目书.采取书面告知、图文宣传告知及多媒体讲座告知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宣教.结果 两组除环境设施与制度所致的护患纠纷外,因安全防护措施、护理操作、治疗不良反应及相关费用所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履行护理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可减少护患冲突和护患纠纷.
作者:陈云波;姚海燕;张严松;王莹;王越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黄芍膏治疗浅度溃疡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70例浅度溃疡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做好心理护理、增加营养的同时,对照组按传统法换药,观察组采用自制黄芍膏换药.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黄芍膏治疗浅度溃疡期压疮效果确切,缩短疗程.
作者:许小青;曾梅珍;柯瑞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执行<患者安全目标>中的效果.方法 将健康教育工作贯彻并逐步落实在6项患者安全目标中,具体包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用药安全;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等.结果 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不断提高;未发生护理事故和严重的护患纠纷;未发生1例手术患者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错误;用药、诊疗和处置方面的护理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3年间住院患者满意率稳中有升.结论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是执行<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保障患者安全的作用.
作者:王春秀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敏感性,为制定消毒与灭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培养后取第三代接种及再次培养,然后制成乳状菌液,分装入41支无菌试管,其中40支均分为A、B、C、D 4个实验组,分别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0.5%活力碘、75%乙醇、2%戊二醛与乳状菌液按1:1的比例混合进行消毒试验,分别观察每组1、2、3、4、5、10、15、20、25、30 min共10个时间段的消毒效果.1支空白对照组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代替消毒剂进行试验.结果 空白对照组菌落数为3.4×108 cfu/ml,实验组4种常规浓度的消毒剂在1~30 min内均能有效杀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结论 临床分离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常规浓度的常用消毒剂敏感.鉴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部分携带耐消毒剂基因qacE-sul1,建议临床检出多重耐药菌株时加做消毒剂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选用消毒剂.
作者:薛菊兰;艾彪;罗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病历中医护记录矛盾的成因与对策,提高医护记录的一致性.方法 对急诊抢救病历进行逐一查阅,找出医护记录矛盾之处,查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管控,进行管控前后的对照分析.结果 管控前急诊抢救病历医护记录不一致问题非常严重,138份病历中有67份存在不一致问题,高达48.55%;不一致问题主要在于关键时间点、对病情的描述、医嘱开出与执行时间及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等医护记录有矛盾;管控前后医护记录不一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控制关键时间点,规范医疗护理记录书写与核对,完善相关的工作流程,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等,有效控制医护记录矛盾的现象发生.
作者:杨一丹;贺锦花;喻姣;王燕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识别口服药护理危机,规避护理缺陷.方法 分析住院肿瘤患者口服药护理危机来源及其原因.结果 22例次口服药护理危机分别来自药物类别护理服务和服药管理两方面:麻醉类镇痛药物2例次,靶向治疗药物3例次,镇静催眠类药物2例次,排泄类药物3例次,外出患者4例次,转科、出院患者8例次,经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均未发生安全事故和护患纠纷.结论 实施危机意识教育、药物知识培训、完善发药制度、加强与医生的沟通等对策,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服药护理服务.
作者:余红春;雷丽婵;陈玉娣;方婷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对2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明确分型,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2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诊断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例,醛固酮腺瘤18例.提出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时做好心理护理、检查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时间和体位;积极采取水化治疗,检查后加强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色泽、温度情况,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发生,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于明峰;管志敏;周舸;黄烨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对20例经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体表结核的患者治疗前完善各项检查、健康教育,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后做好消毒隔离以及健康教育.结果 经10~96 d治疗后,痊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0%.提示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体表结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减少或避免手术造成的皮肤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秋月;原红;孙万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不同科室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状况,为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及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医务人员医院暴力发生状况调查问卷,对171名护士进行有关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因肇事者醉酒、药物滥用、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患者引发的暴力,急诊科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P<0.05,P<0.01);普通病房因患者病情无好转而引发的暴力发生率显著高于急诊科(P<0.05);急诊科施暴源来于患者、患者家属或朋友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均P<0.01);急诊科遭受暴力类型中躯体冲突、威胁性事件或姿势有2种躯体损伤情况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均P<0.01);急诊科护士无助感和缺乏安全感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均P<0.01);未受过正规防范工作场所暴力知识培训的急诊科护士显著多于病房护士(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较为严重,应加强法律、法规、防范暴力知识的培训及心理疏导,以有效防范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谷秉红;潘秀芳;孙宏玉;官锐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减少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 将160例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预防压疮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Norton量表和营养评估表对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为可能发生压疮、易患压疮两种,易患压疮用红色的图文并茂标识牌,可能发生压疮的用黄色标识牌,将标识牌在床头卡、患者住院一览表、翻身卡上进行醒目标识,并制定标准化护理措施,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评估标识牌标识系统有醒目的 标识作用,有助于减少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廖春红;唐霞珠;黄北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如何构建护理救护体系,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方法 突发手足口疫情后,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保证设施合理,物质供应充足,加强病区的规范化管理,设立高警讯标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优化服务流程,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结果 成功救治2 037例患儿,未发生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医务人员及其子女无手足口感染病例,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 根据疫情特点,采取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风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检验智能体温单系统的时间效率和准确度,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自动化水平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病历规范设计智能体温单系统,并设计6名虚拟住院患者连续3 d的体温单项目信息.实验室条件下,两年级各10名本科护生分别采用传统手工法(下称手工法)和智能系统法(下称智能法)采集信息并绘制体温单,记录操作时间和出错情况.结果 两法所生成的体温单视觉效果差异明显;手工法和智能法绘制体温单绘制总时间,出错、不规范及涂改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错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大便、物理降温、出入量、文字标记、体温单换页及术后天数记录等;两年级手工法出错率、不规范率及涂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智能体温单系统可显著缩短操作时间,有效减少差错,对减轻护理负荷及提高体温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侯晓红;臧渝梨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介绍瑞典隆德大学护理学院专科护士教育的学习周期、学分、学员入学要求、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结构、教学形式、考核和质量的评估与反馈等.提出瑞典的专科护士教育对我国专科护士教育在学员入学资格、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
作者:徐静娟;Ingalill Rahm Hallberg;Staffan Karlsson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脑卒中偏瘫患者手指关节及腕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为了提高康复效果,笔者于2009年3月在分指板[1]的基础上研制出拳伸板,2009年4~12月用于30例脑卒中手指关节及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章萍;范小东;徐凤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